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民的哲学(连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个平民的哲学(连载)-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等更多需要显示的机器出现,阴极射线管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1925年10月2日苏格兰人约翰&;#8226;洛吉&;#8226;贝尔德在伦敦的一次实验中“扫描”出木偶的图像看作是电视诞生的标志,他被称做“电视之父”。也是在那一年,美国人斯福罗金在西屋公司向他的老板展示了他的电视系统。美国1939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到1953年设定全美彩电标准以及1954年推出彩色电视机。1895年,德国的伦琴在研究阴极射线管的时候发现了X射线,X射线除了有比可见光有更强的穿透力外,这种原理被用来拍摄人体并且用在医疗上。1896年,人们运用X射线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X光机。X光机帮助医生发现病人的病因从而作出有效治疗,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04年,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在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的手下诞生了。弗莱明为此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人类第一只电子管的诞生,标志着世界从此进入了电子时代。此后不久,贫困潦倒的美国发明家德福雷斯特,在二极管的灯丝和板极之间巧妙地加了一个栅板,从而发明了第一只真空三极管.这一小小的改动,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它不仅反应更为灵敏、能够发出音乐或声音的振动,而且,集检波、放大和振荡三种功能于一体.因此,许多人都将三极管的发明看作电子工业真正的诞生起点.德福雷斯特自己也非常惊喜,认为“我发现了一个看不见的空中帝国”.电子管的问世,推动了无线电电子学的蓬勃发展.到1960年前后,西方国家的无线电工业年产10亿只无线电电子管.电子管除应用于电话放大器、海上和空中通讯外,也广泛渗透到家庭娱乐领域,将新闻、教育节目、文艺和音乐播送到千家万户.就连飞机、雷达、火箭的发明和进一步发展,也有电子管的一臂之力.以上是电子真空器件的发明和应用。

  我在工业革命的扩散(十五)中提到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是,不管观察者以任何速度作自由运动,相对于他们而言,科学定律都应该是一样的。这对牛顿的运动定律当然是对的,但是现在这个观念被扩展到包括马克斯韦理论和光速:不管观察者运动多快,他们应测量到一样的光速。这简单的观念有一些非凡的结论。可能最著名者莫过于质量和能量的等价,这可用爱因斯坦著名的方程E=mc^2来表达(这儿E是能量,m是质量,c是光速),这意味着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而且是巨大的能量。

  因为伦琴发现X光可以让底片被感光,于是有很多人用底片做实验,结果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化物能使底片感光,跟随贝克勒尔在实验室工作的居里夫人把各种元素拿来一一实验,结果,发现钍、镭等放射性元素,由于镭有极强的放射性,卢瑟福等科学家立即对其进行了研究,用了14年搞清楚了镭射线。人们发现,元素伴随着放射性过程可以转变成另外的一种元素,这个事实使化学原子是不能创造和转化的传统观念宣告完结,古老的炼金术似乎变成了现实。当卢瑟福掌握了放射粒子的技术之后,开始用粒子轰击各种元素和物质(见工业革命的扩散(十六)),这种方法随后被科学界广泛应用,目的是搞清楚原子结构,1930年,德国物理学家波特发现中子,人们开始使用中子作为炮弹去轰击原子,结果得到了大量的放射物质同位素,1939年初,德国化学家O。哈恩和物理化学家F。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发现得到了钡和氪,1939年,英国科学家在哈恩实验的基础上指出:在核裂变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质量按爱因斯坦的质能转换公式转变成为了能量,根据这个实验结果,意大利科学家费米意识到一个裂变的铀原子可以释放出足够的中子来引起一项链式反应,所谓的链式反应就是当中子轰击铀核使其发生分裂时,又有新的中子产生从而再轰击其他的铀核,使这种反应象链条一样持续下去,从而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费米马上就预见到这样的链式反应可用于军事目的潜在性。这个时候,德国和意大利的法西斯组织上台执政,开始了他们对犹太人的*,使以往在德国的一些大科学家不得不离开德国和意大利前往美国避难,这些人包括,爱因斯坦、费米、波尔等,都是当时世界上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他们到达美国后使美国一跃成为科学大国。在链式反应被发现之后,德国成立了以海森堡为首的研究所研究原子弹,这种举动令在美国的科学家们感到不安,阿尔伯特&;#8226;爱因斯坦就此课题给罗斯福总统写了一封信希望美国支持原子武器的研究,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1941年底,费米在哥伦比亚大学主持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反应堆,实现了自持式链式反应,为制造原子弹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1942年8月发展成代号为“曼哈顿工程区”的庞大计划,由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领导,直接动用的人力约60万人,投资20多亿美元。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制成 3颗原子弹,使美国成为第一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原子弹的成功使民用核能成为可能,二战以后,核电厂进入实用阶段。

  量子力学诞生后立即证明了两个氢原子之所以可以结合成为一个分子,是当它们相互接近到一定程度时,他们的电子将互相交迭。当电子更多的是出现在两个核的中间。这两个原子将因此而以强大的力量键联着。根据量子力学还可以算出组成氢分子的两个原子间距是;并具有键能*电子伏。这些计算值也被分子光谱实验所证实。分子结构的理论就是从这里开始的。量子力学在低速、微观的现象范围内具有普遍适用的意义。它是现代物理学基础之一,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表面物理、半导体物理、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低温超导物理、量子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中,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量子力学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认识自然实现了从宏观世界向微观世界的重大飞跃(见工业革命的扩散(十六))。在这种背景下,各种新材料不断涌现,比如各种塑料,合成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半导体。

  早在1920年前后就有了半导体的研究和应用,当时主要是利用它的单向导电性作为收音机的检波据。这种单向导电性能与电子管性能相象,因此,1928年有人提出用半导体制造和电子管功能差不多的晶体管。但由于当时人们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对半导体的微观结构和特性基本上不了解,因此,晶体管没有制造成功。到了三十年代中期,随着固体物理学、晶体生长理论、金属学以及电子技术、晶体生长技术、半导体材料提纯技术的发展,晶体管的研制才有了可能。1945年秋天,贝尔实验室成立了以肖克莱为首的半导体研究小组,成员有布拉顿、巴丁等人。布拉顿早在1929年就开始在这个实验室工作,长期从事半导体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和观察,逐步认识到半导体中电流放大效应产生的原因。布拉顿发现,在锗片的底面接上电极,在另一面插上细针并通上电流,然后让另一根细针尽量靠近它,并通上微弱的电流,这样就会使原来的电流产生很大的变化。微弱电流少量的变化,会对另外的电流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是“放大”作用。布拉顿等人,还想出有效的办法,来实现这种放大效应。他们在发射极和基极之间输入一个弱信号,在集电极和基极之间的输出端,就放大为一个强信号了。在现代电子产品中,上述晶体三极管的放大效应得到广泛的应用。晶体管被发明后,迅速在各个领域取代电子管,各种电子产品迅速小型化,由于晶体管成本较低,使各种电子产品的价格迅速下降,开始广泛的进入家庭、工厂和可以应用的任何地方。从而引发消费类电子产品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最大受益者是战后的日本,二战前的日本不论是在经济上还是科技上是世界上最为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与当时的世界列强无法比拟,二战中的日本限于国力和科技的落后在太平洋战场上吃了大亏,日本人吸取了教训,花费巨资从欧美引进先进的技术,从而使日本赶上了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浪潮。与战胜的美国不同,日本在战后几乎是一团废墟,工商业停顿,需要靠美国输血才能维持。在这个背景下,日本人白手起家,重新建立了一个工商业帝国,而切入点就是消费类电子产品,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都东京成为一片废墟。1946年井深大在东京日本桥地区的百货公司仓库成立“东京通信研究所”。盛田昭夫在井深大的邀请之下加入共同经营正式成立“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这就是后来的索尼公司,公司成立初期经营无法稳定成长,直到10年后的1956年发展当时不被看好的晶体管技术,开发出世界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TR…55”一举成功,公司营运终于渐入佳境。1960年5月发表世界第一台半导体电视–TV8…301 ,1965年8月 – 发表世界第一台家用录影机 CV…2000 ,1968年4月 – 发表革命性的特丽(Trinitron)电视影像技术 ,1968年10月 – 发表世界第一台搭载特丽(Trinitron)电视影像技术彩色电视… KV…1310 ,1975年5月 – 发表世界第一台BETAMAX录影机。随着索尼渐入佳境,日本其他企业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松下、日立、东芝等纷纷创办自己的消费类电子产品部门,日本产品开始进入全世界,他们击败了美国的对手,占领了美国市场,并占有全世界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绝大多数份额。在这个基础上,日本汽车业也开始发力,70年代的石油危机迫使消费者选择耗油量低的日系汽车,日本车顿时行销全世界,一举确立了日系汽车的地位。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东京证券交易市场成长为世界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