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水东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丰水东注-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恒严肃地说道:“皇后所言极是,其实朕刚才也正在想这个问题呢。各地给朝廷进贡的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已是一个不成文的制度了,很少有人反对这项制度,更没有人去考虑这项制度所带来的不良社会后果啊。”

  “进贡者尽管名义上是他们在进贡,但是其进贡的费用却不见得是出自于他们的钱袋,这些费用最终还是会转嫁到老百姓的头上的。”窦漪插话道。

  刘恒感慨起来,“是啊,老百姓承受皇粮国税的负担已经够受的了,如果再把购置这些奇珍异宝的高昂费用加到老百姓头上,老百姓怎么承受得起啊?老子说的,‘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啊。好,明天朕就发诏书,禁止各地给朝廷进贡。”

  听到刘恒这样说,窦漪笑了,她笑的是那样的甜美。“臣妾代表老百姓感谢皇上。”

  不知怎么刘恒觉得窦漪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美,虽然窦漪还是穿着平时常穿的那套没有任何花纹图饰的普通的帛布衣裙,但仍然有一种高雅华贵的气质通过她的眉目举止透露了出来。刘恒心想,看来人美主要是靠内在的美,完全不用凭借名贵服饰之类的那些俗物啊。

  公元前一百七十八年,即刘恒即位的第三年夏,刘恒下了一道禁止各地给朝廷进贡的诏书。

  刘恒由那匹千里马联想到了长安城内的泛滥成灾的公用马匹,他下令全面清点所有的公用马匹,无论是皇家的还是其它部门的,只要是多余的,一律送到驿站使用。

  马的问题处理完了以后,刘恒紧接着又下了一道诏书,要求各地官员节俭,并撤消了自己的南北禁军。

  诏书略云:“饬令各地官员务必节省开支,切勿扰民劳民。朕既不能远德,却又这般重兵厚卫,实是朕之大不德也,今撤消南北禁军。”

  南北禁军的将官们一部分被分调到各个边关要塞,士兵们则是全部都回乡务农去了。自然,节省下来的军费也都补充到边防各处了。

第六回  赵佗自立朝廷  陆贾出使南越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后,趁天下大乱之机,很多地方借保卫家乡为名纷纷发展起自己的武装。岭南地区也就是地处广东、广西、以及福建南部、江西南部、云南东部、越南国北部一带的许多秦属州郡也借防止盗兵为名大力的发展自己的地方武装,企图搞所谓的封建割据,这其中当数南海郡(在广东省)的势力最大。

  时任南海郡尉的任嚣此人颇有见识,正当他雄心勃勃地准备大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却突然身患重疾一病不起,在生命垂危之机,他把时任龙川县令的赵佗叫到了番禺(南海郡的行政首府,今广州市)。

  任嚣躺在病榻上对赵佗说道,“闻陈胜等作乱,豪杰相继叛秦自立,南海虽辟远,然亦须防盗兵侵此。吾欲兴兵断绝岭南通往中原之路,自备以待天下大变,无奈天将弃吾。南海之地幅员辽阔,且负山险阻,更有许多中原人相助,此等风水宝地足以立国,只是郡中官吏无人可与之谋,唯公能托也,即日起南海郡就交付于公了,望好自为之。”

  任嚣说完,便从枕边拿过郡尉符印交给了年轻的赵佗。

  郡尉本来只是军事长官,但由于岭南的地域特殊,秦政府并未设专职的行政长官郡守,而是把行政、军事大权一并交给了郡尉掌管,因此郡尉便是当地的最高统治者。

  赵佗,恒山郡真定县人(今河北省正定县),秦朝著名战将。

  强大的秦王朝统一六国后,挟着余威,继续对六国以外的周边地区进行着兼并和蚕食,秦王朝的版图在不断地扩大。公元前二百一十九年,秦始皇命令大将军屠雎率五十万平楚大军继续挥师南下,屠雎大军遂翻过南岭,进入了荒蛮的百越之地。

  由于地形不熟,后勤保障不畅,再加上士兵过于疲惫,屠雎大军在百越土著武装的强烈抵抗下,几乎寸步难行,后屠雎被百越人击杀,全军失去主帅,自然无心再战,秦始皇的第一次征服百越行动于是宣告失败。

  四年后,即公元前二百一十五年,秦始皇再次谴派任嚣和赵佗两员大将率兵五十万继续征战岭南。这一次,由于准备充足,由于任嚣、赵佗两员虎将能征惯战,秦军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平定了百越诸地。

  公元前二百一十四年,山清水秀、土地肥沃、幅员辽阔的百越之地第一次正式纳入了中国版图,即秦王朝的版图,秦政府在此地分设了三个郡,分别是南海郡(广东大部及江西、福建南部)、桂林郡(广西大部及越南中北部)以及象郡(云南大部)。

  百越诸地平定以后任嚣和赵佗奉命留守,任嚣被任命为南海郡尉,赵佗被任命为南海郡属龙川县(今广东龙川县)首任县令,由于龙川地处边关军事要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才由征南大军的副统帅赵佗亲自担任,赵佗这时候才年仅二十三岁。

  任嚣和赵佗本是行武出身,但形势逼迫,他们不得不尽快地开始着手学习研究地方上的有关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行政管理业务。

  年轻的赵佗为了能深入地了解越人的思想,文化以及生活习俗,他首先改从了越人的装束,他经常深入到越人的居住区,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发现这些越人勤劳、质朴、头脑很聪明,生存和适应能力也很强,但他们的身材太过于精瘦矮小,远不及中原人那样的高大魁梧,而且由于地域闭塞,和外界交往的太少,他们的文化、生产方式和中原比起来也显得非常的落后。

  为了南越的稳定与发展,赵佗知道必须要尽快的引进先进的中原文化和生产方式,于是他和任嚣联名上书朝廷,请求尽快迁移一批中原人到南越来,秦始皇便于公元前二百一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语出《史记》)五十万至岭南,这些人当中有六国贵族的后代,有文人,有工匠,有农民,还有一些非常精明的商人,他们的到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等于是中原文明的到来,这些人和远征百越的留守士兵就成了岭南最早的中原移民。

  后来,赵佗又上奏朝廷,请求从北方再迁移一批年轻女子到龙川,为士兵们做饭洗补衣服。实际上他的目的就是为了稳定士兵队伍,因为士兵们一旦与这些女子结合后,在龙川成家立业,自然就不再想着回北方去了。秦始皇给了赵佗一万五千名女子,这点人数显然不够庞大的士兵队伍之需,于是赵佗便鼓励汉越通婚,鼓励士兵婚娶当地女子。

  赵佗任龙川县令一职有六年,对于当地民族的思想和生活习俗,他已渐渐地熟悉了解了,这段基层工作的经历为他积累了丰富的从政经验,更为他以后的统治南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公元前二百零八年,南海郡尉任嚣病故,赵佗继任郡尉,这时候赵佗才二十九岁。赵佗上任伊始,便下令岭南各关口加强戒备,防止中原乱兵侵入。

  公元前二百零六年,秦亡。赵佗趁刘邦项羽打得火热无暇南顾之机,起兵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他的统治范围遂扩大到了整个的岭南地区。

  两年后,即公元前二百零四年,赵佗建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赵佗时年三十三岁。

  公元前二百零二年,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天下虽已安定,但由于多年的战乱,物价飞涨,粮食极度匮乏,百姓困苦不堪,买儿买女的现象随处可见,个别地区甚至还有易子而食的情况发生。面对这样的一个社会局面,还算圣明的刘邦采取的是一个基本上能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尤其是在大规模用兵之事上他更是相当慎重的。在对待南越国的问题上,刘邦前前后后考虑了六年,最后还是决定不采用军事剿灭的方式,而是用极优惠的条件让南越臣服汉朝,做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南越国不向中央政府交税,南越自制。

  刘邦手下可谓人才济济,各路人才应有尽有,其中就有一位和苏秦、张仪一样善于搞外交的人物,此人名叫陆贾。陆贾学识渊博,极有口才。刘邦便选中了他做为自己的全权大使出使南越,临行前,为了提高陆贾这位大汉使者的身份,刘邦把他擢升为大夫。

  公元前一百九十六年,陆贾一行来到了南越。

  赵佗在他的番禺城王宫里召见了陆贾,陆贾进门时赵佗故意大大咧咧地斜靠在王座上,两腿大大的分开,微微地闭着眼睛,仿佛是在睡觉似的。

  赵佗摆出这种傲慢举止其实就是想试探一下陆贾,他是想通过这位使者的态度来揣测大汉皇帝对南越国的态度。聪明的陆贾并没有被眼前的景象所迷惑,只见他大大方方、彬彬有礼地上前做了一揖,“大汉使者陆贾拜见南越大王。”

  见赵佗没有任何反应,陆贾又朗声说了一遍,“陆贾拜见南越大王。”

  赵佗终于睁开了眼睛,只见他慢条斯理地说道,“我南越与你们大汉素无交往,今日足下到此有何贵干啊?”

  “本使者身负大汉天子之命,前来给大王贺喜。”陆贾微笑道。

  赵佗的鼻子里“哼”了一声,“不知喜从何来啊?”

  “请大王容在下慢慢道来,”陆贾看着赵佗从容说道,“我大汉天子皇恩浩荡,心怜中原与岭南百姓疾苦,特谴在下前来告知大王,只要大王率南越之国归附大汉,则南越可做为一个藩属国自制,南越不仅不用向朝廷交税,而且还可从通商中获得中原人力物力之援助。若如此,岭南之地即无战争之害,也无税赋之苦,只有通商之利,请问大王,这对你们南越来说算不算是喜事呢?”

  陆贾的这番分量十足的话终于打动了赵佗,只见他端坐起身子大声地对手下人说道,“来人啊,快给大汉贵使看座。”

  “谢大王。”陆贾又做了一揖。

  “贵使刚才说的话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