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知识一本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儒家知识一本通-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庖残嫒寮椅滞骋痪置娴呐κО埽鸾シ只伺伞

    其实,孔子去世之后儒家出现分化,有着一定的必然性,而且这种分化对于儒家学派的孕育完成具有正面意义。

    孔子本人的生命感悟与思想经过不断改变和提升,正如他自述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此,尽管先后有3000弟子跟随孔子学习,但不同的弟子在孔子生命的不同阶段师事孔子,所受的教育和影响,也随着孔子思想境界的演进而有所不同。有些早期弟子和晚期弟子甚至未曾谋面,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沟通和交流。

    弟子们师从孔子之前,都有各自的技艺、才情,性格也有较大差异。如子路仅比孔子小9岁,原本是勇士,带艺投师,性格刚毅威猛,容易冲动;颜渊沉静好思,虔诚执着,气象不凡;曾参天分不高,但仁孝谨慎;子贡聪明多才,但有些高傲。对于弟子们的这些差异,孔子的态度是:与道德、学问相抵触的,便指点弟子们改正;无伤大雅的,则“因材施教”,顺着弟子的性情气质培养他们。

    按照孔子晚年的评价,弟子们可以分为几方面的人才:第一类是德行突出者(这也是孔子最看重的),如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等;第二类是政治能力强的,有冉有、季路等;第三类,是口才出众的,如宰我、子贡等;第四类,是在文学方面可堪造就的,有子游、子夏等。当然这样的划分还不够全面,不少杰出的弟子没有被纳入,而且,一些弟子是复合型人才,例如子贡,就不仅仅言语出众,他的政治才华和商业才华同样令人瞩目。
第二章 儒家的原创时期(8)
    孔子去世后,缺乏众人都能认可的新领袖,弟子们性格与学术上的分野与分化越来越明显。他们分别继承孔子的一部分思想,各人守一个或几个学术领域,从事专门的研究。虽然不至于相互攻讦,但另立门户、独自发展的局面显然无法避免。

    尽管这些弟子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可能与孔子并肩,但是正是依靠才华、性情各异的诸多弟子从各种角度理解孔子、诠释孔子,先秦儒家才有了多样化的发展。假如孔子没有这么多忠实的弟子,或者他的弟子们都是同样的面目、同样的想法,则孔子个人或许依然可以成为圣人,但整个儒家学说则未必能如后来那样流传久远与广大。

    根据《史记·儒林传》的记载,孔子去世后,弟子们有的游说各国诸侯,成为诸侯之师或卿相、大夫,有的隐居起来,专心做学问。《韩非子·显学》篇的记录要详细一些,说孔子之后,儒门一分为八。这八派分别是子张氏、子思氏、颜氏、孟氏、漆雕氏、仲良氏、孙氏和乐正氏。至于八派的细节,韩非子也语焉不详。所以,我们不准备按照八派的线索介绍孔门后学,而是依据他们对后世的影响来介绍。。tenluo

    曾参是孔门弟子中影响较大的一位,被尊为“曾子”。他的优点很突出,一是孝,二是谨慎。孔子很看重孝,将孝和悌作为实现仁德的生根出发点。曾参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孝道思想。相传,《孝经》就是曾参写的,对于后世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宋代被列为儒家的“十三经”之一。《论语》记录了曾参的不少言论,有些还耳熟能详,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又如他把孔子的“一以贯之”之道解读为“忠恕”。相传,曾参的另外一个贡献是他依据孔子的思想完成了《大学》一文。韩愈因此将曾子认定为孔门正传,二程也认为,孔子去世后,传其道的只有曾子。曾子在鲁国和卫国之间的洙、泗二水之上授徒讲学,弟子多达七十余人,并形成了一个颇具影响的学派——“洙泗学派”,相传,子思也是曾子的学生,曾子开启了儒家“思孟学派”的先河。

    子夏,姓卜名商,是孔子晚年的重要弟子。子夏的兴趣集中在文化典籍上,尤其是《诗》、《书》、《易》和《春秋》。孔子在世时,他就经常请教关于经义的问题,并深得孔子欣赏。子夏是继孔子之后,传授儒家经典最为系统的一人,被后世誉为“传经之儒”。孔子去世后,子夏来到魏国的西河地区授徒讲学,受到魏文侯的支持。先后跟随子夏学习的弟子不下三百人,是孔门诸弟子中最多的。子夏由此开创了儒家的“西河学派”。子夏的“西河学派”不仅传经,而且重视经世致用。他们关心政事,培育了不少经国治世的人材,并对前期法家成长和魏国的变法产生了的影响。

    子张也是孔子的晚年弟子,被韩非子列为“儒门八派”的第一派。子张原本性格有些偏激,考虑问题爱走极端。孔子注意到这点,便有意识地提点子张改正。为此,孔子特别向子张讲述了“忠信笃敬”的道理。子张深受警醒,便将孔子的话记在自己佩挂的腰带上,时刻提醒。此后,子张与人交往就能够做到宽宏豁达,“尊贤容众”。子张比子夏年少四岁,曾同时在孔子门下学习。相传孔子去世后,子夏的一个学生见到师叔子张,便向他请教“交友之道”。子张反过来先问道:“你的老师子夏是怎么告诉你的呢?”学生回答说:“老师教导我们:对于值得尊重的人,就可以和他交往做朋友;对于不值得尊重的人,就离他远一点。”子张听了,很委婉地批评道:“我当年从老师孔子那里听到的,和你的老师教导你们的可不太一样!我的老师说,一个人处在社会上、与人交往,首先要尊贤,对于有学问、有道德的人,我们要尊敬他。但是,对于那些没有道德、没有学问的人,又该怎么办呢?我们要包容他,勉励他向善。倘若我是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君子,那么,对周围的哪一个人不可以包容呢?倘若我是一个没有道德、没有学问的混蛋,那么,不需要我去拒绝人,人家就已经先讨厌我、离开我了,何必还要去拒绝别人呢?”可见,子张倡导与人相处,要做到“犯而不校”,不计较恩怨。他也被人称为“古之善交者”。
第二章 儒家的原创时期(9)
    除此之外,孔子的其他弟子“各得圣人之一体”,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不仅让儒家传统绵延不绝,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儒家思想的内涵。

    第三节思孟学派

    孔门七十子后学的贡献虽不容忽视,但缺陷是过于分散,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思想核心,来与风起云涌的墨家、道家、名家等诸子百家相抗衡和竞争。这种局面,直到孟子和荀子出现,才被彻底改变。

    人们常常用“一体两翼”来形容孔子和孟、荀。孔子就像一只大鹏的身体躯干,而孟子和荀子则是这只大鹏的两只翅膀。如果没有孔子这个躯干提供养分,就不可能滋长出孟子、荀子这两只翅膀;反过来,如果没有孟子和荀子这两翼,空有孔夫子这个躯干的大鹏也不可能翱翔云天、泽及万年。正是孔、孟、荀这三位儒学大师,建构起儒家的基本骨架,并影响中华文明达数千年之久。┄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其实,他们三人在性格气象上各不相同,孔子给人的印象是仁厚博大而亲切,孟子则热烈而刚毅,荀子表现出一种冷峻和理性。孟子主要继承了孔子的仁政学说,发展了儒学的理想主义的一面除孔子之外,孟子的思想还受到曾子和子思的影响。从曾子、子思到孟子这一系的儒学发展,也被学术界称为“思孟学派”;荀子主要继承了孔子的礼的思想,发展了儒学的现实主义的一面,荀子在《解蔽》篇中把曾子视为子思和孟子的先驱。孟子本人对曾子、子思也十分推崇。从师承看,孟子“受业于子思之门人”,是子思的徒孙;而子思则师从曾子。孟子的思想受曾子和子思的影响,十分强调内省的认识途径(慎独)。因此,荀子著《非十二子》篇,把子思和孟子当成一个学派来批评。

    子思,姓孔名伋,是孔子的孙子、孔鲤的儿子,也是曾子的学生。据说,儒家重要的经典《中庸》就是子思晚年所作,经思孟学派整理,在战国后期成书。

    《中庸》集中体现了子思的思想。子思将“中庸”从伦理道德规范推及到价值本体的层面,提出“中和”的重要范畴:“中”是“天下之大本”,“和”是“天下之达道”;只要能够“致中和”,就能让天地万物各安其位。同时,子思还将“诚”提升为道德觉悟的枢纽,“五行说”在子思这里也能找到源头。

    孟子是“思孟学派”的核心。孟子对儒家的最大贡献,是他提出了著名的“性善论”。在孟子提出“性善论”之前,己经有了三种有代表性的人性理论。

    第一种认为:人性既不善又不恶。持这种观点的是告子。告子说:“人的本性是没有善恶分别的,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它就像水流一样,你往东方挖沟,它就往东流;你向西方开渠,它就往西流。它的流向完全取决于人们如何引导,它本身是不辨东西的。人性正如水流:人性不分善恶,就像水流不分东西。”这个看法很有代表性,影响也很大。孟子的反驳同样巧妙:“水固然可以不分东西,难道它还能不分高低?水往低处流,这才是水的本性。而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是人的本性。”

    第二种主张:有一些人的本性是善的,而另外一些人的本性是恶的。即便是亲兄弟、亲父子,本性也可能有天壤之别。举例子说,大家都知道舜,那是上古传说中的明君,是天下有数的圣人。可是他的父亲瞽叟,却是一个脾气暴躁、无恶不作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