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夸张和比喻相结合,夸张比喻是让深刻的事物简单化,通俗化。两个特点相结合就产生了幽默的效果。比如鲁迅《药》中,刽子手眼光的描写: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还有贾平凹《说话》中的一段,夸张、比喻。
“我曾经努力学过普通话,最早是我补过一次金牙的时候,再是我恋爱的时候,再是我有些名声,常常被人邀请的时候。但我一学说,舌头就发硬,像在大街上走模特儿的一字步,有醋溜过的味儿。自己都恶心自己的声调,也便羞于出口让别人听,所以终没有学成。后来想,毛主席都不说普通话,我也不说了。而我的家乡话外人听不懂,常要一边说一边用笔写些字眼,说话的思维便要隔断,越发说话没了激情,也没了情趣,于是就干脆不说了”
(2)、挪借,是把别人的东西挪过来,借用一下。能产生辛辣的讽刺,使人在笑声中感悟。
(3)、婉曲,是指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含蓄的换一种说法,使换说的语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里之中。
《百度》是这样解释的:“不直截了当的表达本意,只用委婉曲折的方式含蓄闪烁的言辞,流露或暗示想要表达的本意,称为“婉曲”。婉曲又可分为曲折、微辞、吞吐、含蓄四类是一种含蓄的意思。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
(4)、虚实转换,就是把虚的写成实的,实的写成虚的。把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实化,把实实在在的事物虚化。象,“爱”和“愁”是虚。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描写,才能体现,才能达到作者想要的效果。
(5)别解,就是牵强附会,有意识的故意这样说。把被人们熟悉的事物,进行另外的解释。
(6)、多义误解,就是在一个句话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从而产生误解,尤其是表现在缺乏语境,没有上下文的句子里……在有些场合,如广告、外交场合和笑话中。人们故意运用这种方法,达到令人捧腹大笑的效果。
(7)、拗转,这个词组,我在词典里没有查到。现引用一下别人的解释:拗转“指的是从说话者的话里你得出的结论与说话者最终的表达意图完全相反,因为出乎意料而造成幽默。”
第一章·如何让语言出彩(4)
《如何让语言出彩》彭城奔牛编写
譬如,新华网友“和谐平安”博客《好的习惯是如此重要》:
父子俩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牛也自动转弯。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习惯。而人更需要有好的习惯来适应生活环境,我觉得好的习惯最终形成了积极的工作态度,并培养了好的性格。一个成功的人晓得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形成了,对待工作也就形成了好的条件反射,用积极的态度去努力工作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还有,新华网友“作家顾晓军博客”。
顾晓军言论《我很想把芙蓉糟蹋了》:
不知道网友们注意到没有?
芙蓉说,她想嫁刘翔;结果,把刘翔给整歇了。
现在,芙蓉姐姐又放风了,说:其实,她还很嫩,要找90后小男生。
还很嫩?啥很嫩?嫩啥呢?
芙蓉这把年纪,在我们这里,就算是老妇女了。
走在大街,人问路会先喊声:大娘。上公交车,一准有人会给让座!
90后小男生,祖国花朵呵!
芙蓉这大把年纪,整90后小男生,不是*吗?
所以,我很想、很想、很想,很很想、很很很想……把芙蓉糟蹋了!
我,很想去糟蹋芙蓉姐姐。
不是为自己一时快活,而是代表网友们:惩恶!
芙蓉姐姐,曾放风包养小白脸,还有图;结果,使整个80后,蒙羞!
所以,我觉得义不容辞--
为了刘翔、为了90后小男生、为了整个80后……
为了整个社会,不再有人被芙蓉糟蹋;我真的,很想把芙蓉糟蹋了!
《以革命的名义》--
去,把这一再糟蹋别人、又想糟蹋90后小男生的芙蓉,狠狠地糟蹋!
决不留情、决不!网友们,也不会允许我留情!
是不是呢?亲爱的网友们!
幽默语言方面的特点,前人讲的比较多,这里我就不再一一重复了。总之,幽默语言的文章读起来轻松有趣,诙谐滑稽,富含哲理。给人一种特殊享受。
诙谐夸张单纯语
通俗易懂加比喻
滑稽可笑有趣味
意味深长含哲理 。 想看书来
第一章·如何让语言出彩(5)
《如何让语言出彩》彭城奔牛编写
(四)、机巧
机巧是指语言灵活巧妙而具有智慧。也就是人们长说的灵动生辉。
机巧的语言很有魅力,就象一杯茉莉香茶,色香味具全,越品越有滋味。它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语言修养,是文化、品德等方方面面的修养。只要实现这个目标,文章就有了光彩。
譬如,新华网友“文馨阁”《戏咏蚊子》一诗:
樱桃小口细又尖
吻人吻到肉里边
一掌拍死赴黄泉
免留祸害在人间
机巧语言的特点;
(1)、反话正说或者正话反说
也就是说,作者在文中似乎在替他批评的人和事物开脱,可是读者却从中领悟到了作者的真实内心,这就是机巧语言。
如贾平凹《杂感》:“谁又在利用我去获名取利,那说明我有用啊,算我养活他了,皇帝都养活了一国人,我能养活几个?社会上有关我的流言甚多,我还解释道:做车子的盼别人富贵,做刀子的盼别人受到伤害,这不关道德问题,是职业本身的要求。”
(2)、引用与评论
就是旁征博引,引用经典,评论恰当。要点是:引而后评,勾联紧密,顺畅自然,恰倒好处。
(3)、细节传神
写文章,写小说,全是用细节一个一个串起来,一个连一个。传神,就是要写出文章的神韵。
何谓传神,唐人司空图论诗时认为: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酸咸,而其美常在酸咸之外。酸咸之外者何也?味外味也。味外味者,神韵也。凡能传达这种神韵的,便叫“传神”。
(4)、收放自如与卒章显志
收放自如,就是能收能放。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一般地说,卒章显志手法常在散文中使用,当然在其他文体中也可使用。
比如贾平凹《杂感》的结尾:
唉,我现在才明白,活人真是难事。怎么办呢?既不可能当个大官,又不可能遁入寺院,更非身有大翮,还要活着,还想做自己的事,我思前想后,自闭桃源称太古那是不行的,只要心境浩渺无涯,人境再逼仄,还得在人境里走,那就多经些怪事。怪事经多了也就不会惊了吧。
机巧的语言透露出智慧,它是一杯陈年老酒,令人回味。
请欣赏,新华博客“彭城奔牛诗文”《刘备泉怀古》:
夏天的刘备泉水
不知道
什么是忧
面对青山潺潺地流
那是枭雄喜悦的泪吧
在郁郁葱葱的季节
流起来
没完没了没有尽头
秋天的刘备泉水
愈来愈瘦
岁月飞驰
时光走
黄绿的苔藓长满了石
那是岁月的年轮吧
悄悄地
爬上了好汉的额头
冬天的刘备泉水
愁啊还是忧
面对冰雪断了流
那是一代豪杰在沉默吧
任凭北风吼破了喉
在为明媚的春天积聚能量
因为
姹紫嫣红不是秋
第一章·如何让语言出彩(6)
《如何让语言出彩》彭城奔牛编写
(五)、辨证
辨证,就是让文章圆润熨帖,经得起推敲。也“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通过中肯的分析,透辟的论证,鲜明的比较,雄辩的辩驳,使论点站得住,推不倒,使文章具有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辨证语言比较全面,不偏执,不偏颇。它的特点包括,假设与婉转,对举与周全,设问与强调。
(1)、假设与婉转
假设,就是科学研究上对客观事物的假定的说明,假设要根据事实提出,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成为理论。
在逻辑学上即“假说”。根据一定的事实材料和理论知识,对于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及其原因或规律的某种推测性的说明。是一种将认识由已知推向未知,进而变未知为已知的一种思维方法。
婉转,(歌声、鸟鸣声抑扬动听。)这里指写出的文章温和而曲折,但不失本意。
(2)、设问与强调
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叫做设问。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