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护卫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旗护卫队-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但要爱国爱旗,更要把国旗的来龙去脉搞清楚,这样才能言传身教地去感染别人。”
  指导员还语重心长地指着不远处巍峨庄严的午门对他说:“五班长,你知道1900年8月28日在这里发生过什么事情吗?”
  董立敢回答不上来,看着指导员发呆。
  指导员微微眯起眼睛,说:“那一天,八国联军在这里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大阅兵。领队的是800名俄军,后面依次是日军、英军、美军、法军、德军、意军和奥军。各国公使和司令官以及军事记者、使馆职员、侍卫队都参加了阅兵式。阅兵完毕,英军燃放礼炮,宣告*开始,八国侵略军就是从这里列队进入故宫的。他们一路鼓乐齐鸣,一路哄抢我们的国宝。”
  早就听说过八国联军哄抢故宫的屈辱事件,想不到他们还会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公开对中国人进行侮辱。听着听着,董立敢感到像是有一块大石头压在了自己的心上,他的呼吸也变粗了。
  指导员接着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要饮水思源,通过了解国旗,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使全国人民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热爱祖国、爱护五星红旗、积极传播爱国主义精神的典范,让爱国主义情操永远激励我们团结奋斗,让五星红旗在伟大祖国的上空永远飘扬。”
  董立敢简直是太高兴了,他搓着双手激动地说:“指导员,你的话真是说到我心里去了。我也是这样想的,可就是表达不出来。”
  指导员又笑着说:“你们五班担负着升国旗的光荣任务,每个人都应该既是过硬的升旗手,又是合格的国旗宣讲员。你先去搜集资料,然后整理出一份国旗知识讲稿,让每个战士都要熟悉这份讲稿的内容。”
  “是!”董立敢兴奋地向指导员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每逢周末,董立敢都会背上军用挎包带着纸和笔到有关单位去搜集查阅与国旗有关的一些资料和图片。
  随着国旗知识的积累,董立敢越来越意识到国旗对于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他猛然感悟到,原来国旗还有着那么多他以前不曾知晓的深刻含义。
  董立敢的国旗知识越来越丰富。
  他了解到,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经有人认识到了旗帜的作用,从而出现了旗帜的雏形。那时,原始部落逐渐扩大,围猎、战争、彼此之间的联系都迫切需要一种信号和标志,于是人们就用一根长棍绑上一个东西,作为一个部落的象征和对部落神灵的崇拜。

2 第一任国旗班班长和博物馆馆长的相遇(2)
旗帜在古代,曾是城邦的标志。《周官?司常》中有“日月为常”的语句,疏:“天子之旗有日月星辰,诸侯旌旗无日月星。故有开龙降龙。”
  旗帜还有区分人们社会身份和等级的作用:“旗,系爵秩、尊卑不同之徽帜。”
  《说文解字》上说:“旗有众羚以令众也。”可见,旗帜在中国古代是册命诸侯、大夫的封物之一,也是诸侯、大夫权力和封邑的象征。按爵秩高低,旗帜又分为不同的等级。
  到了近代,国旗成为国家的象征。它是指国家独立之后,作为国家或民族独立的一种标志。国旗是与一个国家的尊严紧紧连在一起的。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悬挂着的国旗就代表了国家的主权。最早以立法形式制定国旗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时候。
  董立敢还了解到,悬挂国旗有很多规则,大多数国家都通过立法的形式来确定升挂国旗的办法。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规定,但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当与其他旗帜一起排列时,国旗应当最早升起,最晚降下。国旗还应当处于显著的位置,置于中心或较高处。列队举旗时,国旗应当在其他旗帜之前。
  (2)升国旗时国旗应当升到旗杆顶端,降旗时不能让旗帜落地。下半旗致哀时,一般先升到杆顶,再降到旗杆的上三分之一或一半处。
  (3)国家领导人出访时,汽车上应悬挂两国国旗,驾驶员左首为主方国旗,右首为客方国旗;升挂三国国旗时,主方国旗居中,其他两国按国名的英文字母排列,顺序在前的排在主方国旗的右边,在后的排左边。四国或以上国旗并挂,按英文字母从右到左依次排列。
  (4)联合国旗与成员国国旗并挂时,应保持同一高度,同一大小。
  (5)悬挂不同比例的国旗时,应当尽量使国旗面积大致相同。
  更让董立敢大开眼界的是,原来,在伟大的五星红旗诞生之前,中国曾经有过几种不同图案的国旗。当然,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这些国旗都寿命不长。
  史载,1900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洋务派首领李鸿章在同各帝国主义国家举行外交谈判时,看到别国政府都悬挂国旗,认为中华帝国也应有一面国旗。于是,便向慈禧太后奏请制定中国国旗,得到慈禧太后的恩准。时隔不久,李鸿章便将画有虎、豹、狮、龙、麒麟、八卦等图像的国旗图案面呈慈禧。经慈禧钦定,决定以金龙旗作为大清国的国旗,通称“黄龙旗”。图案中的龙是皇帝威严的象征,黄色则为满族的代表色。这种国旗最初为三角形,后改为长方形。这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旗,它一直悬挂到清王朝灭亡。
  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采用横排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作为国旗,表示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的共和。
  1931年,《*训政时期约法》规定:“*国旗定为红地左上角青天白日。”这就是国民党的*。
  这种*,是孙中山1894年创办兴中会时,由陆皓东设计出来的。白日象征光明,12道光芒代表12个时辰,光芒尖锋象征革命锐进。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主张用兴中会的*。红色象征革命。后来蒋介石掌握了*的领导权,虽仍用*,但他大肆屠杀革命志士,走向了革命的反面。
  当然,董立敢最渴望了解的还是代表我们伟大祖国的五星红旗诞生前后的一些事情。
  听说中国革命博物馆保留着这方面最权威的第一手资料。一天,升完旗之后,董立敢就请假赶了去。
  到了博物馆一打听才知道,有关国旗的历史资料都放在馆里的珍藏室里,要经过馆长亲自批准才可以查阅和观看。凭着一颗虔诚的心,董立敢几经周折才被工作人员带进了馆长办公室。馆长听了董立敢的一番真切表述,被眼前这个小伙子的爱国热情所打动。但查阅、观看珍贵资料需要有单位介绍信,于是馆长让董立敢回去开具介绍信。
  虽然不能马上就看到那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但董立敢还是很高兴。他回去把事情向指导员作了汇报,又在指导员的带领下去总队开了介绍信。
  第二天,董立敢拿着介绍信早早地就等在了中国革命博物馆门口。馆长接过董立敢手里的介绍信,终于把这个执著的小伙子带进了中国革命博物馆的珍藏室。
  在珍藏室里,馆长把当年的历史资料一件一件地找出来给董立敢看。比如政协会议筹备会公布的《国旗征集启事》,全国千余件应征图案中精选讨论的38幅图案等珍贵历史资料。
  最令董立敢激动的时刻是馆长把他带到开国大典时第一面国旗陈列室的那一刻。
  看着那面1949年10月1日被毛泽东主席亲自按动升旗按钮升起在天安门广场上空的五星红旗,董立敢激动万分。
  博学多识的老馆长站在橱窗前给董立敢讲述了许多他以前所不了解的事情。
  那天,董立敢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里待了整整一天。关于五星红旗的故事,他记了一本子,装了一脑子,直到闭馆时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一个个常常被群众问起的问题迎刃而解, 董立敢也对国旗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3 五星红旗的诞生(1)
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馆长生动的讲述中,董立敢真切地走近了1949开国大典前后那段难忘的激情岁月。
  1949年9月27日,五星红旗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从一开始在社会上广泛征集到最终确定图案,这其间有着一段颇为感人的经历。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召开。6月18日,周恩来主持了筹备会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为了迅速完成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及建立*联合政府的各项准备工作,会议决定在常委会领导下设立6个小组。其中第六小组负责研究草拟国旗、国徽、国歌、纪年、首都等方案。
  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国旗。
  第六小组组长是马叙伦先生,副组长是当时任北平军管会主任的叶剑英。不久,因叶剑英工作忙,又增加茅盾为副组长,主持日常工作。参加第六小组的成员有马叙伦、叶剑英、张奚若、田汉、茅盾、郑振铎、郭沫若、翦伯赞、钱三强、蔡畅、李立三、欧阳予倩、廖承志等人。
  第六小组经研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发布《国旗征集启事》。随后,《国旗征集启事》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各大报纸同时发表。
  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筹备会收到海内外上千件国旗设计图案。投稿者下自9岁学童,上至耄耋老人。他们中既有高级将领、著名艺术家,也有普通军人、工人、农民和学生,还有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更为令人感动的还有一些邮件是从尚未解放的国统区寄来的。
  这充分表达了全国人民和海外侨胞对新中国的热爱和拥护。虽然有些图案不太理想,但却体现出了每一位应征者的积极参与意识,他们把设计、绘制国旗图案当做一件无上光荣而崇高的事情。
  人民解放军某部,指战员在阵地的战壕里热烈地讨论着应征国旗图样。有的战士高兴地说:“等新中国成立那天,我要握着枪戴上立功奖章,在国旗下照一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