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危险不容忽视:脑血管病的防治与康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潜在危险不容忽视:脑血管病的防治与康复-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性的发麻感;或像蚂蚁在爬行的感觉以及烧灼样感觉,等等。
  随着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病变继续发展;脑血液循环障碍更加严重;造成脑出血或脑组织缺血、缺氧等破坏性病灶时;便会严重影响感觉中枢;发生对侧肢体、面部等感觉减退或丧失。从肢体发麻到肢体感觉功能减退;反映了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病理改变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
  因此;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患者一旦出现肢体发麻或同时出现面部麻木、舌麻、口唇发麻等感觉异常;则预示着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存在和已发展到一定严重程度;成为脑血管病的先兆。
  据有关材料报道;在众多的脑血管病先兆中;肢体麻木等感觉异常占第二位;仅次于头晕。但是;肢体发麻症状还与血管收缩、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也与某些其他疾病(如颈椎病等)有关。所以;当出现肢体麻木感时既不要紧张不安;也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进行全面检查;明确原因,再进一步对症治疗。
  

为什么头痛突然加剧要当心脑血管病?
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因此也常常被人们所忽略。而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生脑血管病前大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病史,一般常有长期慢性头痛的症状。脑血管病发病前夕或发生脑血管病时,部分病人可出现剧烈头痛。所以如果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突然头痛加剧或剧烈头痛伴发呕吐;常为脑血管病的先兆。
  由于引起头痛的原因极为复杂;许多疾病都可发生头痛症状。因此,凡出现头痛症状;特别是以头痛为主要症状或剧烈头痛者;一定要重视和警惕,务必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明确头痛的诱因,以便进行正确的治疗,也可尽早发现是否有潜在的脑血管病。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如何区分脑梗死和脑出血?
脑出血和脑梗死两者病性不同,一般情况下可根据病史发病的特点和症状作出初步的判断。
  脑出血病人多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史,而脑梗死病人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脏病史。
  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脑梗死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
  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在数小时内达高峰,发病前多无先兆。而脑梗死进展缓慢,常在1~2天后逐渐加重,发病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脑出血病人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血压亦高,意识障碍重。脑梗死发病时血压多较正常,亦无头痛、呕吐等症状,神志清醒。
  脑出血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多见,瞳孔常不对称,或双侧瞳孔缩小,眼球同向偏视、浮动。脑梗死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少见,两侧瞳孔对称,眼球少见偏视、浮动。
  以上是典型的情况,有些病人特别是轻度脑出血病人临床症状轻,与脑梗死相似,两者难以鉴别。而大面积脑梗死病人出现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时,也酷似脑出血,不能认为仅仅通过上述几点就可以作出明确的诊断,而必须通过进一步检查才能确诊。如腰穿脑脊液检查,脑出血病人脑脊液压力高,多为血性,而脑梗死病人脑脊液压力不高,清晰无血。脑出血的CT表现为高密度阴影,而脑梗死表现为低密度阴影,两者截然不同。
  

有了“老年环”就与脑血管病扯上关系了吗?
“老年环”就是有些老年人在眼球角膜边缘出现一圈灰白色的环状痕迹,好似包绕黑眼珠的“环”。
  有了“老年环”眼睛既不痛也不痒,视力也不受影响,更没有其他异常感觉。一般人们多把这种“老年环”看做是人体衰老的一种常见现象,是老年性生理衰退性改变。但近年来医学研究表明,“老年环”与脑动脉硬化有着密切关系。
  医学研究认为,“老年环”是过氧化脂质沉积所致。人的眼睛的角膜是透明的组织,本身并无血管,主要靠周边白眼珠(巩膜)血管网供给水分和营养。如果供给的水分和营养混有较多的异常物质,则难于吸收,且“有来无回”地滞留下来。角膜是异常物质易于沉积的部位,当血液中的脂质(如中性脂肪、胆固醇等)增加时,供给角膜的过多脂质被过氧化,便沉积在角膜的周围形成灰白色的“环”。
  研究发现,出现“老年环”的人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而患有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绝大多数有“老年环”。因此,有关专家认为,“老年环”是老年人脑动脉硬化的征兆。脑动脉硬化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由此引起的脑血栓、脑溢血、脑梗死等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相当高。所以老年人一旦发现角膜边缘出现“老年环”,切不可因为不痛不痒而等闲视之,应尽早检查。
   。 想看书来

脑血管病有哪些主要症状?
脑血管病因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其主要症状有:
  头痛。脑出血患者,由于血液直接刺激脑膜和脑,大部分有剧烈头痛。特点是开始时疼痛位于病侧,当颅内压增高或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时,可出现全头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头痛多较轻微,但大面积脑梗死合并颅内压增高时,也可出现剧烈头痛。
  呕吐。呕吐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特别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常为喷射性呕吐。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呕吐和头痛均加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呕吐者较少见,但大面积脑梗死合并颅内压增高时,也可引起呕吐。
  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是脑部受到严重而广泛损害的结果。大部分脑出血病人可出现意识障碍。除少部分轻型脑出血病人意识可保持清醒外,脑干出血和小脑出血病人意识障碍都比较严重;脑室出血病人可迅速出现昏迷;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意识障碍程度较轻。脑梗死病人较少出现意识障碍,而大面积脑梗死病人多伴有意识障碍。
  偏瘫。偏瘫是指一侧上下肢及同侧舌和面部肌肉的运动障碍。不论大脑半球哪一侧出现病变,都会导致病变对侧偏瘫,按其程度轻重可分为不完全瘫和完全瘫。
  失语。为优势半球大脑皮层语言中枢受损所致。根据损害部位和临床表现有多种不同分类:运动性失语患者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不会说话,但能理解别人讲话的意思,可用手势或点头等回答问话;感觉性失语患者听不懂别人讲话的意思,但这种病人由于语言运动中枢完好,所以能够说话,而且说起话来快而流利,但与人对话则是答非所问;混合性失语患者既有运动性失语,又有感觉性失语,自己不会说话,又不理解别人讲话的内容;命名性失语患者能讲话,也能理解别人的话,能说出物品的性质和用途,但却又叫不出物品的名称。
  

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哪些表现?
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因脑血管异常所致,是最常见的脑血管意外之一。本病见于各年龄段,有人统计过,最小为3岁;最大为94岁;但以30~40岁最多见。
  头痛、脑膜刺激征、血性脑脊液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三连症”。
  本病一般发病都很突然,通常在用力或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发生剧烈头痛。患者发病前常有长期的偏头痛、抽搐、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等病史;多数患者发病前有头痛、复视、眼睑下垂等表现。有的患者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
  起病后有剧烈头痛,尤以顶枕部为显著;可发展到头前部及眼部;低头时加重;头痛可持续1~2周;并多伴有频繁的呕吐。
  患者发病后颈项强直;表现出明显的脑膜刺激征。为了缓解疼痛;患者喜欢采取卷曲侧卧位。一般情况下神志清楚;少数患者出现嗜睡、烦躁不安、精神错乱及癫痫样发作。一般无偏瘫、失语表现。
  腰椎穿刺时;可看到均匀的血性脑脊液;且脑脊液压力增高。
  本病死亡率较高,重症可有脑水肿、高颅压症状;甚至造成脑疝,导致突然呼吸停止而死亡。10%~50%的患者死于首次发作,而20%的病人经抢救保住性命之后,虽然一般不留后遗症,却有反复再出血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有少数病人在发病初期表现为行为的改变,如易怒、自私、无所畏惧等。如果发生在酒后的话,那么头痛、呕吐、易怒、无所畏惧等现象都可能被当作酒醉引起的症状而延误治疗。
  故事链接
  神秘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1984年的一天,美国橙县警察局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一个醉汉妻子打来的,说她的丈夫酒后闹事,要求派警察协助制服醉汉。当警察赶到出事地点时,看到楼梯平台上站着一个喝醉酒的男子,双手持刀高喊道:“不许上来!”警察踏上楼梯,边走边喊:“不许胡来,把刀放下。”只见那醉汉退至墙边,持刀手举起,身体有些摇晃,扑向前方,似欲飞刀伤人。警察眼明手快,“砰、砰”两枪,醉汉应声倒下,不一会儿便气绝身亡。醉汉的家属从门后一拥而出,抓住警察:“我们打电话是想要你们协助制服他,而你们却将他置于死地,我们要控告你们。”死者家属一纸诉状把开枪的警察告上法庭。法医检查证明,醉汉颅内有两根血管发育畸形并伴有动脉瘤,死因是饮酒导致脑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最后结论是:在警察开枪前,死者已经发生了蛛网膜下腔出血。枪击的不是活人,而是尸体,故警察无罪。这一故事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其实西方的法医非常细致、认真,他们说世上真有这么回事。
  什么是瘫痪;瘫痪分哪几种?
  说起瘫痪;人们一般认为手脚不能动了就是瘫痪。其实这种理解不够全面和正确,而且瘫痪还有种种不同的分类。
  瘫痪,也称为麻痹,医学上指人体某一部分运动和感觉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
  中风以后出现的一侧肢体不听使唤、木然不知、不能活动称为偏瘫。车祸、外伤引起的胸、腰椎骨折、脱位,脊髓受伤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