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文集:四行日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魏巍文集:四行日记-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土地到处都是宝库,将来还会挖出更多的东西。
  随后,又看了大雁塔。这座塔造得厚重、敦实、雄伟。我只上了四层,因没有特别的看头,我没有上到顶。
  近几日因找不到丹辉电话,今天把一封信给他送去了。下午他来了电话,准备明天去看他。
  七月二十九日
  今天为星期天,早饭后即奔赴丹辉、戈焰同志处。戈焰已在杀鸡准备待客矣。她和女儿小丹及儿媳忙了一个上午,都忙在做饭和吃饭了,未从容地谈很多话。丹辉有些看法与我也不一样,但他是拿出最大的热情招待了。
  胡征在他楼上住,也去看了胡征。
  两点多往回返,甚为炎热,长安临潼道上,暑气扑人。
  回忆四十七年前,少年的我为参加革命到了西安,今已将半个世纪,革命大业成就甚丰,余初衷仍毫无变更,思之心甚舒畅。今日一不为名,二不为官,唯忧革命之曲折耳!一缕诗思油然而生,想写一个少年的故事稍抒胸臆。
  

七月三十日至三十一日
晨与秋华、猛子继续进城参观,先看了西安碑林,随后去七贤庄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四十七年前的一九三七年的十一月或十二月的一天,我来到这里,因我没有介绍信,有位青年人不予收留,我就折返潼关到山西前线去了。我看了看,那座旧式门楼一点也未改变,只是涂成了黑色 介绍人说是“文革”期间把墙壁涂脏了 。当初门口坑坑洼洼,现在修得很平整。我当时记得门口恰巧对着西安的内城,那里有一个胡宗南的哨点。现在都是房屋,而那时却是一片开阔地,农田菜园一类。据解说员说,当时的负责人为伍云甫,工作人员是区棠亮同志等。
  我看了院落,周总理、叶剑英等领导人的住房。叶帅旧地重游时还吟了一首诗:“房舍依旧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我也徘徊良久,引起了诗思。最后一句是:“许多名胜古迹都不能使我停留,唯独在这里我默默地站立了许多时候”,同叶帅的诗暗合了。
  我还计划明天去寻访我当年住的那个拉洋车的家,即使找不到,也要为那位热情的劳动者写一首诗。
  韩庄同志在此疗养,他想让他的儿子韩松为他写回忆录,我同他谈了谈。
  七月三十一日
  今日放弃到城郊的圣教寺和香积寺参观,去寻访四十七年前我路经西安投奔革命时的旧迹。那时我住在东门内沿城墙不远处拉洋车工人的聚集区,一家简陋的两层小屋的阁楼上。那位拉洋车的工人 河南人,比我大几岁 对我很热情,曾说:“我给你找张桌子,放在钟鼓楼那里,你给人代写书信吧”多年来我一直想念他,但年代久远,竟忘了他的名字。一九五○年我路过西安时,找了一次未曾找见。今天我又去寻访旧迹。与秋华、猛子在东门下车,沿城墙向南走了不远,遇见一位六十七八岁的老人,一打听,他也是个当年拉洋车的,“扣老蒋的时候”他就在这里。据他回忆,有一个姓曹的河南人,住着一个两层小楼,他让我到那里看了看,说那小土楼已拆去,现在是重盖的小楼。小楼主人和我们搭讪了几句,即回屋去了。我们已没法再问,只问了一个“曹福生”的名字。我问那位拉洋车的工人,他说姓李,过去给资本家拉包车,“他净叫你跑,后来吐了血。”再后蹬三轮,也去过修建公司,现在退休了,生活很好。我向他道了谢,怅然而返。沿途看到屋舍整洁,一座小院颇为清幽,已是另一番天地。我将自己的生命汇入伟大的事业,这是值得欣慰的事,然而找不见我的这位朋友,仍然不免深深的遗憾。
  随后看了沉香亭 兴庆宫公园 ,李白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而歌颂杨贵妃的诗却是不足取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八月一日至八月三日
今日出发去远途游览。经过咸阳去看了汉武帝所在的茂陵,一个颇大的像小山的墓丘横在宽广的平原上。因地势颇高,风吹来已有秋意。墓前仅有一幢后人修的石碑“汉孝武帝陵”。周围荒原处处,墓东两处是汉名将卫青、霍去病的。我们在猎猎风声中看了荒原景色。霍去病的墓前有各种石雕,都是利用石头的自然形状,只经简单的加工,刻成卧虎、卧牛、武士、马踏匈奴等,显出一种粗朴的美。给人以启发,这应是一种艺术风格。
  随后又去看了乾陵 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 ,两边两座小土山,似是陵墓大门。我们只看了一座公主坟,已经规模够大了。最后又去看了昭陵 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 ,实际只到了徐茂公的陵墓,李世民还在十八里之外。
  这些帝王,例如汉武帝是自从登基的第二年就开始建筑陵墓的。其占地之大,葬藏之丰,实令人惊异,全是活时享用,死后仍要享用。其愚蠢如是,亦可悲也!
  今天在赤日炎炎中经过十二小时的奔波,回到临潼时,已经六时半了。
  八月二日
  今日休息。
  下午与青年护士们开了一个座谈会,他们有一个“心泉写作小组”。
  晚与韩庄、苏中夫妇闲谈甚欢。
  上午丹辉、戈焰同志来。
  八月三日
  晨五时即起,早饭匆匆,即奔赴西安车站乘69次往兰州。咸阳以西至兰州线是第一次来。八百里秦川,至宝鸡止,被称为关中平原,庄稼长势甚好。铁路沿渭河而行,因雨黄流滚滚而下,不亚黄河。至宝鸡停一小时,至天水以东之社堂停两小时,传说后面塌方了。车晚点三小时,于午夜零点过后始到兰州,杜辛同志及管理局局长曹广桥,还有一个副局长来接。曹广桥是我当骑兵团政委时的十九岁的副指导员,他说,我们进军大西北时,在六盘山中遇雨,十分寒冷,我叫警卫员把自己的大衣给了他,他又给了一个四十岁的排长。那天曾冻死了几个人,曹虽数次提及此事,可是我都不记得了。
  今日在途中颇感疲劳,有一个六十五岁的陕北老干部,清涧人,大约是陕省地质学院负责人,粗犷善谈,时带口头语,颇不寂寞。
  我将西安所感成诗一首,于今日记于车中。
  参谋长师贵廷同志也于午夜来看望,同志们是很热情的。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八月四日至六日
上午休息。
  下午乘车游览市容。原来这是一座沿着黄河的带形城市,解放前是一个古旧的破烂小城,现在已是一座拥有一百二十万人口的大城市了,高楼大厦虽然还不甚多,但新的街道相当宽阔,有些已是很好的林阴道。我在两座黄河桥上走了一道,对滚滚黄流望了多时。此处黄河虽不像我故乡的河面那么宽,但水流较集中,有四百五十米宽,仍是一派大河的气势。
  晚饭后,兰州军区谭佑仁政委来看望。郑维山司令不在家,夫人孙景波同志代替他来了。杜辛及曹广桥、王孟达也来了,屋中甚为热闹。
  八月五日
  上午游览兰州的五泉山。传说霍去病来此,人马渴急,向山上打了五马鞭,打出来的。我们来到山下,见庙宇楼阁从山顶迤逦而下,甚为壮观。公园的主人冯祥彦热情地向我们作了介绍。此处有惠泉、甘霹泉、摸子泉、掬月泉、蒙泉等。游人甚多。我们还看了此地书画展览,因冯泄醇点了我的姓名,美协王吾魁一定要我留字。于急切中成诗一首,书二幅留念。并给冯、王各留一张。
  诗曰:
  我生黄河岸,
  今来黄河滨,
  愿将此生血,
  永远献母亲。
  午,曹广桥请我吃饭,王孟达作陪。饭后给他们写了两三张字。又去看望了孙景波,回招待所时已五点,甚疲劳。
  晚与师贵廷、杜辛同志闲谈。
  八月六日
  上午游白塔山,黄河拥抱着的这座城市,迤逦如带,尽收眼底。虽然高楼大厦还不算多,但已是一座很大的城市了。
  小猛子这孩子很主观,这次出来买的都是彩色胶卷,我们要照相,他说镜头不好,很不容易说服他,辩论还要以他的胜利才能告终。因此,我们后来就不愿照了。
  下午去看李雪峰同志,我的出发点是他出来已好几年,我还一次未看过他,因此同秋华去了。去时他们夫妇和他原来的秘书黄道霞正在看奥林匹克体育比赛。李雪峰还好,一直陪我说话,他的老婆却热中于看电视,因此我坐了半小时就起身告辞。我的教训是:比我高的人,除非特别热情,平等相待,否则我就不去了。
  因刘家峡未交涉到船,故改变计划明天赴青海参观。
  曹广桥来,谈到和我打伙计的团长李金铎的几件事。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八月七日至八日
晨七时许乘小面包西行。同往者除一名医生外,另有杜辛的妻子和儿子,师贵廷同志的大公子和儿媳及孙女。一路沿黄河及至西宁铁路线而行。走了好久还没出兰州。这个带形城市东西长四十余公里,和斯大林格勒差不多了。
  沿滚滚黄河走了很长时间,至河口才离开主流,沿途尽是光秃的山,房舍村庄也都是黄的,河流也是黄的,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惟在川内有些绿色的林带,仿佛是这几年栽种的,虽树棵不大,也很引人。村民正在收割小麦,以马路为场,听凭来往汽车为之打场。因此车走得比较迟慢。至下午一时始抵西宁。
  西宁街道两侧多平房,楼房不多,与其他省会相比真是相形见绌。但据说,我们刚解放时,这个破烂小城,土城墙,街道也是土的,街道狭小,房子低矮,伸手可达屋檐,全城只有十二辆汽车,那是很可怜的。今日虽仍居后列,但与解放前土皇帝马步芳时相比已经了不起了。
  我们到后,由省军区副司令邓芳明接见,甚热情。一个姓屈的管理员和姓唐的管理员往返张罗,饭后唐管理员领我们参观市容。我特别看了马步芳的公馆,有好几个院落及两座青砖楼房,在那时怕是鹤立鸡群了。
  路上成诗一首《黄与绿》。
  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