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电影史-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时和卓别林进行竞争但演技远不及卓别林的喜剧演员还有:哈洛德·劳埃德①、勃斯特·基顿、哈莱·朗东等人。

    哈洛德·劳埃德是和美丽的女演员贝贝·达尼尔、喜剧演员哈莱·波拉德一起,开始拍片的;他当时极力模仿卓别林,过于狭小的衣服来代替夏尔洛所穿的那身过于肥大的破衣服。以后他抛弃了他的小胡子,戴上一顶平顶草帽和一副玳瑁眼镜,变成了一个正常的、象店员那样彬彬有礼的人物。这位被法国一般观众叫做“吕易”②的角色,风流多情,但缺乏对人的同情心,怯弱胆小而又具有鲁莽的固执性格。他同时又是一个道地的美国人,整天和摩天大楼、运动竞赛、生意经、江湖郎中的骗人药品打交道。在他身上特别具有一种象蚂蚁那样孜孜不倦、笨拙但时常获得成功的工作毅力。他所创造出来的典型要比卓别林的典型在美国更为流行,因此,《淘金记》上映的收入纪录,到了1925年,就被劳埃德的《大学新生》一片所打破。哈洛德·劳埃德所表演的人物性格——一种矛盾地建立在缺乏个性上面的性格——在弗莱德·纽梅耶、山姆·泰勒、克拉德·布鲁克曼等人导演的影片中表现得非常突出。①我国旧译陆克。——译者。

    ②Lui意即“他”,法国人把劳埃德(Lloyd)读成“吕易”。——译者。

    比哈洛德·劳埃德更富于独创性的勃斯特·基顿,原是一个歌剧演员,最初是作为胖演员亚布克尔的搭档在银幕上出现的。他的喜剧演技是建筑在漠然的表情上面。这位被称为“冷面笑匠”的演员,在和影片公司订立的合同中,规定无论在演出的影片中或在任何公共场所都不得面露笑容。他那种不动声色的镇静和噱头设计者们替他所创造的荒诞可笑的情景适成鲜明的对照。他所表现的人物也象夏尔洛那样,身体瘦弱但却时常走运,聪明、狡猾、而又抑郁寡欢,深信世界和人生的荒谬,但又准备接受一切和克服一切。在《我们的好客之道》中,他从门这边走到门那边或从门那边走到门这边以后,情况就会完全改观,本来受人敬爱的主人,会突然变成一个就是把他杀掉也不足惜的人。但与其说他时常是荒诞情景的牺牲品,倒莫如说他是大量喜剧道具的奴隶。例如在影片《将军号》中他和火车、大炮打交道,在影片《航海者》中则致力于表现一艘横越大西洋而只有他一个水手的轮船,而在影片《摄影师》中,则和电影、摄影棚以及电影所用的一切特技搞在一起。噱头在他手里被扩大而成为一种怪诞的表现。例如在《小歇洛克》里,由于他弄乱了一部影片的各本次序,结果使撒哈拉沙漠的狮子一下子变成北极冰山的白熊。

    基顿的演技比较含蓄,哈莱·朗东的表演则直截了当。这位喜剧演员有一张发肿的脸,脸上带着一种永远没有睡醒的样子。他那种年轻人的举动和服装,和他的那张充满皱纹的脸孔适成奇怪的对照。他所表演的乃是美国生活中一种典型人物,即那些呆头呆脑和十分幼稚的人。女人能把这一人物惊吓到这种程度,以致在他结婚的时候,竟把蒙着白纱的新娘拖到森林里去,想开枪打死她。这位具有独创风格的喜剧演员所表现的怪僻虐待狂给人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因而使他不能获得广大观众的欢迎。有声电影的出现,结束了朗东的银幕生涯。他的噱头设计者及导演、年轻的弗兰克·卡普拉,曾摄制过他的较好影片《飘泊者》、《健壮的人》、《长裤子》,对他的成名也许有很大的关系。

    以上三位著名的滑稽明星,连同另外几个富有天才而时运较差的喜剧演员,创造了一些典型的喜剧人物,并赋予这种人物以一种各自不同的性格。在法国,人们对这些演员所创造的人物,都用一些绰号来称呼,如勃斯特·基顿绰号“冻肉”或“马利克”,哈洛德·劳埃德绰号“吕易”,哈莱·波拉德绰号“美丽的柠檬”,阿尔·圣约翰绰号“毕克拉特”,汉克·曼绰号“旋球”,斜眼睛的克莱德·科克绰号“都都儿”,拉利·西蒙绰号“鲁莽汉”等等。

    直到无声电影结束以前,美国的喜剧学派还呈现出无穷的希望。喜剧在美国遭到上层人士的轻视,但在欧洲却由于“毕克拉特”或“马利克”等人物的大享盛名,而获得了补偿。

    除了喜剧片以外,较好的美国影片大都是外国籍导演的作品,这些导演在好莱坞主要是表现了他们原来的风格。

    在先驱者时期,除了英国人卓别林以外,只有法国人在美国电影中占有地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莱昂斯·彼雷给美国人培植了对浮华喜剧的爱好,加斯尼埃则是系列影片的创造者之一。除这两人以外,还可以举出肖塔尔、阿尔倍·卡普拉尼,以及协助卓别林导演《巴黎一妇人》的阿巴迪·达拉斯特。

    在移居美国的法国电影导演中间,最著名的要算莫里斯·都纳尔。他在20年代初期,已经被认为是好莱坞的优秀导演之一。他给好莱坞带来了一种当时很少见的文雅和精练的作风。这位在安东尼手下做过舞台监督的电影导演,是在“闪电”公司由雅塞和肖塔尔培养出来的。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国导演过一部玛丽·壁克馥主演的最成功的影片,名叫《可怜的小姑娘》,同时他还根据易卜生、康拉德、斯蒂文生、梅特林克的原著替派拉蒙公司摄制过一些文艺片。他吸取高登·克雷格、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科布的经验,在使用独特风格的布景上,比德国影片还要早些,特别是在《青鸟》一片中是这样。他导演的《女人》是一部布景豪华、表现各时代妖妇的影片。在《最后一个莫希干人》这部影片中,他给观众带来了一个新的电影明星,即过去训练大象的华莱士·皮莱。1928年以后,都纳尔为了摄制《船员》一片又回到法国。留在好莱坞的还有过去给他当助手的克拉伦斯·勃朗继续着他的传统。

    1920年以后,好莱坞为了打倒它的竞争者起见,大量吸收外国籍的优秀导演和演员前往美国。最初到好莱坞来的乃是瑞典人。

    莫里茨·斯蒂勒带着葛丽泰·嘉宝来到美国。但他在好莱坞专门为从德国来的演员波拉·尼格丽和强宁斯导演影片。他导演的《帝国旅馆》和《罪恶之街》这两部影片,无论在艺术上或商业上来说,都不是很成功的作品。在导演了一部由波拉·尼格丽扮演一个法国女人爱上一个德国俘虏的影片《铁丝网》以后,不得意的斯蒂勒就离开美国,回到自己的祖国,不久就在瑞典故世。

    与斯蒂勒相反,嘉宝在美国却大走红运。这位著名的女悲剧演员,确实是好莱坞一棵摇钱树,同时也给好莱坞的摄影棚带来了艺术。

    广告宣传使嘉宝成了传奇式的人物。她所主演的影片片名本身就具有一种宣传性质,如:《诱惑的女人》、《肉与魔》、《仙女下凡》、《神秘夫人》、《野兰花》、《接吻》等等。她在传奇式的故事中表现了历史上最著名的多情女子。她在和拉尔斯·汉松以及约翰·吉尔伯特合演的影片《肉与魔》里给人以难忘的印象。由克拉伦斯·勃朗导演的这部影片是根据德国作家苏德曼的一本小说改编的,描写一个痴情的女子在教堂受洗时,眼睛注视着神父手中的圣杯,想从杯上找出她的情人的嘴唇曾经碰过的地方……。

    斯约史特洛姆在美国开始工作时颇为困难。好莱坞要他担任伦·强内的长期导演,但伦·强内这位以奇异的打扮和夸张的表情而驰名的演员,只有在和受德国学派显著影响的导演托德·勃朗宁的奇特想象力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他的才能(如他主演的《三人俱乐部》、《黑色鸟》、《到曼达莱的道路》就是勃朗宁导演的)。

    斯约史特洛姆因有伦·强内和新来的瑙玛·希勒做他的演员,得以在美国导演了他第一部值得提到的影片,即根据西尔玛·拉格洛夫的小说《葡萄牙的皇帝》改编的《谎语之塔》。以后他把纳撒尼尔·霍桑的小说《红字》改编成影片,在片中再次表现了他在瑞典摄制的《火的考验》中描写过的那种强烈的痛苦情绪和被压制的**所毁灭的清教徒。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但由于古装的庸俗而显得美中不足。

    由拉尔斯·汉松和丽莲·吉许主演的另一部影片《风》,是以现代美国为背景的。这部影片从各方面来说,都具有斯约史特洛姆在瑞典摄制的那些成功作品的优点。它和这些成功的作品一样,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引起幻觉的、经常出现的自然因素,即美国西部某些象沙漠的地区上不断呼啸着的狂风。影片一开始就表现狂风向着天真的少女丽莲·吉许迎面吹来,她来自南部富饶的草原地带,到西部来投靠她的父亲生活,可是她的继母却是一个凶狠的女人。为了挣脱他们的压迫,她嫁给了第一个向她求婚的粗鲁汉为妻。她在杀死了另一个追求她的男人之后,终于对自己的丈夫有了爱情。拉尔斯·汉松扮演粗鲁汉,演技比丽莲·吉许还要高超;故事情节激烈、紧张而狂热。虽然这部影片是一部无声片,人们却好象不断听到风的呼啸和砂土打在玻璃窗上的声音。故事描写的淋漓尽致、登场人物的性格的明显刻画,使《风》这部影片成为一部完美的杰作,但在放映收入上却没有获得多大成功。

    由于这个缘故,此后斯约史特洛姆又被迫回到摄制一些商业性的作品的老路,一直到他离开美国回到瑞典时为止。1931年以后,他一直住在瑞典。从他重作演员以后(特别是在古斯塔夫·莫兰德尔及英格玛·柏格曼导演的影片中),就不再导演影片。1937年左右,他虽在伦敦替亚力山大·柯尔达拍过一部名叫《在红袍下》的影片,但这部影片可说并不是他的作品。

    除了嘉宝以外,斯堪的纳维亚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