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水东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丰水东注-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是这样的一个好皇后辞世后却屡屡遭到一些很不公正的评价,讽刺挖苦者有之,污蔑丑化者亦有之,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她曾经得罪了一个名叫辕固的人。

  辕固,又名辕固生,今山东桓台县田庄镇辕固村人。辕固崇儒善《诗》,景帝刘启聘用其为博士。

  有一次,时为太后的窦漪听说辕固很有才学,便想同他讨论有关《道德经》的一些问题,“辕博士,请问你是怎样看待《道德经》这本书呢?”

  “回太后,那不过是平常人家看着玩的一本闲书,臣觉得那是一本极其乏味又毫无道理的一本书。”不识时务的辕固口无遮拦地说道,此时他已忘了他的先师常教导他们的那句话“慎言”。

  “那么你觉得司空城旦倒是很有道理的了?”窦漪不动声色地问道。

  司空指的是狱吏,城旦指的是囚徒。窦漪说司空城旦的意思是暗指儒家的礼教苛刻,而且在实行礼教的过程中还常常用非常残酷的刑法加以配合。

  辕固没有看出窦漪已经不高兴了,还在那摇头晃脑地继续说道。“那当然了,司空城旦也总比那‘清静无为’什么也不做的好吧?”

  听到辕固如此地贬低她心目中的圣贤之书《道德经》,平时涵养极高的窦漪此时却再也忍不住了,只听她大声喝道:“胡说,清静无为是什么也不做吗?我还以为你这个博士极有才学呢,原来你是个什么都不懂的猪啊,来人啊,把这头猪给我扔到猪圈里去!”

  几个侍卫听到命令后不由分说,抓起辕固就走。

  辕固被扔进了猪圈,弄得满身满脸都是猪粪,当他发现不远处还有几头带有一定攻击性的健猪正在盯着他看的时候,辕固吓得脸色蜡黄,浑身哆嗦,那个狼狈样真是难以形容。

  后来还是景帝刘启求情,窦漪才饶恕了辕固。

  其实,辕固这人不仅嘴皮子上的修养欠佳,其肚子里的学问也实属稀松平常,他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先师孔子也是很崇拜老子的,据《史记》记载,孔子曾向老子讨教过学问,并且孔子对老子还曾有过一段非常精彩的评价,“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从此评语中不难分析出孔子对老子的崇拜和仰慕,也可以看出老子当时在文化思想界的地位是远远高于孔子的,辕固连这一点都不知道,也难怪窦漪是如此的看不起他,以至于采取那样的方式羞辱他。

  经过这一次的羞辱,辕固也不好意思再在朝廷里混了,他悄悄地卷起了铺盖卷回家去了。

  可不管怎么说辕固毕竟是个很有名气的大儒,他门生弟子众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更是非比寻常,窦漪的这一有辱斯文的做法实实在在地得罪了整个的儒界,因而在她去世后污蔑丑化她的人一代接着一代,直到现今也依然如此,看来这个负面影响已无法消除了。

  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对诸子百家无论喜欢与否,他一律采取了一种一视同仁的宽容政策。刘恒即位后,虽然他本人信奉黄老,但对其他门派也是很尊重的,从来也没有做过任何厚此薄彼的事情,所以这些儒家学者们在朝中还是有着一定的地位的。但是通过辕固这件事,窦漪对儒家的这套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做法开始反感起来,她知道儒家追求礼仪排场,喜欢高谈阔论,其学说不仅霸道而且还很有迷惑性,而道家的学说相比较起来却显得有些过于温文尔雅。因此她隐隐觉得如果让儒家这帮人在朝中得势的话,他们就会无情地排斥其他的别门别派,那时候她所信奉的道家很可能会被他们挤兑的在朝中难以立足。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她不准景帝刘启以及后来的武帝刘彻重用儒家学者。所以她在世时“故诸博士(儒生)具官待问,未有进者。”(语出《史记.儒林传》)

  景帝刘启是窦漪的儿子,武帝刘彻是窦漪的孙子。

  等到窦漪去世后,雄心勃勃、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刘彻重用儒生董仲舒,董仲舒向刘彻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还进一步解释道,“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语出《汉书》)刘彻闻听此言正和他意,即刻便采纳了。

  董仲舒,广川(今河北枣强县)人。是比辕固略小几岁的当时的另一个大儒。这位说别人是“邪辟之说”的人,自己居然独出心裁地提出了一个“君权神授”近乎神汉巫婆式的理论,无疑,他的这个理论是大受刘彻欢迎的。

  后来,刘彻把“独尊儒术”又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那就是独尊他自己。他最喜欢巍巍泰山那唯我独尊的雄伟气派,因此他不顾数千里遥远的路途辛苦和劳累,在他执政的五十多年里,前后共九次兴师动众的爬到泰山顶上大搞封禅活动。为了他的独尊,他一边指挥着数十万边关将士在前方与野蛮民族浴血奋战,一边又指挥着数万工匠在后方给他营造皇家园林,什么桂宫、北宫、明光宫,还有那个豪华无比的“建章宫”,更不知耗费了多少的民脂民膏。当年他爷爷刘恒连一个很普通的小亭子也舍不得建,因为建这样一个小亭子的费用大概是十户平民老百姓人家一年的生活费用。刘彻却不算这种帐,他的建章宫哪怕是花去全国老百姓一年的生活费用,他也会在所不惜的,因为他爹和他爷爷给他留下了一大笔的一时难以花完的巨额财产,即便是花完了那也不要紧,有人还教了他一招,那就是先巧取豪夺后横征暴敛。为了他的独尊,他和他儿子大打出手,逼得仁慈善良的当朝皇太子刘据走投无路,最后只好悬梁自尽了事。

  董仲舒的“独尊”理论成就了刘彻的“独尊”实践。“独尊”是做到了,可是汉王朝的国力也从此一蹶不振了。董仲舒和刘彻各取所需,两个人都心满意足了,他们满意的是他们终于联手打造出了一个儒家思想独霸天下的万马齐喑的独特局面,也就是那个所谓的“统纪可一”的局面,更让他们的阴魂窃喜的是,这个局面居然能够在他们死后还能在华夏大地上延续近两千年之久,实事求是的讲,这在人类历史上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窦漪虽然不是预言家,但她的预见却是如此的准确,她所担心的问题也终于变成了事实。

  窦漪是我国最后一位信奉“黄老学说”的封建统治者,在她的强力影响下,西汉政权才能继续执行由刘恒时期定下的“以民生息”“无为而治”的基本国策。西汉王朝才能一步步地走向了强盛的顶峰。自她之后,再也没有一位封建统治者能像她一样真正的以“黄老学说”来“无为而治”的了。

  立太子,封皇后,诸事已毕,朝野人心大定。

  刘恒看到为了汉家江山的稳定与延绵,这些忠心耿耿的大臣们如此煞费苦心地劝说他,他的心里非常地感动,但他只是觉得立太子、封皇后仅是他皇家的一家之福而非天下之福,因此刘恒觉得他应该为天下人做点什么方能回报大家对他皇家的一片厚爱。很快,他想到了天下的那些可怜的贫苦穷人和那些无依无靠的鳏寡孤独。

  次日上朝的时候,刘恒便同大臣们说道:“众位爱卿,正逢春意融融、和风徐徐之机,立太子、封皇后的事也办完了。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普天之下的生命此时都应该在这和煦的春光沐浴下健康成长才能对得起上苍的这番美意。可是,对那些花草树木来说,仅有阳光没有雨露是不行的。对我们人类来说,仅有阳光没有饭吃、没有衣穿那更是不行的了。当今天下尚有不少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的贫苦老人和孤儿无人问津,还有那些无依无靠的鳏寡孤独也无人照料,这都是朕的不明和德薄造成的啊。众位爱卿,劳烦你们现在就给朕商量出一个赈济赡养这类人的具体办法来。”

  众大臣接到旨意后就开始讨论了起来,他们首先讨论的就是这类人的界定问题,其讨论的结果是:八十岁以上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和九岁以下没有父母的儿童且家中没有财产的为赈济赡养对象,但服刑或有罪者不在其列。

  然后他们又讨论了赈济的物品和具体的数量,他们建议:八十岁以上每月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岁以上额外每年再加帛二匹,絮三斤。儿童每月米一石,肉、布、絮酌情。

  大臣们把讨论出的赈济方案上报给了刘恒,刘恒看了以后很满意,“卿等研究的这个方案很好。”接着他又补充道:“只是在执行的过程中还须再认真些,不能走过场,更不能做坑害这些人的事,比如拿一些陈米糟米给人家,这是伤天害理的。为此,必须规定:给九十岁以上的人发放物品的时候,必须长吏亲自操作,县丞或县尉必须亲自到场,给九十岁以下的人或者儿童发放物品的时候,啬夫、令史须亲自到场。朝廷还要派大臣到各地巡视、检查和督促。”

  “遵旨。”大臣们齐声回答道。

  县丞、县尉、长吏乃副县级官员。啬夫、令史为乡镇级官员。

  刘恒接着说道:“众位爱卿,当你等齐心协力铲除吕氏祸乱以后,你们派代表去代国邀请朕,朕当时犹豫不决,大家也都阻拦朕,只有中尉宋昌劝朕不要怀疑,朕因此才得以侍奉宗庙,宋昌已经拜为卫将军了,今再加封宋昌为壮武侯。”

  “谢皇上隆恩。”宋昌大声说道。

  刘恒又继续说道:“当年跟随高帝去蜀、汉的列侯有六十八人各加封食采邑三百户,高帝时两千石以上的官吏有十人各加封食采邑六百户。封车骑将军薄昭为轵侯,淮南王舅父赵兼为周阳侯,齐王舅父驷钧为清郭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