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钓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游钓天下- 第2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洪涛对于这个水库的地形地貌并不是很了解,所以也无法去找进水口、老河道、水下低洼处等这些比较隐蔽的钓位,只好就选择了一个他还算比较熟悉的湾口位置来当钓位。这里的环境比较好,岸边平整且空旷,水深也比较合适,还靠近公路,可以把车停在水边,附近还有村子,对于生活补给什么的更方便一些。

由于是在水库的西岸,所以面对这水面,每天的太阳最晒的时候大部分集中在自己右侧,所以洪涛指挥着刘刚,把两辆房车头冲着西边停成了一列,这样房车就成了最好的遮挡物,而房车右侧的那个伸缩凉棚也就能发挥它的作用。

洪涛是这次行动的总指挥,他把所有人分成了2组,他和王健、艾琳一组,负责划定钓点、布置浮漂、投放窝料等工作,而剩下的人则在房车附近搭建天幕、挖掘排水沟、拜访桌椅,布置营地。

在这种自然水域中钓鱼,除了天气、季节这些不可控因素之外,钓位第一重要,排在其后的就是选择钓点和打窝子。即使你选择了一个好的钓位,如果钓点选择的远近或者水深不合适,或者窝子打得不好,也获得不了好的钓获。

洪涛这次选择的主要钓法是用海竿,所以钓点的选择离岸边比较远,为了保险起见,洪涛打算选择两个钓点,一个稍微近一些,大概离岸边60米、水深5米左右,另一个离岸边100米水深10米左右。不过这只是钓鱼人的主观意愿,具体的水深、距离还要亲自下水去探测。

洪涛他们用于探测的工具很简单,一条3米长的铝合金硬底充气船,一根几十米长的细绳子,一块带有深度计的运动手表和一块砖头大的石头。

首先把充气船充好气,铺设好船的底板、再挂上一台雅马哈6匹船用推进器,然后由洪涛驾驶,带着艾琳驶离岸边,用慢速向远处行驶。王健负责站在岸边,根据经验目测船只离岸的距离,再指挥洪涛是否停船。

这里要讲一个在自然水域中、尤其是水面比较辽阔的水域里定位窝子的小窍门或者说小常识。在这种水域中进行水中定位,最好是岸边能站着一个比较有经验的人负责确定距离,而不要让在水中划船或者开船的人自己确定船距离岸边的距离。

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曾经有过这种经历的人自己就能够体会到,当你水中看岸边的时候,往往会产生错觉,对距离的判断不是很准确,不是远了就是近了,所以需要一个有经验的人站在岸边来帮你指挥。

当王健示意距离差不多的时候,洪涛就会关停推进器,然后由艾琳用船桨抵消船只的惯性,使小船尽量能安稳的停在原地。此时洪涛会把石头绑在绳子的一头,再把那块运动手表绑在石头上方一点,慢慢的沉入水中,直到石头接触水底,在把石头提上来,看一下手表上的深度计,来确定这个点的水深。

第二百八十二章 定位窝点

这里还得啰嗦一下,如果你也打算用手表来测定水深,那你一定要注意你手表上的防水深度,比如是3米,那你千万别去测超过3米的水深,当水压变大的时候,你的手表很可能会进水从而报废,为了测个深度而损失一块几百或者几千的手表很不值得。

其实这时已经有了一种叫做探鱼器的设备,可以探测水深、水温、水底地形等等,比洪涛用的这个本办法方便多了。不过这次大家都忘了准备这个设备,一直到了水边才想起来,只好用手表来代替了。

那如果大家都没有防水而且还带深度计的手表,这个水深是不是就不能探测了?回答是:能。办法更简单,你把绳子每隔一米或者两米绑一个死结,然后照样绑着一块石头沉入水中,触底之后再提上来,数绳子结就可以。钓鱼人探测水深,精度在正负1米就可以,不用很精确。

洪涛和艾琳控制这充气船,试探了多个位置,终于确定了第一个水深、距离都合适的钓点,然后洪涛拿起一个白色的泡沫浮球,把水中的绳子在水面上割断,再把浮球绑在绳头上,这个钓点就确定完毕了,有了这个浮球,钓鱼人站在岸上抛竿的时候,就有了参照物,而窝料也会打在浮球的附近。

小窍门又来了,这种浮球在卖渔网的商铺里就有卖的,几块钱一个,是实心的泡沫塑料材质,可以多次回收长期使用。如果没有这种浮球,那你就用矿泉水、各种果汁饮料的那种塑料瓶子代替也可,放入水中的时候记得把瓶盖拧紧,如果想方便夜间观察,就往瓶子塞几个钓鱼用的夜光棒,晚上也能够看到水面上那个绿莹莹的瓶子。

又测量了半天,第二个远距离的钓点也终于确定完毕了,此时艾琳一张小脸已经晒得有点发红了,当初洪涛让她换上带帽子的防晒服,她不屑一顾,现在她也知道厉害了,只好把洪涛的防晒服前襟撩起来,把自己的脑袋塞进去躲躲。

唉,全是小窍门和给力的常识啊,算是免费大奉送吧!

夏季里在水边活动和在陆地活动不一样,水边的阳光辐射比陆地上强很多,主要原因是水面会反射大量阳光,致使你在水边上不光会遭到天上太阳光的直射,还会受到水面反射光的辐射。

所以在夏季到水边、海边活动,最好涂抹PA++以上的防晒油,能防水更好,另外如果有条件,最好再穿上专门的防晒服,用来保护自己的皮肤,不要让一个运动休闲娱乐活动最终变成了一项对自己身体有害的活动,这样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测量好两个钓点,并放置好浮漂,下一步就该打窝子了。这一步相对来说要简单很多,就是把一桶用少量白酒和水泡制了好几天的玉米豆坐船撒在浮漂两侧,具体要撒多长的距离,就由你要使用的海竿数量决定了,竿子多就多撒点,竿子少就少撒点。

不过如果是第一次撒窝子的话,最好多撒一些,以便能够尽快的吸引鱼类前来,当窝子里面已经有鱼的时候,窝子料就不用撒那么太多了,每天补上一到两次就可以,每次撒个几斤足以。

在补窝子的细节问题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需要注意,如果你想钓大体型的鱼,那补窝子的时间最好错开凌晨4点到上午9点、下午5点到晚上8点总有这个时间段,因为这两个时间是鱼类摄食最活跃的时候,狡猾的大鱼很可能就会在这个时间段里咬你的钩子,如果因为你在这个时候下水撒老玉米豆而把大鱼惊跑,那就得不偿失了。

洪涛这次没让艾琳再跟着上船去白挨晒,而是自己开着船去撒窝子,这条船配备了船用推进器,熟练的钓鱼人一个人就可以操控完成撒窝,如果是靠双桨划水,那就得两个人,因为这种大型水域的水都是有水流的,而且水面上还有风,一个人用桨很难一边控制船一边打窝子,如果窝子打得不准确,很影响渔获的。

关于在自然水域用玉米豆当窝料打窝子的方法,也有几种不同的风格,大致上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就是在钓点上大面积抛洒玉米豆,通常铺放几十平米甚至上百平米的水底,形成一个分布得很散的区域,用增大面积的方法来增加玉米豆的诱鱼功能,让鱼能够更容易的发现,从而进窝觅食;

第二种就是在钓点上小面积集中抛洒玉米豆,面积只有几平米大小,从而在水底形成一个密度很大的由玉米豆构成的诱饵区;

第三种比较特殊,钓鱼人会用小船把鱼钩拽到钓点,然后放入水里,随后还鱼钩落水处扔上几把玉米豆;

这三种方法洪涛在前世都用过,但是他也没搞清楚到底哪种方法更有效,不过从他个人来讲,他更倾向于第二种方法,因为他属于那种只愿意钓大鱼而不愿意钓获多的钓鱼人,而他认为第二种方法更适合他的这种要求。

其实这三种方法各有各的优缺点。第一种方法诱鱼效果要好一些,因为面积大,所以被鱼发现的几率也大。不过正是由于面积大,玉米豆多,你扔在这些玉米豆中的鱼钩上的鱼饵被鱼吃到的几率也就变小了,所以这种方法往往就是窝子里有鱼,但是中鱼率并不高;

第二种方法诱鱼效果差一些,但是由于窝料集中,钓手可以通过自己的抛竿技术把鱼钩有意的抛放在窝料周围,这样一旦有鱼被诱了过来,那么它首先遇到的很可能就是你鱼钩上的鱼饵,所以这种方式诱鱼慢但是中鱼率稍微高一点;

至于第三种方式,洪涛用得最少,因为这种方式需要钓鱼人频繁的划着船去把鱼钩送到钓点,非常累也非常辛苦,属于一种比较另类的方式。

说道这里我们就要说一说鱼类的摄食习性了,这里主要说的是在自然水域中生长的鱼类。这些鱼从小就生长在自然水域中,它们靠吃水中的各种杂物为生,很少能吃到向玉米豆之类的粮食,更吃不到那些从工厂里生产出来的商品饵,所以他们对这些东西是有一定戒心的,体型越大、生长年龄越长的鱼,对这些来路不明的食物就会越警惕。

它们平时在水中大致会沿着一个习惯性的路线有规律的游动,这条路线也就是钓鱼人常说的鱼道。不管你的钓技多高、渔具多高科技,如果你不能把鱼饵靠近这条鱼道附近,那你的钓获都不会太好。

淡水鱼类通过这些年的科学研究证明,它们很多都是全色盲或者半色盲,也就是说它们对颜色的敏感度很低,就算能认清颜色,也就是那么一两种,这和它们平时生活的环境有关。

除了颜色之外,它们主要的觅食手段就是嗅觉,通常它们可以在几百米之外,就闻到它们所喜爱的食物的味道。至于什么是它们所喜爱的食物,那就得看它们从小接触的环境了。

不同的水域里鱼的喜爱食物都不一样,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它们所谓的喜爱的味道并不是我们人类所理解的那些香味,而是食物中散发出来的营养的味道,也就是说,鱼类能够分辨食物中各种营养的含量,比如蛋白质的含量等等,它们会挑选它们所需物质含量比较高的那种食物来吃。

第二百八十三章 野泳比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