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电影史- 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联这时出现了大量优秀的影片,这些影片都企图创造一个象“马克辛”那样传奇性的典型人物。在这些优秀作品中——一般比它们所模仿的“马克辛”要差一些——应该提到下面几部影片:敏肯和拉巴波尔特导演的《马门教授》(1938年),根据德国作家弗里德里希·沃尔夫的一个杰出的剧本拍摄,是一部描写希特勒统治下德国生活的影片;扎尔赫依和赫依费茨导演的《政府委员》(1939年)和《波罗的海代表》(1937年),在后一影片中,演员契尔卡索夫出色地扮演了一个在1918年站在列宁一边的老教授;1939年摄制的《小学教师》,导演格拉西莫夫过去是“奇异演员养成所”的演员,1937年曾导演过一部描写北极探险的影片《七勇士》;最后,1937年由列高申导演的《雾海孤帆》可说是一部第一流的成功作品。

    这部根据卡达耶夫的小说改编、描写敖德萨革命运动的影片,是在《战舰波将金号》出现后不久摄制的。影片对那些历史性的插曲是用旁叙的方式,即通过两个孩子——渔夫的儿子和医生的儿子——眼中所看到的情景来表现的。在这部影片里,新颖的气息与幽默同强烈的诗意结合在一起。

    其他的导演则更直接地循着《夏伯阳》一片所开辟的描写历史人物和英雄人物的道路前进。吉甘导演的《我们来自喀琅施塔得》(1936年),是国内战争的一个插曲,片中有一个恐怖残酷的溺死段落,以后被罗西里尼所模仿,应用到他的《游击队》一片的最后场面中。另一部杰出的影片是莱兹曼导演的《最后一夜》(1937年),它通过几个人物的遭遇来显示十月革命末期的情况。一列分不清是敌人还是自己人的火车开进一个冷清清的四面埋伏着士兵的车站,是这部影片中一个紧张动人的插曲。人们在这个现代罗米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中可以看到悱恻动人的感情,这种感情也使阿伦什坦导演的《三个朋友》成为一部有价值的作品。

    杜甫仁科在拍了《伊凡》一片表现一个大水坝的建设和它的建设者的思想变化之后,又导演了《航空城》。该片以西伯利亚为背景描写边防军对日本间谍的斗争。片中那个卖国贼在泥泞的西伯利亚大森林里被老猎人处死的一幕,充分体现了杜甫仁科的抒情手法。但他的才能一旦脱离了他出生地的乌克兰,就显不出什么成就。因此,他以后又回到乌克兰的主题,把“乌克兰的夏伯阳”、出身于护士、以后成为红军将领、于1918年击溃德国占领军的肖尔斯的事迹,摄成了影片。

    《肖尔斯》这部影片是杜甫仁科杰出作品之一。这位导演在这部影片里再次象一个抒情诗人,把他对死亡、对英雄行为、对爱情和大自然的敏锐感觉糅合在一起。画面的造型美非常惊人,例如,白雪掩盖的原野,硝烟弥漫象暴风雨时的天空,骑兵在盛开着葵花的辽阔田野上的奔驰等等。最后,这部影片的剧情还渗透着一种有力的幽默,但它的主人公有些过于自信,总认为自己是对的。

    另一些苏联导演则热衷于摄制俄罗斯历史上伟大人物的传记片。瓦西里·彼得罗夫根据阿列克赛·托尔斯泰的著名小说摄制了《彼得大帝》上下集。彼得罗夫长时期以来专门摄制儿童片,1934年由于根据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古典戏剧摄制了《大雷雨》而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他的影片《彼得大帝》,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就很可能落于表现官场豪华的老套。这种想象力虽然有些浅薄,近于庸俗,但一直很强烈有力。优秀的演员塔尔哈诺夫、雅洛夫、契尔卡索夫(扮演皇太子)和塔拉索娃在这部影片里生动地体现了人物的性格。

    米哈伊尔·罗姆在拍摄《十三人》一片以后,接受了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来表现一个几乎是当代的英雄人物。他杰出地拍成了《列宁在十月》和随后的《列宁在一九一八》这两部非常成功的影片。

    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此时也摄制了一些以俄罗斯英雄人物为题材的影片。普多夫金常爱说:“我不喜欢历史片。”他和多列尔共同导演的《米宁与波托尔斯基》是一幅壮丽的壁画,但有些枯燥乏味。他们在1941年拍摄的《苏沃洛夫大元帅》在表现这位将军同沙皇斗争的段落中,刻画人物心理非常杰出,但在表现阿尔卑斯山的战役上有时缺乏均匀和生气。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1938年摄制)是爱森斯坦运用对位法以来第一次获得灿烂成果的一部作品。这种对位法从爱森斯坦摄制第一部影片起就已成为他的特征。他在这部影片里企图创造出一种可以和大歌剧相比拟的新样式,把故事、音乐、歌唱、群众演员、主要演员、布景和机械设备等一切舞台手法发挥到顶点,以求造成一种豪华、高贵和庄严的景象。

    爱森斯坦在摄制这部影片时有大量的资金和优秀的演员供他支配。严密的蒙太奇、细致的构图同普罗柯菲耶夫杰出的音乐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音画对位”。这部优秀的作品很象一部长音阶的交响乐。它的**部分,即条顿武士在冰湖的惨败,是电影史上最完美的段落之一。但这部影片因极端讲究技巧上的精练和过分想造成一种紧张有力的气氛,结果有时反而遗忘了人物和剧情。可是对祖国的热爱却在影片很多地方突出地反映出来,条顿武士的被歼灭在片中更具有一种预言的意义。

    最后还有一些根据有名的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尤特凯维奇根据包哥廷的原作导演了《带枪的人》,后来又导演了一部系列影片《好兵帅克历险记》。莱兹曼把肖洛霍夫著名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拍成了电影。顿斯阔伊则根据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著名小说摄制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拍摄了高尔基的三部自传式的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1938年至1940年摄制)。《童年》一片(1938年摄制)尤其杰出。这部非常忠实于原著的影片交替地使观众感到慈爱、激情、伤感、恐怖和残酷。这三部曲使顿斯阔伊从此列身于世界电影名人的前茅。

    在另一方面,为了满足观众的需要,过去和爱森斯坦一起工作的亚历山大洛夫以他那部非常成功的影片《快乐的人们》(1934年摄制),给苏联电影创造了一种音乐喜剧片的样式。这部影片有丰富的想象和活泼的气氛,很近似那些优秀的动画片或喜剧片。健康而乐观的情调也成为亚历山大洛夫另一些影片的特点,特别是在《大马戏团》和《伏尔加,伏尔加》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苏联新生活的快乐也被培利耶夫成功地表现在他的一些影片中(如《富裕的未婚妻》、《养猪女与牧羊郎》)。

    尼古拉斯·艾克摄制的影片《夜莺,小夜莺》(又名《格鲁尼亚·科尔纳柯娃》,1936年摄制),由于受不完善的彩色方法之累,还赶不上他的《生路》一片的水平。艾克在拍了这部影片之后,就专门从事彩色片的摄制工作(1939年根据果戈理的原作摄制了《索罗钦斯基市集》)。

    伊里亚·特拉乌别尔格是柯静采夫的合作者特拉乌别尔格之弟,《蓝色快车》一片的导演,他于1936年摄制了《蒙古的儿子》,这部影片全部由蒙古演员演出,虽然是一个现代的故事,但在描写主人公获得光荣和爱情以前所受到的种种考验中,都具有民间传说的情调和风格。

    苏联电影从诞生以来,就具有民族电影的多样性这一特色。除了俄罗斯电影以外,苏联还有十几个其他民族的学派。乌克兰电影——杜甫仁科就是这一学派最杰出的代表——拥有很多有才能的导演,例如萨夫钦科(1941年摄制《波格丹·赫米尔尼茨基》)就以善于使用群众演员而著称。白俄罗斯电影的著名导演有吉甘、斯皮士、密尔曼和考尔希等人。亚美尼亚电影的代表人物则有伯克·纳扎罗夫(1933年摄制《带勋章的人》)。格鲁吉亚电影尤其充满生命力,从它开始时就出现了一系列优秀的类似以后新现实主义那样的作品,拍摄了一些中世纪的东方民间故事,并且以齐阿乌列里的《阿尔申》一片(1937年摄制)广泛而有力地再现了山区人民的斗争。此外,阿塞拜疆、乌兹别克、土库曼、塔吉克等共和国也都有自己的电影。苏维埃联盟的各个大加盟共和国,在1930年以后都有自己的制片厂和制片公司。

    苏联电影也根据客观需要或观众对象而分成各种片种和样式。在第二次大战以前,苏联科教片的发展是别的国家无法比拟的。儿童片则二十年以来一直是苏联独有的一种影片样式。

    第二次大战前是苏联电影产量丰富而又多样化的时期。艺术上有价值的影片数目很多,而且都很重要,影片样式不断增加,并且各不相同。此时苏联电影已超过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一流的电影。但是这点在苏联以外的国家里却很少为人所知,尤其是在法国,自1937年后检查机关就禁止一切苏联影片输入。而这种禁止都正值苏联电影因它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几个五年计划而达到一个新的高峰的时期。电影创作者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愿望和趣味,都被结合在对人民的共同责任感之中。这个时期一直延续到1941年希特勒发动对苏的侵略战争。

    当新的俄罗斯战役开始时,明斯克、基辅、哈尔科夫的电影制片厂都被德军占领,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制片厂不是遭到破坏,就是变得不能使用。到1941年10月,撤退的电影工作人员又开始聚集在遥远的中亚细亚的撒马尔干和阿拉木图二地。在那里,从1930年起已经建立了一些电影制片厂。

    但这些新建的制片厂设备都很简单。在一个集中全部力量于作战的国家里,原料和人力都非常缺乏,尤其资金更感奇绌,因此复杂的布景或不同于日常穿着的服装都无法置办。大规模的战役影响了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