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河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感悟河东-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芬,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即使纵横四海,即使一飞冲天,最终都要回归。

  胸怀天下的汉唐帝王与河东有着深深的地缘情怀,他们到这里的祭祀,不仅是举行一种历久隆重的仪式,更会体验出浓浓的归属……

  先人曾讲归宁乃邦,传承我们用亲的方式对待生活、对待祖先,乃至天地。我想此情若能延展,整个地球村会充满家园的气息吧。。 最好的txt下载网

孤山一柱鼎河东
黄河,出晋陕大峡谷,跃龙门,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许多,秦晋两岸间的距离起码突然拉远了10公里左右。站在陕西一侧太史公祠隔河东眺,此时的河东大地上最壮观雄伟也最令人瞩目的地貌标志之物,显然是一座拱破黄土正拔地而起的蓝青色的花岗岩孤山,而其它世间万物相比之下却都黯然失色起来。

  孤山,又称孤峰山,或称介山、方山、绵山、太山,海拔1411米,位于赫赫有名的运城盆地中南部位。东汉建武九年(公元33年),汉光武帝刘秀亲祭河东汾阴后土祠,顺路曾登临孤山,并于山之东南麓名曰“昆仑台”处敕建风伯雨师之庙。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时毛铎有《重修风伯雨师庙记》,赞颂孤山昆仑台“其地尊太高明,山势异奇,杉松栝柏蔽日。”孤山当年之名胜风光,于此可略见一斑。

  孤山,呈四方形状,东西南北每边长度均在10公里左右,其总周长共计约在80华里以上。说到孤山之“孤”,万荣孤山四周竟尽是一派黄土堆积成的世界,南至运城盐湖,西向黄河滩涂,北到汾河河谷,再也找不到一处大的影子。惟东有稷王山,却也在约20公里之遥,其间仍然还是厚厚的黄土和起码已经有了约两千年以上耕作历史的农垦阡陌之野。

  孤山历史文化之古,从文献记载着,可以一直追溯到《山海经》中对它的描述。若从近代考古发现看,1931年时,著名考古学院有、南京古物保存所所长运城人卫聚贤先生曾在孤山北麓发现并发掘了一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即荆村遗址。该遗址背山临涧,面积几达10万平方米,文化层平均厚约2米。人们不但在这里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前的尖底瓶、单身瓶等和原始乐器陶埙,而且还发现了原古先民居住房址中遗存的白灰片。1965年,荆村遗址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泉,始建于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其得名,与孤山有着直接的关系,原因是历史上的万泉县城不但就建在孤山北麓的半山之处,而且当时的县城近围孤山四周确实到处都遍布着清澈的泉水。诸如双泉、圣水泉、雕石泉、半截桶泉、槛泉、暖泉和东、西涧泉等等。其中距城最近的东涧涌泉于民利惠多,城中居民不但饮水多赖此泉,而且山北灌溉也全靠斯水。明嘉靖时山东监生游孤山有《题双泉》诗。诗曰:“地脉双涵碧,清分一味凉。在光交印彩,云影雨呈祥。浪暖鳞争跃,风寒蚌竞光。林荫有孺子,相对歌沧浪。”读此诗,绝然无有今人所谓“万泉无泉”的那种感觉。

  孤山不但山好水好,而且古时名胜古迹很多。建在北麓山半的万泉古城本身即是一处最有特色的盛景。史称北魏道武帝拓跋天赐四年(公元407年)时,赫连勃勃渡河东犯,当地人薛通率宗族人等筑城自守。所以后来的万泉县城在很长时间里又被人称为“薛通城”。除了山北麓的薛通城,东麓又有秦王寨、昆仑台、风伯雨师庙、柏林庙;南麓则有药王洞、桃花洞、刘海登仙石、雕石崖;西麓还有头天门、二天门、老姥洞、龙凤庵和槛泉寺等等。

  孤山的绝胜之处,是在山之顶巅法云寺。天气晴好时,游人至此可以很清晰地向西北俯瞰数十里外的汾水和黄河,再往东南方远眺,则可见天际处的中条与稷王两山。《山西通志》上讲,孤山法云寺建于介山绝顶,其规制“宏丽精巧,甲于一方”。寺始建于元而重修于嘉靖,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时,又环寺建石城,周长计70丈。笔者故乡正在孤山东南10余华里处,儿时最喜在盛夏的一早远眺孤山的最高处。原因是常可见山上牧羊人燃起的火,它能引起我梦幻一样的许多遐想;而白日望孤山,盼望能在法云寺上升起一片云霓来,因为这云霓多数情况下会带来一场透雨。父辈早就告诉过我们,说法云寺内有一海眼直通东海之水。当地所谓“孤山戴帽,老农睡觉”的民谚,应该即渊源于这一美丽传说。传说中孤山古有八景,即孤嶂拥翠、双泉充碧、桃洞春晴、柏林晚照、雕岩霁雪、唐寨秋风、法云远眺和范台夜月。其中“法云远眺”堪称为第一胜景了。

  历史上的孤山格外知名,不仅仅为它独有的自然形态,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则是由于从汉代以后,就有许多人以为介子推所死难的绵上之山即是该山。如杨雄《河东赋》与《晋太康记》、《地道记》、《永初记》等即持此种观点。这也就是孤山又称“介山”或“绵山”的道理。因为有名,所以历代古人对孤山的题咏也颇多,其中元末大画家王冕有《过孤山·次韵》一首,颇觉新鲜。诗曰:“蓦地见青山,徘徊落照间。泉飞千尺练,岚抹一梳鬟。古洞龙长蛰,深林鹿自闲。攀跻凌绝顶,长啸解尘颜。”仅一个“蓦”字,用在诗首第一字,就立即将孤山之“孤”意全然托出。诗尾“长啸解尘颜”一句更是写尽了诗人登上孤山之巅尤如进入仙境的舒畅心情。

  孤山确实不一般,孤山一柱鼎河东。

铁 冢
铁 冢相传为蚩尤冢,位于运城盐池南。蚩尤,炎帝部落九黎族的首领,

  中国农耕文明的始祖,5000年前,黄帝和蚩尤在中条山(又称黎山)

  下展开了一场大战,结果蚩尤战败,血流入阪泉,这就是解池。

  五千年了

  你沉睡在解池南岸

  寂寞依然

  任人评说

  你从不申辩

  然而,你的魂魄不散

  流在黎民的血脉间

  阪泉之战

  黎民感慨万千

  看  在这解池之畔

  硝烟仿佛仍在盘旋

  人文始祖的黄帝

  欲称霸中原

  你为了部族的利益

  不得已仓促应战

  据说那场战争

  十分惨烈而悲壮

  你铜头铁额冲锋在前

  夸父族人奋力争先

  风伯雨师前来助战

  八十一兄弟

  决心誓死保卫家园

  黄帝久战不下

  苦苦徘徊在解池畔

  梦垢海隅得凤后

  九天玄女授阵法

  驱应龙涿鹿中原

  屡败屡战终获盐湖

  面对残局

  你,不愿离开家园

  宁战死而不悔

  黎山为证

  黎民为证

  你的血化为卤

  流进了阪泉

  变成供民享用的食盐

  流进了黎民的心田

  我不禁泣然涕下

  你舍生取义大义凛然

  你的精神不灭

  你的魂魄不散

  永远驻留于黎民的心间

  你不屈服于命运

  堪为苍生的典范

  你牛首人身的图腾

  让我们世代相传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你从天上来

  还要上天去

  再归于大地

  如此循环不已

  你外表柔弱

  一阵风掠过

  你泛起阵阵涟漪

  颤动不已

  然而内心却很坚强

  面对悬崖陡壁

  你从容不迫

  飞花碎玉

  在浅浅的河床

  奔前程你行色匆匆

  在静静的湖里

  山倒伏在你怀中

  在澎湃的大海上

  你激情如潮

  与命运抗争

  你姿态万千

  玲珑八面

  见到阳光

  你便飞身在追寻

  见到寒流

  你便缩起身子凝滞

  你有爱有恨

  你会超脱能感受

  难怪人说

  女人如水 txt小说上传分享

山  行
中条山行

  
  (一)

  仰望中条山,

  身入白峪间,

  山人合为一

  同品一线天

  (二)

  溪流顺山行,

  暖风润涧中,

  青悠蛙声稀,

  人行鸟不惊。

  (三)

  横涯不驻足,

  绝壁依无路,

  山重凝无路,

  水复接天壤。

  (四)

  青石鼾声急,

  谈笑论世情,

  清溪为矿泉,

  共饮条山风。

  (五)

  身悬半山腰,

  心上九云天,

  征服众泥丸,

  就在刹那间。

  (六)

  登临条山巅,

  一览河东小,

  黄河舞彩练,

  银湖当镜照。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古城
咸涩的湖风

  扫过微颤的高原

  汉陵明阙

  托着多少神奇的传说

  落日  

  一声浑浊的汉息

  晚云装饰着

  也曾叱咤风云的历史

  我的思绪

  恰此时

  将神勇锯成一节节断代

  述说着一段段苍凉故事

  忠义仁勇  

  万世人极

  多少淤积沉淀于斯——

  魂留存  

  山河为证

  流泪的条山

  滋养着不息的风

  看如今

  千锤百炼的古城

  崛起在大河之东

  挥戈上马

  重现当年神勇

  二千年前是好汉

  二千年后依然英雄

  魂系故土

  再演一幕壮观场景

  2000年写于解州关帝庙

心中的路
想起那条路

  想起“吱吱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