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经济看未来:后天有多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透过经济看未来:后天有多远?-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美国石油库存增加,原油价格连续下跌至124美元一线,跌幅超过15%。
  如果用一个较长的观察尺度来看,金融市场并不是油价高涨的原因。按照BP公司2008年世界能源统计的数据,2007和2008年金融行业对油价的影响比较稳定。通过对能源价格、非商业投资的净仓位和待平仓合同三者之间走势的比较,其结论是投资者没有增加供需矛盾,他们的投资行为只是供需矛盾的反映而已。不过,在我看来,这样的统计只有参考意义,试想,投机机构怎么可能让你那么容易发现他们的仓位和资金流动情况呢?就好像说,TOPVIEW数据只能粗略反映中国股市资金流动情况而已,有的时候还不太准确。国际投资者恐怕至少不比我们国内的机构更笨。
  长期的稳定性和短期的波动性其实并不矛盾。金融市场对能源价格的发现和反映正是由剧烈波动的短期趋势组成的。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获利靠的是博取短期的价差,而并非长期投资。这与投资一家公司的股票完全不同。而套期保值者的目的主要是规避风险,并不是以博取价差为目的。所以,长期来看,金融市场仍然是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场所,也并不具备制造高价的功能。
  主张投机因素推高油价的观点或许能够获得更多的认同。这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大多数观察者注意到了短期价格的波动确实来源于资金的流动和推动;二是主张阴谋论或者金融投机推高价格的观点听起来更加“危言耸听”,大家也更愿意相信这是个阴谋。媒体也更愿意用这种噱头来吸引公众的眼球。一些媒体,包括一些大的媒体就金融投机问题采访我时,我明显感到记者的“诱导性”和过分倾向性。而当你很费劲地给媒体解释这个问题的时候,电视台最后给你播出的仅仅那几句支持他们观点的话。这不能不叫人无奈。
  至于地缘政治事件对石油价格的上涨要看它是否对供给和需求造成了实质性的影响。按以往经验来看,地缘政治事件的冲击短期内确实会对石油市场造成价格上涨。但是这种突发外部冲击的性质不一样,比如从1971年到1981年的两次石油危机,是人为的造成供给短缺和中断,因此是较长时间推高了价格。1990年代初期,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石油市场也出现了短期的价格暴涨。但是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之下,启动了应急机制,石油价格很快得到平抑。地缘政治事件对油价的短期冲击是否会持续推高油价要看这一时间的性质和作用。
  近期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是伊朗局势。我个人的看法是,以色列要想生存,必然会解决伊朗的核力量。美国人可能不会动手,但估计以色列等不及。一旦伊朗局势出现问题,连锁反应就会出现。不光是石油生产受到打击,首当其冲的是石油运输通道。而其他反美国家可能也会借机利用石油武器打击美国。那个时候,油价飙升可能不是主要问题了,主要的问题是如何获得充足的石油供应。如果说,这一轮价格上涨还不能称之为石油危机而只能称之为石油价格长期上涨的话,那么一旦出现政治事件冲击造成的供应中断,第三次石油危机是否真的要来了?
  也许不用等到伊朗局势出现问题,只要有这样的预期,大量的投机资本就会重新流入石油市场,推高价格,获取收益。试想,海浪都来了,怎么可能没有浪花呢?反过来说,没有海浪,又怎么可能有浪花呢?
  

油价波动与金融投机(1)
2008年以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从不足100美元迅速攀升至逼近150美元,涨幅超过50%。然而就在7月份底的十个交易日当中,油价又从147美元高位暴跌15%至123美元一线。实际上,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从每桶30美元左右上涨至2008年 140多美元的高位。无论以名义价格还是真实价格来看,国际油价都达到了19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的最高点。高油价刺激了全球性的资源性商品价格上涨,也推动了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形成和扩散。与此同时,投机是否推高油价的争论也不绝于耳。但是,国际权威机构对石油市场中的投机行为的调查至今也没有比较统一的结论。油价波动与金融投机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如何界定投机行为?
  美国经济学家Graham 等认为投资和投机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通过认真分析研究,有指望保本并能获得满意收益的行为,如不满足之,就是投机。按照维基百科(Wikipedia)的定义,甚至可把购买并持有商品数十年的长期投资者归类为投机者,但更一般地,投机是指仅在较短时间内持有商品,多运用金融杠杆,并愿意持有短期头寸和长期头寸,对任何有价值的金融进行购买、持有和出售,以从其价格波动*利的行为。按照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定义,期货市场上的投机者是指那些并不生产或使用(某种)商品,以其自有资本交易该商品期货,通过(该商品)价格变化而牟利的主体。它主要包括大型金融机构(如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养老基金和其它投资基金,但主要表现形式是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
  投机如何影响油价波动?
  按照期货合约交易者买卖期货合约的目的,期货合约交易者可分为套期保值者(hedgers)和投机者(speculators)两类。套期保值者包括贸易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其期货交易的目标在于减少商品价格波动的风险,进行风险规避;而投机者则利用其对期货合约价格波动的预测,试图通过低买高卖而实现的买卖价差(乘以交易量)作为其风险利润。显然,在期货市场上,投机者的买卖价差决策提供了市场流动性,实现了期货市场的出清,起到了贸易中介的作用。期货市场中投机者与套期保值者之间的交易一方面创造了市场,提供了期货市场的流动性和即时性,因而使期货交易更容易达成、交易成本更低;另一方面,为获取更大的利润,投机者存在非常强的动机研究期货合约相关商品的供需状况,大批投机者的存在使对贸易商品供需的研究更为深入,对公开信息的利用更为充分,通过将其处理后的信息变为期货买卖决策,形成期货市场的成交价格,有力地减弱了信息不完全对交易效率的影响,使商品交易更能反映商品的真实供需格局,起到了发现价格的功能。
  期货市场间和期货市场内都存在非常强的竞争,尤其是在现代通信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广泛用于期货交易之后,期货市场中的会员资格趋向于可以开放进入,在位的会员和交易者无法获得或维持其市场势力。交易者(尤其是投机者)之间的竞争使得期货价格很难大幅度偏离合理的价格水平,因为任何此类偏离都会产生获利空间并引致相应的投机交易行为,推动价格回复至合理水平。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油价波动与金融投机(2)
预期如何影响投机行为
  按照法国石油工业联盟主席西朗斯基的看法,供需紧张是导致高油价的根本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它导致了普遍的油价上涨预期。在这一预期下,石油不仅仅作为能源产品,还作为投资资产存在。由于石油价格由生产成本、垄断利润、垄断地租、风险溢价、金融溢价等部分组成,一些投行和利益相关机构可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人为制造诸如供需紧张、运输通道风险或自然风险、美元贬值等预期。油价波动中上涨的预期不仅刺激了大量投机资金的涌入,还刺激了商业交易者的异化。后者通过增加存货、惜售等机制谋求获得资产收益。按照西朗斯基的说法,他们的“投机行为放大了油价上涨趋势”。Hamilton指出,卖出到期合约的投机者发现,不断增加的期货购买量转化为不断增长的期货和现货价格,可导致自我实现的预期和投机。但高油价将促使消费下降而生产增加,持续的投机价格将导致贸易中介持续的存货增加,或者生产的削减,前者明显是不可持续的,而后者毋宁说是供给削减造成了油价的上涨 。OPEC所言的供过于求因而削减生产,以及石油公司的库存量增加皆由此维持了油价上涨的预期,促成了其自我实现的增长。
  1、石油公司制造短缺预期
  在国际石油市场中,存在两个层面的供给和需求:一个层面是产油国的生产和供给以及石油公司的需求(也包括投机者的买入需求),另一个层面是石油公司将加工后石油产品投放市场的生产和供给,以及包括个体消费者在内的最终需求。的确可能,产油国生产的石油量很大,但却不能完全通过石油公司的贸易中介变为最终石油产品的供给,因而,一方面OPEC认为产等于或大于求,另一方面消费者或消费市场却供不应求,后者转变为推进油价上涨的信号,形成高油价,刺激期货市场上的商业*者增加库存并“异化”,导致油价上涨的信号被传递到现货市场,形成价格进一步上涨的预期,并推动其自我实现。
  以上两层面供需差异导致油价上涨的重要支撑条件是石油公司库存量的增加,但也可能通过库存之外的政策得以实现。此类行为一般非常隐秘,很难界定,也很难被察觉。逼入,调查显示,一些跨国石油公司在近一年时间内,多次无故停工检修其炼油厂,人为制造产出短缺。
  2、供需矛盾的真实预期
  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亚太区域石油消费量迅速增长,在1997年超过欧洲、美国的消费量,进入21世纪后继续快速增长,2000…2007年年均增长率为。相应,同期世界石油消费增长率为,而世界石油生产的增长率仅为,需求增长明显快于生产增长。从2000…2006年欧盟、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石油消费量也出现较明显的增长。美国和欧盟2007年的石油消费量开始有所下降,全球2007年的石油消费增长率也降至,但石油消费量超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