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长耀史册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精忠长耀史册上-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天,王耀武在指挥所里抽烟,窗外细雨蒙蒙,突然,隆隆的炮声打破了新墙河沿岸的沉寂,王耀武知道,日军到底还是忍不住了。他推开窗在,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嘴里喃喃的说道:“还是来了。”
    新墙河的战斗还是打响了。
    在这之前,九战区是做了周密部署的。原本部署在新墙河一线的部队是关麟征的第十五集团军,薛岳经过反复的斟酌,决定改由王耀武的七十四军戍卫新墙河。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觉得七十四军是九战区的王牌部队,拿七十四来戍卫新墙河,不正是拿战区的主力和敌人拼耗,正中了敌人的圈套。
    薛岳对此嗤之以鼻,他有他的计划。
    薛岳的胃口大的惊人。他想以长沙为诱饵,把阿南惟畿的第十一军诱至长沙外围,围而歼之。所以让七十四军去守卫新墙河,也是薛岳这一战略计划的一部分。他曾经找到王耀武面授技艺。
    “你知道为什么让你们守新墙河吗?”薛岳一脸严肃的问王耀武。
    王耀武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他是个粗豪的战将,在战场上他可以指挥千军万马所向披靡,但论智谋,他远没有薛岳那般缜密的战略思维,思索半晌,答道:“是不是总座觉得新墙河战略地位重要,其他部队战斗力不如七十四军,怕新墙河有失,以致战局混乱,难以收拾?”
    薛岳紧绷的脸上现出一丝笑容,倒是笑的王耀武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脸迷惘的看着薛岳,薛岳说道:“我是要你们去牵牛。”
    “牵牛?”王耀武一愣,他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战略术语。“总座,你要我们牵谁?”
    薛岳胸有成竹的笑道:“当然是你对面的第十一军。”
    王耀武一下不高兴了,“总座,这事情也不该由我们七十四军来干啊!不是我王耀武夸口,九战区还有哪支部队战斗力能赶得上我们七十四军?你怎么拿七十四军干那帮土八路的活?我不干!”
    薛岳一皱眉,喝道:“你懂什么!这任务,纵观九战区,只有你的七十四军能完成!诱敌深入,首先是能顶住敌人,才能把敌人诱至伏击圈内。换一支部队,换哪支?哪支部队能顶得住第十一军?顶不住敌人,敌人一下子冲过来,长沙就危险了!”
    “这……”王耀武支吾了一下,心下转念,觉得薛岳说的也是那么个道理,除了七十四军,没有哪支部队能在日军猛烈地攻击之下,还能有组织,有秩序的边打边退,节节阻击,将敌人诱致既定的伏击阵地,但是他心里总觉得这个任务对于七十四军来说,大材小用。
    薛岳看出了王耀武的心思,说道:“此役成败,关键就在你的七十四军,只要七十四军顺利完成任务,此次会战便胜利了一大半!”
    王耀武一听这话,眼睛亮了起来,胸脯拍的啪啪直响,说总座放心,七十四军保证完成任务!
    薛岳看看王耀武,这员虎将威风凛凛的站在自己面前,他也对自己的“天炉战术”多了几分信心。
    他提醒王耀武,一定要时刻保持和日军的接触,即不能让日军分割包围,也不能让日军脱离战斗,要节节抵抗,层层阻击,一步一步的慢慢向长沙方向后退,最后,薛岳告诉王耀武,我,薛某人就在长沙等着你,胜利了,我给你摆庆功宴,一旦无幸,我薛伯陵同长沙共存亡!
    王耀武听薛岳这么说,自己也觉得信心百倍,最后他问薛岳,什么是“天炉战术”?
    薛岳神秘的一笑,不置可否,只是说道,等长沙庆功的时候,你就知道什么叫“天炉战术”了!
    其实所谓的“天炉战术”也没什么出奇的,就是在日军进攻的地区内彻底破坏道路,实施空室清野,设置纵深伏击阵地,诱敌深入,以尾击、邀击、侧击、夹击,使这一地区成为一个“天然熔炉”,将日军围歼于内。会后制订了新的作战计划。
    尽管这只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战术,但是,在薛岳运用之下,长沙一线,将成为数万日军的葬身之地,真可谓走进了一个天然的熔炉,将日军的兵锋熔化的一干二净。





    正文 第五十四章 不负中华魂(上)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1…1…20 8:54:33 本章字数:2284

    李岳受命统帅第十军参加长沙会战,蒋介石为了表示对爱将的温勉,把李岳晋升为中将,这可能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一个因为犯了大错而被撤职的将军,没过数日,不仅重新回到部队,而且军衔和职务都升迁了一级。
    此刻的长沙激战正酣,双方打的热火朝天,李岳此时赶赴第十军上任,虽说算不上受任于败军之际,却也是奉命于危难之间。
    李岳打点好行囊,准备第二天启程赶赴长沙,噩耗突然传来,远在滇缅战场的戴安澜将军以身殉国。前几天还因为李岳的到来而举城欢庆的山城重庆,一下子被一股浓郁的悲哀和忧愤所笼罩。
    李岳听到这一消息,呆立半晌,怔怔的留下泪来。戴安澜,他的同僚、袍泽、挚友、恩人。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一个党国未来的栋梁之才,就这样陨落海外。是天妒英才?还是党国国运不兴?没想到,昔日里谈笑自若,千军万马中指点江上的海鸥将军竟然“出师未捷身先死,”这让李岳感到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痛楚。
    良久,李岳提笔在手,痛心疾首的写下了一首沉痛的挽诗。
    雄师傲烽火,海鸥骋暮云。
    戎马滇缅印,荡寇在昆仑。
    潇潇新墙水,簌簌若泪奔。
    将星纵陨落,不负中华魂!
    字迹虽然依旧奇丑无比,但一横一直,都凝聚着李岳的满腔悲愤。这员久经沙场的将军,虽然对死亡已经看的淡薄,但是戴安澜这样的国之栋梁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于国于民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就在李岳离开滇缅战场不久,那支在棠吉附近神秘消失的日军56师团终于从水底浮了出来。
    仁安羌大捷之后,杜聿明发现日军依旧迟迟不动,他感到,日军似乎是在等待什么。下意识的瞟了一眼地图,他的目光落在了这样一个地方——腊戍。
    腊戍,正是李岳救援同古的出发点,也成了中国远征军的永恒伤逝。为了救第两百师,杜聿明严令荣一师和新二十二师昼夜兼程赶往同古,也就是说,现在腊戍已经是一座空城!想到此处,杜聿明的冷汗流过面颊,他却兀自没有发觉。日军的56师团神秘的消失,是不是穿插到腊戍了呢?腊戍和密支那是中国远征军回国的必经之路,要是日军真的穿插到那里,远征军就只能在异国他乡垂死挣扎了,不仅通过国境线的补给物资无法运送,而且十万儿郎也不能回到祖国了。
    杜聿明对机要参谋喊道:“马上接郑洞国!”
    电话的另外一头,传来郑洞国的声音:“副司令长官。”
    杜聿明拭了拭额角的冷汗,尽量把声音放的平和:“桂庭(郑洞国字桂庭),荣一师的部队是不是全在棠吉?腊戍有没有荣一师的戍卫部队?”
    “报告副司令长官,没有!”
    杜聿明心里一寒,“糟了!日军的56师团一定是穿插到腊戍去了,难怪日军离棠吉不过百里,却按兵不动,他们是想等56师团切断我们的退路,再一举把中国远征军吃掉!”
    杜聿明没有再和郑洞国说什么,他知道,从棠吉到腊戍,最快也要走十天,就是现在马上派兵去腊戍,也为时已晚,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确保密支那的安全,只要密支那尚在自己手中,部队就可以通过那里安全回国。
    挂了电话,杜聿明刚要发问,一名参谋风风火火的跑进指挥部,因为着急,他跑的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去的向杜聿明汇报:“副司令长官,日军56师团一个联队今天上午夺取了密支那。”
    “什么?”杜聿明脸色登时有如死灰,木然的坐在了椅子上。他呆呆的问道:“密支那不是有一个英军师守卫吗?”
    “这个……”参谋支吾了一下,说道“英军不战而退。”
    不战而退!又是不战而退!杜聿明对英军的不负责任大为光火,他们倒是撒丫子跑了,第五军怎么办?中国远征军怎么办?眼下的形势是进不能进,退不能退!杜聿明觉得心乱如麻,用冷水洗了把脸,总算多少冷静了一些,他意识到现在已经不是咒骂那些背信弃义的英国佬的时候了,他必须当机立断,趁日军的包围尚未形成,把自己的部队撤下来,这是他这个远征军副总司令对前线的十万中华儿郎最好的交代了。
    “副司令长官,荣一师来电,说遭遇日军的猛烈攻势!”
    “新二十二师来电,日军发起了猛烈进攻!”
    “第两百师来电,日军猛攻棠吉!”
    就在杜聿明下定撤军决心的时候,三封电报摆在了他的案头,有如三块大石,压在了他的心头。
    到底鬼子还是来了!
    杜聿明马上给三位久战沙场的战将回电,要他们有组织的撤离棠吉,撤往密支那,他希望靠第五军在密支那杀开一条血路。
    杜聿明明白兵败如山倒的道理,在国内,他见过了太多的大溃败,没想到到了国外,满拟扬眉吐气,重振中华雄风,岂知将士们浴血杀敌,但头来却依旧是一场溃败。
    是第五军和中国远征军胆小怯懦吗?
    不是!
    是杜聿明等中国将领无能吗?
    不是!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那些参与了远征滇面的将军都未曾想过。所谓的中国远征军,不过是蒋介石换取外援的一个筹码,只是这个筹码,对中国来说,太重了!
    十万儿郎的生命啊!





    正文 第五十五章 不负中华魂(下)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1…1…20 8:54:33 本章字数:4071

    在第五军向密支那撤退的同时,滇缅战场上的英军也大举退往印度。亚历山大将军也许是感觉到中国远征军对英军有利用价值,也许是感念李岳对他有救命之恩,他给杜聿明发了一封电报,要杜聿明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