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妈妈照做了,她早就从布兰妮不自然的表情中看出了事实的真相,但是她决定把这个坦白的机会留给女儿。妈妈静静地坐着等布兰妮开口。
  “我和威尔逊分手了,都是因为凯瑟琳,因此我一怒之下买了几十个鸡蛋扔进了她家里。你知道我心里有多么难过……”
  布兰妮含着泪说完,等着妈妈大发雷霆,但出乎她意料的是,妈妈并没有发火,反而跟她讲起自己过去的类似经历。
  一翻推心置腹的谈话后,布兰妮感觉到了母亲的爱与理解,这也给了她纠正自己错误的勇气,她勇敢地打电话给凯瑟琳的母亲,承认了错误,并愿意做一切来补偿自己所犯的过失。
  这件事情之后,布兰妮真的很少再撒谎了,因为她觉得说谎话无法面对对她如此宽容的妈妈。
  对待有不良习惯的孩子,我们也应该像布兰妮的妈妈一样,给予孩子爱与理解、宽容与耐心,让他们自己认识自身所犯的错误。如果一味以强硬的方式来解决的话,往往达不到自己预期的目标,反而使孩子与自己产生隔膜。宽容,是比惩罚更有力量的教育方法。对人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而对孩子们宽容,则不仅是美德,还是一种教育艺术。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寻找突破口(1)

  陈灵是某中学初二的学生,象她的名字一样,长得蛮水灵的,大大的眼睛,细嫩的皮肤,最重要的是她还有一副百灵鸟般的好嗓子,真是人见人爱。但是这么可爱的女孩儿却是学校里出了名的差等生。陈灵也因此被同学们冠上一堆外号:“花瓶”、“稻草人”,用来讥讽她的成绩差、脑子笨。但是陈灵似乎对此一点也不在乎,学习成绩一直“荣居榜首”,老师也对她没办法了。
  这个学期,班里来了新的班主任,姓杨。杨老师注意到了这个独特的学生,并决定培养起陈灵爱学习的好习惯。为了让她成绩提高上来,杨老师想尽了各种办法,但就是对陈灵不起作用。比如杨老师给她补课的时候,她会找各种理由来推托。有一次,她甚至对杨老师说:“我家远,最后一趟班车6点开。如果您留我补课,你把打车的钱给我。”
  这招不行,杨老师只好再想别的办法,她知道,要培养好的习惯,需要先找好一个突破口,没有找到突破口就盲目着手,不仅不能得到好的效果,还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后来,杨老师经过观察,发现了陈灵嗓子好,又爱唱歌这个优点,于是决定从这个突破口来入手。
  一天,杨老师把陈灵叫来。陈灵以为又要补课,一副不耐烦的样子。杨老师问她:
  “陈灵,你有没有想过要成为一个歌手?”
  “当歌星?”
  陈灵马上来了兴趣,刚才不耐烦的情绪一扫而光。她犹豫了一会儿说:“其实我还真的有过这个念头,但是不知道自己行不行,而且我想也没有机会。”
  “我想过了,觉得你嗓音好,外形条件也不错,也许这是一条适合你发展的路。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报名参加一个正规的声乐培训班。让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
  陈灵被说动了,她内心兴奋不已。而最让她感动的,是老师竟然会与她这个不听话的差生谈论学习以外的话题,并切身为自己考虑,支持她去发展自己的特长。
  第二天,陈灵就去报名参加了一个声乐班。此后,她仿佛变了一个人,对生活中的一切都热心起来了。学校要组织文艺汇演了,她积极报名出节目,说要组织一个小合唱表演,并在杨老师的帮助下又挑选了几名同学。
  之后,陈灵更成了个小忙人。每到周末,便约同学们到学校的活动室排练节目。她已经接受了一段正规训练,加上天赋灵感,还挺像个音乐老师的样子。训练结束,她请同学们到家中吃晚餐,与大家建立了融洽的关系。结果,节目大获成功。
  这天放学,杨老师又约陈灵谈心。此时的陈灵与杨老师早已情同姐妹,她非常乐于同杨老师聊天。
  杨老师说:“陈灵啊,看到你在唱歌上面潜力无限,老师真为你高兴啊!”
  “我也觉得生活有意思了,一切都变得那么可爱了。”
  “可是,我也有些担心。”
  陈灵紧张起来了。她知道杨老师虽然年轻但并不轻言,说什么都有比较充分的准备。
  “你回去看一下,这是我从网上下载的资料,都是关于歌唱专业发展的。”
  杨老师递给她一些资料,平静地说:“现代社会对歌手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了。很多歌星都是大学毕业,没有学历也是很难做个好歌手的,明白吗?”
  陈灵的脸上掠过一丝阴云,她沉思了一会儿,说:“这就是说,我先要初中毕业,再至少读完职高或高中,才可能成为一个好歌手,是吗?”

寻找突破口(2)
“完全正确。”杨老师点点头,又说:“我观察你很久了,发现你挺聪明的。只要你肯学习,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一定会成功的!而这关系到你的一生。”
  也许,这一次谈话对症下药了;也许,当小歌手的成功给了她从未有过的信心;从此,陈灵开始以新的状态学习了。她上课认真听,课下与同学讨论,并且主动找各科老师补课。渐渐地,陈灵的学习成绩上来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获得了很大的启发。习惯培养很重要,习惯培养可以通过一些强制措施来实施,也可以通过一些窍门让孩子变得自主自发。我想广大家长应该都愿意选择第二种。但是,实际情况下,父母对孩子的习惯培养往往是不假思索地进行训练和强制,往往让孩子变得机械。因此,习惯培养还需要深入人心,真正让孩子感到养成好习惯是自己的需要。
  在上面的故事里,陈灵本来是个不爱学习的孩子,对此,杨老师也曾经一筹莫展,但经过观察和思考,杨老师终于找到了学生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唱歌”。当老师和学生谈起做歌手的时候,学生一下子产生了兴趣。而这兴趣,就是学生后来不断进步的动力。通过这个突破口,学生渐渐开始重视学习,并爱上了学习。
  因此,建议父母们,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时候,不要着急,更不能一味地唠叨或者强制,而要想点儿聪明的办法。比如,有的父母使用激将法,有的父母使用体验法,有的父母使用比较法,等等。不管什么方法,重要的是这种方法是温和的,是能够真正引导孩子的精神和心灵的。
  要找到合适的突破口,父母要注意下面几点:
  ——了解孩子,要有针对性。
  这是寻找突破口最重要的一点。正因为孩子千差万别,各有不同,因此,父母在寻找适合孩子的方法时,才需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环境、心理特点、性格等。这样,才能找到适合孩子的办法。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比如,有的孩子不爱洗手,不讲究卫生,父母怎么说可能都没有用。可是,这个孩子特别喜欢看科幻故事,这时父母就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帮孩子找一些和卫生知识有关的科幻故事,让孩子在满足需要的同时获得知识。
  ——用孩子的特长作为突破点。
  有个中学生,特别爱玩游戏机,曾经因为玩游戏而和父母吵过很多架。母亲吓得不敢回家,只要她一回家,孩子就逼着她给钱,不给钱,儿子就要自杀。后来,这位母亲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开始和儿子一起玩游戏,在玩的过程中悄悄引导孩子和高手比赛。当儿子有不懂的知识时,母亲为儿子买来电脑书籍。久而久之,儿子转了方向,游戏已经不是他的最爱,设计游戏程序反而成了他的爱好。不仅如此,儿子还慢慢成为一个电脑软件高手。这位母亲采取的办法和杨老师的办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父母要寻找突破口,就要仔细观察一下,孩子思想中的热点是什么?兴奋点在哪里?
  找到突破口以后,父母还要放下架子。引导孩子的关键,在于父母和孩子心灵上的平等。如果父母一直摆出教育孩子的架势,即使您找到了突破口,也无济于事。因为在孩子看来,您还是要教训他,要把他这样或那样。因此,父母要先放下架子,不妨和孩子一起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情。在做的过程中,默默引导孩子。父母可以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起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如果父母告诉孩子:“我知道你的突破口在哪里了,今后我们要改变办法,要这样做……”那么,您的教育就如同白开水,无滋无味,而孩子还会在心中生出些敌意和警觉来。
  把引导和训练结合起来。习惯培养毕竟是具体行为的体现,因此,的确需要父母对孩子进行必要的训练和强制。在一定时期,光引导孩子是不够的,看到孩子出现某些不良行为习惯时,还是要及时进行强制纠正。父母要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必要的强化训练不能少,巧妙的引导教育也很需要。
   txt小说上传分享

注重孩子的第一次

  习惯的养成往往是从第一次开始的,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重视并抓住每一个“第一次”的教育时机,这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开端。
  一位母亲讲了自己的经历:女儿小小现在7岁了,从小到大不知摔了多少跤,但自从她会爬开始,自己每次都不主动抱她起来,而是鼓励她:“自己爬起来,你真棒!”
  有了第一次,不管摔得多厉害,小小都能自己爬起来,还会拍拍小手和衣服上的灰尘。她以后会遇到比摔跤更需要自己应付的事情,我希望她永远记住“我能!我会!我很棒!”小小一天天长大,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日益强烈,吃饭、穿袜子、戴帽子……什么事情她都要自己试一试。尽管几乎每次我们都要“返工”,花的时间比直接代办多得多,但如果第一次不给她自己试的机会,无异于剥夺了孩子学习、实践的权利。常听到有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懒或笨,其实,原因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