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玮娓道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玮娓道来-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南国之冬!
  这里的风不伪装苍劲大如野的堂皇形象;这里的云不接受密寒翳高空的行动指南;这里的水更不遵循泉冻如顽石的格局定势。
  它脱颖而出,偏要用不瘟不火的态度,亮出另类独特。深灰色迷蒙的大气,极目处退色的景致,偶尔的枯叶卷入半空,甚至一只惊雁掠过头顶都成就了它的尊严。于是,在它凛列的威仪下,人类立即缩成了一只瘫软胆怯的可怜小虫儿。
  这样一位高傲的“母亲”,却孕育着一个纯真、淡美的“女儿”——雪花。所以大家宁愿将额头裸露在风霜中,冒着被冻伤的危险也要一睹雪花姑娘的风采。终于,一个成熟的日子,她挣脱了母亲的脐带,呱呱坠地啦!
  片片轻盈的雪花漫天飞舞,疏疏密密,漠漠纷纷,载着遮掩不住的狂喜,亲吻着久别的大地。
  雪花的落,有别于流星的落。流星在滑翔的瞬间,便以其曾经沧海的目光窥探着世界,那燃着的动荡火焰,俨然就是对自身价值的终极告慰。而雪花没有急促的速度,没有拽酷的呼吁,却平添了几份恬静与娴熟。
  雪花的白,又有别于牛乳的白。奶色是汁液的粘性网罗而成浑浊的白,是无数油脂分子层层叠加出的视觉印象。而雪花产生的是塔顶望向湖心的澄沏之白,是寒光涂染冰晶的剔透之白,因此显得极为清爽。
  雪花的花,更有别于园中的花。她放弃硕大,不附粉粒,拒绝争风,总是简装淡服,素面朝天。她的内质就是水,因此比谁都本色而自然。她的生长环境就是零度以下,所以亲切中又有疏离。她以娇小的身型在空中串联着漂亮花枝。
  

倾听雪花,重得温暖的感动(2)
我禁不住要为我们的“雪花公主”加冕啦。
  此刻,天地静悄悄,雪花独自飘。
  如果我们对这突如其来的场面手足无措,将自己的心灵里三层外三层裹住,人为地制造紧张,那紊乱的心跳就会在不透气的忿忿然中惊扰雪花临风的风神。
  何不平和地接受这来之不易的景象,少几个冷不防的惊诧,多一份有准备的冷静,从接受到欣赏再到情趣互动,让雪花在随心所欲、不惊不咋的氛绕中样子更娇羞,姿态更凝眸,步调更潇洒。
  看雪,更在听雪。
  雪花的特别气质,远不在那怡然坠地的自悠,更在于深藏其内,无声若有声的神秘。无数孪生胎体并驾齐驱地切出道道波浪,一泻千里,再不回首。命运的残酷注定她还未来得及把自己蹦蹦跳跳的音符谱成曲,便永远消逝在地平线上。可她依旧那样心安理得地一拨接一拨飘着,不要人夸成色好,只留心音满人间。这段声音能被我们的想象力“偷窃”,不同人以不同方式,能听出不同的感觉,哪怕是一点微弱的沙沙沙……也会掀起心中的快意与波澜。
  听雪时,尝试着放松,对雪花来一番出神观探,让自己的灵魂,暂时出一出窍,托于一片小小的雪花上,随着她静静地飘落,飘落,看能不能落出一点音响。当灵魂重新附体,我们会猛然回过神儿——原来,我也做过一片雪花呀。
  我们听着自己岁月的脚步,犹如那片片坠下的白雪,冥冥之中,到底什么在安排着一切?
  假若人生际遇圆润似水珠,内心世界洁净似水珠,适应能力强悍似水珠,而且头脑始终保持着对阳光的珍藏,在一双温柔胳膊的引领下,我们飘升,飘升,水珠渐渐厚实,饱满,一旦起越了生命的极限高度,水珠会变为水气,水气将凝成种子,再绽放出一朵属于我们自己的美丽雪花。
  片刻之后,雪花又开始落地了。也许你会为不能永驻太空而哀叹,为旅途还不过瘾而感伤,为即将回落而不舍,毕竟它比升天更多了一股无名的恐惧,毕竟这是一条永远也不可逆转的归途。
  转念想想,落地化水并不是自我旅程的终结仪式,而仅仅是对生活印迹的定期清点,对日常琐碎的及时梳理,更是对一路脚步声的回顾和再还原。世界一切生灵必定要反反复复经过这个阶段,接受命运历程的一波又一波,但不是谁都懂得享受此番过程。那么,我们最好不要皱着眉,苦着脸,阴沉地向大地母亲汇报,我们的“下落”似乎还肩负着一种使命,预兆着一片希望,因为在冰雪落地消融化水之后,山水复苏,万物灵长,世界将泛起茸茸绿意。
  上升下降完,化整为零后,听毕一段美妙的人生和弦,我们又将开始一番新的、更精彩的“雪花”轮回。
  倾听雪花,倾听我们自己!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曾经的,以往的,原来的,现在可能的,不知道以后是不是的粉丝吴琦妹妹,把“孩子”还给了我。)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为了离别的纪念(1)
——实习快乐之吃
  我们系同学这个暑假被安排在位于汉中的陕西飞机制造厂(陕飞集团)实习。
  来之前,班主任就给我们打过预防针,说住的地方是山区。
  山区,印象中一直是不太开化,挺落后的地方,通讯,交通都不怎么发达。飞机设计厂安放在山区无可厚非,可人在山区生活,将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虽然心里有一丝对未知的忐忑,但还是悄悄自我揶揄,依山傍水空气好,到时肯定特舒服。
  两天的舟车劳顿,我们集体从北京来到陕西汉中,可这还不是最后目的地。四辆陕飞专用大巴载着180个心中充满了疑虑和期待的大学生驶向郊区。
  而一路的风景,农田、水稻、荷花、玉米、桔子树、还有池塘,简直跟南方如出一辙嘛。按我的想象,陕西农村应该是一番与此截然相反的格局,不应该有如此的丰富和清秀。这时,老师说实习具体地点在城固县,地处陕南、北邻秦岭、南靠巴山、中绕汉水,地理位置已经很偏南了。突然有股强烈的亲切感,因为我的家就在中国南方。
  一小时后,从宽敞平坦的汉中平原来到高低起伏的丘陵地带,天气异常炎热,温度高,太阳烈,真的很南方。
  这里大致扫眼过去,感觉就像一个乡镇,很小,很窄,一条蜿蜒的马路串着零零散散的居民房,还有星星点点的小买卖铺半敞半合,一切组合起来比较拥挤但简洁独立。不同的是,这里四面被山环绕着,显得与世无争,当地居民从路边走过,神情都很悠然。
  一切都置办完毕,在宿舍沉沉地睡了一下午。我们住在山顶,一条陡峭的石梯与路面交成120度角,顺着坡斜蹿上去,拨开两边的植被和农作物,抵达制高点,一座宽敞的小院落在眼前一亮,院内有一排平房,这就是我们的临时寓所。很清静,很躲闪,躲在山顶,闪于高处,却自有一番天地,这种感觉棒极了。
  很想为这次实习写点东西,因为我们正式的实习任务只占很少一部分时间,而且都属于涉密性质的。那干脆写点生活方面的小感触吧,依旧是不变的话题:吃!
  第一顿饭是大家共同吃的,一口菜入嘴,一勺米饭下肚,感觉很舒服。凭我多年对“吃”的极端敏感,我能几秒钟内辨出这菜的口味竟有南方特点,一点不像北方菜。一直不怎么习惯北方菜,没想到汉中菜与我想象中陕西省那天然应该具有的“北方血统”迥异,还很有我在自家的感觉,因此兴奋之余倍有食欲。吃饭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但它的合胃口程度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心情曲线的走势。现在有这等好事,教我怎能不以久旱逢甘露般的姿态唱高调呢?
  接下来,吃饭便不统一了,集体用餐很难实现,一顿一顿全需要我们自己解决。很多当地居民都在自家门口开了小馆子。
  我选了家最近的,就在阶梯脚下的路边。这里面食丰富,有炸酱面、哨子面、油泼面、西红柿鸡蛋面……但我向来不爱吃面;就点了米饭和炒菜。菜的份量足,炒出来成色新鲜,菜状很分明,菜汁很清爽,油都渗进去了,热气腾腾的挺入味儿。不像北方菜,无论荤素都要用杂七杂八的粉勾芡,菜汤菜水全变成了菜糊,整盘黏黏巴巴的,拖泥带水。什么鱼香茄子、京酱肉丝、宫爆鸡丁等等,夹起一块菜,上面斑斑点点附着一层浆似的东西,很容易让我有负面联想,相当不讲究哟。
  而这里的菜,一点不花哨,朴素得不能再朴素,无非都是一些当地瓜果时蔬,放入葱、姜、蒜、肉丝、肉片那么一炒,清水是整个过程的主心骨,用油用料全凭居民们的生活经验。关键是他们有别于食堂把食客当作特定人群对待,大锅大锅胡搅蛮缠的程式化风格,而是像做给自家人吃一样一锅一铲扎扎实实地完成,并很自然地融入了这帮过日子普通百姓对口味的选择和饮食习惯,摆在面前就是一道道家常菜。所以,即便简单也能映射出民间特色和当地菜的平均水准,不会差到哪儿去。相反,还更实在,更耐吃。
  

为了离别的纪念(2)
我爱吃青椒炒肉、蒜苔炒肉、菜花炒肉、山药炒肉、豆角炒肉、香菇炒肉、芹菜炒肉、西葫芦炒肉、苦瓜炒肉、红烧茄子、红烧豆腐、西红柿炒鸡蛋、韭菜炒鸡蛋、红烧鱼、炒木耳、炒冬瓜、紫菜汤……最简单的搭配,最新鲜可口的菜,跟学校简直是新旧两重天,我每顿能吃两碗米饭,现在正在发胖中。
  菜好吃,价不贵,每道菜基本都三块左右。店里的老板、厨师、服务员都是一家人,待客相当友好,一到饭点就打开电视机,我们边吃饭边看电视边感受着这里淳朴的民风。
  我大部分时间都光顾这家人,因为对他们的感觉十分良好。
  那位专门做面食的年龄与我相仿的小伙子,总是一脸憨笑,身子骨单薄却特有精神劲儿,走路都带三级跳呢!
  那个负责端茶、倒水、盛饭、摘菜的小姑娘,长得漂亮又水灵,纯纯的样子,总爱穿裙子,的确很招人喜欢,好多男孩子吃饭都是奔着看她去的。
  还有就是掌勺的老阿姨,慈眉善目,轻声细语,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