《曾经、似水、盼何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曾经、似水、盼何年-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曾经的那些有情人,苦苦追寻着,有多少人连那微微的一瞥都没有求得。幼安绝对是幸运的,至少在此时此刻此地。这种情感,多么令人神往,既温暖的心,又保持着距离,让爱更加神秘美好。虽然我不喜欢幼安的词,但这首《青玉案》,我却十分喜欢,或者说,我不喜欢豪放的、爱发牢骚的幼安,而我喜欢的是一个多情的、细腻的、有爱的幼安。这些品行,我认为才是一个词人最应该具有的,所以我才会更倾向于婉约的词人。

  这种女子,以“仙子”称之都不足为过。毫无世俗沾染,一身素衣,也是超凡脱俗的表现。这种女子,我也是喜欢的。就冲这点,辛幼安也有可爱的一面。(哈哈哈,这是夸他呢还是夸我呢?)

  对于这首词,梁启超说过,“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个评价确实好,不愧是大家,比王国维的假正经强多了。

  彭孙遹《金粟词话》:稼轩“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秦、周之佳境也。

  谭献《谭评词辨》:稼轩心胸发其才气,改之而下则扩。起二句赋色瑰异,收处和婉。

  可见各代的文学家都对这首词很有好感。

  其实,幼安还有其他的几首词我还是挺喜欢的。比如说那些很有田园生活气息的小词,至今记得的还是小学时学的那首《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也是很温暖的,贴近生活。胡云翼先生《宋词选》云:“这首词环境和人物的搭配是一幅极匀称自然的画图。老和小写得最生动。‘卧剥莲蓬’正是‘无赖’的形象化。”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的《辛弃疾词选》云:“这首词可以说是一幅农村素描。它写得清新活泼,寥寥几笔,就勾画出清溪茅舍一家老小的生动情景,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俞平伯先生《唐宋词选释》云:“本篇客观地写农村景象,老人们有点醉了,大的小孩在工作,小的小孩在玩耍,笔意清新,似不费力。”上引诸家之说有一共同特点,即认为这首词对农村景象是在进行客观描述。而也有人比如吴小如认为,词中也反映出作者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素描。基于这个出发点,对词的文句就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比如上片第三、四两句,吴小如就认为“醉里”是作者自己带有醉意而不是指农村中的“翁媪”。吴小如在《读词散札》第十二则中说:“辛弃疾《清平乐&;#8226;村居》上片云:……胡《选》及俞平伯师《唐宋词选释》本皆以‘醉’属诸翁媪,疑非是。此‘醉’乃作者自醉,犹之‘醉里挑灯看剑’之‘醉里’,皆作者自醉也。若谓翁媪俱醉,作者何由知之?且醉而作吴音,使不醉,即不作吴音乎?‘相媚好’者,谓吴音使作者生媚好之感觉,非翁媪自相媚好也。盖作者醉中闻吴语而悦之,然后细视谛听,始知为农家翁媪对话也。此惟夏承焘先生《唐宋词选》初版本注文得其解。”(《学林漫录》初集,页一八七)吴小如认为,从含醉意的作者眼中来看农村的一个生活侧面,比清醒的旁观者在听醉人说吴语要更富有诗意。此词下片“最喜”二字的主语也该指作者,而不会是指白发翁媪。可见这首词中作者的心情是开朗喜悦的。(以上来自百度知道)。可见这首词也是受到一致好评的。

  另外,像《丑奴儿》那样的小令我也很喜欢,不看主旨,只看形势,觉得轻快。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还记得幼安词中的典故吧?好似神来之笔,张口就来,毫无牵强,反而更有意味。这也是我们可以从幼安身上学到的。正如清人刘熙载所说:“任古书中理语、廋语,一经运用,便得*”。

  总的来说,我不喜欢幼安的词,但是并不影响我对他的看法。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将领,他是文武全才,他是政治上的失意者,他的影响不可估量……只能用一个“好人”形容他吧,“好人”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太多。我喜欢文学上的幼安,不喜欢那个满腹牢骚的幼安。

  力挽山河,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 

  名垂宇宙,文光射牛斗,剩有悲壮词千篇

  就用臧老的对联,结束这篇文章吧。 txt小说上传分享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御街行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提到范仲淹的词,却不自觉的想到《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他留给我们的印象,更多的是铁骨铮铮和胸怀天下的大志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形象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铁石心肠人。《渔家傲》一词更是情调苍凉悲壮,感情沉郁,首开边塞词之作。

  而且大家似乎也很熟悉划粥割齑这个成语,它就与范仲淹有关。小时候听说这个成语时还以为范仲淹的家穷到极致了,现在才知道,他不过是为了立志罢了。范仲淹三岁时成了孤儿,母亲带着她改嫁到了一户姓朱的富户家里。他的继父对他很好,范仲淹的生活算是很不错了,更要说明的是,当时的范仲淹叫朱说,因为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范仲淹这个名字还是后来他知道一切真相后改过来的。古文上是这么说的:“日作粥一器,分四块,早暮取二块,断虀数茎,入少盐以啗之。如是者三年。”当时他有个同窗好友,是南京留守的儿子,曾经给他送去了一些好吃的,但他没有吃,后来这些东西都坏了。想想看,对自己都这么虐待的人,怎么能不称作是铁石心肠人?范仲淹曾说自己长大不当医生就当宰相,不过,最后他医生和宰相都没当成,但是也留下了“庆历新政”。

  如此的范仲淹却能写出《御街行》一词,也难怪许昂霄在《词综偶评》中感叹“铁石心肠人亦作此消魂语”。

  其实不仅《御街行》是这样,《苏幕遮》也很缠绵。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前人评此词为:范希文《苏幕遮》一词“前段多入丽语,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碧云天,黄叶地”在《西厢记》中也可以看到变形“碧云天,黄花地”。整首词用的语言都十分绝美,令人赞叹。不过这首词是一首抒发去国怀乡的名篇,所以我们不谈,而谈《御街行》这首怀人之作。因为我们总是很八卦的。

  本词情景兼容,上阕景中含情,“天淡银河垂地”被评为佳句。下阕完全抒情。

  秋夜,离人,飘香。开篇就勾勒出一幅凄凉的情景。关于范仲淹的小道消息我倒是真的没听说过,而这首词又是以女子为主人公,所以二人的关系也不好说,避开不谈。秋夜的落花总是离人喜欢的东西,因为处境相似。就像《*台》中:*残 满地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佳人空守玉楼,更是哀伤。年年都如今夜,月圆时人却不 在。都道花好月圆夜,而今夜只因为花儿落了,才少了他吧!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此句与《苏幕遮》中“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有异曲同工之妙。读到这里,我也曾疑惑:如果主人公是个女子,又怎么会喝酒?后来,只能嘲笑自己的愚钝,虽然女子少喝酒为好,古代的女子怎么没有喝酒的?像李清照就很喜欢喝酒浇愁的。而且词中的女子或许是被愁情所迫,想尝试举杯消愁。但是没等喝下呢,就已经愁断肠了,却更加凄切。这种偶尔喝点小酒的女子,很豪情,惹人喜欢,太柔弱了也不是很好。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也是佳句。后来,李清照在《一剪梅》中化用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中的这一句也算上是流传千古的佳句,范仲淹也算有一些功劳。而范仲淹最有名的不是词,而是那篇《岳阳楼记》。《岳阳楼记》不仅成就了范仲淹,也成就了岳阳楼,和一个本不该出现在人们有关范仲淹的记忆中的一个人——滕子京。

  滕子京,名宗谅,也是一个政治家,算得上是范仲淹的好友。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说他把巴陵郡治理的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修了岳阳楼,功德无量啊。而且,他还是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可是还有的书上说滕子京并非这样好,《宋史》记载,滕子京被贬是因为贪污,被揭露后,他还销毁证据,行为着实龌龊。在范仲淹的力救下,才落个被贬的下场。而且到了巴陵,重修岳阳楼之事不过是他搜刮民脂民膏的借口,还为自己树碑立传,向上请功,实在是罪大恶极。这是《司马光&;#8226;涑水纪闻》中提到的。不过,根据范仲淹的性格,他是不会而这种人做朋友的。所以根据范仲淹的种种表现,滕子京应该不是这样的人。而且更有趣的是,《宋史》对滕子京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宗谅(滕子京,名宗谅,字子京)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

  这样的范仲淹,有关他的每个故事,都说明他是一个铁石心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