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中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百战中国-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情报

  蒙古骑兵情报网遍布欧亚大陆,间谍一般都是披着商贾的外衣从事情报活动的。蒙古骑兵每次作战所采取的战术都是预先周密细致地计划好的。

  以上种种,是蒙古军队威震天下的基础。

百战中国之38_元朝_蒙古灭花刺子模
百战中国之38_元朝_蒙古灭花刺子模

  得分项 得分 权重

  战略意义 29 30

  战争规模 18 20

  伤亡规模 18 20

  战争知名度 14 15

  将领知名度 15 15

  总分 92 100

  兵将 蒙古 花剌子模

  双方兵力 十余万 40万

  伤亡兵力 不详 全军覆没

  将领 成吉思汗 不详

  战略意义

  蒙古灭花剌子模,打通了通往欧洲之路。

  战争规模

  元朝

  十余万。

  花剌子模

  花剌子模国虽拥兵40万,但军队来源比较复杂,但其战斗力相对比较松散。

  伤亡人数

  元朝

  不详。

  花剌子模

  全军覆没。

  将领

  元朝

  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名铁木真,父亲也速该是蒙古乞颜部首领。1171年9岁,父亲被毒死,铁木真也沦落成了低等平民。1180年18岁,铁木真妻子被蔑儿乞部抢走,铁木真打败了蔑儿乞人。1184年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可汗。1206年,铁木真被推举为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宣告成立。1227年65岁坠马受伤身亡。

  拿破仑:“我不如成吉思汗。不要以为蒙古大军入侵欧洲是亚洲散沙在盲目移动,这个游牧民族有严格的军事组织和深思熟虑的指挥,他们要比自己的对手精明得多。我不如成吉思汗,他的四个虎子都争为其父效力,我没有这种好运。”

  毛泽东:“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花剌子模

  不详。

  战争进程   

  战争起因:1218年,花剌子模的一个督统杀了成吉思汗的商队,成吉思汗派使团要求花剌子模处理杀死蒙古商人的督统。花剌子模杀掉了一个人,这个人不是花剌子模督统,而是蒙古使团团长,花剌子模还下令将其余的使团成员剃光胡须赶出国境。

  成吉思汗受不了花剌子模对他的侮辱,下决心灭掉花剌子模。

  花刺子模王国原是里海之东的小国,都城兀笼格赤(原名花刺模,土库曼斯坦乌尔根奇)。通过多次远征,吞并了波斯(伊朗)、阿富汗等周围各国,达到全盛时期。

  花剌子模国虽拥兵40万,但军队来源比较复杂,但其战斗力相对比较松散。

  1219年夏,蒙军在也儿的石河(额尔齐斯河)上游集中。成吉思汗待马群肥壮之后,于秋天亲率十余万蒙古军和金国、花剌子模新归附的契丹军、汉军、河西军和畏兀儿、哈剌鲁首领率领的军队以及大批能工巧匠,翻越阿尔泰山,开始西征,向花剌子模进发,抵达讹答剌(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市)。

  花剌子模将主力军队分散部署于北部边界(锡尔河一线)和东部边界(费尔干纳附近)的主要城市,其余的军队分别驻守各要塞。这样的部属固然是面面俱到,实际上分散了己方的兵力,给了蒙古军队各个歼灭的机会。

  蒙古军队从锡尔河中游的讹答剌(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市)进入花剌子模境内,成吉思汗兵分3路:

  一、自己和幼子拖雷横越沙漠进攻不花剌(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市)。

  二、二儿子察哈台、三儿子窝阔台继续攻打讹答剌城(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市)。

  三、大儿子术赤攻打锡尔河下游各城镇。

  二儿子察哈台、三儿子窝阔台经过5个月恶战攻破讹答剌(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市),成吉思汗和拖雷的主力部队则轻松拿下不花剌(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市)。

  成吉思汗和拖雷的主力部队开往花剌子模的首都撒麻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撒麻耳干有守军11万,在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的带领下坚守。几个月后,二儿子察哈台、三儿子窝阔台的军队也赶到了,2军会合,蒙古军队士气大振。

  成吉思汗重新研究策略,他发现城里虽有守军11万,但这11万当中有5万为波斯人,6万为突厥人。他根据此时的形势和对方兵士的心理,决定从敌方内部来瓦解敌人。这个被瓦解的对象就选定在6万突厥人身上。因为突厥人与蒙古人在历史上是出于同一种源。于是,成吉思汗派人向突厥人做思想工作,此计果然奏效,突厥人也认为和蒙古人同种,蒙古人必会善待他们,于是第5日,20多名突厥将领率3万人出城交出武器投降。这使得城中大乱,蒙古军入城,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仓皇逃到了伊拉克,郁闷而死。城中那些被认为有用的人,如技术工匠被带往蒙古,成吉思汗爱才之心可见一斑。

  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死后,其子札兰丁继承王位。

  1221年,札兰丁率六七万军队北上进驻八鲁湾(阿富汗喀布尔北),被成吉思汗打败,逃往印度。

  至此,几乎整个中亚,包括帕米尔高原、现今的阿富汗、伊朗、伊拉克以及前苏联穆斯林地区尽属蒙古。

  1225年,成吉思汗回到蒙古草原,从中亚带回估计有10万之众的各种手艺工匠和无数的财宝,6年的西征,蒙古人所占的疆域之广,成吉思汗曾对他的子侄们说:“无论东西南北,自此首往彼首,皆有一岁期程。”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百战中国之39_元朝_灭西夏
百战中国之39_元朝_灭西夏

  得分项 得分 权重

  战略意义 29 30

  战争规模 17 20

  伤亡规模 17 20

  战争知名度 14 15

  将领知名度 15 15

  总分 92 100

  兵将 蒙古 西夏

  双方兵力 不详 不详

  伤亡兵力 不详 不详

  将领 成吉思汗 不详

  战略意义

  蒙古灭西夏,对蒙古人来说扫清了灭金路上的最大障碍,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不仅是金朝,包括宋朝,整个东方都在向蒙古人闯开怀抱!西夏灭亡,党项族被屠杀,大部分党项族人从这个世界消失,极小部分融入到其他民族,如今,世界上已不存在党项族这个民族。

  战争规模

  元朝

  不详。

  西夏

  不详。

  伤亡人数

  元朝

  不详。

  西夏

  不详。

  将领

  元朝

  成吉思汗。

  西夏

  不详。

  战争进程   

  成吉思汗灭西夏,大的战争打了6次,一共用了22年。

  第1战,1205年,成吉思汗统军首次进攻西夏,从此拉开了六战西夏的帷幕。成吉思汗亲率骑兵南下,相继破夏力吉里寨经落思城与乞邻古撒城(今地不详)。当时的夏桓宗李纯佑见蒙古军强大而惧战,蒙古军纵兵掠瓜州(治今甘肃安西东南锁阳城)、沙州(治今甘肃敦煌)等州。4月,因盛暑将至,蒙古军撤退后,夏桓宗命修复被破的城堡,大赦境内,改都城兴庆府为中兴府。此次,可以归结为天时帮助了西夏。这次蒙古军的大举进攻,让西夏感到了恐慌,虽然蒙古军最后退兵,但还是导致了西夏王朝内部的一场宫廷政变。夏桓宗李纯佑被废,李安全继位,称“夏襄宗”。

  第2战,1207年,成吉思汗又亲自统军第二次进攻西夏。这次成吉思汗以西夏不纳贡为借口,破其边防要塞斡罗孩城(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旗西境),遣兵四出攻掠。继位不久的夏襄宗李安全是一个强硬的抵抗派,他集右厢诸路兵抵御。成吉思汗见夏国兵势尚盛,不敢骤进,屯兵5个月,因粮饷匮乏,于次年2月自引兵还。此次可以说是人和帮助西夏躲过一劫。

  第3战,1209年,成吉思汗率重兵第三次征讨西夏。是年3月,金叛将李藻、田广明等建议蒙古攻金,成吉思汗考虑到西夏军有可能突袭其后方,于是,仍决定率军出黑水城(今内蒙古狼山山脉西北喀喇木伦之滨),袭击西夏边防关口斡罗孩(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旗西境)。夏襄宗李安全命其子李承祯为元帅、大都督府令公高逸为副元帅,督兵5万阻击。蒙古军集兵猛攻,夏军大败,高逸被俘,不屈而死。4月,蒙古军进围斡罗孩城,蒙古军派人临城招降,西夏太傅西壁讹答坚决应战。但寡不敌众,城池沦陷,西壁讹答仍坚持率兵巷战,之后兵败被俘。蒙古军乘胜南进,直抵西夏都城中兴府(今宁夏银川)外围要隘克夷门(今内蒙古乌海西南)。夏襄宗命嵬名令公率兵5万凭险据守。战初,蒙古军屡被嵬名令公击退。双方相持两个月,成吉思汗乘夏军懈怠,据险设伏,嵬名令公引军出击,中伏被擒。蒙古军遂破克夷门,包围中兴府。夏襄宗亲自登城督战,蒙古兵屡攻不下。9月连降大雨,黄河水暴涨,成吉思汗遣将筑堤,引水灌城,西夏兵民伤亡甚众。12月,中兴城因水淹浸,水势泛滥,蒙古军亦难驻足。夏襄宗登城隔水与成吉思汗相见,面约和好,献女察合给成吉思汗,蒙古退兵。上天又一次垂青了西夏。这几次的蒙夏之战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西夏那一群气节忠贞的战将。成吉思汗第三次攻夏获胜之后,西夏又发生了一次宫廷政变,夏神宗李遵顼夺取了政权。李遵顼决定调整自己的战略,决定联合蒙军对金进攻。数年间蒙古占据了金国大片领土,蒙古愈加强大。但连年的征战让西夏疲惫不堪,于是西夏不堪奔命,礼仪渐疏。

  第4战,1217年,蒙古西征花剌子模,再次向西夏征兵,西夏不堪征调,拒绝出兵。成吉思汗于是以西夏不应从征为由,率军四度攻夏。12月,蒙古军渡过黄河进入夏境,直抵夏都中兴府(今宁夏银川),夏神宗李遵顼仓皇出奔西京(即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一说西凉,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