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密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月球密码-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一个小小的圆坑。据说,在“月球2号”接近月球的关键一刻,总设计师科罗廖夫和他的助手们都聚集在飞行控制室里,除了“月球2号”传回的清晰信号外,控制室鸦雀无声。当390千克的“月球2号”抵达月球,并与月球相撞的一瞬间,紧张的设计师们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全都跳了起来。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将人造物体降落在月球上,第一次在月球烙上人类社会的印迹。当距离地球11万千米时,它释放出1000克钠,形成了在太空持续了5分钟的金黄色钠气云,以方便地面人员的跟踪观察。它在撞到月面之前,向地球发回了有关月球没有强磁场和没有辐射带的重要数据。
  “月球2号”带去了苏联科学家送给月亮女神的“见面礼”,那是一大两小3块金属标牌,它们均呈正五边形,大的直径为15厘米,上面铸有苏联国徽及“CCCP”(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俄文缩写);两块小标牌一模一样,直径均为9厘米,上面印刻着三排俄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59年9月。”由于有特殊的保护装置,它们至今仍安然无恙地躺在寂静的月宫中。
  1959年10月4日,是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2周年纪念日。这一天,苏联人的庆祝活动再一次令世界震惊——他们发射了“月球3号”,它的目标不再是撞击月球,而是绕到月球背面揭开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月球3号”长3米,直径米,质量约为280千克,它首次携带了两台焦距不同的照相机,使用了太阳能电池。?过数10个小时的飞行,最终它顺利地飞?月球背面,距离月球最近处达到6200千米。在进入月球背面的40分钟内,“月球3号”上的两台光学相机拍摄了29张照片,其中的17张照相底片在飞行途中完成自动冲印,然后通过电视扫描转换成电视信号,再通过无线电通信装置传送回地面。尽管最后得到的照片分辨率很低,而且只覆盖了月球背面70%的区域,但却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看到了月球神秘的另一面。
  从“月球3号”发回的图片中,可以看到月球背面北半球有一个直径大约300千米的月海,苏联人毫不犹豫地将其命名为“莫斯科海”,还把齐奥尔科夫斯基、布鲁诺、罗蒙诺夫、居里、焦耳等一些科学家的姓名赏赐给了月球背面的环形山。
  1958年~1960年,苏联发射的第一代3枚月球探测器只有一个朴实的目的:获得足够快的飞行速度和有效的定向精度,保证它们能撞击月球或近距离飞过月球,以便向地球发回探测数据。?过2年的努力,这个目的顺利达到了。
   。。

奔月初征苏联一路凯歌(2)
在20世纪50年代末,拍摄月球背面图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苏联在发射“月球3号”时,对发射时间和飞行轨道作了精心的安排,当时月球背面正值白天,使得探测器上的光学照相机可以进行拍摄。
  苏联的第二代月球探测器要攻克的是月面软着陆技术,这是探月工程中最难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1963年~1965年,苏联先后进行了12次软着陆尝试,但均以失败告终,其中有5次飞临月球,苏联依次把它们命名为“月球4号”至“月球8号”。这5颗着陆器中的3颗撞毁在月球上,2颗与月球擦肩而过。1965年5月升空的“月球5号”在准备降落的最后阶段,因制动火箭未能启动而功亏一篑,它以极大的速度灾难性地一头撞进月球,扬起的月壤形成了长225千米、宽85千米的尘云。接踵而至的是不幸的“月球6号”,它在奔向月球的途中完成轨道修正后,没有按预定程序关闭修正轨道的发动机,最终与月球失之交臂,进入了日心轨道。重蹈覆辙的“月球7号”起初准确无误地完成了所有步骤,但最后阶段因制动火箭点火过早,推进剂提前消耗殆尽,最终失去制动力撞毁在月球的风暴洋中。两个月后发射的“月球8号”与7号正好相反,制动火箭启动太迟,“月球8号”尚未减低到安全着陆速度就摔在月面上,再一次上演与月球相撞的悲剧。直到1966年,“月球9号”和“月球13号”才双双降落在月球,“月球9号”成为第一个在地球以外天体上实现软着陆的人造物体。
  1966年1月31日,“闪电号”运载火箭将“月球9号”送上充满期盼的征程。火箭先把“月球9号”送入200千米左右的地球停泊轨道,然后第三级火箭二次点火,将58吨的“月球9号”推进奔月轨道。途中,“月球9号”要不断进行轨道修正,以保证与月球相会。三天半之后,“月球9号”临近月球,在距离月球大约8300千米时,进行了姿态调整,将制动火箭发动机对准月面,然后启动着陆系统程序。2月3日,“月球9号”在距离月面75千米时“刹车”减速,从2600米/秒的高速逐渐减低下降速度,同时从底部伸出一根用来确定关闭发动机时机的5米长探针,在探针触到月面的瞬间,“月球9号”迅速关闭发动机并抛出位于顶部的卵形着陆舱,最终以6米/秒的速度降落在月球“风暴洋”上。
  着陆舱设计得非常巧妙,它带有缓冲装置,被抛出后像一个有弹性的气囊,可在月球表面“蹦蹦跳跳”。当它停稳时,由4瓣组成的外壳会像花儿一样绽开,花瓣本身就是天线,花瓣里面还有4根75厘米的鞭形天线,它们一起向地球发送信息。着陆舱携带的摄像机此时伸出镜头开始拍照,7个小时后地面控制人员收到了首张来自月球表面的黑白全景照片。接下来的三天,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月球上,“月球9号”分7次向地球传回了8小时的信息,直到3天后电池耗尽。它的成功不仅使人类第一次得到了月球表面的全景照片和局部区域的立体照片,还告诉人们:月球表面是硬的,完全不必担心登月航天员会陷进月壤之中。而此前,科学家一直担心月表的浮尘会像地面的沼泽一样,使人陷入灭顶之灾。
  “月球9号”向地面传送月面图片时使用的是明码信号,一家英国银行的电台监听了这些信号并将其转换成标准图片。几分钟之后,西方媒体抢先刊登了这些月球表面的照片,苏联人对此十分生气。从那以后,苏联探测器上传回的图片都加上了密码。
  1966年底,苏联第二颗软着陆器“月球13号”又踏上征程,它工作了6天,除了拍摄图片外,还携带了一种穿透器,通过测定穿进月壤的速度和深度,分析月壤的力学性质;“月球13号”还测量了月壤密度,并通过测量着陆时与月球碰撞产生的振动波的时间和强度,获得了20厘米~30厘米厚月壤的力学性质。测量的结果表明,着陆点附近的月壤呈粒状性质,并有轻微的黏性,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克。
  为了确切了解月球重力场的分布,避免载人登月器偏离着陆点,苏联还发射了环月探测器,对月球重力场分布并不均匀的情况进行了详细探测。人类首颗环绕月球飞行的月球探测器是“月球10号”,它在350千米×1017千米的椭圆轨道上围绕月球飞行了460圈。此后,苏联又发射了月球11号、12号和14号月球探测器,这些月球探测器还测量了月球附近的辐射环境,包括月球表面伽马射线的强度,太阳风离子和电子通量等,它们默默地为载人月球飞行做好了准备。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奔月初征苏联一路凯歌(3)
“月球10号”是一颗具有特殊使命的环月探测器。通过天体力学计算,“月球10号”进入月球轨道后,正值第23届苏共代表大会的开幕式。此时,月球10号奉命播放《国际歌》,当来自遥远月球的《国际歌》传到党代会现场时,5000名代表站起来狂欢胜利。
  苏联的第三代月球探测器非常了不起,它们能够自动在月面上挖土采样,并能返回地球。1970年9月24日,苏联历?多次失败后,首次?回了从月球上自己飞回地球的小小球形返回舱,这是“月球16号”的杰作。返回舱里带回的101克月球岩石颗粒样品,使地球人第一次真真切切地见到了“天外来客”,这为苏联人又一次赢得了“第一”。不过,“月球16号”是第二个自动取样返回探测器,先于它一年发射的“月球15号”,不幸撞毁在月球上。“月球16号”,质量约5800千克,由“质子号”重型火箭发射。它由上下两个部分组成,上面部分称为“上升级”,负责把装有月球样品的返回舱送回地球;下面部分称为“着陆级”,主要由制动发动机、游动发动机和圆柱形推进剂箱、月球样品采集装置、导航与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化学电池和缓冲着陆架等组成。它于1970年9月12日起程,?过5天的长途跋涉在月球表面软着陆。着陆级先开始工作,它伸出钻臂,露出空芯的钻管,开始采集月球样品。钻臂可以移动以避开过硬的月岩,钻头内的传感器可以测试月岩或月壤的阻力以确定钻头的转速,只用7分钟钻头就钻进35厘米深,采集了101克样品,然后它将含有月壤的钻管送进返回舱,并进行自动密封。随后,根据地面指令上升发动机点火,返回舱踏上返程。3天后,在约距地球48000千米时,返回舱与仪器舱分离;以大约11千米/秒的速度进入地球大气层。由于是弹道式返回,在穿过大气层时它的前缘温度超过了10000℃,过载达50g。距地面千米高度时返回舱的降落伞打开,落地前,它发出信号,帮助地面搜索人员寻找。
  “月球16号”发射后,苏联又先后公布了4个月球自动取样返回探测器,但“月球18号”和“月球23号”失败,“月球20号”因遇到坚硬的月岩只取回了克样品,“月球24号”取回了170克样品。
  1970年11月17日,当人们的目光关注于“阿波罗”登月航天员时,苏联发射的“月球17号”携带了世界第一辆无人驾驶月球车“月球车…1号”。它昼行夜伏,?受了炽热白天和寒冷夜晚的严峻考验,行走了14千米,测定了500多处月壤表层的物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