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迅速奔向自己的岗位。
徐长杰等老同志亲自推着鱼雷模型,靠近打开的风洞试验段,起吊安装到试验段的试验平台上。
李栋、纪春明、费聪等年轻人则检查着各种测量、控制仪表,打开电脑,不时互相呼叫着,进行试验前的调试工作。
深夜,一切准备完毕。加了一天班的人们毫无倦意,立即开始第一次吹风试验。
沈东山亲自担任吹风试验总指挥。
徐长杰向沈东山报告:“报告沈总!‘深海7号’吹风试验准备完毕, 是否开始?请指示!”
沈东山威严地下令:“开始!”
计数器开始倒计数:“10、9、8、7、6、5、4、3、2、1。”
徐长杰的右手拇指按下一个红色的按钮。
低速风洞巨大的电机旋转起来,风洞轰鸣声由低到高、风速由慢到快,顷刻之间,巨大的轰鸣声掩盖了所有的声音,铺天盖地。
轰鸣声中,‘深海7号’鱼雷模型在风洞里转动起来,数据源源不断地传出,并被打印出来。
李栋、纪春明、费聪等人,全都忘我地沉浸在各自的岗工作中,头都不抬一下……。
国风 第四章(1)
50
又是一个紧张的不眠之夜。
“深海7号”风洞试验展开之后,连续吹了半个多月风,预定的第一阶段吹风任务结束。在第二阶段吹风展开之前,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分析和处理第一阶段大量的吹风数据。
徐长杰带着李栋、纪春明、费聪等几十号人,每天除了轮换回去睡一会儿觉,其它时间都在风洞里加班,后勤部门除了往风洞送三顿饭,经常半夜还要送一次夜宵。
数据处理间每个人的电脑桌上都摆放着一盒盒的三寸、五寸软盘,还有一堆堆的数据纸。许多人的桌子上摆不下,还摆到了窗台上、桌子下面的地板上。
徐长杰等十多个老同志在忙着整理、分捡数据纸。
李栋、纪春明、费聪等年轻人在一边帮忙,将分捡好的数据纸归类、装订到一起,按照徐长杰的要求放到相应的数据处理岗位上。
费聪被这么多的数据吓住了,问徐长杰:“主任,这么多数据,都要一份份分析处理出来吗?”
徐长杰说:“这还算多吗?当年我们搞轰7、歼8系列,搞远程运载火箭,数据比这多多了!”
费聪感叹道:“天爷呀,这什么时候能够处理完,还不把人累死?”
徐长杰说:“风洞里的活儿,不干不知道,一干就知道,没有哪个是轻松的。你们呢,没任务时闲得慌,现在有任务了,又累得慌了。这才刚开始,苦日子在后头呢!”
费聪听了,不吭声了。默默地埋头干活。
时钟很快指向零点。
大家的动作都明显慢了下来,费聪不断打起哈欠。
徐长杰看到分捡的数据足够每个人处理一阵了,就让李栋带领青年人回去睡一觉,早上八点准时进来接一下他们的班,他准备带着老同志们干个通宵。
李栋放下手中的事情,一挥手,七八个青年人疲惫地伸了伸懒腰,跟着他走了,只有纪春明没走。
徐长杰等十几个老同志坐到自己的工作台上,机械地操作老式数据处理器分析和处理数据。有的老同志不时还用笔在纸上演算一下,似乎在验证数据处理器的结果。
这让纪春明感到不理解。他知道,室里刚刚配了十几台新式的386电脑,他不知道为什么不利用起来。他问徐长杰,徐长杰回答他,那些新玩艺要装软件、要调试,有许多新东西要学,老同志们用不来、用不惯,也暂时没时间学。
纪春明担心这么下去,可能无法保证进度。据他所知,这次“深海7号”的试验时间比过去有记载的哪一次型号都短,吹风没问题,问题怕是要出在分析处理数据这个环节。不过,他看到徐主任胸有成竹的样子,不好多说,只能尽量快地做好自己手里的事情。
徐长杰好几天都没休息,眼睛都熬红了,但是,进展依然缓慢。
沈东山有些急了,他来到试验现场,看到徐长杰疲惫不堪的样子,不忍责备,只是问:“这一阶段的数据结果什么时候能出来?”
徐长杰说:“我们两班倒,最快的话,也要五天吧。”
沈东山觉得一天都嫌多,没想到徐长杰还要五天。徐长杰看出沈东山很着急,心里有些不悦,觉得别人不清楚情况你沈总是清楚的,对风洞里活儿哪一样不了如指掌,就眼前这些人,青年人暂时指望不上,只能跑跑腿、打打下手,老同志已经拚命了,还能怎样?就说:“五天已经是最快的了。”
沈东山听出了徐长杰的潜台词,他暂时也没什么高招,知道急也没用,就说了句:“尽量抓紧一点吧。”说完就走了。
国风 第四章(2)
51
李栋决定在轮班休息的时间,做一下他的铁饼吹风试验。而且,他心里还有一个没对任何人讲的想法,他准备带领年轻人利用室里新配的计算机和最新数据分析软件对铁饼吹风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一旦成功,他将助徐长杰一臂之力,解决他们现在进度缓慢的问题。
李栋指挥着青年人,在试验段里原先固定鱼雷的地方,换成了那个大铁饼。
大家很兴奋,忙上忙下,气氛也显得轻松和活泼。
纪春明往机关送一摞材料,走过来看到了,就站在一旁观望。
李栋拿着对讲机询问:“各岗位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应答声从各个岗位陆续传过来。
纪春明忍不住向李栋招手,喊:“李栋,请你过来一下。”
李栋走过来,问:“春明,有事吗?”
纪春明说:“老同志都在那边忙,你这样不好吧。能不能等到鱼雷试验全部完成后,再做这个?”
李栋说:“互不影响嘛。沈总早就批准了,徐主任也跟我说过,让我相机行事,插空做。现在数据处理岗位老同志们都占满了,我们暂时没事,我给徐主任报告了,他说,我想做就做吧。”
纪春明说:“沈总和徐主任是为了照顾你的情绪。现在这个节骨眼上,你不做这个,他可能更高兴。”
李栋就推托说:“可是都准备好了,这么多人等着我呢!”
这时,善于察言观色的费聪不失时机地在远处高喊:“总指挥!该开始了!你还等什么呀?”
李栋就不再对纪春明解释什么,答应着,跑过去,对着对讲机下达口令:“好!铁饼气动性能试验吹风,现在各就各位,准备开始!”
风洞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很快,随着李栋一声令下:“开车!”
风洞的电机慢慢转动起来,轰鸣声渐渐响起,风洞里长风呼啸,如有雷霆万钧之力在横扫寰宇。
铁饼在风洞内迎风转动,不断变换着角度。
轰鸣声传到数据处理间,有的老同志疑惑地停下手,大声问着徐长杰什么,徐长杰听不清,但是他知道对方大致问什么,就大声解释了一句,他意识到对方可能也听不清楚,就摆摆手。老同志似乎明白了,又似乎不明白,他摇摇头,嘀咕着什么,埋头做自己的事。
风洞主控室里,各种信号灯闪烁着。
风声渐小,吹风很快结束。数据打印机发出悦耳的声音,还在持续打印着一摞摞试验数据。李栋拿起一叠数据,细细地看着,显得十分兴奋。
而纪春明却对这一切感到忧心忡忡……。
52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三天了,“深海7号”的数据处理依然进展缓慢。徐长杰向沈东山解释,毕竟水中兵器与飞行器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因此,数据分析处理起来确实要麻烦一些,他希望沈东山耐心等待,但是,沈东山听说蒋承先那边数值计算进展比风洞试验部这么快得多,就更加等不及了。
沈东山找来李栋,直接问他,能不能想点新方法,以突破徐长杰他们现在的工作模式。李栋做了几次铁饼试验之后,又用室里最新配备的十多台386电脑初步处理了铁饼几次试验的数据,心中有了数,就对沈东山提议,由他带领一批青年人试一试。为了减少与老同志之间的矛盾,他建议当晚让连续加班的老同志们好好睡一觉。
心急火燎的沈东山一听李栋有招,根本不想顾及别的,比如老同志们的看法、面子等,当即下决心道:“好吧。你去干,出了差错算我的。”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国风 第四章(3)
当晚,风洞数据间灯火通明,李栋带着纪春明、费聪、涂震等十多个青年人,一人一台386电脑,居然一宿下来,就分析处理完了“深海7号”的全部试验数据。
这个结果让沈东山始料不及。他让徐长杰仔细审核了一遍李栋的数据分析报告,自己又仔细看了一遍,确实没问题。沈东山感叹地对徐长杰说:“你们需要四五天才能干完的活,他们一个晚上就搞出来了,如果不是这个报告摆在这儿,打死我也不会信的。”
徐长杰说:“‘深海7号’的问题就出在尾翼上,这个是一开始试验后,许多老同志都从数据上感觉到了的,因为就那儿数据异常得很厉害,但是,问题是什么性质,问题有多大,将来怎么改进,没有李栋他们这个详细的分析,谁也不敢下结论。这个李栋,真还有两下子。”
沈东山很高兴,李栋做成了一件事比他自己做成一件事还让他欣慰,他说:“长杰,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下,看谁还敢不重视李栋!”
徐长杰却没有沈东山那么高兴,他既对李栋的才能欣喜,他又有一种别人没有的忧虑。徒弟出山,师傅就该收山了,也许,他也无法避免这个宿命。
沈东山忍不住得意地哼起了小曲。
徐长杰却悄悄离开了。
沈东山以为徐长杰还在他办公室,就说:“长杰,我马上去给林司令、陈政委汇报。”
但是,没有人回答,沈东山转头一看,徐长杰早就不见人了。徐长杰不打招呼就离开,这让沈东山很是疑惑,也让他隐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