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泱泱大唐- 第3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宁、谏议大夫朱子奢等人,褚遂良也再次站出来,力陈离上次举兵事不久,时间太短就再次进行大规模的战事,恐天下百姓会群起而反对!

支持和反对的人在朝堂上激烈地辩驳,谁也不能说服谁。

就在褚遂良和李道宗辩论时候,李世民猛地站起了身,高喝一声,“诸位爱卿不必再争论,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服,朕不能容忍高丽如此张狂,一定要给予其教训!高丽自古为中国之大患,朕要趁我大唐将多兵广之时,将高丽平定,不将此事留给后人!因此朕决定,将举大军讨伐高丽!”

李世民的高喝震惊了诸臣,诺大的两仪殿内,一下子安静了,连某些人的喘气声都清晰可闻!

但也只是安静了一小会,褚遂良再次站出来,力陈如今讨伐高丽的坏处,建议李世民,要给天下百姓休生养息的机会,再过几年,待离上次战事隔的时间长了,再举大军讨伐高丽。

但李世民却不为所动,坚持趁现在高丽人逐我使者,并联合百济攻打新罗之时,举大军讨伐。

因为李世民表了态,除了褚遂良外,刚才反对起兵事的其他大臣,都没再站出来表示反对意见,而褚遂良的建议当面被李世民驳斥,在李世民再次大声宣布,他决定举大军讨伐高丽,并得到许多大臣的支持时候,褚遂良也没再站出来,表示反对。

在前面几次朝议时候,一力主张举大军讨伐高丽的王易,终于放下了心,李世民这般决定,那出征高丽的事,将不会再有变数,战事将会在辽东上演。

王易也相信,因为有他这个非常详细研究过李世民亲征高丽那次战事经过的穿越人在,这次征战高丽的历史一定不会重演,李世民不会无功而返,无论如何,他都要促使高丽亡在大唐贞观年间。

王易也知道,李世民会如此干脆做出征讨高丽的决定,还有转移愤怒的因素在里面,因为两个儿子作乱,这皇帝心里正窝着火,想找个倒霉蛋撒撒气,高丽的泉盖苏文倒好,不知趣地来惹怒了李世民,成了李世民的出气包。再过一些日子,那位高丽的大佬,还有他扶持上去的傀儡,会知道他们嚣张要付出的代价,将是多么严重!

就在反对出征的大臣败退,支持讨伐高丽的朝臣们得意之时,李世民的声音再次响起来,“诸位爱卿,辽东本中国之地,隋时四次出师而不能得,折损我中国弟子无数,朕要举大军踏平高丽,为中国报子弟之仇,为高丽雪君父之耻!因此朕决定,朕将御驾亲征,亲自领兵讨伐高丽!”

大殿内彻底安静了,刚刚某些人的喘气声也听不到了,若有一根针掉地上,应该清晰可闻!

一些人是不是怀疑自己听错了,皇帝竟然说要亲征?一些人是听得真切,但愣在了那里。

如果说殿中所有的人都意外,那是错误的论断,有一个人对李世民的决定没有一定意外,那自然就是熟知这段历史的王易,刚刚他还在等着李世民说出亲征的话来呢!

看着殿上群臣惊愕的样子,李世民有些得意,“朕在当皇帝前率军征战多年,立下战功不比在场的武将少,前隋炀帝杨广没有完成的使命,朕替他去完成!”

“陛下,不可!”已经回过神来的长孙无忌率先出列,大声地反对,“陛下乃九五之尊,高丽只不过是宵小之辈,我大唐朝中猛将如云,无论遣谁领军,皆可将高丽平灭,如何需要陛下亲征,臣虽然是文臣,但也曾随陛下征战沙场,谙领兵之道,臣愿替陛下督师征战…”

李世积也马上出列,大声请命道:“陛下,如今长安情况刚稳,需要陛下坐镇京都,主持政事,万不可亲征,高丽乃一小国,只是凭山川之险抗我,前隋时候炀帝好大喜功,没有采取正确之道,以致数征无功而返,如今我大唐国力军力远非前隋可比,臣愿替陛下领军,将高丽平灭!”

尚书右仆shè高士廉也出列相阻,“陛下yù远征辽左,此乃万分错误之决定,如今从多的突厥部落置于河南一带,距京师不远,此是大患,再加上齐王和太子先后作乱,京师人心还未大定,陛下万不可在此时离开长安,臣希望陛下坐镇京师,以稳大局,只需遣诸将东征即可!”

江夏王、礼部尚书李道宗也出列,反对李世民亲征,“陛下,辽东路途遥远,无论是行军还是运送粮食都非常困难。高丽人善于守城,我大军不可能很快结束战事,陛下乃主大唐朝事之君,自不能久离京师,万一京师有变,不能及时做出应对,那如何是好?因此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臣愿领军出征,并愿立下军令状,若不能平定高丽,必当提头来见陛下!”

刚刚被李世批驳了一通的褚遂良也重新有了勇气,再次出列,奏道:“陛下,天下犹如一身:长安、洛阳两京,是人之心腹也;天下各州县,是人的四肢也;四夷,乃身外之物也,陛下不应弃心腹而去关注身外之物。高丽罪大,臣了觉得当讨,但只需命二、三猛将,将四五万众,仗陛下威灵,取之如反掌耳。今太子新立,年尚幼稚,其他藩王情况,陛下也都清楚!在此时刻,臣觉得陛下万不可逾辽海之险,以天下之君之身,轻行远举!臣以为,为我大唐安稳之故,陛下应当守在我大唐心腹之两京,臣恳求陛下收回成命!”

接着又有其他大臣接连站出来,反对李世民亲征。

看到朝臣如此激烈反对,李世民没有一点意外,在殿上的声音暂时轻了一点后,从御座上站起了身,走到殿前,压压手,示意众臣安静,“诸位爱卿,朕明白你们的担忧,然,朕决定亲征,自有朕的道理!想必诸卿也明白,即使八个尧、九个舜,也不能在冬天播种让作物生长,鄙贱如乡村野夫、童子,他们在chūn天播种,作物即可生长,何故?得时令也!天有其时,人有其功,朕如此做,即是顺应天道也!泉盖苏文欺凌君上虐使臣下,无论是高丽的君臣还是民间的百姓,都在引颈待救,此正是高丽将要败亡之时也!只要朕亲率大军抵至高丽境,高丽军民必定马上就会向朕这位去解救他们的大唐皇帝请降,诸卿这般激烈反对朕亲征,却是没有想到这些道理而已!试问,何人领军能比得上朕亲自领军,对高丽人的威慑力呢?”

李世民这番解释有点牵强,但最后一句问话,却一下子堵住了众臣的口,当然没有人敢说,他领军对高丽人的威慑力大于李世民,无论是李靖还是李世积,都没有底气说。即使抛开李世民是皇帝的身份,在领军作战方面,朝中有几人能比李世民高明?李世民在为大唐创立的过程中,率军四处征战所立下的战功,可以说朝中没有什么人能比及!

见众臣回答不了他的问询,李世民更是得意,“诸位爱卿,如今我大唐内并无乱事,百姓安居乐业,各项朝政政策在诸位爱卿的努力下,正有效地施行当中,太子新即,并得诸位爱卿的拥戴,只要维持此道,我大唐根本不会再有乱起来!朕也希望太子能有机会行监国,予以考验,朕只要安排一些有为之臣留下辅佐太子,让太子主事即可!大唐并不会因朕亲征而出现意外的。”李民民说着,稍顿了顿,还略带满意地瞄了一眼没有站出来反对他亲征的王易,再加大声音道:“因此,朕决定,此次出征高丽,朕将亲自领兵!朕意已决,诸位爱卿不必再劝!”

第八十四章 此战最最关键的因素

李世民以强硬的姿态,坚持了亲征高丽的决定,众臣反对无果,只得接受。

接着李世民又和诸臣讨论了一番关于出征的事宜,就宣布散朝。

在散朝后,王易并未随其他大臣一道出宫,甚至他婉拒了长孙无忌让他过府去商量情况的邀请,对这位岳父说,他有要事要禀奏皇帝,长孙无忌听了后若有所思地走了。

李世民似乎在等着王易,在王易求见时,守在殿门口的宫人并没通报,马上就让他进去了。

受了王易礼后,李世民呵呵笑着道:“贤婿,你不会是来劝阻朕御驾亲征的无”

王易摇摇头,“陛下,臣知道陛下不管受到何人的阻止,一定会御驾亲征的,所以臣不是来劝阻陛下亲征,而是有一些早就想到的征战高丽之策,想说与陛下听!”

“你不反对朕御驾亲征?那自然是最好的!”李世民脸有惊异之sè,但又马上笑呵呵地说道:“贤婿,你竟然早就考虑过征战高丽的事?快说与朕听听!”

“是,陛下!”王易作礼应命,“陛下,据臣了解,高丽为防我大唐的进攻,在辽东一带修筑了长城,将新城、玄菟、盖牟、白岩、辽东、安市、建安诸城连成一线,以阻我大唐军队的攻击,若我大军逐城攻取,再挥师东进的话,那必定要费许多时间,而此战的关键是攻取平壤,因此臣以为,我大军在抵达辽东后,在先攻取一两座城,突破高丽人的防线后,即可遣一军,直扑平壤!还有,我大唐水师已经有了一定规模,此次东击高丽,水师也必须要用上,臣以为,可以令水师将士,通过海路直扑平壤,在抵达平壤外海后,只需击败力量十分薄弱的高丽水师,即可通过平壤城外的浿江,攻至平壤城下,高丽人必定不能防备我大唐雄师海路两道的攻击,我大军可轻松攻取平壤!”

后世王易在研究大唐对外征战史的时候,花最多激ng力去琢磨的就是这场贞观时候唯一没有达到战略目标,被李世民称为败绩,也是李世民一生中最引以为憾的战事。据一些前人的分析,还有王易自己的研究,他总结出来此次功亏一篑的原因主要有几点:一是李世民在攻取了辽东多座城后,并没有遣一军快速突进,奔袭平壤,而是集全部大军攻击安市,但久攻无果,天冷了,不得不退兵;还有一点,那就是从海路攻击的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并没率水师直击平壤,而是从后世大连附近的位置一个名叫卑沙的地方登陆,攻击辽东诸城去了。

第一点历史记载的比较详细,是长孙无忌怕出意外力阻所致,但后一点,历史却并无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