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的记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痕的记忆-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母亲没文化,我没从母亲口中听到过一个“爱”字,也许是母亲不懂得表达,但母亲的爱却如老家背后那座大山,厚重而绵长,一直陪伴着我长大。
  而如今,每当我享受着美味的同时,也在享受着母亲的爱。母亲做的咸菜足以让我咀嚼一生,回味一世。
  

父亲的泪(1)
一直想写写父亲,但自己遣辞造句太过肤浅,总是无法真切地形容出内心那份最真挚的情感,最扣人心弦的爱。这种爱,早已深入骨髓,超越任何一种感情。无需用语言来表述,无需时时挂在嘴边,也无需向对方表达。陪着我们生生世世,永不过期。
  我只知父亲的坚强,父亲的眼泪我想更多是在他心里。这次看见父亲流泪,我真的感到父亲老了,那张印满了岁月痕迹的脸,那日渐增多的皱纹,无不在提醒着儿女:“父亲老了,需要你们照顾了,也可能会随时从你们的人生里消失。”这样想,很害怕,很痛苦,很难过。可是,他给我们更多的却是感动。
  春节陪父母回老家。父亲心中一直有个愿望,想去看他唯一的姐,也就是我的大姑。由于路途太远,父亲一直没说,但我清楚父亲的心情。大姑住在离我家还有近七十里的大山里,由于一直不通公路,父亲已近十年没去过了,姐弟俩也近十年没见面了,只是每年过大年后,大姑的子女来看看父亲。据大哥讲,山区公路才修通,但不知公路离大姑的家有多远,父亲担心车开不到大姑家不好办,在迟疑着去或不去。为了能完成父亲的心愿,我给父亲说不要紧,车开到哪里算哪里,如果离大姑家近就去,远了就返回。
  吃过早饭,我们就匆匆上路了。早上的山路,雾很大,才修的山区公路没铺水泥,雾气笼罩的路面湿漉漉的,有点打滑,道路也不熟悉,我时时提醒弟车开慢些。车行了近两个多小时,因路貌改变了很多,只好把车窗摇下,凭父亲的记忆慢慢走。公路两旁几无人家,找人问路都很难,车越开越远,父亲需要时不时下车看看地形。随着道路的深入,父亲的心情越来越激动,依稀的记忆似乎清晰了许多,后来,父亲干脆下车来走在前面引路,叫车跟在后面。父亲越走越快,我知道应该离大姑家不远了。路越来越窄,也越来越滑,车也越开越慢,到车转过一山湾,就看不见父亲的影子了。前面的路车不可能再通过了,于是我们找了一处较宽的路面把车停下来。
  正纳闷父亲走到哪去了时,从山上跑来一男一女,大姐认出那是父亲的大外侄及媳妇,也就是我的表哥和表嫂,大老远都在喊舅娘下来坐。母亲也很激动地下车迎了上去。
  大表哥,四十多岁,头发稀疏,上穿一件###的洗得已看不清是啥颜色的西服,只有两颗扣子,里面只穿了一件红色的春秋衫,领很开,整个颈和颈下面很大一部分都裸露在外面,在这么冷的山区的冬天,我们穿羽绒服都无法抵挡外面的寒冷,看到表哥穿那么少,心里不免打了一个寒颤。
  走了几分钟路来到大姑家,大姑和姑夫早已在屋外等着。他们身体都还很好,和大表哥住在一起,但是分家吃,住的是破旧的平房。屋外是一平坝,喂了一些鸡,凌乱不堪。来到屋里,四壁皆空,坐的凳子都不够……
  在不经意间我看见父亲站在大姑身旁抹眼泪。我起初真不敢相信,从我懂事起从来没看见我父亲流过泪。我来到父亲身边,看见父亲的眼眶真的是红了。
  大姑家穷我们都已料到,我还记得在二十多年前,大姑他们每年春节后到我家来就是两把干面,后来也会送些不带馅的“黄粑”。但没想到二十多年了还是那么穷。据大姑讲,公路才通,也没啥经济作物,种了些茶叶由于路不通也卖不出去。因为穷,小孩读不起书,大都外出打工去了,整个村都只留下一些老弱病残在家。打工的也辛苦,有的一年到头工资都得不到,回家过年的路费都没有。 。 想看书来

父亲的泪(2)
我到大姑家屋外转了一圈,寻找儿时的记忆。过去我来到大姑家的时候总觉得到处都很热闹,现在整个村子都冷清清的,一些茶树没人修整,桔子树上还挂着柑桔,因为卖不出去索性就让这些柑桔在树上烂掉……
  大姑的几个儿女相继赶来了,只有大女儿还没来,说在蒸“黄粑”。见过了,聊过了,我给父亲说该返回了。不在大姑家吃饭是我们在路上就已说好了的。正在这时,大表哥端来一盆涝糟蛋让大家吃。说真的,看见大姑及其子女那么穷,谁还有心思吃?!我知道吃涝糟蛋是在这山区接待贵客的最高规格了。父亲看见没人动就在一旁喊:“吃吧,吃了好走!”
  父亲说话的声音都有点沙哑了,眼圈又开始红了。我知道父亲的心情,不吃吧别人认为你看不起,吃吧确实没心情,我只好带头,拿起碗舀了一个鸡蛋吃了起来,随后大家都跟着吃了起来。
  在返回的路上,离大姑家不远,遇到了一个较陡的坡,车子打滑上不去,正为难时,大姑的几个儿女从小路跑来了,他们说就担心这里车上不去,过来看看。坡太陡,路太滑,他们借来锄头挖,用石头填,费了好大的力才把车推上去了。
  又一次告别。车刚开出不远,大姑的几个儿女从后面追赶示意停车。停下车来,原来是大姑的大女儿赶来了,表姐气喘吁吁的,双手捧着一筲箕刚蒸好的热气腾腾的“黄粑”。原来为了蒸“黄粑”耽误了时间,表姐赶到大姑家时我们已经走了,她赶紧追了来。表姐和我大姐年龄差不多,但看起来比我大姐苍老很多。以前大姐在这地区农村工作组干过,她俩接触比较多,一见面就是一个在农村里很难见到的拥抱,那么自然,那么淳朴,那么亲切。
  在路上,父亲一直沉默不语,我知道父亲看到大姑还那么穷心里不好受。大姐说她和表姐摆谈时才知大表哥得了心脏病几年了,花了不少钱,什么也不能做,子女打工的钱还不够医药费。这时父亲说话了,说你们几姊妹无论如何也要帮帮他们,二十多年了,还是那么穷,给他们指指路。我安慰父亲说,现在公路修通了,慢慢会好起来的。
  回来后,为了让父亲放心,我把大姑家的情况给做生意的几姊妹说了一下,他们都同意帮助他们的后代走出大山。
  后记
  我始终相信,家永远是人生征途上的加油站,是人生扬帆远航的港湾,是永远带不走的留恋与牵挂,是解不开的情结,是力量的源泉。回家的日子过得清静平淡简单。因为平淡是真,简单是快乐。这样的日子把工作和生活中的浮躁、不安统统埋藏起来,好像回到过去的流金岁月,心也随之平静。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思考人的生存价值和生活状态的好时候。每次回家,都会给我带来新的思索,新的开始。
  

老师,你在哪里?!(1)
多少年来,我一直追寻你的足迹,老师,你在哪里?你还好吗?你还在人世吗?我常常在梦中寻找你,在你工作过的地方,在母校,在你家乡,在雪域高原,在我工作的城市……
  惊醒,一切都是虚幻,一切都是茫然……
  二十多年前,当我从七八十里外的山区来到这所中学读高中时,有一种###,有一种激动,有一种不安,###激动是我终于考上了高中,在偏僻的山区考上高中真是不易,还有学校环境十分优美,坐落在一座小山上,绿树成荫,教室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山两边都有一条潺潺流水的小河,在学校正前方汇合,平缓地向下游流去,真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忧的是家里穷,离家又远,能在这里完成我的高中学业吗?
  学习环境优美,但学习条件之艰苦真是不堪回首,山区经常停电,晚自习只有点蜡烛,特别是冬天,南方的冬天阴冷潮湿,没取暖设施,那种冷有时是彻骨的,回忆起来是心酸的……我很幸运,在我的高中阶段,在这段特别艰苦的时期,我遇到了让我终身难忘的你——我的语文老师古老师。
  开学时我就知道你是著名大学的中文系毕业生,刚毕业就遇上了那场浩劫,刚出校门,年轻气盛、才思敏捷的你因说了当时不该说的话而被打成了右派,回到了边远山区务农,一去就是二十余年……
  我上高中时、是你刚###到学校教书的第一年,也许是有缘吧,我是班长,写作在班上比较突出,很快就引起了你的注意,每次上语文课你都爱提问我,我的每篇文章你都要当范文在课堂上读,你上的课同学们都很喜欢,特别是讲古文和写作技巧是你的强项,同学们听起来都很认真。
  由于学校离我家很远,几乎一个月才回家一次,你的家也在农村,也很少回去,当你了解到我是很偏远的山区考来的时,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对我倍加照顾,记得在一个下雪天星期六的晚上,山区的气温很低,12个人一间的寝室只有我一个人没回家,晚上又停了电,孤零零的我又冷又饿,书也看不进去,觉也睡不着,我只能在寝室里来回走动增加热量,大概九点多我听见你在门外喊我,我打开门,看见你喘着白白的粗气,眉毛上粘着雪花,手里拿着什么东西走了进来,你把东西放在桌上,把报纸拿开,对我说:“来,趁热吃!”,我一看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我惊呆的望着面条,我真的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我又惊呆似的看着你,在那个时期,在那样的夜晚,能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我从来不敢奢望,更何况是老师你亲手煮亲自送来,你看见我惊呆的样子,只淡淡地对我说:“吃吧,吃了暖和些……”在此时,什么语言都是苍白的,什么话都是多余的,吃着你送的面条,我喉咙打哽,泪水盈满眼眶,我努力不让泪水流出。当我吃面条时,你一直在默默地注视着我,当我吃完后,在昏暗的烛光中我真的看见你的眼睛闪动着泪花……
  走时,你拍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