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河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感悟河东-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条山0以西不过百里,距帝喾族不远,几与有娀氏相毗邻。由此看来,商族的策源地当在今山西永济至陕西华县间,也就是河东地区及其周围。

  姬周的始祖弃的父系与契同。母系有邰氏在今闻喜、稷山一带,古称邰邑或邰国。弃自幼生长于邰,后舜又“封弃于邰”。这一带的稷王山,山上有稷祠,山下有稷亭,就是当年后稷播百谷之地。可见河东地区也是弃的活动中心。

  以契和弃为始祖,以河东地区为策源地的殷商和姬周文化,是中国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由炎黄开创的华夏文明,经历尧舜禹以及夏王朝的发展,至殷商和西周尤其是西周时代达到鼎盛,形成了完备而成熟的文化形态,并由此奠定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格局。

  综上所述,如果把文明史前期中国原始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华夏文明起源及其发展的历程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总根系”,那么,河东地区的文化便可以说是纵贯其中的一条“直根”或“主根”,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整个中华文化的“总源头”。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唐诗与河东
河东,尧、舜、禹故地。因黄河流经山西省西南境,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

  “河东——中国诗歌的发祥地”这个命题的提出,并不是没有道理:相传唐尧时有老人击壤而留有古诗《击壤歌》;舜都蒲阪留有《卿云歌》和《南风歌》;《史记·伯夷列传》记载着首阳山上的《采薇歌》;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的“魏风”(今芮城、临猗一带)和“唐风”(今曲沃、新绛、翼城等地)收集的都是河东民歌。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进入一个黄金时代,无论诗的艺术体裁,艺术风格,还是丰富的样式,特别是诗人队伍的发展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那么,在“河东”这方土地上,唐代诗人又有什么样的创新和贡献呢?

  庞大的诗人队伍

  数量巨大的唐诗出自怎样的作者群?依据胡应麟《诗薮》外篇卷三的记载“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同是明代的大学者高棅在《唐诗品汇·总叙》中以时而论,称唐诗有初、盛、中、晚之别。河东的诗人正贯穿于“四唐说”的全过程。

  “虞,魏诸公稍离旧习,王、杨、卢、骆因加美丽,刘希夷有闱帏之作,上官仪有婉媚之体,此初唐之始制也。”“陈子昂古风雅正,李巨山文章宿老,沈、宋之新声,苏、张之大手笔,此初唐之渐盛也。”(高棅《唐诗品汇·总叙》)。

  初唐时期,绛州龙门(今河津)人王绩,听厌奢华宫体诗,归隐河东老家东皋,故“稍离旧习”,多写山水田园诗,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前驱,代表作有《野望》。

  号称“初唐四杰”的领衔人王勃,即隋末硕儒王通之孙(王绩的侄孙),河东龙门(今河津)人。诗作突破了当时文坛宫体的束缚,名篇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亦长于骈文,代表作《滕王阁序》。

  《唐诗品汇·总叙》提到“沈、宋之新声”的“宋”即为“宋之问”。河东汾州(今汾阳)人,谱写应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代表作《渡汉江》。

  “开元、天宝间,则有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者也。”(高棅《唐诗品汇·总叙》)。

  盛唐前期的文坛领袖张说,原籍范阳,世居河东(今永济),后徙家洛阳。其诗主要讴歌功业抱负,表现出鲜明英雄性格和倜傥意气,显示了盛唐诗歌最显著的精神内涵。著有《张燕公集》。

  王维,字摩诘,河东蒲州人。曾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皆为盛唐山 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工书画,懂音律,其代表作《渭川田家》《终南山》《山居秋暝》《鸟鸣涧》等,朴素自然,静谧空灵。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东坡志林》)。

  王之涣,字季陵,河东绛州(今新绛)人。性格豪放,才锐能诗,曾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诗名很大。代表作有边塞诗《凉州词》和气势雄浑豪迈、意境阔大的《登鹳雀楼》两首。

  当时和张说(燕国公)并称为“燕许大手笔”的大诗人苏颋(许国公),以礼部尚书的身份,从驾唐玄宗来到河东汾阴(今万荣宝鼎)祭祀后土盛典,作有《汾上惊秋》一诗。

  中唐时期大历、贞元年间为唐诗的“再盛期”,在河东的土地上又走出了柳中庸、卢纶、耿湋、杨巨源、畅当、窦牟、王涯、吕温、白居易、柳宗元、裴潾、裴度、徐彦伯等一批优秀诗人。

  柳中庸,名淡,河东(永济)人。同李端、卢纶为诗友。其代表作有《听筝》《征人怨》等边塞诗;卢纶,河中蒲州(永济)人,为“大历十才子”之 一,诗以五言、七言近体诗为主,多送别酬答之作,也有少数反映边塞军士生活的诗;耿湋,字洪源,河东(今永济)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对故乡的山川风貌 很有感情,写有五言律诗《登鹳雀楼》;杨巨源,字景山,河中(永济)人,《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其代表作有《和练秀才杨柳》折柳赠别诗及对早春景色的热爱 诗《城东早春》;畅当,河东(永济)人,《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其代表作《登鹳雀楼》,与王之涣同题名作并举,在宋代曾获很高评价;窦牟,兄弟五人皆工词 章,人称“五窦”,曾任河东泽州刺史。《全唐诗》存其诗21首,代表作为《奉城园闻笛》;王涯,字广津,河东道太原人,博学,工属文,其诗语言婉丽却有风 骨,题材上多写边塞戎旅、眷情归思,代表作有《塞下曲二首》《塞上曲二首》《春思》《秋夜思》等;吕温,河中(永济)人,与柳宗元、刘禹锡友善,深受称 重,擅长铭赞和政论,更能诗,代表作有《刘郎浦口号》。

  丰富的诗歌题材

  南宋赵孟奎《分门纂类唐诗歌》100卷,以天地山川,朝会宫阙,经史诗集,城郭园庐,仙释观寺,服食器用,兵师边塞,草木虫鱼等把唐诗的题材分成八类,每类又分若干类,详述了唐诗题材的广泛。

  河东诗人的笔触也深入到了现实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壮丽山河,优美田园,繁华都市,荒凉边塞,惨烈战争,中外交流,以及朝政的得失,国家的兴衰,阶级的对立,现实的矛盾,民生的疾苦,世态的炎凉,无不入诗,士人理想追求,愤慨不平,羁愁旅思,离情别怅,比比皆是。

  唐代河东诗人在题材上既有鲜明的时代感,又有强烈的现实性和社会性,更具诗歌的生活化、世俗化。如对亲情友谊的描写,就是唐代河东诗人笔下最常 见的题材,而且各篇佳句俯拾即是。表现思亲怀乡的,有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柳中庸《听筝》;赠别友人的,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柳宗元《与浩初上 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温庭筠《送人东归》,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也有展示唐人爱情生活的,如王维《相思》,崔颢《长干曲 四首》,王维《秋思赠远二首》等,都是情真景真,语浅情浓的佳作。这类诗中还藏有一些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名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苏颋《汾上惊秋》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元首》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城东早春》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王涯《秋思赠远二首》

  成熟的风格流派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体》中将“有唐三百年”所形成的诗风,记有24体,这里的“体”即作家成熟的风格。唐代的河东诗人也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与众不同的风格。

  初唐诗人王绩、王勃等,反对绮靡,主张文质并重,追求情思浓郁与气势壮大,形成富有影响的“沈宋体”(沈佺期、宋之问)和“王杨卢骆体”(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诗人王维、王之涣等追求昂扬浓烈的感情,雄浑壮大的气势,乐观爽朗的基调,形象玲珑的诗境。譬如王维的山水田园 诗,代表着“盛唐正音”,自成一体,为“王右丞体”,又因“诗中有画,静谧空灵”,与孟浩然一起,被誉为“王孟诗派”;王之涣的边塞诗,倾注了自己的满腔 热情和才华,既融风骨、形象为一体,又兼有意象与辞采之美,清新俊逸,意境高远;河东一大批诗人,尽管个人仕途大多落拓不遇,但所出边塞 诗个个豪爽俊丽,清刚劲健。沈德潜评价张说的古体《邺都引》“声调渐响,去王、杨、卢、骆体远矣”;王昌龄总以深刻的内涵,饱满的热情,突破了六朝以来乐府旧题敷衍的固有程序,使其诗独有生气。

  中唐诗人追求“笔补造化”的人工之美,以徘徊苦闷,哀怒惆怅,凄凉感伤为基调,气象内敛,境界狭窄。譬如河东诗人卢纶,其诗就有大历十才子的 “精工细密”,其边塞诗正是高适,岑参一派的余绪;这一时期,柳宗元的“柳子厚体”,与之而来的“刘柳诗派(刘禹锡)”“韦柳诗派”,都自成一体。

  晚唐诗人面对国家无法挽回的颓势,大多产生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