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中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百战中国-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鸣条之战决定了夏朝灭亡和商朝建立。夏朝,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前后大约有500余年,经历了5个世纪,有17个帝王先后作为统治者。商代是继夏朝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时代。自天乙(汤)至帝辛(纣),共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后经历了将近六百年。

  夏灭亡后,剩余势力主要留在中原活动,还有两支分别向南、北方向迁移。桀带着不少夏氏族人员从历山南迁至南巢,这便是南支。北支进入今蒙古平原,与当地诸族融合,这便是后人所称的匈奴。《史记&;#8226;匈奴列传》载道“匈奴,其先祖夏后氏(即有夏氏)之苗裔也”。从此之后3000多年,匈奴人便一刻不停地对中华民族进行骚扰侵犯,此时便中下世纪仇恨。

  战争规模

  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夏朝鼎盛时的人口数已达1355万。

  夏朝

  不详

  商朝

  良车70乘,“必死”6000人,联合各“方国”军队,看起来人数也就是一万多人。

  伤亡人数

  夏朝

  不详

  商朝

  不详

  将领

  夏朝

  夏桀;又名癸、履癸;商汤给他的谥号为桀(凶猛的意思)。桀是夏朝第16代君主发之子,在位54年(前1653—前1600)。履癸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铁钩拉直;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生卒年不详。发病死后继位;为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在位52年;国亡;被放逐而饿死。

  商朝

  商汤(?—前1588年),商朝的创建者(前1617年—前1588年在位),在位30年,其中17年为部落首领,13年为中国国王。商汤开以武力夺得天下的先例;使中华帝国以后的历史变得多采多姿;打破了天子是不可变的定律。是中国政治史上的第一次改革。他领导商部族和其他反抗夏王朝残暴统治的同盟部族,运用战争的暴力手段,一举推翻垂死腐朽的夏王朝,建立起新的统治秩序。他的所作所为,客观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合符人民的愿望,因此得到后人的肯定和赞扬。

  战争过程

  启在位期间,完成了夏朝的建立,而且使夏朝走上了鼎盛时期。夏朝统治的范围大约以今天河南省的西部为中心,北到河北,南到湖北;东到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的三省交界处,西到山西南部。

  夏朝末期(约公元前1600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今河南封丘东,一说在山西运城)进行的一场决战,这场战争成为夏王朝灭亡的转折点;战争的结果导致夏王朝灭亡,商汤建立了中国的第二个王朝商朝;

  由于夏桀姒履癸无道,矛盾重重,当时民众愤慨地诅咒他“时日曷丧,予偕女皆亡”,四方的诸侯也纷纷背叛而去,夏的属国商渐渐演变为与之抗衡的对手。 

  汤他在贤臣伊尹、仲元的力辅下,巧妙谋划,“先为不可胜”,逐一翦除夏桀的羽翼,孤立夏后氏,最后一举攻克夏邑。首先派遣伊尹数次打入夏桀内部,充当间谍,掌握了夏王朝“上下相疾,民心积怨”的混乱状况;二是采取先弱后强、绝其羽翼之决策,第一个打击目标指向夏的属国葛,以替童子复仇的名义起兵灭葛,继而集中兵力逐步灭韦、顾,并攻灭夏桀最后一个堡垒即实力较强的昆吾,打通了最后灭桀的道路;三是把握时机,当汤停止向桀纳贡时,桀即刻调九夷之师,准备伐商,汤则视情马上“谢罪请服,复入职贡”以稳住桀,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不久传来桀诛杀重臣、众叛亲离的消息;汤乃再行停止向夏桀的贡奉;此时桀的指挥完全失灵,九夷之师不起,有緍氏公开反抗;此时伐桀时机成熟而果断下令起兵。

  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汤兴兵伐夏,战前他隆重举行誓师,《尚书&;#8226;序》载汤“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即为商汤向士兵们发表的征伐夏桀的誓师辞。誓师后汤简选良车70乘,“必死”6000人,联合各“方国”军队,采取战略大迂回,绕道至夏都以西突袭夏都,桀仓促应战,西出拒汤,同汤军队在鸣条展开战略决战;决战中汤军奋勇作战,一举击败了夏桀的主力部队,桀败退归依于属国三朡;随之汤乘胜攻灭了三朡,桀率少数残部逃往南巢(今安徽巢湖市),不久病死,汤回师西亳召开了众多诸侯参加的“景亳之命”大会,得到3000诸侯的拥护,取得了天下之主地位,从此夏朝宣告灭亡。 txt小说上传分享

百战中国之3_商朝_牧野之战
百战中国之3_商朝_牧野之战

  得分项 得分 权重

  战略意义 30 30

  战争规模 19 20

  伤亡规模 11 20

  战争知名度 15 15

  将领知名度 15 15

  总分 90 100

  兵将 周朝 商朝

  双方兵力 4万8千 17万

  伤亡兵力 不详 不详

  将领 周武王 商纣王

  
  战略意义

  牧野之战,是我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殷商王朝的六百年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周朝,为西周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对后世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其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周朝经历了37代天子,800多年,到公元前260年,才被秦国灭掉。

  战争规模

  周朝

  兵车300乘,虎贲(勇士)3000人,甲士4万5千人,一共4万8千人。

  商朝

  由于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心向武王,纷纷起义,掉转戈矛,帮助武王作战。因此伤亡并不多,主要以投降为主。

  伤亡人数

  周朝

  不详。

  商朝

  由于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心向武王,纷纷起义,掉转戈矛,帮助武王作战。因此伤亡并不多,主要以投降为主。

  
  双方将领

  周朝

  周武王(姬发)(?~公元前1043年)周文王姬昌次子。中国西周第一代帝王。他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1世纪消灭殷商王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代名君。周武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周朝。周朝经历了37代天子,800多年,到公元前256年,才被秦国灭掉。

  商朝

  商纣王;司马迁在《史记&;#8226;殷本纪》中说:“(纣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唯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益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 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在后人眼里,商纣王的这种“裸奔”癖好是无法容忍的,纣王也因此成了*君王的代言人。

  战争过程

  商纣王统治下,政治*,刑罚残酷,连年用兵,贵族矛盾锐化,导致了整个社会动荡不安;而西方属国——周正如日当中,蒸蒸日上,任用贤士,修德以倾商政,积极开展伐纣灭商的大业。

  战争内容

  牧野之战展开之前,文王采取政策,即政治上,积善行德,裕民富国。广招人才,发长生产;外交上,争取与国,最大限度孤立商纣。准备过后,文王乘商师主力远征东夷,果断地率领诸侯联军实施奔垄,使敌人在战略战术上处于被动与恶势,善于做到奋正并用,予敌人巧妙而猛烈的打击,使之倾刻崩溃。

  牧野之战,就是商周之际周武王在吕尚等人辅佐下,率军直捣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在牧野(今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大破商军、灭亡商朝的一次战略决战。商汤所建立的商王朝,历经初兴、中衰、复振、全盛、寖弱诸阶段后,到了商纣王 (帝辛)即位时期,已步入了全面危机的深渊。在纣王的统治下,殷商王朝政治*、刑罚酷虐,连年对外用兵,民众负担沉重,痛苦不堪;贵族内部矛盾重重,分崩离析,从而导致了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出现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的混乱局面。 

  与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商王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的西方属国——周的国势正如日当中、蒸蒸日上。公刘、古公亶父、王季等人的积极经营,使周迅速强盛起来,其势力伸入江、汉流域。文王姬昌即位后,任用熟悉商朝内部情况的贤士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积极从事伐纣灭商的宏伟大业。 

  文王为牧野之战的展开、“翦商”大业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政治上他积极修德行善,裕民富国,广罗人才,发展生产,造成“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的清明政治局面。他的“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政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拥护,巩固了内部的团结。在修明内政的同时,他向商纣发起了积极的政治、外交攻势:请求商纣“去炮烙之刑”,争取与国,最大限度孤立商纣。文王曾公平地处理了虞、芮两国的领土纠纷,还颁布“有亡荒阅”(搜索逃亡奴隶)的法令,保护奴隶主们的既得利益。通过这些措施,文王扩大了政治影响,瓦解了商朝的附庸,取得了“伐交”斗争的重大胜利。 

  在处理商周关系上,文王表面上恭顺事商,以麻痹纣王。 

  他曾率诸侯朝觐纣王,向其显示所谓的“忠诚”。同时大兴土木,“列侍女,撞钟击鼓”,装出一副贪图享乐的样子,欺骗纣王,诱使其放松警惕,确保灭商准备工作能够在暗中顺利地进行。 

  在各方面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之后,文王在吕尚的辅佐下,制定了正确的伐纣军事战略方针。其第一个步骤,就是翦商羽翼,对商都朝歌形成战略包围态势。为此,文王首先向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