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钓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游钓天下- 第1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是我的老姨,梅子的三奶奶,按你们北京人的叫法应该是姨奶奶吧?”刘老板指着另一位老太太向洪涛介绍。

“姨奶奶……”洪涛也不知道北京如何称呼奶奶的姐妹,这个姨奶奶叫着也是那么别扭。

梅子的奶奶和姨奶奶都是标准的老太太打扮,一头白发在头后面盘了一个小髪儿,用一块黑布包着,满脸的皱纹,一身青色的布褂子,而且还是那种在胸口斜着开襟的,上面是用布做的扣袢,这种衣服洪涛小时候看自己姥姥穿过。

两个老太太让洪涛在身边的椅子上坐下,又开始从祖宗八代聊起,这回问得更细致,就连洪涛为什么没兄弟姐妹都质疑了一下,因为按照洪涛这个年纪,应该没赶上计划生育的开头。

刘老板也站在他老妈和老姨身边陪着,不是他想陪着,而是两位老太太的口音太重,洪涛经常听不太明白,他得帮着翻译翻译。洪涛一边应付这两位太上皇,一边在心里暗乐,当初自己在加拿大也给刘老板当了好几天的免费翻译,这就是现世报啊,现在轮到刘老板这个土豪来给自己当翻译了,而且还得站着翻译,解气!

“这孩恓惶是个好孩儿!”两位老太太在听完洪涛的父母遇车祸去世,洪涛现在是一个人自己照顾自己,又蹦出一句山西方言,洪涛虽然听不太懂,但是也知道是在夸人呢。

陪着两个老太太聊了一会儿,午饭终于开始了,洪涛可算是如释重负,这两个老太太对洪涛喜欢钓鱼不太赞成,她们都信佛,不鼓励杀生,抓到洪涛坐坐实实的教育了一番。洪涛不得不祭出他的绝技,一边点头称是,一边一句话也没听见,不过他这个态度得到了两位老太太的赞赏,甚至还拿她们的孙子比较了一下,说洪涛更懂事,对于老人的叮嘱更上心。

这顿饭洪涛吃得还算凑合,饭桌上有两位老太太在,刘老板和他媳妇都成了哑巴,不再问东问西,而两位老太太牙口不太好,也没功夫和洪涛废话。桌上的饭菜很有特色,据说都是从老家带来的,全是素菜,然后一人一大碗面片。

洪涛从小就跟着他姥姥生活,一直是吃素,所以对这种食物没什么抵触,那碗面片的味道也挺好的,洪涛一不小心就吃了2碗,结果遭到了两位老太太的夸赞,顺手又把刘老板和刘晓梅给训斥了一顿,说他们两个是忘了本,有两个臭钱都不会正经吃饭了。

其实整个桌子上,除了两位老太太和那个王婶之外,刘老板一家三口面对这碗里的面片都没怎么动筷子,但是两个老太太只说自己的儿子和孙女,却一句也没说刘晓梅她妈,看来这位方阿姨在家里面的地位还挺高的,婆媳关系处理的也不错。

老年人精神头不足,吃完饭喝了点水,就回房间里睡午觉去了,临走一人塞给洪涛一个红包,说是见面礼。洪涛也不知道这是她们家乡的风俗啊,还是有别的讲究,老人家给的东西又不好不收,只好先拿在手里,看都没看,不管里面有多少钱,找机会再还给刘晓梅就是了。

洪涛以为见个面吃个饭这事儿也就算完了呢,谁想到真不是那么简单的,饭后刘老板又提出让洪涛陪着两位老太太去雍和宫去上上香去,她们啥都不喜欢,就是信佛,走到哪儿就拜到哪儿。而且老太太嫌弃刘老板这一家人都不吃斋念佛,不让他们跟着,怕佛爷见到了不高兴。本来刘老板打算让送两位老太太来的亲戚跟着,不过他们对北京不熟悉,也不太合适,现在洪涛来了,又吃了两碗素面片,应该是最佳人选。

洪涛头一次听说吃面片也能吃出篓子来,心里虽然不乐意,可是这事儿还得答应,而且还得拍着胸脯表示自己保证完成任务。

雍和宫离洪涛家不远,就在北京的东城,北二环的边上,清朝的时候这里原本是雍正皇帝登机前的府邸,后来雍正登基之后,就把这里变成了一座藏传寺庙,里面不是和尚,而是喇嘛。

第二百五十二章 童年

洪涛的姥姥家就在雍和宫的旁边,从小他就在这里长大的,那时文革刚刚结束,雍和宫里全是一人高的荒草,只有几个老喇嘛在里面看着,是附近孩子们游乐的好地方。

改革开放之后,北京市政府又把这里修缮一新,成了一个旅游景点,慢慢的香火也旺了起来,不光是国内的游客都来这里烧香拜佛,连外国人也跑来凑热闹。赶上初一、十五的日子,这里从半夜就有人排队,争着去烧头香。

其实他们都是自欺欺人,头一波香他们就是从头一天排队也烧不到,那些有钱优势有关系的人,早就从雍和宫的后门进去了,等到前门开放的时候,佛爷早就听烦了众生的愿望,回去睡回笼觉了。

但是两位老太太来了,不管是糊弄也好,装也好,还是让她们满意最好。刘老板这一家人都不信这些,在北京也没这个门路,虽然可以去现找,但是时间上有点紧,一下午能不能找到还是两说。

看在两位老太太心地善良,又给了自己两个大红包的份上,洪涛一咬牙、一跺脚,把这个任务给揽下来了,这到让刘老板三口子有点意外,再三确认洪涛有这个能力,不是好面子吹牛之后,才放下心来,去让洪涛办这个事儿,至于所需的花费,那根本不是事儿,刘晓梅会跟着洪涛一起,花多少钱她负责付账。

其实这事儿花不了几个钱,在北京有这么一句话,大概意思就是说不要随便得罪人,哪怕是看大门的大爷也别得罪,因为这个天子脚下,关系网非常复杂,搞不好这位大爷就是那位高官家保姆的丈夫,真把人家惹急了连北京市公安局长也摆不平。

洪涛正好也有这么一个关系,不过不是什么高官的保姆,而是雍和宫里的一个大喇嘛。当年文革的时候,雍和宫里的喇嘛大部分都给遣送回原籍了,但是也还留了几个喇嘛负责看守庙宇,后来恢复雍和宫的时候,这几位喇嘛就成了有功之人,在雍和宫里的地位也水涨船高,除了国家委派的主持之外,就属他们几个说话管用。

在这几个喇嘛当中,有一个大喇嘛收了一个干儿子,当初他这个干儿子被强行还俗,就留在了雍和宫边上成家立业,和洪涛的姥姥家住在一个院子里。在小时候,洪涛也听不懂大人讲的历史,只知道姥姥院子里有一家人,大家都管他叫小喇嘛。

要说大喇嘛认得这个干儿子还真是不错,每到周日的身后,小喇嘛一家人就去庙里把大喇嘛接回家里,好吃好喝的伺候着,真像侍奉自己亲爹一样。那个大喇嘛和院子里的人都熟悉,他有一个用马尾巴做的拂尘,每次回家的时候都带着身上,进门之前先用那个拂尘噼噼啪啪的抽打身上的尘土。

当初洪涛在雍和宫里惹了一次祸,也是这位喇嘛爷爷给掩盖过去的,当初洪涛还没上小学,没事就带着胡同里的一帮孩子四处讨厌,这天来到了雍和宫里玩,洪涛又想出一个主意,要按照小上讲的火烧赤壁,结果把雍和宫里的杂草就给点着了。

冬天里的北京本来就干燥,小风一刮,大火呼的一家伙就烧了起来,小孩们早就吓得四散奔逃了,就剩下洪涛和一个小女孩还留在里面,他们扮演的是曹操和刘备,两个人也是死心眼,还打算把大火给扑灭喽,如果不是看守寺庙的几个大喇嘛来的快,他们这两条小命就得搁在里面。

事后可把那几位大喇嘛给吓坏了,把洪涛和那个小女孩抓住不让走,还要报告派出所,最后还是喇嘛爷爷说服了其他几个喇嘛,没去报告政府,只把洪涛和那个小女孩的家长叫来,把孩子领走,至于后面,那个小女孩洪涛不知道回家会怎么样,反正自己的屁股上让老爹这是一顿抽啊,而且胡同里的家长都不让自家孩子和洪涛玩了。

接下这个任务之后,洪涛给自己的小舅舅打了一个电话,让他去小喇嘛家里先打个招呼,得到肯定答复之后,才带着刘晓梅,准备了一大堆礼物,准备去小喇嘛家里去道谢,顺便也看看自己的姥姥一家。

北京的东城区北部,一直到二环边上,都是一大片平房,准确的说,这里都是一大片庙宇。雍和宫、百灵寺、炮局、戏楼,听这些名字,就知道它们之前是什么所在,不过解放以后,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里都变成了民宅,大部分都是大杂院,像洪涛他姥姥一家住的那个院子,原本就是雍和宫的庙产,也是一座小庙。

“这是我小时候上的幼儿园,这里是我小时候拿着瓶子来打酱油的合作社,这里以前是个小卖部,过节的时候里面卖自制的二踢脚,特别细,1分钱2个,你看这个地铁站,当初修地铁的时候,我们都跑到这里来偷瓷片……”洪涛开着车,钻进胡同,儿时的记忆立刻就被周围那些熟悉的建筑给勾起来了,不停这指着给刘晓梅介绍。

“你还记得这么清楚?”刘晓梅不太理解洪涛的这股兴奋劲儿。

“恩,就像昨天一样,就这一大片平房区小时候都是我的游乐场,春天我们挨个院子里去找大榆树,趁着中午大人们都睡觉的功夫,偷偷爬上去撸榆钱儿吃;夏天我就拿着竹竿沿着这些胡同粘蜻蜓;秋天的晚上,拿着手电筒找墙缝、砖堆里逮蛐蛐;冬天一下雪,就推着个小冰车慢街筒子划,也不知道累,从这让能一直划到东直门去。”说起童年的往事,洪涛一脸的幸福,如果要让他选,他宁可不要电脑、不要汽车、不要彩电洗衣机,也要回到童年去。

“你小时候肯定不是什么老实孩子!”一听洪涛这个介绍,刘晓梅没有什么共鸣,反倒多出一个结论:坏孩子都是从小养成的!

“哈哈哈,我姥爷说的好,小时候不讨厌的都是傻孩子,没前途!男孩子就该调皮。”洪涛想起了自己的姥爷,那个老头很可爱,每天步行几十里去上班,下班之后肯定要带回点小点心啥的,回家分给洪涛和他小舅吃,而且还非常护犊子,自己家孩子怎么讨厌都没事,但是别人不能骂也不能打,敢动一手指头,出去就和人家玩命,很淳朴的老百姓。可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