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三部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道三部曲- 第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和鲁华名义送的;一床八元钱的线绨被面,在当时就算重礼了。

  还有一对新人都老大不小了,女的是已过三十的‘老姑娘’、护士长丁娥,男的是小他五岁的转业兵秦文国。他俩都是革委会委员,按时行的说法:在革命的征途上建立了革命的感情,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结成了革命伴侣。至于真实的情况不得而知。不久,丁娥隆挺的肚子解开了谜底,这也是情理中事。

  我睡得正香,鲁华推醒我,我睡眼惺忪的问:“咋的了?”“你听,好像隔壁敲墙。”我一下精神起来,细听,果然邻居21号有敲墙声,而且很急骤。我零丁一惊,是否出什么事了?隔壁的小夫妇是刚结婚搬进来的,我们还不知他们姓啥名啥,哪个单位的?我看了看表,正是凌晨两点,就披上衣去看看,鲁华也穿上衣裤,叮嘱我小心。

  没等我敲门,门就开了:一个赤祼的男人抱着一个白乎乎的女人,我吓了一跳;忙退出门去。那男的小声说:“你是方大夫吧,快帮帮我。”那女的也顾不得廉耻害羞了,“要不快送我们去医院吧。拜托了。”那男的痛苦的念道:“想不到会是这样。有病不避医,你替我俩看看。”我瞟了一眼,看到了最真实的一幕,我也是过来人,对此匪夷所思。只听说,新婚第一夜,由于紧张,可能发生虚脱昏晕的,还没见过*中难以分离者。

  我一时手足无措,叫鲁华过来。她倒比我沉着;。“他们这个样子咋去医院啊?”“也是,这不但要惊动许多人,也不知送哪科?”情急之中,我建议:“阻断神经也许能解决问题,包茎手术时,在*根部打麻药,*一下就软了。”“那就试试吧。”

  我跑到急诊室,借了一个‘封闭包’,要了两支利多卡因,回到21号房间,只见男的挺魁梧,女的却小巧玲珑,拥在一起就像大人抱了孩子一样,这对夫妻反差太大了。我和鲁华忙乎着给他俩消毒,然后分三点注射,利多卡因十毫升,这一招果然有效,*萎软了,从嵌顿的*中解放出来。

  我检查男的外生殖器较正常的稍大,也许是卡在*中的时间过长,变得有些发紫。鲁华检查女方,*中不断有殷红的血流出,她让我看看:“是否像石女?”男的红着脸说:“我们结婚半个月,一直没成功。昨晚是周六,我喝了点酒,好不容易插进去,就拔不出来了。”我检查了一下女方的外阴,处女膜明显肥厚。从理论上讲,不是石女,而是处女膜肥厚,*前要作处女膜十字切开,要不*很难进入,这也难怪,不是学医的,哪懂得那么多。小两口千恩万谢,我俩也累得筋疲力尽,幸好孩子没有醒,接着睡一个回笼觉,到了中午我们才起床。

  春天来了,冰化了,雪融了,树青了,草绿了,花开了…时空的变幻使我有些麻木了。再也勾不起风花雪月的小资产阶级的情调了。也许,这是对人生感悟的进步吧。

  毛主席在运动初期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要砸烂城市老爷卫生部。运动中又把文教卫生列为上层建筑,要掺砂子。六月二十六日又发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干部走五七道路,医护人员走‘626’道路,大批的医护人员下了农村,一时成了热潮。

  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各大医院,尤其是医学院校闻风而动。许多专家教授,包括年老病弱的学有专长的,都携家带口,下放到农村或基层,这是继‘知青下乡’的又一战略部署。

  广阔天地里,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一批‘赤脚医生’打破了资产阶级垄断医疗大权的局面。厂矿城市别开生面,调一线工人学医,创建了‘红工医’学习班,这是继‘医护包干’后又一大发明,也是工人阶级到医院掺砂子的具体落实和体现。

  张冯让我给红工医讲课,我虽心存芥蒂,但又不好拒绝。因为这是政治任务,对新生事物的态度问题。他们边听课边实习,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并且结成‘一对红’。

  和我结对的是运输处的一位小伙子‘登勾工’,瘦高个,浓眉大眼,人倒挺勤快。除了和我查房换药,也写病历,还参加手术。他虽然挺用功,但没有基础,病历中错别字连篇,专业用语笑话百出。上手术台除了‘拉勾’也干不了啥。还担心他不按常规,不懂无菌观念影响手术,他自己也说:“这不赶鸭子上架吗?”上面一再强调:要放手让‘红工医’干 ,实践出真知嘛。但结对的大夫们,个个都提着心捏把汗,不敢掉以轻心。深怕出事。

  但牛皮还是吹出去了。和张冯结对的是个‘红工医班长’,在部队当过几天卫生兵,刚懂得一点初疗救护知识,就大言不惭的吹嘘,他已掌握了‘胃大部切除术’。其实,他是在手术中,张冯把着他的手拿手术刀,切开了皮肤而已。真是:人有多大胆,就有多高的医技。这和大跃进时‘人有多大胆,就能产多少粮’同出一辙。

  但病人不卖这个账,不断提意见,有的病人破口大骂:“我们也是工人,能让徒弟拿师傅练刀吗?”更有甚者,闹到了市里,这个新生事物就被扼杀在摇篮中了。这个‘红工医’班也草草收场。

第二十九章  用错药险酿大祸  吸毒品一命归西(29一168)
方方已能满床爬了,还经常咿咿呀呀的学话,但也更累人了。牛奶喂养的孩子,低抗力差,缺钙,一直胖不起来。还经常发烧,腹泻,好在我俩都在医院上班,近水楼台。

  孩子一有病,就从一楼的托儿所抱到三楼的血库静点。没办法,谁家的孩子不心疼!?虽然一再强调,不允许孩子带进科室,但都是双职工;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方方‘伤风’好几天了,打退热针,吃消炎药都不管事。我们习惯地给打‘青链霉素”,再不行就静点四圜素。这‘三步曲’成了当时的常规。(这就是‘四圜素牙’的由来,滥用抗生素的恶果。)

  医院托儿所的孩子很多,方方连烧了三天,我们就开始给她静点了。中午上班前我开好药,把何洁请到血库,为方方静点。不愧是‘何一针’,麻利地装药、通管,一针就扎上了。方方才咿呀了几声,还没哭出来,针就扎好了。渐渐地孩子安静下来,睡着了。

  鲁华把孩子抱到床上,突然喊了起来:“方方,孩子怎么了?怎么了!?”我一看,大惊失色,只见方方脸色发青,口唇发紫,呼吸急促,还一阵阵地抽搐。鲁华焦急地去找大夫,外科在班的医护闻声赶来,大家看了看,都不知怎么回事,也不像是输液反应,我一时也懵了。

  一个护士提醒我:“快去找何大夫。”他家就住在医院的前面,情急之下,我连白大衣都没脱,就跑步到何大夫家,马姐问我:“咋的了?”“何大夫在吗?”从厨房后钻出了何大夫,我急忙拉住他的手,“看看我孩子,她,她快不行了!”何大夫还在监督劳动中,但仍有很多家长找他给孩子看病,工宣队也没办法。

  何大夫跟我快步来到血库,他冷静地观察了一下,给方方翻翻眼皮,看看曈孔,听听心脏。问我:“点的什么药?”“10%的葡萄糖200毫升加四圜素克”“还加别的药了吗?”“还有维生素C。”鲁华插嘴说:“还肌肉注射了半支‘异丙嗪’。”“打这个干啥?”“为了静点时孩子安静。”何大夫,一把拨下静点,问:“药瓶呢?”从纸篓筐里,我把空药瓶都翻了出来,忽然发现“异丙嗪”和“维C”的安瓶是一样的,都是两毫升安瓿,而且瓶上的药名模糊不清,何大夫凝神想了一会,“问题恐怕就出在这儿了。

  从症状分析,异丙嗪很可能加入静点,发生了毒性反应。”“糟了,糟了。”鲁华说:“我把维C和异丙嗪放在了一起,搞混了。可能何洁也没看清楚,就当维C加到静点上了。”何大夫严肃地说:“三查五对,马虎不得。幸好发现早,不然抢救就困难了。”我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和鲁华面面相觑,心里一阵阵地后怕。这也怪不得何洁,是我们自己不小心,这是血的教训,忙中出错,足可致命。

  当医生、护士的,人命关天,系着生命线,千万不能掉以轻心。门诊处置室,就发生过误把‘氯化钾’当‘氯化钙’ 静脉注射致死的医疗事故;外科也有把‘正肾素’当成‘麻药’,打进皮肤,引起坏死的病例。医生是个风险的职业,‘老在水边站’也要‘不湿鞋、少湿鞋’。方方的这次静点事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反思。

(29一169)
又是个多事之秋,老人家发出最新最高指示——吐故纳新。这是纯洁党内革命队伍的重要手段。党员轮流参加各种学习班;‘吐故’的当然是那些混入党内的走资派、叛徒、特务、牛鬼神蛇;‘纳新’的自然是造反派。还有‘火线入党’,连转正期都取消了,一夜之间就成了‘党委书记’。所谓的“突击入党、突击提干”, 实质上,是派性斗争的延续,提供一个争权夺利的契机。

  林森告诉我:朱亚男被开除党籍了。她是混入党内的阶级异己分子。现查明,她父亲是土匪、汉奸双料货。我没有拍手称快,反倒有一丝悲哀;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热衷于“煮豆燃豆箕”呢!林森耿耿于怀的露出鄙夷的神色;“这种人,以整人开始,以害己告终,活该!”

  果然不久,听说她急火攻心,原有的‘风心病’发作,引起了心力衰竭。除了家属,没一个人去探视,连会诊也没人肯去。

  刚上班,几辆警车飞驰而至。荷枪实弹的军人,急贯而入,人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齐德死了!这不啻是一声炸雷。这位老资格的麻醉师,革委会委员,怎么会突然死了?自杀不可能,他杀无疑,凶手是谁?竟敢如此胆大妄为!?

  医院住院部*了一天,不许出入。公检法、工宣队、军管会来了一拨又一拔,听说还从省里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