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十五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沸腾十五年-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丁磊和周卓林是在飞捷BBS上认识的,两个人都是系统端的高手,因此,不免相见恨晚。根据周卓林的描述,开公司是两个人的主意,两个人是在丁磊当时住的淘金路的一居室里讨论开公司的想法的,名字网易也是两个人的联合作品,当时丁磊说新公司要做互联网,一定要有个“网”字,而周卓林认定新公司要让网友上互联网更容易一些,一定要有个“易”字,于是,合起来叫“网易”。网易公司注册资本50万,都是丁磊出的钱,占70%,周卓林技术入股,占30%。之后周卓林三进三出网易,股份的事情终成空谈,网易IPO上也没有周卓林的名字。今天的周卓林过着和丁磊全然不同的生活。
  网易免费邮箱系统的最早开发者陈磊华和丁磊也是在BBS上相互认识的,高手一过招,就知有没有,丁磊邀请陈磊华一起做免费邮件系统的开发,陈磊华说,他一开始是想要股份的,而“丁磊对我说,你是学生 ,不好给你股份。他还说,给了你股份,你就不努力了,可以坐享其成了。那个时候,我还没听说过股票期权的说法。” 不过,丁磊答应系统卖出一套,给提20%。这让陈磊华在没毕业前就已经赚了将近百万。
  同样是在BBS上,丁磊收获了他1999年杀向北京的最早班底——杨海和黄志敏。
  杨海网名蓝海,是水木清华病毒版的斑竹,他也是享有盛名的毒岛论坛的发起人之一,是中国民间反病毒领域的技术发烧友和民间意见领袖之一。
  黄志敏则是汕头人,这个人是中国最早开网吧的那一拨人,他也是CFIDO上的资深人士之一,和丁磊在网上相互认识的时间较长。黄志敏网名Sting,周卓林网名Wing ;丁磊网名Ding,三个人单从名字上都有相同的后缀,很是有趣。
  丁磊北上北京,黄志敏主动请战,成为网易的先锋官。丁磊后来也来到北京,他和黄志敏一起租2000元/月的房子住。之后,黄志敏离开,辗转3721、263等公司,目前自己独立创业。
  网易聊天室也是中国最火热的聊天室之一,后来《大话西游》出来,有一部分网友还习惯认为是聊天室加了动画功能。
  丁磊一开始也看中域名注册和个人建站这块业务,他几次去找当时的广州电信数据分局的局长张静君,希望把数据局这块业务转给他,但张静君没有同意,因为这是广州电信旗下广州视窗的命根子,虽然张静君知道丁磊很能干,但张静君也知道该支持丁磊到什么程度。这也间接成就了丁磊,如果真给了丁磊,网易将会是另一个万网或中国频道,虽然也很成功,但绝对不是今日的网易。
   txt小说上传分享

网易的免费服务
丁磊最终看中并成功获取自己第一桶金的方向是免费电子邮箱系统,不过,由于免费邮箱系统的开发需要时间,因此,他和他的创业伙伴周卓林最早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先开通了其他免费服务,他们觉得,互联网时代,网民需要一个房间和信箱,这是最基本的服务;于是他们于1997年5月创办的网易先后推出免费个人主页服务和免费邮箱服务,一炮走红。
  在前面的章节中,丁磊都有出场,在1995年的章节中,他被提及是电信系统里最早接触互联网的那批人之一,在1996年的章节里,他是最早玩Cfido和最早用火鸟BBS在Chinanet架设BBS的人,一个很纯粹的网虫;在这一章里,丁磊开始展示其充满激情的一面,在日后的章节中,丁磊还将频繁出现,他的通透,他的远见,他的视野,当然还有那么一点点浙江人特有的精明,都一一展现,他和马化腾是本书中出现字数最多的人物,这与他们现在足够成功有关,也与他们本身对互联网的理解到位有关。
  “我们一起给互联网做点事情吧。”若干年后,丁志锋还记得丁磊在1997年给他讲的这句话,本是华南理工学生,正在做创思工作室的丁志锋正是被这句极具使命感的话打动,什么条件都没谈,就答应了创思和网易一起推免费电子邮件杂志的相关事宜。创思电子杂志也成为当时与索易电子杂志齐名的两大电子杂志之一,丁志锋现是某无线运营公司的创办人。
  丁磊不仅激情满怀,同时也很专业。网易创业之初能拿到电信级的服务器和带宽,与张静君的支持有关。张静君后来接受我的采访时回答到热情和专业是丁磊打动张静君的最重要的原因张静君后来接受作者的采访时回答说热情和专业是丁磊打动她的最重要的原因。
  1997年5月的一个下午,丁磊来敲张静君的门。张静君坐在局长的位置上,看到的是一个高高瘦瘦,走路大步流星,说话有条不紊,很有激情和志向的年轻人。丁磊非常强的说服力感染了张静君,让张静君觉得,这是个人才。
  丁磊来之前先给张静君打了一个电话,说自己是飞捷公司总经理助理(注:这时的丁磊虽然已经决定自己出来和周卓林一起开网易,但网易远不如飞捷出名,所以依然用飞捷的招牌) ,说自己可以为ChinaNet做点事情,很希望能面谈一次。张静君没太在意,但还是答应让丁磊到办公室来找自己。
  丁磊带着一份五六页纸的报告来见张静君,报告的名字叫《丰富与发展ChinaNet建议书》,在张静君看报告的时候,丁磊就开始不停地讲自己有搜索引擎、PUSH技术、BBS架设等技术,讲这些技术可以解决ChinaNet上中文信息贫乏,用户上来就“出国”的问题。
  丁磊口才很好,又有备而来,他说的正是张静君想力图改变的,他说中了ChinaNet当时的要害,张静君们此时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但张静君不知道怎么去推动,这时候的电信是个睡狮子,需要有人激活它,张静君希望和丁磊联手。丁磊讲了一个多小时,张静君将五六张纸的建议书留下。丁磊给张静君的感觉是这个小伙子很热情,很专业,她甚至想起了1995年9月前来广州帮助电信局接入Internet的田溯宁,穿着衬衫,打着领带的田溯宁也充满热情,给张静君讲了很多她之前没听过的名词,给她启蒙,看张静君没听懂,接着再讲第二遍,不厌其烦。她觉得丁磊就是下一个田溯宁。
  送走丁磊,张静君立刻就去和数据局其他人商量丁磊的事,大家一致同意,可以给这个年轻人一个机会,让他来这里试一试。张静君们为丁磊提供了服务器(直到1999年丁磊才将服务器归还)、网络带宽(直接接到主干网上)、电话以及办公室。地方就在广州电信数据分局的二楼,7~8个平方,丁磊当时没有公司,叫网易工作室,就3个人,常来上班的是丁磊和周卓林,陈磊华不常来,他当时还是华南理工的学生,他给网易做兼职,周末的时候经常来。后来,丁磊壮大到十几个人,张静君将他们调到一个大的办公室。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外界搞不清楚丁磊和广州电信是什么关系,他怎么和广州电信那么好,只是觉得他备受广州电信的照顾。丁磊也不解释,丁磊的逻辑是我也在帮广州电信做事情,我不拿工资而已,丁磊的逻辑总是这么有力。
  有了广州电信的平台,丁磊和周卓林做的第一个事情是开通免费个人主页。丁磊的逻辑很清晰,服务器有18G的硬盘,可以拿出一半9个G来做个人主页服务,每个20M,而且就直接挂在电信的主干网上,空间够大,速度够快,肯定有人愿意来。
  不过,当周卓林把免费个人主页服务开通后,并没有得到什么响应,来的人很少,丁磊知道是推广的问题,于是丁磊花了几万块在瀛海威、中网等ISP上做广告,一下子来了很多人,丁磊就此知道推广的重要性。
   。。

中文免费电子邮局163
在1997年下半年,丁磊对张静君说,咱们一起经营一个像hotmail那样的免费邮箱怎么样?广州电信拿电信的资源投入,网易投设备和软件,一定能赚钱。丁磊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建议书写明了过了试用期,每个邮箱每个月收10元钱。张静君注的第一个邮箱也是hotmail,对丁磊的建议很感兴趣,但丁磊的建议在电信局里面通不过,无论张静君怎么样花口舌,电信局就是不同意。
  张静君前后打了12个报告都没有结果,但张静君又觉得这是个好东西。最后,张静君决定由她担任负责人的广州电信三产公司飞华投,一共119万,5台服务器和丁磊的软件,做容量30万的免费邮箱,最终的模式是不与网易拆帐的方式进行。这是飞华在1998年前最大的一笔投资。
  按照丁磊的算法,销售给第一套软件的时候,网易几乎没有赚钱。当时对方购买的时候,连硬件只用了100多万,而且其中的硬件和数据库系统占了75%,网易除去税后,利润很少。但丁磊还是认了,他需要一个样板。另一个很具体的问题是网易1997年5月50万的注册资本,期间并没有多少收入,整个帐面没有多少钱了(一说只剩下2万),需要有业务进来,盘活整个公司。
  1998年3月16日,国内第一个全中文界面的免费邮件系统。开始提供服务。谁也没有想到,网民们的反应竟是那么强烈,注册用户数量以每天2000人的速度增加,在短短半年时间内达到了30万用户。看到的成功,先前对丁磊冷眼相看的许多公司纷纷打电话找他,要求购买免费邮件系统。首都在线也来找到网易,这次网易卖了十万美元一套。
  开发出大容量邮件服务系统,是网易由生存转向发展的一个重要飞跃。于是丁磊既做老板又当推销员,由于对技术的理解充分,他几乎没有丢掉过一个合同(说是几乎,还是有丢单的,21CN的电子邮局系统就被亚信抢走)。除了和,在1998年3月以后的8个月内,使用网易电子邮件系统的金陵在线、商都信息港、香港国中网等陆续开通,并纷纷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到1998年底,公司有了近400万元的利润,都来自于销售免费邮件系统等软件和后续的升级服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