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挚爱张国荣:只怕不再遇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生挚爱张国荣:只怕不再遇上-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孤单的童年后,是在英国的求学时光,也是一段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张国荣艺术灵感的岁月。
2。英国往事
    一生际遇,

    乐与苦必须经过第一次。

    ——张国荣《第一次》

    1978年,香港,启德机场。

    即将踏上飞往英国班机的张国荣,心内所想的也许是家人和六姐,也许是在学校内让他情窦初开却比他身高高太多的姑娘,也许是每天经过的熟悉的街道和生活了十多年的唐楼,当然,这位少年此时或许只是在兴奋地揣度和期待着将要拥抱的新世界——毕竟,只有英文成绩还算拿得出手的他已经经历了留级,留在香港读书恐怕也没什么光明前途。

    这个去往英国的决定,虽然从后来深受外国文化影响的艺术风格,以及出道与演艺经历看来是个正确的选择,然而平心而论,对于一个年仅12岁且成绩并不优秀的少年,只身飞往陌生的国度学习非常专业的知识,无论如何也冒了太大的风险。张国荣日后回忆时还提到,当年学校寄来的入学考试题目,也是姐姐填好寄回的。

    这种性格也伴随了张国荣的一生,后来告别歌坛、复出歌坛、决意公开与爱人唐鹤德的关系,似乎在彼时都是贸然的,而在日后,却被证明是正确的。这种果敢的性格,也是他能够在竞争激烈的香港演艺圈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不过必须说明的是,他最后结束自己生命的决定是在其抑郁症发作的状况之下,而非这里所说的果敢性格。

    说回彼时还是名为张发宗的少年,在听到登机通知之后,他一步一步走向离境闸口,据他自己回忆,当时的步履很快,甚至在到达海关关口面前,也只是简单地回头看了看父母、兄姐与六姐,说了句“拜拜”便转身离开。

    谁会想到,这个在匆匆离港,在珍宝客机上向窗外盯着云朵的少年,会成为日后的巨星呢?那个时候,1968年的他只是一个叫作张发宗,英文名是Bobby的小留学生。

    仅凭留学时期的几张照片,会误以为他在英国过着悠闲、自在、享受生活的日子,照片上,英俊的少年站在教室或学校标志性的标语牌前,虽然总是不能摆出恰当的、适合拍照的表情,但端详这些照片,我甚至都能觉得照片里远在英国的70年代的阳光能穿过大洋、穿过年代,甚至穿过生死的界限,投射到自己的脸上。这些让人倍感温暖的照片,也让人不得不误会:张发宗,只是在英国享受生活的富家公子。

    早晨七点的铃声驱散了回忆中的阳光,我像是看到从被单中慌忙爬起、揉着惺忪睡眼收拾着床铺的他。在一股脑儿地套上衣服和梳洗过后,他和其他孩子匆匆赶到食堂祷告,再享用着并不丰盛的第一餐。

    正午十二点,又是一阵铃声,下了课的他饥肠辘辘地赶到食堂,和早饭一样,这又是匆匆忙忙的一顿。吃完后,还得继续上课到下午三点,接着才是一天的运动时间。

    和后来“热?情”演唱会上那个肌肉线条充满魅力的天王不同,这个时候的他还很瘦弱。于是在只有橄榄球、足球的运动课上,年少的张发宗只能被编到足球组。下午五点,一身臭汗的他赶往图书馆温习功课——当然,这也是学校的规定,未必有人去关心他们究竟是在专心读书还是在做其他的事情,只要坐到八点,就可以回到宿舍领取饼干和饮料作为晚餐。而一间宿舍,当年住着十六个人。

    身体正在发育的少年,当然受不了这种苦行僧似的生活。而且每到周末,看到放假回家的当地学生,他的心里更是涌起思乡之情,甚至怀疑自己的父亲是不是因为嫌弃自己成绩太差才把他扔到英国,以免在香港给父亲丢人。

    但是,张国荣超越常人的地方就在于,即便再辛苦,甚至辛苦到自己抱怨或委屈流泪的程度,他也能很快收拾好心情,继续前行。这样的品质也为他日后的发展带来了优势。试想为什么他能在香港乐坛、影坛最辉煌的八十、九十年代上半期独占鳌头、自成一派?为什么他能够在完全不熟悉京剧的情况下演好程蝶衣、生长在香港和外国却能演出共产党员的神采?为什么,他能在胃液倒流的人生最后几年依然做着引领潮流、品质绝佳的音乐?我想,从张国荣在英国的留学经历中,可以找到答案。逐渐学会了坚强与自立的他,不仅拿到了奖学金,而且顺利地考取利兹大学(LeedsUniversity),子承父业地修读纺织及成衣专业。

    这个专业所学习的并非字面上理解的“裁缝”,而是关乎艺术、审美、设计的综合专业,这也给张国荣学习吸收不同文化的机会——是的,此时的他,已经不再名叫张发宗,而是改成了日后全球华人都熟悉的那个名字——张国荣。因为身在国外深受欧美文化影响,他把自己的英文名改成了和自己喜欢的演员,《乱世佳人》中的莱斯利?霍华德一样的名字——Leslie。这是一个男女通用的名字,张国荣觉得性感便取为己用。斯人已逝,我无法知晓他换英文名的举动是贸然之举还是经过深思熟虑,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中性的名字,也仿佛注定了他的宿命。

    小小少年,也终于长成了一位翩翩公子。此时,经常在晚上去观赏酒吧演出的他也渐渐地培养了对音乐的前卫触觉。他最喜欢的歌手也由粤剧名伶变为DavidBowie。

    但是,这种音乐积淀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得以发挥,他所唱的歌都是翻唱自欧美、日本的名曲,以及本港创作的质量并不高的流行歌。到了人生的最后几年,他才能随心所欲地将自己从国外时期就积累的音乐才华完全注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当然,这是后话。

    适应了英国的环境和生活,在大学刚刚开始享受人生的他,却在此时被一封来信完全打乱了生活计划。
3。签约丽的
┊米┊花┊在┊线┊书┊库┊ ;BOok。MihUa。nET
    留得春光怎可以再令那仲夏停留?

    愿与它同游莫强它停留。

    ——张国荣《追族》

    读罢从遥远的故乡寄来的信,他愣住了。

    然而时间不允许这个名叫张国荣的年轻人再愣一分一秒,急急地登上回乡的飞机,他知道,那封信上的几个字,就像牵着风筝的线一样,把他从遥远的大不列颠拽往自己的故乡香港——他的父亲张活海因饮酒过度瘫痪了。

    归乡后,没有完成学业而被迫回来的张国荣所面临的压力是艰巨的——一方面,父亲的瘫痪让家族产业失去了顶梁柱,而即便他想子承父业,面对着满街的成衣店,量体裁衣的行当已经难以为继;另一方面,自己在英国的学业,可能也要因为家道中落而不得不被迫停止。

    走投无路的张国荣开始了以卖牛仔裤为生的生活。大多数的人只知道张国荣的璀璨的成就,可是谁会记得在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张国荣也曾以贩卖牛仔裤为生!可是在利兹大学自立自强的翩翩青年,却不是卖牛仔裤的材料。两个星期后,他辞职了。凭借着父亲尚存的人脉,张国荣得到了一家律师行的面试机会,随后被安排做一个办公室小职员——这比卖牛仔裤显然是体面了许多,但身为欧洲名校拿到奖学金的高才生,在办公室庸庸碌碌的日子显然也不是他所追求的。于是,这份工作他甚至做都没做就离开了。

    两个月在家中无所事事的生活实在是让张国荣百无聊赖,而此时,从前在中学当插班生时所认识的喜欢民歌的好友恰好与他联系。他们便组成了一支民歌乐队,张国荣担任了乐队的主音歌手。这支乐队参加了几次比赛,取得过比较不错的成绩——虽然从未得到冠军。这个时候是1977年,另一支乐队的一位27岁的主音歌手却是风靡香江的大明星,他的名字,叫谭咏麟。

    民歌乐队成立后的不长时间,张国荣在队友的介绍下,注意到了丽的电视举办的歌唱比赛,并被朋友怂恿一起去参加。然而,家道中落的张国荣,此时无力支付报名费、交通费,性格倔强的他不愿哀求瘫痪在床的父亲,于是只好去央求那个比亲人还关心他的人——六姐。

    我想,曾经是富家子弟的张国荣在向曾侍奉过他的用人借五块钱报名费的时候,他的心中一定是非常羞赧且不好意思的。但六姐却拿了二十块钱给他——这二十块钱,不仅是他要参加比赛的费用,更是六姐对东家,或者说对“儿子”的爱。

    丽的电视台前,乘坐了很长时间轮渡的张国荣并未因海风而形象有损,面容清秀的他随朋友一同来到举行初赛的现场。

    评委席上的钟景辉和黎小田看到了走上舞台的张国荣,示意开始。

    《AmericanPie》的前奏缓缓响起,年轻人开口唱道:“Along,longtimeago,Icanstillrememberhowthatmusicusedtomakemesmile……”

    黎小田微微皱着眉头——眼前的这个清秀的小伙子,显然没抓住钢琴的节奏。然而,准备面试下一位的黎小田,却看到眼前的年轻人对着自己大胆地问:“我可以清唱吗?”

    得到同意后,没有伴奏的清唱歌声从张国荣的喉咙里缓缓倾泻下来,流进了钟景辉、黎小田以及在场观众的耳中。黎小田还是面无表情,钟景辉还是微笑地看着年轻人。舞台上,张国荣不清楚他们究竟是怎样看待自己的歌声,只是被钟景辉的微笑鼓励,便越唱越进入状态,直到半首歌后,评委又按响了铃声。

    表示没唱完的张国荣希望将这首十二分钟的《AmericanPie》继续唱下去——然而,现场却有人告诉他,这是初赛,半首歌足矣。这也让张国荣的心里满是疑惑和担心——疑惑的是,他们是否真的听清了自己的歌声;担心的,自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