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晓军言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顾晓军言论-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右边,也有一帮人,拽着大汉要往左走。右边的人,企图搞垮我们的祖国;心怀鬼胎,就不敢象我公然提出:打倒鲁迅!

  ……

  右边的人不提“打倒鲁迅”,不等于就不动作。

  于是,他们就迂回,提出:“在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是必然的,不必大惊小怪的”、“国有资产就是一碗饭,要往上面吐吐沫”、“不妨把这些公共财产看成无主之物,先把它拿来卖”、“既然掌握公共权力进行公益决策的人不肯轻易放弃和交出他们的权力,而改革又不能从其手中强夺,就只能通过*与贿赂的钱权交易的方法进行购买”等等。

  ……

  大汉,被左扯右拽着。难受不难受呢?很难受!

  最后,大汉火了:一扬双臂--左右两边的人,就都倒了。

  大汉,大步流星地朝前走去。

  
  结果,自然是:捧着鲁迅精神的人,与企图搞跨我们祖国的人,一起被扫进了历史垃圾堆。

  ……

  鲁迅精神,就是这么完蛋的。

  再说一边:最多不会超过三十年,快则十年左右。

  
  作家顾晓军 2008…12…25

  

顾晓军主义:国学的难以为继
顾晓军主义:国学的难以为继

  
  国学的兴衰

  ……

  对孔子学院的异议:

  中国,在海外办的推广汉语的教育、文化机构叫孔子学院。孔子学院教教汉语,是无可厚非的。

  然而,往深处就不可能不触及到孔学。而再往深处,就会发现:孔学,原来是封建礼教。这,对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是有害的。别人,会觉得我们是个封建意识的国家。

  ……

  当代国*的起源:

  中国,在海外的侨胞很多。发家与未发家别论,年老力衰以后,难免时常怀念祖国、想触摸一下祖先的文化,也想让子孙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这,就是当代国学成潮的最初始因。

  祖国,一天天强大起来;尤其改革开放以后,华裔们认祖归宗的心理,一点点地推动着国*慢慢的热起来。

  海外侨胞永远是伟大的!无论在异国他乡过的好与不好,他们绝大部分人甚至比国内的炎黄子孙更爱我们的中华。当代国*,就是他们发韧的。

  但,除少数学者外;侨胞推崇的已是国学中的知识、礼仪,而非封建礼教了。

  ……

  百家讲坛与国学的兴与衰:

  真正让国*红火起来的,是CCTV的百家讲坛。

  从电视剧演绎皇家故事到阎崇年诠释大清,国人跨过了从喜欢听牛碧到识历史的鸿沟;易中天诠释国人最熟悉的历史,用“老帅哥”、“小帅哥”把百家讲坛推到一个高峰。

  参与CCTV很多节目策划的于丹,不甘寂寞了;亲自粉墨登场,大讲《论语》。这时,基本上到了当代国*的巅峰。于丹,也因此而大红大紫。

  待到于丹讲《庄子》的时候,人们不难发现:她在暗示着什么。其实,易中天《品三国》也是为改革开放服务的--诸葛亮为何六出祁山而不能灭曹魏?因为,诸葛亮用得是穷兵黩武的从政路线。

  此后,百家讲坛就开始走下坡路,直至大家提出:到底要不要办下去?

  百家讲坛往哪里去,不是我们要讨论的本意;但,其与国学往哪里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没有创造,讲坛注定要没落;国学,也同样要没落。

  ……

  在简要概括与分析后,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诠释,是没有出路的。二、国学,已不能满足我们的思想需求了。

  因为,老祖宗的东西再好,也是几千年前封建时代的东西,与第三浪潮后的现代经济社会离得太远。再,无论你怎么诠释国学,都解决不了信仰危机与危机之后的思想出路。

  
  中国思想者的苦闷

  ……

  另一个层面上的国学呢?同样,也难以为继。

  高层的思想、理论上的争论,是不可能公开的,也不容我们参与进去。

  但,自第二代伟人离去后,我们就很难看到新的、独创性或主创性的成套的思想、理论的问世。

  ……

  在纸媒体及传统媒体的庞大的阵地上,我们也很难看到新的思想,而只看到娱记们的上窜下跳和明星们的绯文与作怪。

  倒是以司马南为代表的维护派与南方报系为首“票党”之争,成了萧瑟的思想秋天里的亮点。

  然,无论司马南如何维护,也不可能推翻我提出的“共产主义原理,是建立在消灭差别上的,以消灭差别来缓解矛盾。然而,设计者忽略了:在消灭差别、减少矛盾的同时,悖逆了物种进化的基本法则”的论断。同样,南方报系也不可能驳倒我提出的“若要真正体现‘自由、*、*’,就必须解决资本不参与权力的角逐。否则,国家权力也不过是资本利益的代名词”的事实。

  ……

  中国的草根思想者们,则更是苦闷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

  我数万人马的网络作家圈的早期干将巴图,自立门户后的旗号竟是“国学门童”;一自诩为另类作家的新锐知识分子,走投无路、最后去给孔子看门。

  天不怕地不怕的中国娱乐圈反潜、打假英雄宋祖德,没有旗号可打、竟打出了“当代鲁迅”。殊不知?鲁迅,乃中国第一巨假!

  扛着后现代主义大旗在网络上颠簸了几多春秋的年轻老将张怀旧,心疲力竭;最近,喊出了《百年之内,中国境内不可能诞生诺贝尔文学奖》的陈词滥调,以胡弄网友们曾经的爱戴。

  沿用张怀旧逐省谩骂手法的张一一,使尽浑身伎俩、不过是堕落到鲁迅的以骂国人搏出名的模式之中。

  这,就更不用去说那些年轻的、未名的、大学里的莘莘学子们了。

  ……

  悲哉!国人。

  中国的思想者们,在孔子、老子、共产主义、鲁迅的四方城似的迷宫里反反复复、绕来绕去,就是找不到出路。

  
  顾晓军主义的建设

  ……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全世界都面临着--思想与信仰的创新与重建。

  在中国,尤为紧迫的是:经济思想的建设。

  ……

  当前,活跃在中国经济舞台上的经济学家们,缺少的正是经济思想。

  一些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的做法,一些违背社会道德、公私关系的言论,一些拉大贫富差距、鼓励*与贿赂的宣扬……实际上是在祸国殃民!

  然而,他们已经得到了很高的社会地位、他们嘴大、他们竟然敢说:“‘经济学家’要顶住互联网压力”。

  ……

  经济思想,就是利益的斗争。我们,应该给管理者提供--

  比较成熟的、维护普通老百姓利益的、能够驳倒所谓经济学家们的言论的经济思想,而造福于中国。

  ……

  一如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

  有能力网友们,我们一起来创造吧!

  
  作家顾晓军 2008…12…26 ~ 12…27

  

2009,流行顾晓军主义
2009,流行顾晓军主义

  
  2007年岁末,我提出《2007网络倒鲁方兴未艾》,被少数网友嘲笑、遭个别网站*。

  结果又怎么样呢?

  在这一年中,作家顾晓军高举“倒鲁”大旗,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终于,使广大网友认清:鲁迅,不过是一块招牌;鲁迅精神,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

  ……

  2008年,作家顾晓军牺牲了很多文学创作的时间;但,还是完成了《顾晓军小说·三卷》、《顾晓军小说·四卷》,且《顾晓军小说·五卷》也开篇了。

  作家顾晓军,还在这一年中创作了《中国的症结是贫富差距而药是话语权》、《从汤加丽等谈社会进步》、《做领导世界思想的先行者》等200余篇思想性很高、文笔幽默的随笔。

  最为值得欣慰的,当是《顾晓军主义》的开篇。

  《顾晓军主义》,也会象《顾晓军言论》样一发而不可收的。

  ……

  一些可爱的网友们,总喜欢在我《顾晓军主义》的文章后面,与我谈论鲁迅。

  我说:不再要纠缠鲁迅了,去把我的《毛泽东论鲁迅中的一次口误》、《毛泽东走活了鲁迅这着棋》找来看看,先去回答那里面的问题吧!

  
  确实是这样:

  鲁迅精神,是一政治骗局;鲁迅,乃中国第一巨假!

  维护消费者权益日,首先应该维护我们:13亿人民的思想消费、13亿人民的思想权益。

  ……

  在鲁迅精神的幌子下,有人戴着改革开放的假面具,行祸国殃民之实:

  说什么“中国的贫富差距还不够大,只有拉大差距,社会才能进步”,难道社会进步就一定要损害他人利益、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吗?

  还说什么“在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是必然的,不必大惊小怪的”、“不妨把这些公共财产看成无主之物,先把它拿来卖”,这不分明是在混淆公私关系、破坏社会公德吗?

  更不能容忍的是“既然掌握公共权力进行公益决策的人不肯轻易放弃和交出他们的权力,而改革又不能从其手中强夺,就只能通过*与贿赂的钱权交易的方法进行购买”,这分明是在煽动*、煽动贿赂呵!

  ……

  然,说这些话的人,居然还是活跃在当今中国经济舞台上的所谓经济专家、学者,居然还是我们祖国的座上宾。这能不让人痛心吗?

  
  我们这一代人,还不会忘记:“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于是,在2008年的冬天里、在世界经济的萧条中,顾晓军主义诞生了!

  ……

  顾晓军主义首先提出:运用社会基尼指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