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为了抵消自身的空虚,追求一种目的的善,是否就是理智的自由?当它对某种体系有所依赖的时候,势必被对方限制甚至牵制,从而无法实现自足的善。
索瑞亚:我到现在才发现,我们的理智并没有自由。或者说,我们所谓的自由是有所依赖的,它只能在桎梏中不断地原地转圈,却不能开拓新的领域。
迪埃瑞西:那么,请想,这种不自由的知识能够实现认识自我吗?认识自我能在不自由的状态下实现吗?
索瑞亚:想必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既然是要找寻“非我之我”所掩盖的本然的我,那么这自然是一种抛弃一切限制的探索,而担当此任务的理智也必须拥有真正的自由,它不能以惰性为由而有所依赖,以便追求自足的善。
迪埃瑞西:所以,认识自我不属于面向过去的知识。以投射或“非我之我”为对象的认识自我只是在描述一个残存的影像,那是一种静止的记忆。
本然之我不在过去,而在现在,在理智通过沉思来认识自我的活动中。沉思是自足的理性认识,最大限度的放下了成见,抛弃理智的依赖,从而让本然之我的本性从“非我之我”的重重遮蔽中解脱出来。如此一来,心灵便在自由的无蔽状态下面向了本然的真。
索瑞亚:以我的理解,认识自我完全是属于自我的知识,而不是为众人所熟知的知识,因为沉思是专属个人的,无法被他人复制。
我又会想,认识自我究竟是不是知识?或许我们并不能以一个文字符号遮盖了它的本意,如果能为它在心灵中找到更合适的位置,那么就不应该将认识自我局限于固有的符号体系。
迪埃瑞西:无知并不在于没有知识,而是不能认识自我。认识自我与知识并无必然联系,它既不能依赖权威的知识,也不能误将对自我的认识作为进一步认识自我的知识,也不要将认识自我停留于任何一种过往的形式中。
索瑞亚:为什么呢?
迪埃瑞西:知识在于运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