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科玉律:改变人类生活的18条法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科玉律:改变人类生活的18条法则-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彼得处方四:彼得洁净计划——清除过去生活所造成的阴影。
  彼得处方五:彼得追求法——做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彼得处方六:彼得骄傲感——时时犒赏自己。
  彼得处方七:彼得实用主义——经常为他人服务。
  彼得处方八:彼得座右铭——再度肯定自己。
  彼得处方九:彼得档案法——回溯个人历史。
  彼得处方十:彼得探寻法——检查让你满足现状的原因。
  彼得处方十一:彼得延伸法——了解在你之上的职位的压力和报酬。
  彼得处方十二:彼得释放法——免于不相关势力的影响。
  彼得处方十三:彼得波尔卡舞曲——跨越障碍是成功的第一步。
  彼得处方十四:彼得人格面貌——描绘一个理想的自己。
  彼得处方十五:彼得专精法——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熟练的领域。
  彼得处方十六:彼得优先法——选择持久的乐趣。
  彼得处方十七:彼得潜力法——找寻实际可行的替代方案。
  彼得处方十八:彼得先知法——预知自己的能力范围。
  彼得处方十九:彼得预测法——做事情前预测后果。
  彼得处方二十:彼得可能法——可能的话,尝试转业。
  彼得处方二十一:彼得之路——跟着良知走。
  彼得处方二十二:彼得收容所——拒绝“升迁”。
  彼得处方二十三:彼得短剧法——如果上司逼你接受一个你不感兴趣的职位,你就假装能力不足。
  彼得处方二十四:彼得回避法——不要对“楼上的人”太认真。
  彼得处方二十五:彼得巧言法——用言语去澄清而不是去混淆观念。
  彼得处方二十六:彼得预想法——认清目标。
  彼得处方二十七:彼得议案法——建立衡量成就的标准。
  彼得处方二十八:彼得讨论会——让员工参与制订目标的过程。
  彼得处方二十九:彼得政策法——使团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相融合。
  彼得处方三十:彼得定位法——从需求而非形式的角度理解目标。
  彼得处方三十一:彼得实用性——订立可行的目标。
  彼得处方三十二:彼得目标表达法——将目标诉诸言语和行动。
  彼得处方三十三:彼得参与法——让他人参与建设阶段性目标的过程。
  彼得处方三十四:彼得精确法——用明确、看得见或测得到的方式表达目标的具体内涵。
  彼得处方三十五:彼得和平原则——和善地待人处事。
  彼得处方三十六:彼得处理法——决策过程中运用理性。
  彼得处方三十七:彼得时效法——当机立断、及时行动。
  彼得处方三十八:彼得平衡法——要在恐惧与急躁中取得平衡。
  彼得处方三十九:彼得精简法——以解决问题作为决策导向。
  彼得处方四十:彼得分离法——将解决方案和人事问题划分清楚。
  彼得处方四十一:彼得承诺原理——不要做出一个没有人赞同的决定。
  彼得处方四十二:彼得效力法——勇于行动。
  彼得处方四十三:彼得或然率——科学方法与预言的天赋都只能概略描绘出未来事物的轮廓。
  彼得处方四十四:彼得明确法——在选择或提升每位人选之前,先认清工作性质。
  彼得处方四十五:彼得证明法——购买前先试用。
  彼得处方四十六:彼得预演法——暗中进行考验。
  彼得处方四十七:彼得戏剧法——模拟未来状况。
  彼得处方四十八:彼得请愿法——尝试临时实验性升职。
  彼得处方四十九:彼得宣导法——培养新的胜任人选。
  彼得处方五十:彼得理解法——用第三只耳朵倾听。
  彼得处方五十一:彼得教学法——强化孩子所有合乎人道的行为。
  彼得处方五十二:彼得配对法——将有效的强化因子和预期产生的强化因子配对出现。
  彼得处方五十三:彼得薪资法——只要表现优异就能获得加薪。
  彼得处方五十四:彼得升迁法——当升迁人选足以胜任新职位时,他才会将升迁视为一种报酬。
  彼得处方五十五:彼得地位法——有系统地提高优秀员工所在职务的地位,以资鼓励。
  彼得处方五十六:彼得效率法——鼓励员工相信效率为报酬之依据。
  彼得处方五十七:彼得赏罚法——依表现优劣,赏罚分明。
  彼得处方五十八:彼得利润法——让所有员工共同分亨利润,使员工成为和谐一致的团队。
  彼得处方五十九:彼得保护法——福利应该能为员工提供实质的安全感及有意义的享受。
  彼得处方六十:彼得美食铺——让每名员工有权选择他或她想得到的报酬。
  彼得处方六十一:彼得目的法——若想鼓励和强化员工的表现,就明确地告诉他们工作目标,并提供足以回报他们贡献的奖励机制。
  彼得处方六十二:彼得参与法——奖励团体表现。
  彼得处方六十三:彼得授权法——为有能力者提供发挥创意的机会。
  彼得处方六十四:彼得赞美法——传达你对员工杰出表现的赞赏。
  彼得处方六十五:彼得声望法——要与各阶层的优秀员工沟通。
  彼得处方六十六:彼得趋近法——透过强化的手段,不断使一个人趋近理想的目标,可以改造一个人的行为。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580/20法则(1)
世界上充满了神秘的不平衡:20%的人口拥有80%的财富,20%的员工创造了80%的价值;80%的收入来自20%的商品,80%的利润来自20%的顾客……
  一个经济学家的神奇发现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在研究中偶然注意到一件奇怪的事情: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分配呈现一种不平衡的模式,大部分的社会财富,都流向了少数人手里。
  在当今社会,这件事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但令帕累托真正感到兴奋的是,这种不平衡模式会反复出现,在不同时期或不同国度都能见到——不管是早期的英国,还是与他同时代的其他国家,或是更早期的资料——而且这种不平衡的模式有统计学上的准确性。
  帕累托从研究中归纳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20%的人口拥有80%的财富,那么就可以预测,10%的人将拥有约65%的财富,而50%的财富,是由5%的人所拥有。
  在这里,重点不仅是百分比,而在于一项事实:财富分配的模式是不平衡的,而且这种不平衡是可以预测的。
  因此,80/20成了这种不平衡关系的简称,不管结果是否恰好是80/20,因为严格来说,精确的80/20关系不太可能出现。
  后人对他的这项发现有不同的命名,如帕累托法则、帕累托定律、80/20法则、80/20定律、二八法则、最省力法则、不平衡原则等。
  80/20法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然而人们对它知之甚少。约瑟夫?福特说过:“上帝和整个宇宙玩骰子,但是这些骰子是被动了手脚的。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要了解它是怎样被动的手脚,我们又应如何使用这些手法,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尽管帕累托首先发现了80/20法则,但是这一法则的重要性在当时并没有充分显现出来。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两位不同领域的先驱者开始引介80/20法则,终于引起世界性的轰动。
  1949年,哈佛大学语言学教授吉普夫发现了“最省力法则”,该法则认为:资源(人、货物、时间、技能或任何有生产力的东西)总是会自我调整,以求将工作量减少,而大约20%~30%的资源,与70%~80%的资源活动有关。
  从某种意义上讲,“最省力法则”实际上是对80/20法则的重新发现与阐释。
  引介80/20法则的另一位先驱是罗马尼亚裔的美国工程师朱伦(Josef Moses Juran),他是上个世纪50~90年代品质革命的幕后功臣,被称为伟大的质量管理导师。
  朱伦在1924年加入西屋电器(Western Electic),他的职务是工业工程师,他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分析,发现了产品品质中所隐含的80/20法则。
  朱伦的《质量管理手册》一书在1951年出版,在这本划时代的著作中,他大力颂扬了80/20法则:“经济学者帕累托发现,财富分配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在其他许多事情中也可以找到:犯罪行为在犯罪分子身上的分布,意外事件在危险过程中的分布等等。帕累托的不平衡分布法则,也能解释产品品质不良的分布。”
  当时,美国大部分企业家对朱伦的理论缺乏兴趣。
  1953年,朱伦应邀前往日本演讲,获得热烈的反响。于是他留驻日本,与几家日本公司合作,并将其理论应用到生活消费品的价值与品质的提高上。
  朱伦的理论对于日本工业的崛起推动很大。1970年后,日本经济迅速起飞,美国经济感受到威胁,朱伦的理论才受到西方的尊重。于是他重回美国怀抱,并为美国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580/20法则(2)
在朱伦的倡导和实践下,80/20法则广为人知,并成为全球品质革命的中心思想。
  神秘的不平衡
  80/20法则到底是什么?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还是某种对于经济和社会影响巨大的金科玉律?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80/20是反直觉的,我们的直觉常常这样认为:
  ——所有的产品是一样重要的;
  ——所有的顾客是一样重要的;
  ——所有的投入是一样重要的;
  ——所有的原因是一样重要的;
  ……
  因此,人们很容易做出这样的假设:50%的原因或投入,会造成50%的结果及产出。
  这种深植人心的“50/50谬误”,与事实往往不符,常常诱导人们误入歧途。
  80/20法则主张,当我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