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东县位于湖南省的中西部,是湖南省人口密度最高的农业县。这里人均耕种的土地少得可怜,不足以养活邵东人。但这没有难倒聪明的邵东人,他们很早就开始发展外向型的贸易经济,将外地人当作自己的衣食父母,成为湖南发展民营经济的典范。邵东人就是湖南的温州人,他们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成为湖南外向型经济成分最高的地区。
知识经济和人才经济是湖南人的福音(7)
邵东模式是湖南人自己发明的,从一个交通闭塞的地区冒出这样一群会做生意的湖南人,谁还能说湖南人不是在大踏步地与时俱进?
攸县现象,也显示出湖南人正在发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
攸县是湖南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又是革命老区,总人口七十五万,其中农业人口六十五万。根据2004年年底的统计,全县三十八万劳动力中,有十二万人离乡背井,到广东、北京、福建等地务工经商。仅在深圳一地务工经商的攸县人,加上他们的家属,就有大约四万人,相当于把攸县一个大型乡镇的人口全部搬到了深圳。
攸县人在深圳,大部分是承包经营出租车。到2004年年底,深圳拥有的八千五百零五辆出租车中,由攸县人承包经营的占四千辆,一万六千名出租车司机中,攸县司机占了八千多人。承包经营出租车的攸县人中,涌现了许多模范人物和成功人士,其中包括攸县十佳精神文明标兵、全国劳动模范朱国干。
攸县现象,是攸县县委和县政府鼓励农民离土又离乡,走出攸县和湖南,各展其长的结果。攸县外出的淘金者,足迹遍神州。这种政策带来的效益是惊人的,近十年来,攸县外出劳动力赚回的劳务收入,累计在八十亿元以上。攸县劳务经济的迅速扩张,给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而且对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城市化等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湖南人充满了活力,湖南各地都在探索着发展经济的新路子,正如浏阳人、邵东人和攸县人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湖南的经济型人才,正在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
湖南人和所有的中国人一样,懂得经济建设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他们和所有的中国人都看到了一个希望:如果不出意外,中国在半个世纪内将实现现代化,历代湖南先贤追求的“强国梦”将梦想成真。那时,中华文明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非掠夺、非霸权形式实现现代化的文明。
中华文明以其巨大的规模和能量,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必将深刻地重塑人类的品质,使人类社会变得更和谐、更公正、更先进。
在这样一个空前规模的文明舞台上,湖南人必然会有用武之地。湖湘文化经世济用、勇于开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必将推动湖南人成为为中国建设和强盛做出巨大贡献的有用人才。
有人说,湖湘文化是具有挑战性的文化,湖南人在面临挑战性的任务时,就会激发巨大的热情。
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使中国成为现代化的先进国家,这就是时代赋予中国人的挑战性的任务。在这样的任务面前,湖南人不会没有豪情,不会裹足不前,不会逃避历史的使命,不会放弃自己的实干精神。
每一个湖南人内心,都在为应对挑战而激动。在这种时候,他们需要重温湖南人屡创奇迹的往事,用前辈创业的事迹来印证自己心中翻腾的激情。当他已经决定要用自己的奋斗和成就延续前辈的精神足迹的时候,他会满怀自豪地说出五个字:
我是湖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