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无止尽地追求名声和外在的肯定,心中不存有傲慢和虚浮的态度。我们要努力变得更善良、更正面,以幽默的眼光看待周遭的世界。任何事情,如果会成为心理的负担、让我们生出嫉妒与贪求的心,而不能提高意识的话,我们就要跟这些事情保持距离。
让我们认清事情的本末,时时记得自己的内在本质。我们应该跟内在的本质保持调和,这和外在的浮华、财富、名望毫不相关,那些全是身外之物。
与内在本质调和的人,就是一个圆满的人——外在的事物并不重要,充其量只是用来获得外在和平的凭借而已。即使世界本身并不和谐,一个人如果内心和平,也会懂得如何跟外在的世界保持和谐。这样的人了解世界的真相,不会被卷入世界的不平衡和幻象之中。
我们应该像狄奥哲尼斯一样,在树阴下找个地方休息。而诸如亚历山大之流的人士,迟早会拖着蹒跚的步伐,前来恳求一点余荫,寻觅一丝和平与宁静——当然,这是假设他们征战世界之后还能幸存的话。
第七日:基督教
基督教导大家要做个好人,要爱我们的邻居,并尊重他们。
他指出一条路,让大家能脱离邪恶、欲望、低等的情感、仇恨以及贪婪的地狱……
基督和使徒们使用的是当时的语言,所以现代的读者听起来,会觉得词意较为古老。
他的话语,有时候被人诠释错误或更改。
主要是因为人们的生活并没有依循他的教理,包括许多阐释、宣扬基督教理的人士,也没有做到。
教会演变成一个阶级复杂、势力庞大的机构,往往丧失了基督教理的真谛。基督从来没教人去享受特权和威势的地位。
反倒是世俗的威权应该遵循基督的教导,并尊敬上帝的法律。
然而,教会的当权者却开始依循世俗的法律,忘记了基督教理的真谛。
所幸并非所有教会人士都如此,有许多神职人员和僧侣仍然达到了很高的灵性层次,并虔诚追随基督的脚步。许多一般的信徒也是如此。
不过,这些人多半脱离了教会的威权制度,选择独自追随基督之途。有些不起眼的偏远教区,那里的神父或传道人常常达到很高的意识层次,并将这种高等意识传播给教区民众。
历代的教会中,总有一些改革人士,眼见教会组织背离了基督的教理,因此出来为大众重新诠释教理的内涵。很多信徒相信这些人所教的才是正道,因此追随他们的教导。十三世纪的“穷人僧侣”——亚西西的圣芳济——就是很好的例子。
基督教一直不断追求与更高等的意识沟通,避免世俗的权威介入教会组织。有时他们能做到这一点,但常常是失败居多。
不过,宇宙的法律是不会动摇的。
外在的表征和仪式,如果其内涵没有落实到生活中,也只是流于形式而已。比如说,我们自己过着贪婪、奢华的生活,不顾念许多人仍生活在困顿之中。
拥有的权势越大,诱惑也越大,想要虔诚信仰也越难,因为信仰不是靠头衔或地位而来。
唯有透过实际的行动和生活方式,诚心追求真理,致力改善对自己、对他人的态度,才能表达出真正的信仰。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说自己是基督的追随者——因为基督的生与死,都是为了向世人指明一条通往更高意识的道路。
这条道路要历经苦难、抗拒诱惑和令人分心的事物,更要向内寻求自己的神性。
这不是一条安逸、奢侈、寻欢作乐的道路,更不能心怀仇恨、谋夺财富、奴役他人或其他国家种族。
走在这条道路上,不会有争权夺势的行为,而且要时时保持谦卑,同情其他众生,帮助饥寒受苦的人,对自己也要诚实。
这条路是要追求更美好的人性、更美丽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所依循的是宇宙的法律,而非人世的法律。
基督教的历史上,有许多不凡的事迹。许多追随基督的人,成就了伟大而圆满的灵性。一些神父和传教士,以基督之名做了许多善事,并教导人们追随基督的教理,多行善事、不仇恨他人、不杀生、不偷盗。
然而也有人披着基督的外衣说谎、征战、争权夺利,假借基督的名义行恶。
滥用基督教理最甚者,莫过于那些号称是基督门徒,却罔顾基督教理的统治者和达官显贵。在基督教的历史中,这类人物屡见不鲜。
尽管如此,基督的教理本身,并不因这些人的存在而逊色,他们的过错也不该归罪于基督。至于那些为了拥护基督之名而遭受折磨或放逐的人,他们比施加迫害的人更接近基督,这是毫无疑问的。
△ △ △
今日,基督的教理仍然重要吗?
当然重要,现在可能比过去更重要。不过我们必须了解教理的真正内涵,摒弃那些灵性尚浅的人画蛇添足的表象。
时至今日,虔诚的祈祷、奉献行善、对宇宙真理的追求,仍然能深深感动人心。在我们的教会中,的确有这样的体验,这常常是因为一些虔诚的神父,真正在理智上、在内心存有善念的缘故。
基督的教理是永恒的,它为我们揭示一条通往永恒的道路。其它伟大的宗教也是如此。
第八日:世界失衡
今日的世界充斥着失衡的现象,目前人类发展的方式,绝对无法长久维持下去。
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均,实在令人感到汗颜。如今全球有一半的人口生活贫困,而大量的财富却累积在一小群人的手中。
天平的一端是苦难与死亡,另一端则是肆无忌惮地累积财富。
有人说这是必然的,这是市场运作法则支配的结果。这样的说法对吗?
或者,这只是那些拥有一切、拥有过多财富者的推托之词?
即使我们相信市场与竞争可以促进物质发展,我们也不应该安于现状。市场运作可以调节经济效率,却无助于解决人类其他的失衡问题。
难道全球一半的人口,就该满足于困顿的生活?这些人能支撑多久?这对另一半的人口会带来什么后果?
眼见其他人死于饥荒,我们怎能安心地过日子,还自认为是好人?
这样的世界,究竟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难道是利字挂帅、“强权即公理”的法则?
我们就这样眼睁睁看着同胞受苦,却视若无睹吗?
假设根据众人所相信的,宇宙间存在着一种大意识,那么世界的现况是否真的合乎宇宙法则?可以肯定的是,宇宙法则绝不会以利润作为衡量美德的依据。
大家应该更积极、更主动加以改善,尤其是金融机构的主管、那些只注重收支平衡的人士,更应该加油才是
至于我们的世界和我们的生活,有没有“收支平衡”呢?
这个世界必须变得更公正,我们也应该关怀困苦的人,把这种关怀当成生活准则。
许多国家依旧耗费大量资源增添武器,可怕的是他们并没有留意到,贫穷与不公才是国家最大的敌人。长期而言,这比军事假想敌的威胁更大。
想一想:如果世界最强的国家,开始认真解决世界贫穷的问题,国家将获得多大的精神资产!我指的是真正的改变,而非表面上改变却无实效。
发展中国家不会再把这个强国视为傲慢独裁的超级强权,而是将它当做朋友。能不能想象,到时候整个世界的观点,会有怎样的转变?
今日国际之间不公的情绪,埋下了怨怼与暴力的伏笔,如果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心态能够转变,将可创造长期和平发展的契机。
如此一来,大家不需要担心恐怖分子,不必为了防止经济移民而紧闭门户。人民也不需要大举移民,到发达国家去谋求生计,而且常常是非法进行,在艰苦环境下铤而走险。
富裕国家的人民从此能安居乐业,不需要担心自杀炸弹客,也可以尽情环游世界,不会因为自己来自先进国家而担心遭人绑架或杀害。
最具权势的几个强国,可以共同化解世界上许多危机—— 例如巴勒斯坦问题——这应该不是难事,但先决条件是这些强国必须意志坚定、团结一致。还有,联合国安理会的强权国家,也不能再一味追求自己的“地缘政治”利益,而该专心致力于全人类的福祉。
这些都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放下自私与狭隘的概念,不再轻视那些因出身于贫困国家而受苦的人民。
圣经福音书中曾提到:“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所有不义的行为,迟早都会得到矫正,每个人种下什么因,就会得什么果,到时候就不是以金钱或利润来论得失了。
这个世界的法则,顶多带来金钱利益,而那些意识已日臻成熟、眼光超越物质世界法则的人,将会成为真正的赢家——在这个世界、在永恒的宇宙都将胜出。
帮助他人者,其实也帮助了自己。
△ △ △
我们的目标是一个公正、均衡的世界,每个人不仅拥有人权,更能真正有机会过简单而有尊严的生活。
这是我们所应追求的目标,但绝不是像过去一般,透过革命或暴力的方式来取得,因为“拔剑者必亡于剑下”。
我们必须设法打造一个不同于以往、而且更稳固的基础,这个基础并非建立于物质的世界,而是建立于人类的意识之中。
我们要保持清明的意识,并且帮助其他人也达到同样的意识层次——了解所有人都是息息相关、互相依存的。那些有能力帮忙,却只考虑自己、任由同胞受苦受难的人,将无法获得内在的平安。
人类的意识层次,必须超越自私心与利益法则的等级,才能继续发展下去。
世界必须变得比今日更好,否则世界将不复存在。
。 想看书来
第九日:毁灭之途
身为人类,就应担负起人类伟大的义务,将充满苦难、谎言的世界,变成值得生存的世界。
每当想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