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民的哲学(连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个平民的哲学(连载)-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学都多。包括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普朗克,哲学家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叔本华,神学家施莱马赫,法学家萨维尼都曾在此任教。与此同时,共产党理论的创始者*、恩格斯都曾就读过柏林大学,其他曾在此就读过的还包括欧洲议会主席舒曼、哲学家费尔巴哈、著名诗人海涅、铁血宰相俾斯麦及作家库尔特&;#8226;图霍尔斯基等。

  关于洪堡的教育思想,洪堡认为所有教学的重点不是授予学生各种知识,而是锻炼学生的量,包括锻炼记忆力、增强理解力、提高判断力、发展理性、养成纯洁的德性、培育起宗教感情等等。洪堡反对填鸭式教学,他在1809年给歌德的信中写道:“我带着很大的兴趣读了裴斯泰洛齐方法的报导。不过我觉得评论员太宽宏大量了。请您亲自告诉我,如果所有儿童一连30年诵读:眼睛长在额下,2乘2等于4,正方形4条边相等,等等,那么人将成为什么呢?我很担心,由于人们特别想改良低级学校,恰恰会把污水连同婴儿一起泼掉……”他批评旧学校各种课程设置混乱,造成学生负担很重,认为直观教学无法减轻学生负担,无济于事。洪堡指出,假如初等教育只有通过教师才能进行的话,那么中等教育则可以不依赖教师了。这就是说,在中等学校中,学生应当大大地发扬独立学习的精神,使自己逐步摆脱教师而进行独立钻研。他写道:“中等教育应当将学生的能力与知识水平提高到这样的程度,即继续再把他束缚在教师身边和原来的教学上将没有好处,他可以逐渐摆脱教师了,教师已经把其能够教的一切都献给了他。”就任普鲁士王国内政部文化及教育司司长之后,他立即对初等和中等教育进行了改革。

  对于高等教育,洪堡认为,当学生学会了学习,纯粹的教学已经成为多余时,大学教育便可以开始了。对于大学教育,他提出了许多迄今还为人们所接受的见解。这些见解反映在他主张的如下三条原则中:

  1.独处、自由与合作三者统一的原则

  洪堡认为,大学中的教、学和研究,只有通过每一个个人的精神活动才能进行,人的能力总是通过个人表现出来的。高等学校要取得教、学与研究的效果和成就,就必须提倡每个教师与每个学生都具有坚强的独立性和独创精神。没有个人的独立性和独创精神,就不可能推动科学不断发展。他指出,大学中教学的东西,就是通过个人自身并由个人自身获得的一切。洪堡主张独处,就是提倡大学师生独立思考和独立钻研,提倡发展每个人的创造力。同时,洪堡提出了“学术自由”的思想。他指出,精神活动需要“必然自由”和“不受干扰”才能进行,自由是教育的“第一个,而且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他强调,只有保证教、学与

  科研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与科研中的个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自由,独立性便成了一句空话,创造性也就会受到禁固。洪堡的这些思想对活跃高等学校的学术空气和德国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对“独处”与“自由”的补充,洪堡还提出“合作”的口号。他认为,个人的片面性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与他人合作,就可以克服或减少这种片面性。他指出,人的精神世界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充实和繁荣起来。他写道:“人类的精神活动只有进行合作才能有所进展……”

  2.教、学与研究三者相统—的原则

  洪堡认为,大学中的教学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那种教学了。教师的任务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教”,而应当是对学生从事研究的引导;学生的任务也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学”,而应当是独立的学术研究。他主张,大学教学首先要使学生对各种科学的统一性有相当的了解,其次应培养学生从事研究工作。他特别强调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教授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使学生在独立研究中获得帮助与启发。在洪堡看来,学问是无穷的,科学是没有终结的,大学教育必须把科学作为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来看待,始终处于研究探索之中。因此,他特别强调大学必须进行科学研究,大学的任务就是发展科学和培养科学人才。他认为,没有科学研究,发展科学就会成为泡影;没有科学研究,也就培养不出真正的科学人才。他写道:“听课仅仅是次要的事.重要的是,和情趣一致、年龄相同以及还有自觉性的人紧密合作;使大学中一批全面发展的人,愿为科学的提高和传播而献身……。”

  3.科学统一的原则

  科学统—的原则是洪堡改革高等教育的又一个重要依据。他指出,大学教学应当能“理解和造成科学的统一”。首先,科学的统一,就是把各种科学统一到一定的哲学基础上。他认为,哲学不仅应当作为其他一切科学的基础,而且应当成为能把大学中各种学科统一起来的核心学科。在他看来,哲学思想不仅在各种学科中有所反映,而且哲学研究方法也应当在各种学科中得到普遍应用。其次,科学的统一,也是科学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科学的实践,就是科学研究。

  洪堡改革的时代正好是普鲁士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的时代,社会上兴起了大量的职业学校,可是德意志大学还是采取老一套的办学方法,对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进步,仍然固步自封,不予注意。这些大学只能培养一些固执拘谨的学究或一些狂妄自大的青年。与此相反,这一时期设立的一些专科职业学校反而比较接近实际。一些矿业学校、兽医学校相继建立起来,并培养了一批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社会信誉反而比大学高。那些有抱负的青年报考大学的愈益减少。大学处于坍塌边缘。因此,高等教育改革己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当时不少有影响的意见,宣传要把大学改成专科性的高等教育机构。洪堡果断反对,坚决主张把大学发展成为高级的学术教育机构,并提出了大学教育的三条原则。新建的柏林大学基本上贯彻了洪堡的三条原则。首先,大学有了比以往大得多的自治权。校长由教授选举、政府认可产生。第一任校长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费希特。教授们可以自由讲授他们想要讲的科目,政府不干涉他们以任何方式讲授任何内容。允许各种学派存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各讲各的观点,不要求统一认识。教师除了固定工资外,还可以获得学生交纳的听课费。讲课越精彩,听课的学生越多,教师获得的听课费也就越多。这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教师讲课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各学派的自由竞争。与此同时,学生听课也是自由的。他们可以选修课程,可以自由地从一所大学转入另一所大学,而原来的学习成绩依旧有效。这种学习自由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起了一定作用。

  其次,大学贯彻了“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改变了过去以博览群经和熟读百家为主的要求。教授讲课改为主要讲授自己学术研究的心得与见解,即自己的独创思想,在科研中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和自己的研究方法,使学生可以了解科学的最新发展,即前沿情况,了解各种科学研究的最新手段。同时,学生的学习也改成了以掌握科学原理与科学方法为主,把重点放在独立钻研和从事独创性的探索方面。教学中这一原则得到广泛采用,传统的单一的照本宣科的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切磋学术的风气开始盛行,教师成了教学与科研双肩挑的学术工作者。随之各种实验室应运而生。征服普鲁土的胜利者拿破仑把法国高等学府都置于政府官吏控制之下,把科学研究机构集中于巴黎,而使各省趋于贫瘠。德国由于推广了柏林大学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科学教育与研究在全国各大学中生根开花,并在相互竞争的气氛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大学摆脱了落后状态,开始繁荣起来,终于一跃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家摇篮,培养了不少人才,对德国的生产力发展,经济振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再次,大学中哲学院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以前德国大学的哲学院作为新生在其他学院深造补基础知识的基础学院,改革以后则成了独立的专业性学院,哲学受到普遍重视。同时,哲学院带头从事科学实践活动,使哲学产生了许多科学分支,出了一批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与哲学家。这里要指出的是当时哲学的概念与现在是不同的,哲学家的研究包罗万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在其中。工业革命导致的行业分工对科学技术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体现出来,牛顿在他那个时代仍然可以自称为哲学家,他出版的数学和物理著作仍然以自然哲学为名称,但自工业革命以来,哲学开始出现各种分支,出现了以研究自然为主的自然哲学、和研究社会、经济为主的社会哲学两大分支,在这个基础上,物理、化学等学科逐渐分离,经济学和社会学也开始分家。学术上的专业化源自高等教育的自由化,而高等教育的自由化则源自洪堡的改革。德国的高等教育模式成为世界大学的样板,它树立了现代大学的完美典范,人们尊称它为“现代大学之母”。

  英法美各国同样以其为版本建立自己的大学体系,19世纪世界出现了“德国热”。各国(尤其是美国)许多有志青年远涉重洋到德求学,在美国出国留学生中有80%都先后赴德留学。从1814年第一批3名美国学生留德算起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约有1万名美国青年到德国求学,仅柏林大学前后接纳的美国学生就超过5000人。这些留德学者回国后,大多成为美国名牌大学的教学和科研骨干,成为传播德国现代大学思想的主要力量。他们当中有后来成为美国原子弹之父的奥本&;#8226;海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