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咋给你买衣服?胖大嫂盯着大萍疑惑不解地问。
还不是他看我整天穿得破破烂烂的,前两天我的衣服洗了,没穿的,只好穿我哥的旧褂子,穿着又肥又大,男不男,女不女的,有不少同学嘲笑我。今下午我去上学,王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给我这件新衣服,让我穿上。我说不要,他说是用班费买的,谁知穿上不大不小正合适。何大萍边说边左看右瞧自己身上的花衬衣,翻翻衣角,看看精细的做工,想到从未穿过这么好的衣服,不由非常珍惜。
胖大嫂看着女儿喜气洋洋,觉得她像花儿一样漂亮,平时没见她打扮过,也没多注意她,谁知一装扮竟然这么出彩。可惜生的不是家呀,要在富人家,那可是一朵金花,当演员都不差。她看着女儿笑眯眯地说,啥班费呀,肯定是王老师给你买的,咱不能白花人家的钱啊。
俺老师对谁都好,他还帮俺班里的贫困生买本、买笔呢。何大萍说着坐在一旁的小板凳上。
以后你得好好学习,对得起老师。
王海洋老师和胖大嫂是邻村人,相互之间都很熟悉。王海洋的父亲是村医生,谁家有病人请他,他就背着药箱到谁家去看病,给人家包药、打针,对常见病,往往是药到病除。每年他都要给附近各村的孩子打防疫针,这对他来说,是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他家住着红砖瓦房,拉着红砖院墙,安着铁大门,相比之下,算是村里的富裕户。王海洋上高中时,深得他的班主任赵老师的赏识,因为他的成绩突出,脑子特别灵活。赵老师认为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可惜他高中毕业没有赶上教育制度改革,上大学凭推荐,他只好靠边站。后来他当了村办老师,当时学校设有初中,他担任着初中的语文和数学课,并兼班主任。他是学校里的拔尖老师,也是最年轻的老师,威信很高。胖大嫂家就住在学校后面,王海洋也了解她家的贫困情况。有天中午,胖大嫂为感谢王海洋,特意做了一顿捞面条,又烙了几个菜馍,这算是她家改善生活了。她让大萍去喊王海洋来家里吃饭,并交代说,他要不来,我就给他送过去。
王海洋来到胖大嫂家,顺便观察了她家的贫困状况,不由自主地顿生怜悯之情。胖大嫂看着他高个头,瓜子脸,浓眉大眼,白净面,英俊潇洒,便情不自禁地笑笑说,王老师,我看你像个城市的书生,待在村子里真有点屈才了。
可咱土生土长的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孩子,像,只能说是假的。他微笑着说。
献计(2)
胖大嫂忙前忙后,自然是热情招待。她把案板摆在堂屋当门,把馍筐端到案板上,又笊一大碗凉面条递到王海洋手里。吃饭时胖大嫂、二军陪着王海洋,大军、大萍、二萍都端着碗到院里去了。
胖大嫂说,俺家就这一摊子,也没啥好吃好喝的,家常便饭。
王海洋说,我不来你不乐意,其实来不来,你的心意我都领了。你们家多年的情况我也了解,现在要紧的是得想办法致富,常找领导要救济那不是个办法。他说着把碗放在案板上,从衣兜里掏出手绢擦擦额头上的热汗。胖大嫂慌忙把身边的芭蕉扇递给他说,扇扇,屋里热。接着卷一个菜馍递给他,说谁不想富哩,可有啥办法哩?我想过,喂牲畜吧,连本钱都没有,再说人还没吃的,哪有东西喂它哩。你给嫂子想个扒富的门。
王海洋右手扇扇子,左手拿馍吃着说,你看,一到农闲季节,村里的男女劳力都外出打工了,不但节省了家里的口粮,而且每月还能挣上几百块,这是无本万利。我有一个同学,在县城包了一家宾馆,他聘请的厨师月薪拿一两千块。不如让大军去那里学个手艺,学成了,将来也能挣大钱。
胖大嫂立刻眉开眼笑,王老师,我不瞒你说,为大军的事,我夜里睡不着觉,白天发愁,他姑给他提个媒头,人家也没看掉人,可一看家,黄汤了。也不能怪人家,就是咱家的闺女,也不愿找个穷婆家呀!谁也不愿吃苦受穷。听你这么一说,算解我一块心病,你是活菩萨呀,嫂子求你了,赶快给你同学说说,让大军去吧。
明天我给同学写封信,让大军拿着信去找他。我想没问题,只要大军好好学,以后就有挣钱的门了。
那太好了。胖大嫂眯着眼龇着牙笑,接着又说,二军,你帮我把咱家的破架子车收拾收拾,我准备贩菜去。
村西头老张家是种菜专业户,他发财就发在大棚种植蔬菜上,成为村里的富裕大户。每天有很多菜贩子都来批他家的菜,然后再到集上卖。胖大嫂心想,没有本钱先赊菜,等卖了钱,再立马还上,这事不难办到。
王海洋说,这也行,活动活动就能挣几个零花钱。如果没本钱,我给你。
不用了,我想老张家先赊给我点菜还是给的,等赚点钱就有本钱了。我就不信,人家能致富,俺家就致穷。胖大嫂说这话时蛮有精神劲的。
王海洋笑了,如果你早点开窍,早就改变现状了。然后他话锋一转问,现在二军的学习情况怎么样?考学有把握吗?
二军只顾往嘴里扒面条,一碗捞面,一会儿扒光了。把空碗放在案板上,抬手擦把嘴,笑笑说,没有多大把握。我看,就是考上学也没钱上,只是舍不得丢掉我的美术,我画的画,还获得过市级一等奖呢。
胖大嫂说,这孩子,从小就爱画画,我看他画的画,像真的一样。你把获奖的那张牡丹画拿来,让王老师瞧瞧。
二军起身钻进卧室,迅速把那张画拿出来,展现在王海洋面前。王海洋一看,感到眼前一亮很吃惊,不敢相信是他画的。那朵鲜艳的红牡丹活灵活现在花丛中,风姿绰约,亭亭玉立,以其浓艳的“姿容”技压群芳。花丛中有许多不知名字的小花,红的似火,黄的如金,白的如雪,都开得潇潇洒洒,热热闹闹。王海洋将饭碗往案板上一放,双手握着画幅边沿将它立起来仔细看,笑容满面地说,画得太好了,给我画一张行吗?
二军笑笑说,一百个行。
你今年毕业吗?
毕业。
咱学校缺美术老师,到时候我向学校领导推荐推荐你,不过,这事还是村支书当家。希望你争取吧!
胖大嫂心想,请人家吃顿饭,可是大赚特赚了,心里如喝蜜一样甜,什么时候也没有这样高兴过。她感谢王海洋为她指点迷津,帮她出主意想办法走出困境。人常说智慧就是金钱,可能就这个理吧。王海洋临走时,胖大嫂有点热情过度,把剩下的菜馍包包要让他带着。王海洋理解她的心情,说什么都不带。对她说,穷是暂时的,相信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只要多动动脑筋,想想办法,勤劳就能致富。胖大嫂微笑着说,谢谢你,多亏你帮助,俺一辈子忘不了你,你是俺的大恩人。
以后就按咱今天说的一步一步来实现,不久你家就不会这样困难了。
讲故事(1)
春节来临,村里人欢腾起来,杀猪、赶集、买年货、贴对联、放鞭炮等等,增强了节日的欢乐气氛。眨眼到了年三十,吃了年夜饭,人们都知道熬皮袄的风俗,所以都睡得很晚。有的在家里闲坐着聊天,东家长西家短,什么都聊,不讲语法逻辑和言辞,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轻松自由,一吐为快;有的聚在一起打打牌,喝喝闲酒;有的相互走走,串串门,以表示节日的喜庆。胖大嫂和何大萍来到李奶奶家,看到屋里坐满了村人,有说有笑,很热闹。屋里燃着煤火炉,炉火红彤彤的,烧得很旺,把屋里烤得暖融融的。靠后墙的大方桌上,放着一盏煤油灯,火红的灯头散发出橘红色的灯光和淡淡的暗青烟,照着人们喜气洋洋的面容。胖大嫂说,叫大婶讲讲熬皮袄是咋回事,中不?
中。人们齐声回答。
李奶奶乐呵呵地坐在方桌旁的罗圈椅上,何大萍坐在她身边的矮凳上,拽拽她的衣襟说,奶,快讲啊!
我给你讲了恁多故事,你还没听够?
何大萍龇牙笑笑说,我天天都爱听。
有个小男孩倚在母亲怀里,睁大圆溜溜的眼睛望着李奶奶说,奶,快讲。他的声音清脆响亮。
乖儿吔,奶讲,奶讲。李奶奶从前读过不少书籍,明白事理,是当地十里八村难找的聪明女人,村里人有什么不明白的事都来请教她,人们都把她当成了私塾先生,都很尊敬她。她讲起了为什么熬皮袄的故事。说古时候,孔子请人做了一件新皮袄,怕穿出去让弟子看了眼馋,心里不舒服,想放着,等过年时再穿。到了年三十夜,孔子想到了那件皮袄,就坐着不睡。到了第二天早上,他的学生来拜年,见他仍坐在木椅上,眼睛直直地盯住房顶,身上穿着新皮袄。弟子惊叹,觉得他像入了仙境,不敢近身。不一会儿,孔子慢慢低下头来,见眼前站着学生和家人,便故作惊讶,抖一抖身上的皮袄说,呵呵,我除夕夜久坐陪玉帝,玉帝赐给我一件皮袄。人们半信半疑。第二年除夕,许多人都学着孔子的样子,坐着熬皮袄,可什么也没得到。孔子风趣地说,是你们心不诚,感动不了玉帝。从此,人们年年除夕之夜都要熬夜,想得到一件漂亮的皮袄,更希望知道自己是否心诚。
这个故事讲完了,但屋里仍然静悄悄的,人们兴味未消,都想继续往下听。何大萍拽拽奶奶的衣襟说,为啥今晚都吃饺子呀?
对呀,讲讲。有人催促说。
李奶奶接着讲,可能有两个原因吧,一是因为饺子的味道鲜美。你看饺子里啥菜都能包容,油盐酱醋作料,葱姜辣椒鸡蛋肉,萝卜白菜芹菜韭菜,你想吃啥菜就包啥菜,想吃啥味就调啥味,这是其他饭菜代替不了的。二是图个吉利。从前买东西都是用黄金、白银打制成元宝买。饺子的形状像元宝,人们过年吃饺子,都想招财进宝,图个吉利。不过,这里边还真有个故事哩。从前有个皇帝吃饭特别挑剔,到年三十夜,他对厨师说,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