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诗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川诗评-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个诗人的诗歌年龄,用不断出现的作品来证明。用不断提升的人生境界来支撑作品,作品反过来再磨砺境界。大致如此。

  许多大诗人的创作年龄直至生命自然结束。

  诗人的影响力来源于那种持久的对自己的生命以及周围环境,人类命运探求,以此在自己生命的体系,形成一种以自己生命事实为特征的气性,或者气魄,这种气魄是宏大,岿然不动的,也是朴直的,甚至是平静的,以这种力量来影响诗歌生命的运转,两者互相作用。

  记住,这个气性与气韵的特征是用作品与诗人生存的生命存在的事实来表达的。不是依靠某中违背生命生存常规的偶发事件来完成。艺术的规律与生活的规律,与生命存在的规律不背离。艺术的任务,就是在寻找这三个规律独立的个性特征,从而找到三者的和谐。这里存在着艺术境界秘密。

  诗歌离开诗人创作生命的运转,则消失。诗人离开诗歌的磨砺则失去探求与挖掘的工具。

  希腊诗人,塞佛尔特,影响希腊诗歌艺术繁荣三十年,那种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如此让人惊讶。

  而中国的诗人,类似这样的诗人,正在形成,或者很快就要出现。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与反思,对诗歌的创作环境的要求,诗歌的手段,目的等等的基本问题应该逐步清晰了。

  或者好诗歌已经出现。

  网络诗歌的兴旺,已经摆脱对纸刊杂志的依赖,也避免了杂志对广大诗歌群体的束缚。诗歌创作的环境与气氛,越来越符合真正诗歌人的生存。

  在外国诗歌历史上,狄金森,卡瓦非斯,里索斯,索德格朗等许多诗人的作品,都是先作为好作品存在,后被人认可的。好作品就是好作品。我们如果要用急功近利的心态呼唤好作品,只能加重诗歌创作的喧嚣。努力实践更重要,更迫切了。在七八十年代兴盛的诗人,很快要为自己的艺术生命见分晓。年龄不饶人啊

  这样,有的人不干了。是的,因为你不是干不下去,是诗歌不适合你。当一个人觉得诗歌适合自己的时候,其他困难都是为诗歌创作做素材与资源的,包括痛苦本身,也是诗歌的资源。

  诗歌创作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生活与生存模式,因诗歌艺术的特殊,这个圈子就大不了。诗歌的创作规律,要求诗人必须找到诗歌创作的环境与气氛。一个诗人也许知道诗歌创作所需要的要素,但是往往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现状,这也是对诗歌艺术探索的迷关所在。而能否坚持艺术生命的长久,能否不断走向繁荣与活跃的秘密,也在这里。

  对诗歌圈子保持怎么的态度,也是境界是否突破的关键。你非要执意在一个小圈子找大圈子的恢弘,那不是胡闹吗?但是诗歌创作是整个人类活动的组成,不妨碍你形成驾御人类精神世界的境界。这是诗歌无限辽阔的所在。

  许多诗人害怕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这无可非议,但是你不能既不改变现状,又想获得诗歌的突破,没有这样两全其美的好事情。这并不是以人的愿望而存在,是艺术规律在起作用。

  诗人不是苦行僧。其实,人们远远不理解一个真正诗人的富有,而诗人又觉得自己给别人解释自己的富有简直是多余,因此真正的诗人,是我一直认为的诗歌人。这样的人不是对诗歌无怨无悔,是不知道对诗歌怨恨与懊悔,或者怨恨与懊悔是为启发自己探索艺术规律做启迪与突破的。

  这样的人,即使无数诗歌换不来一张纸币,并不影响他创作的分享,因为他把诗歌作为生存模式,诗歌与生命已经捆在一起了。

  诗歌,一个人与人类命运相关的产物。这是个不可否认的真实。有一部分人的生命依靠诗歌生存的模式,不单纯是为了谋生,而最主要的是无法将诗歌艺术对生命引导与对生命境界的拓展而获得的那份美丽割舍。艺术自有其规律,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能否尽快找到这个规律与价值,恰恰是检验诗人是否有境界,是否具有顽强创作生命力的标准。诗歌生命力不是依靠强制存在,是诗人自己内在需求与艺术规律的和谐存在形成的。你对诗歌的规律与价值,求证的越透彻,你的境界与作品自然就好的不得了了。生命力自然就强大。

  一个真正热爱诗歌艺术,对诗歌艺术的研究,学习,实践,投入了应该投入的时间与精神,那么就不会对诗歌是否有好坏的标准产生怀疑与迷茫。

  当我们能够清晰地洞察我们所处时代的各个领域的各个层次的迷茫,也许还不一定完全做到,但是那正是我们要走进的境界。她存在,不是迷幻。当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艺术活动依然迷茫的时候,那么,那是在告诉我们,我们对自己是多么的不忠实啊。

  当生命连自己都忘记对自己应有的忠实的时候,艺术又算什么呢?!艺术的标准有什么意义,可能有吗?

  二〇〇八年八月七日

诗歌的喜悦
诗歌的喜悦

  ――读马成云的《打开一扇窗》的喜悦

  文 / 山西 金川诗歌

  一

  前几天,成云先生说出诗集了,要寄一册给我。心里有准备,等着。

  今天上午,有陌生人问,是否张金川家。心中一阵惊喜。因为闭门不纳客,我家很少有客人来。开门,果然是他的诗集来了。仿佛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

  乐啊!诗集《打开一扇窗》,作者马成云。马成云谁?云南昆明某局机关工作,百度“心灵有约吧”吧主,mchy1149。我的百度好友。

  好精致的诗集,先是嫉妒一回,羡慕一回。

  难得嫉妒人一次,非常飘,非常兴奋,仿佛自己的诗歌出版了。看看自己打印的诗集,那么寒酸,有一点点沮丧的快乐。幸福的人都这样,难得有点沮丧。

  感激成云先生。他要真来我家,我害怕浪费时间接待,主要是害怕说客气话,废话。送书,比他来,要美许多倍。书是他的心,心来了,他的人就不用受旅途之苦。我就喜欢这种两不见面的友谊。纯净,科学,丝毫不妨碍真挚。摩挲摩挲诗集,像自己孩子那么可爱。

  二

  不。是人家成云的孩子。我都喜欢如此,他老先生一定更欣喜了吧!诗者自美。

  诗歌是自己的好。永远如此。别人的诗歌再好你可以欣赏,但不可以化做你的情流像泉水从你的心中汩汩涌出。

  没有写过诗歌的人,永远不知道一首诗从心灵深处走出来的姿势。

  读了一整天,心潮澎湃,不能再干别的。我一般很少写随笔、评论,害怕影响我的诗歌写作的韵律与节奏。因为我的诗歌的韵律感不太好,音乐气味太淡泊,所以,很警惕其他文笔的侵蚀。现在只好把喜悦抒发出来,写一篇随笔了。

  不是赞美成云先生的喜悦,是抒发我读诗的喜悦。他出版了诗集,他的喜悦够让我嫉妒了。我得抒发一下读诗的喜悦。这是一种喜悦的平衡吧。

  他的诗歌篇幅精致典雅,韵律感很强。看他的小伙子那么帅,又在机关工作,看来是个完美主义。比较在意型的塑造。

  而我太随意,我的诗歌在韵律上存在致命的散漫。这是得向他学习。读他的每一首诗,就像在听老师讲课,尤其是给我这样不注重诗歌外在美感的人在讲课。我说,他的心来我家了,是有感而发。读他的诗,能进入他真挚,虔敬,细致,洞察微妙的内心世界。读他的诗歌,其实就是在他的内心旅游,无论他写什么样的题材,咏古的,爱情的,乡土,生活的,城市的,你不得不随他一起跳跃。

  一颗真实的诗心会感动另一个心,即使你不真实,也会自然真实起来。我喜欢成云诗歌里的那种耐心,细致,对大自然,对人生,对历史的品味与洞察。

  他是在不惑之年开始走诗歌之路的,我们两个有点接近。因为我特别理解一个不惑之年的人对诗歌钟情之美。是的,在这个年龄,既没有对诗歌虚妄的梦幻,也没有对诗歌现状的莫名其妙的困惑,只是为一种纯粹的艺术之魅所迷惑。而甘愿迷惑,迷惑的像无知傻瓜。

  这是一种轻松的选择,生活的转机。只有经过许多锤炼与淘汰的人,才能体会到此刻选择诗歌,由诗歌带来的喜悦之美。四十岁的人,而且生活基础稳固,工作历练,情感世界丰厚,诗歌对他是画龙点睛的美妙。我能从成云的诗歌读到这种美妙。

  我甚至能看到,当他从宴请的酒楼出来,当他旅游回来,走出车站,瞬间凝望天空,凝望家乡,那种难以述说的沉思凝重。是啊,在他的诗歌里,有多少个让他惊回,让他肃然的跳跃,像花朵盛开的瞬间,让我心灵簌簌不已。

  三

  他的手法我非常熟悉,也许我们是同龄人,思维方式,生活阅历,大背景决定的吧。他的技巧也是非常常见的那几种传统手法。对于我这种几乎阅遍中外优秀诗歌的诗歌蛀虫来说,他的手法让我钦佩之出在于,他所经历的长久的锤炼的工力的彰显。

  许多年轻诗歌爱好者,对技巧不屑一顾。甚至更不注重他人的诗歌技巧的吸纳,这是对诗歌艺术了解不深,对诗歌所持有的虚无空想造成的。在成云的诗歌里,每一种技巧,他使用的虔敬,认真。无论排比,对仗,比喻,意象,都使用的那么真诚。也许他的某些诗歌写得不够经典,思悟不够透彻轻灵,但是你无法指责他是无病呻吟的诗歌。读他的诗歌,能感觉到他探索与思索的痕迹斑斑历历。

  一个四十岁的诗人,不会以浮华自娱,或者写浮华,是嘲弄浮华。

  他在努力打开一扇窗。窗,就是境界。

  我是在贴吧看他那首《小站》认识他的。而今我还喜欢那首小站,那首诗歌非常典型地代表了他的写作特征。他的诗歌以自己真实观察与思考为基础,一旦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