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itar。我慢慢走过去,抱起它,指尖轻轻地滑动在金属弦上,沉沉的琴声勾起我的思
绪。我弹唱到:
细雨飘 在窗外
我的心 随雨飘落
忽想起 那些天
你和我 雨中闹着
而如今 你我
好像 隔着堵墙
你就在 我身旁
却不在 我眼中
我 一个人 一滴泪一首歌
传出 我的寂寞
就像 天上的月亮
孤单 一个……
不知怎的,脑中又再浮起Jay的一首《安静》,便有伴曲轻吟:
只剩下钢琴陪我谈了一天∕睡着的大提琴∕安静地旧旧的∕……
回忆总是让人如此心醉,又让人如此心碎。因为有回忆,人成了最有感情的动物;以为
有回忆,人成了最多愁善感的动物。回忆呵!你如同蜜饯砒霜,撒下了一篇篇美文,有
引出了一场场悲剧。你到底是该被多爱一点,还是被多恨一些?
8月1日 星期三 天气:请
8月来临了,明年的这个时候该差不多是奥运会了吧!奥运会,会引起什么吗?我对奥运
会可是无限憧憬啊!说不了这么多,不过,我倒是在报纸上看到了一些有趣的事。
据报道,重庆一公司让三名司机用公司的货车运货,途中被交警以没装车牌为由截住,
并且没有*任何罚单,强行把司机拉下车,要把货车开走。三名司机坚决不允,而在
争执中,一交警开动火车,使一司机被碾死与车下。
交警为什么没开罚单呢?又为什么急忙开车走人呢?这里面便大有文章了。首先,照理
说交警作出的任何交通处罚都应*罚单并交予司机。然而,人都有忘事的时候,咱姑
且算他们忘了,但跟司机争执了这么久,司机应有所提及开罚单的事吧!何况,他们不
让交警开走货车,于情于理,司机的理由只有一个——交警没开罚单。在此情况下,交
警急忙把货车发动,到底是情绪失控,还是……我有个同学,我有个同学,他父亲在二
手车市场上工作,说是每个星期都会有交警的人来转手车。这些车从何而来?结合上面
的那件事,这个道理也就不言而喻了。
据后续报道,围观群众还做出了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殴打交警,致使两名交警
重伤住院。其中,在驾驶室内发动货车的那位交警同志被群众硬扯下来,活生生的被打
断了两条肋骨。这便是我对这条新闻感兴趣的要点——现代的中国人大都被教育成“事
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典型,给老人让座是有,见义勇为的也很少了,而殴打执法人员
之事却是闻所未闻(这里指的是围观群众,而非蓄意生事者)。我想,连“安顺”的老
百姓都看不过眼,这些交警的行为是何其“恶劣”?!
9
8月2日 星期四 天气:阴
国家近段时间对药监局进行了整改,这大概是由上个月被处死的郑筱萸引起的吧!抑或
,可以说是举报郑的人引起的。
中国的数字一直在变动。诉讼数量、案件数量、罪犯人数等时增时减,增是总有一句“
这意味着受害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或“这意味着公安(司法)部门的办案力度提高
了”,减时也会有一句“这意味着老百姓的守法意识有了改观”。这便像新闻报导我家
乡的荔枝——只报丰产不报丰收。中国人的语言文化可算是博大精深啊——譬如说,看
世界杯,说“中国队大胜德国队”是中国赢了,说“中国队大败德国队”还是中国赢了
。这精深的语言文化用于国外,可算是能引以为豪的事情;而用在国内,人人都看得心
知肚明。
这种报喜不报忧的“优良传统”还要流传到什么时候呢?
8月3日 星期五 天气:晴
昨天看了关于语言文化的那些论述,勾起了我心里的那条虫子。今天翻翻书,还真找到
了不少关于语言文化的内容。比如,汉字之精深,以至于一个字是字,两个字是字,三
个字也是字。像米出仓为“粜(tiào)”,米入库为“籴(dí)”,人倚木为“休”,人
入牢为“囚”,人操戈为“伐”,人同灶为“伙”,人随人为“从”,人踩人为“众”
——还是品字形的为妙,五行都全了——金多为“鑫(xīn;财富兴盛)”,木多为“森”
,水多为“淼(miǎo;水大)”火多为“焱(yàn;火花)”,土多为“垚(yáo;山高)”
;不仅五行齐全,各种动物也到齐了——群马则“骉(biāo;许多马跑的样子)”,群狗
则“猋(biāo,迅速)”,群羊则“羴(shān;同‘膻’,羊的臊臭)”多牛则“犇(bē
n;同‘奔’,疾跑)”;别的品字形结构也很有意思:多手为“掱(pá)手(三只手,小
偷)”,多毛为“毳(cuì)毛(全身的细毛)”。中国人使用外国发明的东西,起个中文
名字,简单!就用形声字——取相似的读音,加个相似的部首,就行了,如同那么些化
学元素的名字。仓颉大概也想不到自己创造的字经如此奇妙,就像金大侠笔下的“辟邪
剑法”,共七十二招,每招都有七十二种变化,来来回回,变化无穷。炎黄子孙用起仓
颉老祖造的字也算是得心应手了,网上那一段一段的“Martian(火星文)”,都是一个
个方块字被摔得支离破碎后匆匆凑起的,看得让每个人都深感佩服。
字多了,不该用的字也就多了。有点水准,说那是“讳”。古代的“讳”很多,例如司
马迁作《史记》,避其父司马谈“讳”,该“谈”为“同”;晋人避司马昭之“讳”,
称王昭君为“王明君”(或“明妃”);唐人把“虎子(粪桶)”改叫“马子”或“马
桶”,也是避李渊之父李虎之“讳”。“讳”多了,闹的笑话也多了——宋代有个私塾
老师叫冯道,字可道,起学生避“讳”而念《道德经》里的“道可道,非常道”为“不
敢说,不敢说,非常不敢说”。(一笑)明人钱良臣之子幼时念书,总把“良臣”念作
“爹爹”,结果念出个“古之所谓爹爹,今之所谓民贼也”。(一愣)宋代田登做州官
,要人避讳他的名字,而“灯”与“登”同音,于是全州的人都把“点灯”叫做“放火
”,于是,成语字典里又多了个成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一叹)这些
“讳”到了今天主要用于一些不吉利的话(如将死说成“老了”“走了”“仙去了”“
见毛主席了”“见*了”)和让人听了不舒服的话(如脏话一类)。许多网络公司
为“支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自觉”地将这些“讳”系统地屏蔽起来。这一屏
蔽不得了,连许多没有骂人意思或稍有骂人歧义的字都被回一个“对不起,请文明用语
”。没办法,我们只要涉及了这些字,都得下一番功夫——我们伟大的master发明了 “
分尸法” ① “包装法” ② “替罪羊法” ③等绝学。
①指将一个字分成几部分来写。
②给字加上一些偏旁部首。
③用音近的字来写。
如今,网络已成为语言文字流量最大的承载物。我敢语言:21世纪将是中文大改革的世
纪——为了保证速度,我们要进行“古文运动”(用文言文以减少字数);为了融入世
界,我们要进行“杂文运动”(中英文夹杂);为了生动表达,我们要进行“象文运动
”(模仿象形文字,用汉字的形象代替其原意);为了躲过屏蔽,我们要进行“新文运
动”(创造新文字或赋予就文字以新意)……许许多多的文字运动,将凑成21世纪的语
言革命!
但是,有人说,语言是一门艺术,一门融通民族精神的艺术,我们不该在这精深的艺术
上涂鸦,我们应像保护敦煌壁画那样把我们的汉语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然而,语言的本
质是一件工具,一件方便人们交流的工具,它应该是通俗的,我们应将这工具活灵活用
,把通俗的语言像推广普通话那样推广,把便于交流的语言推广下去。至于本土语言,
那是不能流通的,我们是否应该把它抹掉呢?①
①现在校园内外都搞“推广普通话,规范使用汉字”的活动,以至于许多青少年都对本
土语言表示陌生,故有此说。
现在的我,只能引用鲁迅的一句诗来透出我的心境——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0
8月5日 星期日 天气:晴
唉,冰不知把自己雪藏到哪儿去了,总不见影。所以今天只能把蜘蛛拉出来。谁说蜘蛛
是勤奋的代表?虽说蜘蛛织网的精神是百折不挠,但织完后不也是守株待兔?撒下天罗
地网之后就到一边儿睡大觉去了。
那只“蜘蛛”便是懒惰的典型,今天我非得把他从被窝里扔下来,他才半屈服似的答应
我出去玩。
没联系上冰,去哪儿呢?据说蜘蛛还没进过网吧,那我就当一回始作俑者,把这只“蜘
蛛”正式送上网。这也比成天在家抱这个枕头好。蜘蛛开始还不愿,说家里也有网上。
我反诘道:“你家那破电脑配置能比得上网吧的吗?你那个破硬盘存的游戏有网吧的那
么齐全吗?”蜘蛛终于无话可说了。
附近就有一家“解放”网吧。嘿,这家伙,还真够革命的!连个名儿都那么“红色”!
脑中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