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快乐牵手-让抑郁的心阳光起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与快乐牵手-让抑郁的心阳光起来-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人人都有抑郁症——悲伤还是时尚
1。如果你正受抑郁的困扰,那么你并不孤单。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3亿的人处于同样的困境。
  栲见得了抑郁症,而且程度不轻,在业内成了笑话。谁说心理咨询师不能得抑郁症呢,内科医生一样会得感冒的嘛。每天吃着药,他这样按时安慰自己,心里到底是有微微的挫折感。药吃了两瓶,病并未见好。到第二个月,栲见开始认真考虑他要不要转行,也许他真的不大适宜做这一行。也许是学业不精,他还没到出师的时候。两种看###带来两样不同的人生,栲见一时之间倒还真不能决定应该采用哪一种态度。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栲见每天的工作就是见各种有问题的人,听他们说自己的问题,问题千奇百怪,人也各不相同,如果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就是——不快乐。一个疯子也许是快乐的,可一个人如果他仍然保有理智,懂得主动来找心理治疗师,可以确定他是不快乐的,特别是在中国现在心理咨询还没有作为基本消费的情况下,不是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很少有人主动来问。所以,栲见接待的还不是“不快乐”的人,而是“很不快乐”的人。
  栲见36岁,中等身材,某名牌大学心理系毕业,仍是单身。虽然没有结婚到这个年纪他也已经微微发胖了,圆脸上架着眼镜,总是一副既和蔼又认真的神情。他去见汪教授时,神情里多了一点儿羞愧,虽说感冒难以避免,可那还是说明对自己照顾得不够周到,免疫力不够强盛。汪教授是他从本科到研究生的授业恩师,上学时常将他当作“心理小白鼠”做实验,自从毕业挂牌以来,这还是栲见第一次回校看望。说是看望,当然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汪教授一看他就乐了:“稀客稀客,两年没见,你的肚子可出息了不少。”汪教授还是一如既往的风格,有点紧张的栲见也就放松下来,其实,他还真挺怕汪教授怪罪他毕业两年都没音讯。这两年他的确为了自己心理诊所的发展忙得有点儿六亲不认。
  栲见坦率地向老师说了自己的病情,药吃了有一段时间了,可效果不大,他感到自己都快有抗药性了。“药物只是临时性的援兵,是给出一个缓冲时间让自身肌体恢复,这个道理你应该懂,所以问题是为什么你的肌体迟迟不能恢复正常。”老师的回答也很直接,“所以我们讨论的重点是你的肌体究竟是怎么生的病。”
  “医者不自医,这就是我来找您的原因啊。在别人面前我是个医生,可今天在这儿,我就是一个最普通的病人。”栲见的回答很诚恳。
  “也无非先分外科和内科,这个你自己知道吗?”
  “应该是内科,生活里并没有什么特别重大的事发生,应该是内科。”
  师徒二人都知晓,抑郁疾病并无神奇之处,突然造成外部创伤的,比如“丧亲”、“情变”、“事业挫折”,可挂“外科”,而日积月累的慢性成疾,则属“内科”。“内科”比外科难看,需更细心,因伤处并无明显创口,要凭仪器和经验。抑郁症的诊疗“仪器”多用问卷,之后仍是传统的“望”、“闻”、“问”,催眠则有点儿像“切”了。可是说到底,内科疾病的根本还是在于习惯,坏习惯日积月累就造成坏结果,坏结果在某一天公显出来,就是“病来如山倒”,这山却绝非一日形成。
  师徒两人花了两个多小时,才诊断出栲见的问题。说来好笑,栲见的问题和他读书时并无二样,就在一个简单的“懒”字。做心理咨询师,一样重要的功课是,每天晚上应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清空”、“归零”,就如女演员下戏台一定要用最好的卸妆液,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洗——即便这样也还是会有若干不能完全清理的有害物质存留,造成皮肤坏损,这就是职业病。
  懒惰的栲见却因为急于发展事业,搞得太忙太累,常常不做这一项功课就睡之大吉,即便做了,也多敷衍,总依赖自己年轻体壮心理素质好,想要蒙混过关。两年下来,每日积存的“垃圾”造成“心血管堵塞”,虽然已经用药,也难见疗效。
  栲见向老师承认,因为害怕事业停滞,即使在生病的这段日子他仍“带病作业”,并没有给出心灵足够的休养再生时间——这也是病情迟迟不见好转的原因。
  离开老师家时,老师送了栲见一句极常见却让当时当地的栲见怵然而惊的话,老师说:“年轻人,记住,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走在路上,栲见回想起老师所的另一句话,“每一次疾病都是祝福,心理疾病尤其如此。”   
  美国每年都有1100万人患临床抑郁症,大约15%的人最终会以自杀了结一生。受此症的影响,每年大约损失200亿美元。
  中国大概有超过2600万人患有抑郁症,但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抑郁症的实际发病率约为11%。也就是说,粗略的算法,每十个人里就有一个抑郁的,因此抑郁症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
  也许,看看我们身边的数据,WHO所发出的警告就不再显得耸人听闻了。对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白领人群所做的心理调查显示,80%以上的人认为自己时常感到不快乐;70%左右的人在人生的不同时期陷入过抑郁的低谷。
  就连开玩笑的时候,“郁闷”这个词儿也逐渐流行开来,好像谁不抑郁就赶不上潮流,跟不上时代。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都会描写一种时代的浪漫病,比如民国时期的肺痨,比如上世纪80年代的白血病,新世纪来了,有人预言,浪漫而时尚的病就是——抑郁症。
  可是,真的一旦抑郁了,悲伤还是时尚,冷暖自知。
  2。抑郁症大有来头
  有史以来,抑郁就一直折磨着人类。早在2400年前,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就已经将抑郁界定为一种气质类型,称为“忧郁质”(melancholia)。
  动物会抑郁吗?尽管我们不能知道动物的感觉,但它们很可能也具备感受抑郁的能力,至少它们有时表现出像是很抑郁的状态。对于人类来说,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具有抑郁的潜质,正如我们都具备爱、焦虑、痛苦的潜质一样。不过抑郁并不是生活状况或运气的标尺,抑郁也不是人类的弱点。
  “抑郁”的含义是什么?放下这本书,问问你身边的人,我敢保证回答的人一定会先犹豫一下,然后给出一个不置可否的答案。
  这真的是一个难以确切回答的问题,因为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回答的人。“抑郁”这个词起源于拉丁文deprimere,意思是“下压”,但在不同语言里本身可以用来描绘天气状况、股市的下跌甚至地洞。当然,还有人的情绪状态。这个词儿最早被用于描述情绪状态是在十七世纪。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二、不同的人群,同样的抑郁——什么人容易抑郁(1)
医学家把抑郁症和癌症、艾滋病放在一起,列为21世纪三大疾病之一。而抑郁症不同于它的两个伙伴在于,它可以像感冒一样无孔不入,防不胜防。那么哪些人容易抑郁呢?如果让医学家用科学的答案告诉你,那就是——每个人。
  这个推论并不过分,因为只要你是一个有情绪和情感的正常人,那么抑郁症随时都会击倒你。  
  1。抑郁症——古老的经典病
  事实上,历史上很多人都经历过抑郁,所罗门王、林肯、丘吉尔,以及李渔、贝多芬都是很好的例证。
  呃,这些人可能太古老了!
  那么我们再举一些近一点的例子。 
  抑郁症档案编号  00176435005
  荣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以中篇小说《老人与海》闻名于世。但是他的生活经历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充满浪漫与激情,相反却处处是紧张与压力,甚至他的内心还时常经受着剧烈痛苦而复杂纷呈的变化。他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想要摆脱情绪的阴影,比如不停地旅行冒险、不停地寻求各种刺激等。海明威总想在身体上企求生存,可是他在心理上却渴望着死亡。
  而小说《老人与海》主人公桑提亚哥在海上与鱼搏斗的经历与内心活动,正是海明威当时矛盾心态的展现。“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小说中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其实何尝不是海明威一生的写照。
  抑郁,就像一张挣脱不了的罗网,将这位文学巨匠紧紧地缠绕。
  为了挣脱出焦虑与忧郁情绪,海明威还不断寻求女人与烈酒的刺激,他和众多女人有瓜葛、搬了无数次家、婚姻上的数次离合——这是对内心压抑沮丧情绪的逃避;他嗜酒,从最开始只在晚饭后喝一点红酒,到最后离不开掺苏打水的威士忌,甚至伏特加——酒是男性抑郁症患者比女性患者更常用的舒缓紧张和不安的工具。但这些仍无济于事。他像只被穷追不舍的猎物,最后被逼得走投无路、无处躲藏。在1961年7月2日,他终于用子弹结束了一生。
  这一年,病人海明威62岁。
  因此,抑郁症还有一个伤感的名字——海明威综合征。它的来由是,心理学家在海明威的生活细节中发现了很多典型的抑郁症的征兆。
  抑郁症档案编号  00076393828
  举世瞩目的画家凡高,目前一幅画能卖到8250万美元,但在当时,他却是最落魄的艺术家,一贫如洗的他一直靠弟弟资助生活。
  生活的穷困潦倒、情感的不顺利、艺术上得不到认可,这一切让凡高郁郁寡欢,他会时常选择用一些自残的方式来折磨自己。1888年12月23日,凡高和别人激烈争论后,竟然用剃须刀割下了自己耳朵上的一块肉,并用报纸将它包起来,带到妓院里,这是凡高第一次用过激的“表演”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而事实上,他当时的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