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沙龙做邻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和沙龙做邻居-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想看书来

7。中国外交官事件与中以恩怨(4)
卡察夫透露了一个“秘密”。
  “就在昨天晚上,以色列总理沙龙来我这里,我们两人谈话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以中关系……这样的谈话内容,足以说明我们(以中)之间的关系有多么重要。”
  卡察夫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对中东问题很关注,和阿拉伯世界有着良好的关系,我们对此不反对”。
  “我希望中国利用它的影响力在中东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关系发展。”卡察夫两次对我们表示。
  在以色列政坛,沙龙是访问中国次数比较少的政治家。但每次会见中国客人,都喜欢谈一下1997年他作为基础设施部长访华的所见所闻。他不止一次地表示“我希望能尽快再去中国看看。”
  2004年,中国驻以色列大使潘占林卸任拜访沙龙时,沙龙特别表示,目前在以色列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在以色列各大学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去中国旅游的人也与日俱增”。沙龙表示相信,这股“中国热”会进一步促进中以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推动两国关系持续、稳固地发展。
  当被问及对中国的印象,沙龙很深情地回忆说:他有次到中国农村,看到许多妇女在低头插秧,“我立刻想起了自己的老母亲”。
  。 最好的txt下载网

8。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给我们的警醒(1)
在大屠杀纪念日,随着汽笛鸣响,所有犹太人都停止脚步,肃立默哀以色列国旗下半旗为大屠杀遇难者志哀大屠杀纪念馆内儿童馆的浮雕犹太儿童代表向拯救犹太人的中国义士何凤山女儿质感谢辞
        看犹太人纪念纳粹大屠杀,都是一次心灵阵痛的过程——为犹太人历史上的悲剧遭遇,更为我们纪念活动中的种种缺陷。我在南京完成了大学学业,南京的一些纪念细节却让我耿耿于怀。向犹太人学习吧!他们深入民族骨髓的纪念,与我们某些人对历史的淡忘,是何等鲜明的对比。当我们在指责其他人遗忘历史的时候,我们是否又真正记住了过去?
  对犹太人来说,60年前发生在欧洲的纳粹大屠杀,是两千年民族苦难中最难以抹灭的伤痕。历史不容忘记。每年,以色列全国都要举行纪念活动,哀悼惨遭纳粹屠戮的600万亡灵。这种深入民族骨髓的纪念,让人震撼,也对有类似苦难历史的我们中华民族有重要借鉴意义。
    对南京大屠杀纪念的失望
  但让我感到失望的是,2003年12月,通过房东刚给我装好的###,收看到了江苏卫视有关南京大屠杀纪念的新闻和画面,夹杂在其他林林总总的社会新闻中,其纪念活动之轻、民众态度之淡漠,让人感叹!
  听着从东耶路撒冷传来的教堂钟声,我强忍住内心的激愤,写了一篇小文。本拟发给江苏本地报纸,也算我一个海外游子对于如何爱国的看法。后来应《国际先驱导报》几位同仁之约,文章交给了他们。
  我本想这不过区区一己之感叹,在现在的中国,到处是朝钱看的时代大潮,究竟又有几人会关心,或真正关心历史和过去,尤其是国人颇为忌讳的历史疮疤?
  不想,《国际先驱导报》几位朋友见了这篇小文,觉得很好,至少很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后来,文章从原定要上的言论版面,提到了头版,又被作为社论发出。
  文章发出后,立刻又被包括《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媒体转载。新浪网也将该文列在显著位置,网友纷纷留言,为时态感叹,为纪念活动献策。新华社则将该文评为社级好稿。
  刊载此文如下,作为我探究犹太人如何纪念大屠杀的一个引子。
  南京大屠杀纪念中的不足
  12月13日,南京全城鸣笛纪念南京大屠杀,看到电视画面上参加纪念活动的各界人群,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痛于历史的沉重和民族的苦难。
  同时,作为一个常驻耶路撒冷记者,对照以色列纪念犹太人被纳粹大屠杀的活动,我也为南京纪念活动的不足感到遗憾。
  从电视画面上,我看到,在整个南京鸣笛过程中,许多人自始至终嘻嘻哈哈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大街上依然车水马龙、人流如织……
  这在以色列是难以想象的。在每年的大屠杀纪念日(也就燔祭日),当天上午十时,以色列全国鸣笛两分钟,在这两分钟内,国民停止手中的一切活动,学校里所有学生起立默哀,军人持枪脱帽肃立,车辆停止运行。
  对于这种深入骨髓的纪念,我有着切身的经历。今年4月29日,正逢犹太人大屠杀纪念日,我正搭乘出租车外出采访。车快行到一红绿灯交换路口,所有车辆突然间都停了下来,我感到诧异。司机则已打开车门,在车旁肃立。
  听到空中传来的鸣笛,我顿时明白现在正是犹太人最肃穆的时刻。大街上,所有的车辆都停了下来,没有喇叭声,没有说话声,人们都走出汽车肃立。
  道路旁,有一个超市,几个年轻妇女买完东西刚走到大街上。汽笛响起,她们不约而同地停止了脚步,手里还拎着东西,默立在路边。
  可以说,几秒钟内,整个世界突然间安静下来——刚才还车辆往来频繁的耶路撒冷大街,时间仿佛凝固了,每个人都成了雕塑。
  直到两分钟后鸣笛声停止,一切方恢复正常。
  这也许仅仅是一种形式,我们未必一定要效仿这一点。但在这形式后面,显示出犹太人大屠杀纪念活动的深入人心。出租车司机告诉我:“我也是一个普通的平民,但每个人都必须记住历史上的这个不幸,停车,肃立,表达对死难者的哀悼,这已经是最浅薄的了。”
  “我无法想象在那种时刻,还有人会继续行车走路,或者还会保持笑脸!”当被问到这样是否会影响日常生活时,许多犹太人都曾这样回答。
  在当天,我看到许多家庭都点燃了蜡烛。人们纷纷前往墓地、纪念馆,哀悼死难的同胞,同时也向当年拯救犹太人的国际义人致敬,其中包括向埋葬在老城旁边的辛德勒致意。
   。 想看书来

8。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给我们的警醒(2)
在这一天,以色列全国没有娱乐活动。电视节目上,主要是各种记录片,既有当时集中营中的惨景,也有幸存者的现身说法。在学校中,老师也会给孩子讲当年的各种事件。在一些家庭,父母也会给子女讲民族苦难的历程……
  但也就在13日鸣笛的当天,就在南京中山陵,据说还举办了一场花车游行,许多宠物也到场巡游。
  我绝对不反对这种活动,人民有权力游玩欢乐,越多类似活动,从某种程度上更说明我们国家发展的迅速、人民生活水平的进步。
  但在这一天,我们正沉痛纪念在这个城市遇害的30万亡灵。时间合适吗?我宁愿相信这都是我们的无意识,但无意识的背后,却是我们对历史的淡漠。历史不容忘却,要将纪念活动真正深入民众心灵,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心灵纪念,深入骨髓
  其实这篇文章匆忙了点,犹太人的纪念活动远不只这些,还包括许多让人值得咀嚼回味的细节。可以说,如果想探究犹太人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危机感,就不能回避这个大屠杀纪念活动。
  根据法律,以色列每年都有一天定为“大屠杀纪念日”。在这一天,以色列的国家领导人是不会安排任何外访的,必定在国内主持这个国家一年一度最高仪式的纪念活动。这是惯例,更是领导人的一种历史责任。
  这一天,总统、总理、议长、大拉比,都必然以最庄重的面容,向死难者献上花环,总统、总理还要发表演讲,回顾历史惨痛一页,告诫犹太人勿忘这段最黑暗的历史。
  历史在一代代人心灵的阵痛中传承。每年的纪念活动,最重要的还不是总统或者总理的发言,而是6名大屠杀幸存者点燃六支大烛台,每支不过二三十厘米大小的烛台,代表的却是罹难的100万犹太人。烛火熊熊燃烧,是无数犹太人的冤魂在述说,更表明犹太人自强的坚定信念——犹太人永不会被灭绝。
  以色列所有电视台、电台都会现场直播纪念仪式。当每位老人走上前去,颤抖着点燃烛台的过程中,电视或电台都会播放提前录下的对这些幸存者的采访,让他们述说当年自己坎坷的经历,教育后人。
  这当中总有太多让人唏嘘不已的故事。2004年点燃烛台的老人中,有一位叫雷尔纳,他当年已74岁高龄,出生于匈牙利。他回忆说,当时他们一群犹太孩子已被纳粹扒光衣服等候处死,孩子们面对似乎已无法改变的命运,哭成一片。就在这最关键的时候,纳粹军营里新到了一批土豆,孩子们马上被要求去分捡完土豆,然后再送来处死。这一转折成为这批犹太儿童最后存活下去的希望。盟军最终将他们从纳粹手中解放出来。
  1949年,雷尔纳来到以色列,现在他有了两个女儿,十个孙子女,三个重孙子女。
  故事让我这个外国人不胜感慨,更让爱国的思想教育深入到每个犹太人心灵。一般认为,正是当年纳粹对犹太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才使世界普遍同情犹太人并最终准许其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