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郁金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黑郁金香-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雅典人曾经留下一个相当大的忘恩负义的名声,可是在这方面,比起荷兰人来还是逊色得多了。因为他们只把阿里斯泰德①流放出去,就满足了。
  ①阿里斯泰德(约前540一约前468):古雅典政治家、将军。在对波斯人的战争中曾立战功,但被以贝壳放逐法流放。
  约翰·德·维特一听到他哥哥被控告的消息,马上就辞去议长的职位。他效忠祖国,也得到了出色的报酬。他退休的时候随身带着的是他的烦恼和刀伤。一般犯了效劳祖国不顾私利的错误的老实人,往往只能得到这种报酬。
  民众把威廉·德·奥兰治当作他们祟拜的偶像,他们要拿这两兄弟的躯体替他做两级必不可少的垫脚石,把他拥上总督的宝座,这时候,他不但等待,而且也使尽他权利范围内的一切方法从旁催促。
  一六七二年八月二十日那天,正如我们在这一章开头所说的,全城的人都奔向布依坦霍夫,去看高乃依·德·维特出狱,给驱逐出境,看看酷刑在这位熟读贺拉斯的人的高贵身躯上留下了怎样的痕迹。
  我们得赶紧补充一下,这群到布依坦霍夫去的人,并不全是抱着只是看看这场面的单纯想法;其中有不少人是为了要扮演一个角色,或者不如说,是为了重新执行他们认为过去没有做好的任务。
  我们想说的是刽子手的任务。
  的确,也有一部分人是没有抱着那么敌对的恶意去的。他们感兴趣的只是那个场面,那个对民众来说总是很有吸引力的、能够满足他们本能的骄傲感的场面,也就是说去看看站了那么久的人倒在尘埃里的场面。
  高乃依·德·维特,这个据说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汉子,不是下了狱,给苦刑搞垮了吗?我们会不会看见他脸色苍白,淌着鲜血,满脸羞愧呢?对那些比一般人忌妒心更重的市民来说,这不是打了一场出色的胜仗吗?每一个老老实实的海牙市民都应该参加。
  “况且,”奥兰治派的煽动者互相之间在说,他们很巧妙地混在人群中间打算操纵群众,像操纵一件既能击又能砍的器具一样,“况且,从布依坦霍夫到城门口这一段路上,难道找不到一个机会,朝这个只有在为暴力所迫的情况下才肯让奥兰治亲王当总督,还打算找人暗杀他的“普尔唐的留亚特”扔几把泥土,甚至掷几块石头?”
  “不用说,”那些凶狠的、与法国为敌的人也附和道:“要在海牙办好这件事,而且要办得漂亮,就根本不应该让高乃依·德·维特流放出去。因为一旦到了国外,他又可以跟法国勾结起来实现他的种种阴谋,并且跟他那大坏蛋弟弟约翰一起,靠德·卢瓦侯爵①的接济过日子。”
  ①德卢瓦侯爵(1641一1691):法国路易十四统治时期的军政大巨。
  在这种种心情下,看热闹的人自然不会慢慢地走,而是在急急地跑了。这就是海牙的居民为什么那么急促地朝布依坦霍夫那个方向奔去的原因。
  正直的第克莱尔也在奔跑得最匆忙的那群人中间。他心里充满怒火,但脑子里却没有什么打算。奥兰治派把他当作一个诚实的、具有民族自尊心和基督徒仁爱精神的英雄,簇拥着前进。
  这个无耻的歹徒,凭着他的聪明和想象,添油加醋地叙述着高乃依·德·维特怎样企图买通他,答应给他多少钱,以及为他,第克莱尔,扫除谋杀的困难,而事先作了怎样毒辣的安排。
  人们热切地听着,他的每一句话都引起一阵拥护威廉·德·奥兰治的狂热欢呼,和盲目憎恨德·维特兄弟俩的咒骂。民众甚至咒骂那些不公正的法官。他们的判决居然让卑鄙的高乃依这样一个罪大恶极的罪犯逍遥法外。
  有几个煽动者一再低声地说:
  “他就要走啦!他就要从我们手里逃走啦!”
  另外一些人接口说:
  “在什文宁根①有一艘船在等他,一艘法国船。第克莱尔看见的。”
  ①什文宁根:荷兰海牙西北的一个小海港。
  “善良的第克莱尔!忠诚的第克莱尔!”民众齐声喊道。
  “高乃依逃走了,”人丛中有一个声音喊道,“不用说,那个和他哥哥一样也是个大卖国贼的约翰,也要逃走了。”
  “这两个无赖,要到法国去花我们的钱,把我们的船只、我们的兵工厂和我们的造船厂出卖给路易十四换来的钱。”①
  ①对德·维特兄弟与法国勾结的指责是没有根据的。然而约翰·德·维特政府的犹豫不决的态度,使人民起了疑心,而给了希望取得民心的奥兰治派借口,来控告他们卖国。
  “我们不放他们走,”有一个比任何人都激烈的爱国者叫道。
  ”上监狱去,上监狱去!”民众齐声地说。
  那些市民叫着嚷着,跑得更快了,他们举着枪,挥着斧头,眼睛里闪着火光。
  然而,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生什么暴行,守在布依坦霍夫附近的那一排骑兵仍旧是那么冷静沉着,无动于衷,默不作声。他们这种冷淡的态度,比那群市民的叫嚷、激动和威胁更令人望而生畏。他们在长官的监视下一动也不动。他们的长官,海牙骑兵队队长,这时候手里提着出鞘的剑,不过剑头朝下,抵着马橙。
  这支队伍是守卫监狱的唯一的一支队伍,他们那坚定的态度,不但压制住了那一群群乱糟糟的骚动的人,也压制住了守在布依坦霍夫监狱对面,帮助骑兵队维持秩序的一支市民保安队。保安队正在带领捣乱分子呼喊煽动性的口号:“奥兰治万岁!打倒卖国贼!”
  有梯利和他的骑兵在场,武装的市民的确受到了恰如其分的约束;但是过了不久,他们越叫越气愤了,而且由于不懂得勇敢不一定要用叫喊来表示,就认为骑兵们不声不响是怯儒的表示。于是,他们朝监狱走近了一步,骚动的人们也跟着他们朝前走了一步。
  这时候,德·梯利伯爵单枪匹马地朝他们迎过去,举起剑,皱着眉,问道:
  “喂,保安队的先生们,你们为什么到前面来,你们要干什么?”
  那些市民摇着火枪,一遍遍叫喊:
  “奥兰治万岁!打死卖国贼!”
  “奥兰治万岁!好啊!”德·梯利先生回答,“虽然我喜欢偷快的脸而不喜欢优郁的脸。打死卖国贼!如果你们只是用叫喊来表示你们的愿望,你们就尽量叫吧:打死卖国贼!不过,如果真的要把他们处死,我在这儿是要制止的,而且我一定做到。”
  他说罢回过头去,对他手下的士兵嚷道:
  “弟兄们,准备射击!”
  士兵们准确地执行了他的命令,吓得市民和一般百姓立刻慌乱地往后退,骑兵军官见了不免微微一笑。
  “喂!”他以行伍出身的人特有的讽刺声调说,“放心吧,市民们,我的兵决不会开一枪;不过,你们可也不能朝监狱走近一步。”
  “军官先生,你可知道我们也有火枪!”市民保安队的指挥官气冲冲地吼道。
  “你们有没有火枪,我他妈的早就看见了;你们在我面前也炫耀得够啦。可是,我也要请你们注意,我们这边有手枪;手枪的射程很了不起,有五十步远,而你们离我们才二十五步。”
  “打死卖国贼!”愤怒的市民叫道。
  “去你们的!叫来叫去老是那一套,”军官嘟囔着说,“真讨厌。”
  说着他回到队伍前面,重新站好。布依坦霍夫监狱周围越来越混乱了。
  然而,愤怒的民众并不知道,就在他们嗅着他们的一个牺牲者的血腥气味的时候,另一个牺牲者正在人群和骑兵队后面,离广场只有一百步的地方经过,到布依坦霍夫监狱去,倒好像他急着去迎接他的命运似的。
  事实上,约翰·德·维特刚带着一个仆人,从他的马车上下来,悄悄地穿过监狱前面的院子。
  看门的早就认识他了,但是他还是向看门的通报了自己的姓名,说:
  “你好,格里弗斯。我是来接我哥哥高乃依·德·维特出城的,你也知道,他已经被判决驱逐出境了。”
  看门的像一头熊,一头受过训练专管开关监狱大门的熊,对他打了个招呼,就放他进去,随手又把门锁上。
  他刚走了十来步路,就碰到一个十一七八岁的美丽姑娘。她穿着弗里斯女人①穿的民族服装,她以优美的姿势恭敬地朝他行了个礼。他摸了摸她的下巴,对她说:
  “你好,美丽的好萝莎,我哥哥好吗?”
  ①弗里斯人:原为日耳曼人的一个部落集团,十六世纪起,渐与荷兰人结合。主要住在荷兰的弗里斯兰省。
  “啊,约翰先生,”姑娘回答,“我替他担心的倒不是别人已经加在他身上的伤害;因为这都过去啦。”
  “美丽的姑娘,你担心什么呢?”
  “约翰先生,我担心的是他们想要加在他身上的伤害。”
  “噢,对了,”德·维特说,“你是说那些人,是不是?”
  “你听见他们的声音吗?”
  “是的,他们很激动;不过,如果他们见了我们的面,也许就会平静一点,因为除了好事以外,我们并没有对他们做什么呀。”
  小姑娘看见她父亲作了一个手势叫她走开。临走开的时候,她低声说:“不幸的是,这不能成为一个理由。”
  “的确,孩子,的确,你说得太对了。”
  随后,他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
  “这个小姑娘很可能不识字,自然也没有念过什么书;可是,她用一句话就概括了整个世界的全部历史。”
  前任议长朝他哥哥的牢房走去,神情还和进监狱时一样镇静,但是却更忧郁了。

第02章 兄弟俩
   约翰·德·维特爬上石楼梯,到他哥哥高乃依的牢房去的时候,正如美丽的萝莎所担心的,市民们正在竭力设法赶走拦住他们去路的梯利的军队。
  看到这种情形,民众都赞成市民保安队的善意的企图,拚命地叫喊:“市民万岁!”
  德·梯利先生呢,既坚决,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