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春娇寂寞·重读红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代春娇寂寞·重读红楼-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代秦淮妓馆的“马麽麽”!
  《历代画史汇传》评价马湘兰的画技是“兰仿子固,竹法仲姬,俱能袭其韵”,所以《红楼梦》传书人曹寅曾三次为《马湘兰画兰长卷》题诗共72句,收录在他的《楝亭集》里,可见法眼。如今,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还珍藏有马湘兰的兰花册页。
  《猗兰操》,传承孔子所作《碣石调?幽兰》。孔子游诸侯,过幽谷,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偷也。”乃止车援琴鼓之。

1。到头只剩一盆兰:马湘兰(2)
兰花精髓是“孤芳自赏”,孔子之叹,宝玉说“兰花(晴雯)进猪窝”是也!
  刘少奇对夫人王光美引鲁迅先生言“人生得一知己足也,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可见知音难觅,正是第八十六回里黛玉对宝玉说对牛弹琴,其实是对牛弹情!
  在这两回书里,黛玉与情敌宝钗通过“琴书”传递同病相怜,可谓惺惺相惜!而妙玉与情人宝玉听黛玉“孤芳自赏”地调琴,居然能预测到“断弦”,可见也是黛玉知音也,这样看来黛玉与宝钗与妙玉在“断弦”上是三位一体的命运了!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寇白门、顾横波、卞玉京与黛玉、宝钗、妙玉的对应影射关系:寇白门嫁给了朱国弼,后来朱国弼降清,寇白门回归江南,正是《红楼梦》第八十七回里黛玉说“还是南来的五香大头菜好”;顾横波嫁给龚鼎孳,后来龚鼎孳降清;而宝钗在书中是标准的投降派,影射范文程吴三桂等降清的明朝文臣武将!
  卞玉京和吴梅村没有婚姻,正是马湘兰爱王百谷的翻版,所以妙玉自称槛外人!
  这样就好理解贾兰了!第一百二十回:“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
  荣宁两府,可以看作明清两国,宁府为东府,荣府为西府,黛玉曾言: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毛泽东经常引用!
  兰桂齐芳说的是“满汉全席”皆大欢喜!兰,贾兰也,为江南;桂,金桂也,代表东北。
  (3)公元1657年江南科考案纪事
  作者在《红楼梦》结局中这样描述美丽新世界,还冷不丁在一百一十八回做了一个插花:(贾兰对宝玉语)“别到那时交了白卷子惹人笑话。不但笑话我,人家连叔叔都要笑话了。”
  白卷大王张铁生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那是时代的印记,在清初,提到白卷大王,时人都知道是吴兆骞!
  吴梅村一首《悲歌赠吴季子》十分流行: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噫嘻乎悲哉!生男聪明慎莫喜,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
  吴兆骞,字汉槎,号季子,吴江人,9岁作《胆赋》,10岁写《京都赋》,吴梅村把他与陈其年、彭古晋三人合称,名之为“江左三凤凰”,正是其嫡传弟子。
  公元1657年江南科场案株连,主考以及二十余名考官,在公元1658年全部缉拿进京复试,吴兆骞竟交了白卷,被发配黑龙江宁古塔充军!
  起因却是顺治皇帝看到了尤侗的《均天乐》剧本《黄莺儿》一节:“命意在题中,轻贫士,重富翁。诗云子曰全无用,切磋欠工,往来要通,其斯之谓方能中,告诸公,方人子贡,原是货殖家风。”讽刺考官方猷科场受贿!
  后来尤侗进京,与顾贞观等人托纳兰性德搭救吴兆骞回到江南!
  吴梅村悲歌吴季子,也是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可惜吴兆骞一蹶不振,后半生并没有做出什么能进史册的大事,白白让吴老师当成了贾兰一梦!
  马湘兰并没有嫡传弟子,但其画兰之痴情影响了“秦淮七艳”,的确比吴梅村厉害!吴思先生说:*是贱民,官府对她们,有合法伤害权。而马湘兰勇破藩篱,完成了自身的个性解放!
  这真是:吴梅村有心栽花花不成,马湘兰无心插柳柳成荫!
  

2。冻脸有痕皆是血:李香君(1)
大家都知道《桃花扇》里的李香君,却看不到《红楼梦》里的李香君。
  但是,大家又都明白《桃花扇》与《红楼梦》有很多雷同之处,譬如宝玉说黛玉是香玉,这难道不是暗示我们,这黛玉的取材之一是李香君?
  看了下文,您就明白,原来写《桃花扇》的孔尚任是看过《红楼梦》的,您的所有关于李香君与黛玉的谜团,也将豁然开朗。
  (1)李香君与史湘云的悲生豪情
  李香君又名李香,明末苏州人,为秣陵教坊名妓。自幼被鸨母李丽贞收养,13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尽得其音节之妙。
  余怀的《板桥杂记》:李香,身躯短小,肤理玉色,慧俊宛转,调笑无双,人题之为“香扇坠”。余有诗赠之云:“生小倾城是李香,怀中婀娜袖中藏。何缘十二巫峰女,梦里偏来见楚王。”武塘魏子一为书于粉壁,贵竹杨龙友写崇兰诡石于左偏,时人称为三绝。由是,香之名盛于南曲,四方才士,争一识面以为荣。
  连游走于秦淮八艳的*浪子余怀都不知道李香君的生卒年,可见香君之身世飘零,恰如《红楼梦》里周瑞家的忽见一丫头如可卿就盘根问底,而香菱却一问三不知,正如湘云判词:襁褓之间父母违!
  秦淮八艳乃至所有风尘女子,大都有隐情,谁是生来就愿意做娼妓的,正是湘云判词:富贵又何为?
  《秦淮闻见录》中录有近月碧梧夫人咏媚香楼七古云:“秦淮烟月板桥春,宿粉残脂腻水滨。翠黛红裙竟妆裹,重杨勾惹看花人。香君生长貌无双,新筑红楼号媚香。春影乱时花弄月,风帘*燕归梁。”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里憨湘云醉眠芍药茵:
  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
  落红无数正是明朝败亡也,真是黛玉葬花图的又一翻版也!看那扇子被落花所埋,正是《桃花扇》里血溅扇子,如桃花瓣!
  《桃花扇》与《红楼梦》在这一细节描述上惊人的雷同,并非偶然!
  (2)李香君和黛玉都是香玉
  孔尚任,早年到过江南,与吴梅村的朋友袁于令、吴绮、尤侗等都是好朋友,根据张慧剑编写的《明清江苏文人年表》记载,公元1687年,江都吴绮、石涛,山东孔尚任,安徽查士标、吴江徐时夏等,在扬州春江社聚会。
  可能在这时候,孔尚任就看到了吴梅村初创的《石头记》,因此这两个作品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是情理之中的事!
  下面再举两例:《红楼梦》第七十回黛玉的《唐多令》: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桃花扇》第十出“拒媒”中有“留着他燕子楼中昼闭门,怎教学改嫁的卓文君。”第二十三出“寄扇”中有“那关盼盼也是烟花,何尝不在燕子楼中,关门到老。”“新书远寄桃花扇,旧院常关燕子楼。”
  黛玉有《题帕三绝句》其一云:“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销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后人感觉李香君和黛玉很像,就从《红楼梦》演绎了一首李香君的《绝别口占》:“眼空蓄泪泪空流,苦苦相思却为谁?自诩豪情今变节,转眼无目更添悲。”可见这后人也感悟到了《红楼梦》里有秦淮八艳的影子!可惜有些红学家却非得一字一句地去考证出处,真可笑也!

2。冻脸有痕皆是血:李香君(2)
余怀写李香君寥寥几笔,而孔尚任在《桃花扇》里则对她大书特书。因此,自公元1699年《桃花扇》问世后,李香君遂闻名于世,以至于成为了古代罕有的光辉妇女形象。可见浪子文笔固妙,雕虫小技耳,大家风范才是君子所能为!
  吴梅村为闺阁立传,陈寅恪颂红妆,同理也!正是“粉堕百花洲”,是哭苏州之大火后的地震沦落也!
  (3)李香君与鸳鸯的刚烈
  《桃花扇》的煽情故事梗概是这样的:侯方域是翩翩公子,在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来金陵后,由阉党阮大铖出资托杨龙友引荐而交识了香君,两人一见倾心,以身相许。后二人同心抗阮,侯则被捕入狱,香君也被阮选送入宫。清军南下,南京失陷,香君逃到栖霞山,侯方域降清。但杨龙友却被马士英所逼,为马家亲戚田仰来向李香君提亲。李香君不从,一头撞在石柱上,鲜血滴在侯公子的香扇上,杨龙友点化成桃花扇。
  《红楼梦》第四十六回里也有同样描述:
  鸳鸯听说,立起身来,照他嫂子脸上下死劲啐了一口,指着他骂道:“怪道成日家羡慕人家女儿作了小老婆,一家子都仗着他横行霸道的,一家子都成了小老婆了!看的眼热了,也把我送在火坑里去。我若得脸呢,你们在外头横行霸道,自己就封自己是舅爷了。我若不得脸败了时,你们把忘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若有造化,我死在老太太之先,若没造化,该讨吃的命,伏侍老太太归了西,我也不跟着我老子娘哥哥去,我或是寻死,或是剪了头发当尼姑去!”
  鸳鸯与尤三姐的理想一样,是要做大老婆,不要做小老婆,是要平等也!“八艳”都是小老婆的命,但心里却都是做大老婆的念头!
  鸳鸯后来上吊,如同香君撞死(“红梅花”诗有云:“冻脸有痕皆是血”),都是小说描述,并非生活本身!
  侯方域,字朝宗,号雪花,商丘人,祖父侯执蒲为明朝太常侍卿,父侯恂为明未户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