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西游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解码西游记-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路,不只是一条物质之路,更是一条心灵之路。真正要到达的,也是这样一个灵山,即人人心中有的那座灵山。
  快到布金禅寺的时候,唐僧曾亲口肯定悟空对《心经》的理解,认为悟空“解得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为什么能够以“无言语文字”解经,并且获得的还是真解?关键在于,经文的真谛在人心而不是文字,所谓不立文字,直指本心,当心灵体会到这种境界的时候,具体的文字反而不重要了。
  一方面,对意义的理解离不开语言,另一方面,对佛学真义的把握最终又要超越语言,语言无论如何不是意义本身。如庄子所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无言语文字的真解,就是得到了“真意”而忘掉了语言,以至不用语言来表达。当然,也可以更玄妙一点,像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既是可道的,又是不可道的。不可道之道要通过可道之道来表达,反过来,可道之道正是为了传达那不可道之道。哎呀,太玄妙了。

从无性到成佛是一个循环(3)
灵山是那个心灵的灵山,并没有使到达灵山变容易,事情反而更难了。麻烦在于,物质的路我们知道怎么走,路再崎岖、再遥远,一步步行来,总有到达的一天。心灵之路要怎么走,没有简单易行的法子,不是光靠能吃苦就可解决的,还需要有适当的法子。需要遵循心灵、心性的逻辑来进行修身、养性什么的才行。
  在取经队伍刚出发两三年之际,唐僧师徒远远望见镇元大仙所在的万寿山。唐僧见这山不比寻常,以为离雷音不远了,说:“若是相近雷音不远路,我们好整肃端严见世尊。”八戒、沙僧也走得有些不耐烦了,问这里离雷音还有多远,要走几年才能到?其实从东土到西天,十万八千里,他们此时“十停中还不曾走了一停”。
  行者道:“这些路,若论二位贤弟,便十来日也可到;若论我走,一日也好走五十遭,还见日色;若论师父走,莫想!莫想!”唐僧道:“悟空,你说得几时方可到?”行者道:“你自小时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还难。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第二十四回)
  悟空的话颇有深意,如果你整天想着哪天到雷音,走一千辈子也到不了灵山。但只要师父“见性志诚”,到灵山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不要想那么多,踏踏实实往前走就行了。从这段话看,灵山之路是心灵之路的含义极为明显。所以,在第八十五回,悟空对唐僧说:“似你这般恐惧惊惶,神思不安,大道远矣,雷音亦远矣。”唐僧听了悟空的话,也“心神顿爽,万虑皆休”。
  当然,心灵之路的行走,也需要物质上的人生经历、人生经验、人生智慧来辅助、培育。我们看到很多高僧,不仅佛法功深,而且对人世间的很多事情,其看法、见解也很深刻,充满智慧。从这种意义上说,佛法的真意,不是一个不了解社会、一张白纸的人,光在那里打打坐、念念经就能了解的。心灵的超脱,所谓“拿得起、放得下”,首先需要曾经拿起过东西,特别是拿起过很重要、很看重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放下”它才是一种本事。然后在别的事情上也就容易拿得起、放得下,再经过对人生的一点哲学思考,就有可能做到不动心了。
  取经的路上,一路餐风宿露、降妖伏魔,物质方面的苦难是巨大的。对佛祖来说,让唐僧师徒受苦不是目的。为了让他们受苦而让他们受苦,这没有任何意义,更不是佛祖的境界。苦难是帮助他们进行心性修炼的一部分。人们在经受外在困难的过程中,其内在的意志也自然会得到锻炼,他们的信念也经受了考验。唐僧与悟空在取经的路上,也在讨论和交流对佛经的理解,在这个方面,他们是亦师亦友的关系。经过这一行程,他们对佛经的理解得到了很大提升。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行走在通往西天的物质之路上,也行走在悟道的心灵之路上。
  ◆两界山的寓意
  悟空的人生经历了很多变迁,其中最根本的变迁发生在从五行山下出来以后,被压在五行山下,也成为悟空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这个五行山在书中还有一个名字,唤做“两界山”。唐僧刚出发西去之时,路上无人保护,想请刘伯钦护他西行。刘伯钦说:“长老不知,此山唤做两界山,东半边属我大唐所管,西半边乃是鞑靼的地界。那厢狼虎,不伏我降,我却也不能过界,你自去罢。”(第十三回)
  你说这事也真巧了,这五行山不仅是关押石猴的场所,也成了大唐与鞑靼边境上的标志物与分界线。五行山又被唤做两界山,应该是有寓意的。所谓“两界”,可以指人生的两个境界,自此西行,悟空的人生就踏入了另一个境界。在此之前,孙悟空经历的是张扬自我的能力、伸张自己的个性的人生之旅;而从这里开始,孙悟空将要踏上一个道德之旅和归顺之旅。在后一阶段,对悟空来说,重要的不是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法力,而是要逐渐学会如何在神仙社会中生存,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熟悉神仙社会的运行规则与社会规范。当然,从明面上说,我们也可以说悟空从此进入了佛门修行的阶段。
  有趣的是,未到两界山之前,唐僧先到了双叉岭,这两个地方是紧挨着的。这双叉岭,可能也有命运分双岔的意思,不过这个命运的分岔是针对唐僧而言的,因为唐僧正是在双叉岭开始经受西天取经过程中的第一次“难”。
  回过头看,石猴当年越过水帘瀑布,实际上也是越过了一个分界。这一跃,使猴群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也产生了很多相应的社会问题。任何一个大分界的跨越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水帘洞这个地方很隐蔽,隐藏得很深。这个界限也最终被一个天生的英雄人物给打破了,否则,水帘洞的秘密不知道还要等到何年何月才会被发现。
  

悟空为何能成佛(1)
看了孙悟空的人生历程,容易产生的一个问题是:孙悟空为何最后能成佛?悟空成佛,不仅是一个心性修炼问题,在更大程度上,它可以被理解为天界授予悟空一个很高的职位,看成是主流社会对他的认可和奖赏。这一节,我们探讨孙悟空为什么会被授予这么高的职位,或者说悟空得以大幅升迁的原因何在?
  这大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因有大功而得大赏
  悟空的大功在于成功地保唐僧到达西天取得经书。从孙悟空的角度说,主要的功绩不在于取得了经书。把经书送到东土大唐,这件事说大也大,说不大也不大,因为这事其实举手之劳就可完成。悟空的主要功绩在于一路的降妖伏魔。
  如果把取经之路比拟为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那么,孙悟空就是凭一条棒打出了一条通道(现在的说法是交通大动脉)。同时,他也造福于沿途诸多王国的政府与百姓。取经途中,一些国王在他们的帮助下得以恢复王位、恢复秩序。佛教的思想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广泛传播。例如,灭法国就是因为受了他们的影响,从要杀和尚改成尊敬和尚,国名也改成钦法国,国王还想拜唐僧为师呢。往西天这一路,可以说是功德无量。而且,这一功绩由于宣传得法而尽人皆知,包括很多妖怪都在关注。
  ◆建立了广泛而深厚的人脉
  大闹天宫之际,孙悟空实际是在单打独斗。虽然做齐天大圣的时候,他称这个为兄,呼那个为友,但别人是不是拿他当自己人看,很成疑问。以他当时的状况,不过是天界一个孤独的怪人罢了。
  经过西天取经这一遭,情况有了根本的变化。我们可以简单地盘点一下,孙悟空建立了哪些人脉。
  首先,与唐僧等人朝夕相处,师徒之间、师兄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唐僧、八戒、沙僧、白龙马都成了他的支持力量。唐僧本是金蝉子转世,是如来佛的二弟子,在佛祖面前说得上话,最后又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八戒曾是天蓬元帅,统领八万天兵,势力并不可小视。通过白龙马,整个龙族一系,也与悟空拉上了关系。
  其次,取经事业是一项倾注了如来佛、观音菩萨颇多心血的事业,悟空圆满完成任务,颇得佛祖、观音的青睐。在取经过程中,他与观音也结成了事业上的友谊。悟空对观音后来表现得非常恭敬,基本上是执弟子之礼,他后期这种谦虚、恭顺的态度,也受到了天界的欢迎。
  第三,非常可观的是,在取经的过程中,很多天界神佛对他欠下了或大或小的人情。其中包括四海龙王、托塔天王、哪吒三太子、二十八宿、太上老君、南极寿星、文殊菩萨、灵吉菩萨、观音菩萨、弥勒佛、太乙救苦天尊、太阴真君、毗蓝婆等等。这些神佛的来头颇为不小,他们的分布也很广泛,隐隐成为一支能够支持孙悟空的力量。
  悟空还与镇元大仙结拜为兄弟,镇元大仙是地仙之祖,他“门下出的散仙,也不计其数”。结拜之举使悟空在地仙一系拥有了极高的辈分,可以发挥巨大的影响力。
  悟空在取经路上与二郎神也修复了关系,两人称兄道弟,关系颇为不错。二郎神手下有一班人马,悟空与梅山六兄弟都以兄弟相称。另外,在取经过程中,有些妖魔被收伏,皈依佛门,如红孩儿、牛魔王、黑熊怪、多目怪等等。孙悟空对于他们有引荐之德,这对于他今后的事业也是有帮助的。
  这么一算下来,经过短短十四年时间,孙悟空的关系网与以前相比简直是有了天壤之别,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加上他又通过取经行动,被西天树立成改过自新的正面典型人物,他的事例,可以起到教育各路妖魔的作用,所以被到处广泛宣扬,可能还做了很多场英雄事迹报告会。自此之后,悟空在天界的一言一行,都可以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孙悟空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