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读清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办公室里读清史-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的无欲换不来别人的无求(1)
1、圈子里,只有需要,没有是非
  距今356年前,在中国版图上,出现了N多圈子。不同的是,以前的大圈子在变小,小圈子在变大。相同的是,每个圈子里,无论大小,都很热闹。
  从那时,再往前推275年,有一个叫朱元璋的社会底层贫民,成为当时最大圈子的圈主,并把他用枪杆子画出来的圈子,以“明朝”命名,毫不客气地坐在圈子里唯一的龙墩上。
  当圈主好啊,成为圈子里最有权、最有钱,可以啥都不缺就是缺德的人。在圈子里,随便找一个借口,或者制造一个借口,就可能搞掉一个人或一批人。让谁幸福,谁就能幸福;让谁倒霉,谁就倒霉。
  正因为当圈主的好处太多,圈主的位子总是被人惦记。所以,在圈主眼里,每个人都是不得不防的人。圈子里,没能人不行,能人多了也不行。经营圈子,就成为一门艺术,一门学问。
  这个圈子,还有一个特点,无论圈子的稳定、和谐多么重要,圈主的儿子多么无能或者道德败坏,圈主还是要把圈主的位子传给儿子,一代接一代地传下去,直到传不下去为止。
  明朝这个大圈子,经过16个圈主的经营,已经烂到不能再烂了。圈子成为水深火热的大坑,对圈子里面的老百姓来说,简单的三饱一倒,都已经成为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很多人,三饱没了,只剩下一倒。
  既然在别人的圈子里,活着比死还难,便有人不得不举起枪杆子,要画出属于自己的圈子。画圈子的人,就有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这些人,带着自己的弟兄,在大明王朝的大圈子里,强硬而血腥地画出属于他们的圈子。
  同时,在大明圈子的东北角,有一个叫努尔哈赤的汉子,在他24岁那年,靠父亲塔克世留下的13副盔甲,率家族、亲戚等百十号人,也开始创建自己的圈子。他靠着过人的韬略、强悍的武力,经过33年的经营,画出了以建州为中心的圈子,自立为圈主。
  努尔哈赤乃一代枭雄,决不甘心自己的圈子仅限于白山黑水一隅。他有人有马,有枪有钱,能抢能占,圈子自然越大越好。于是乎,挥师向南,要把羸弱的大明圈子更名易主,据为己有。
  在明朝的圈子里,冒出来一个叫袁崇焕的人,让不可一世的努尔哈赤吃尽苦头。宁远城一战,成为他30多年征战史上的最大败笔。
  努尔哈赤上火,闹心,郁闷至极。
  本来,胜败乃兵家常事,过年谁都有吃饺子的时候。可是,上了年纪的努尔哈赤,对此次失败耿耿于怀,昼夜痛思,吃不好,睡不好,折磨自己,也折磨别人。到最后,他不得不为此埋单——周身毒疽突发,把他推向死亡的边缘。
  不可一世、杀人无数的建州圈主,对小小的毒疽,一点办法都没有,最后只能扔下他的圈子、圈子里的名誉、地位、权力、财富、臣子、16个孩子、16个老婆,独自西去。
  当圈主的好处实在太多,得圈主者得一切。这是弱智者都明白的事儿,更何况努尔哈赤那些人精般的儿子。再说,他们惦记圈主的位置,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老圈主去世,新圈主未定,人人都有当圈主的机会。
  老圈主努尔哈赤在世时,为了谁最适合接他的班,也是煞费苦心。他第一次确定的圈主继承人,是他的长子褚英。
  在努尔哈赤逐步把褚英培养成建州未来的圈主过程中,自然要伤害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

你的无欲换不来别人的无求(2)
努尔哈赤认为自己是建州圈子的一把手,做任何事,只须考虑自己的想法,没必要考虑别人的、包括弟弟舒尔哈齐想法和需要。
  最初,努尔哈赤以为爷爷、父亲报仇的理由白手起家,向各个部落宣战,并没有得到家族鼎力支持。家族里的人,非但不支持,反而拆他的台,拖他的后腿。那时的努尔哈赤,四面是敌,孤立无援。
  在努尔哈赤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弟弟舒尔哈齐,一直站在他的身边,危急关头顶得住,关键时刻拿得下。为哥哥做任何事,不惜代价,不讲条件。
  努尔哈赤以父、祖的13副遗甲起兵,在消灭尼堪外兰、哲陈部、完颜部、苏克素护河部、浑河部、统一建州的诸多战役中,舒尔哈齐每战必是奋不顾身、冲锋在前,成为诸将的表率。
  在兄弟俩一起创业的过程中,亲如一体,相互支持,配合默契。建州统一后,有了自己的家业,努尔哈赤“自中称王”,舒尔哈齐称“船将”,意思是建州掌舵。
  为了进一步发展、扩大建州圈子,努尔哈赤必须找一个有实力的靠山,于是他投到明政府旗下。兄弟俩一起到北京进贡,寻求明政府的支持。
  明政府当时无力顾及辽东,便制定“以夷制夷”的政策,目的就是让女真各部自相残杀。于是,明政府封努尔哈赤为龙虎将军,封舒尔哈齐为都指挥使。回去之后,在建州圈子里,两个人并称“都督”,各有土地,各有军民,各自开府治事。
  买卖做大了,财产多了,圈里人的想法自然也就多了。即使是亲兄弟,也会产生矛盾。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人性的弱点,也是诸多圈子里难以解决的问题。
  努尔哈赤一直认为,建州这个圈子,是自己带领大家用枪杆子画出来的,自己自然就是建州老大;虽然舒尔哈齐在创建建州圈子过程中,付出的比努尔哈赤至多不少,但是,他对哥哥还是异常佩服的。不过,他认为,在这个圈子里,除了努尔哈赤,别人能与他相提并论。
  努尔哈赤虽然是名副其实的建州老大,对自己这个战功卓著的弟弟,依然摆出平起平坐的样子,有事一起商量,政策一起制定,就连着装,也都要求一样,不分彼此。他清楚地知道,现在的建州,实力并非强大到不可战胜。这时,若兄弟俩为了争个高下,发生内战,最大受益者不是兄弟俩其中的胜者,而是建州的敌人。
  努尔哈赤派舒尔哈齐到北京进贡时,也要求明政府,对接待弟弟的规格和他一样,不要搞出差别。朝鲜国派使者拜访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也是马上要求朝鲜使者马上拜访舒尔哈齐。
  努尔哈赤希望他的这个弟弟,老老实实地做好他的助手,规规矩矩地做好分内工作,就可以了,千万别有想法。谁要有想法,他肯定有办法。任何人都一样,包括他的弟弟。
  舒尔哈齐对建州老大的位置,一点想法都没有。他明白哥哥为什么这样做。他对自己的言行也是非常的小心、谨慎,不管做什么,他对哥哥都履行事前先请示、事后必汇报的程序,从来不乱规矩。
  舒尔哈齐甘愿做努尔哈赤的助手。他认为,只要他塌实地做好哥哥的助手,哥哥就不会亏待他。
  然而,舒尔哈齐和哥哥相处这么多年,并没有看清哥哥真实的面目。通过一件事,他才意识到,在这个圈子里,他很傻很天真。

没有理由制造理由也能压制你(1)
1599年9月,哈达部贝勒孟格布禄与叶赫贝勒纳林布禄发生矛盾,刀兵相见。孟格布禄知道自己不是纳林布禄的对手,便把3个儿子抵押给努尔哈赤,要求出兵相助。
  努尔哈赤很爽快,命费英东、噶盖统兵2000,帮助哈达部防御。
  纳林布禄听说努尔哈赤出兵帮助哈达部,自觉不是对手,便通过明朝开原通事做中间人,和孟格布禄商量,两部可以罢兵和好,并将纳林布禄的女儿许配给孟格布禄。条件是:只要孟格布禄抓住费英东、噶盖,消灭两个人所带的2000兵,赎回3个儿子。
  孟格布禄见有这样的好事,好了伤疤忘了疼,便与叶赫部相约在开原举行谈判。他派两个妻子为谈判代表,全权代理自己进行双边会谈。
  努尔哈赤得知这个消息,火冒三丈。孟格布禄太不仗义,到了不好好归置一下都不行的地步,决定发兵征讨哈达部,叫他们知道忘恩负义的代价有多大。
  舒尔哈齐积极请求出战,代表建州前去,消灭给建州添乱的孟格布禄。
  舒尔哈齐并没有意识到,一直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哥哥,随着他的圈子不断地扩大,人口、财富不断增多,岁月无情地流逝,控制欲望也不断膨胀。
  努尔哈赤对这个弟弟,越来越恐惧、担心。从1583年起,那时的舒尔哈齐还不到20岁,就跟随他东征西讨。舒尔哈齐不但英勇善战,而且人缘特好。在建州诸将领中,舒尔哈齐的威望不在努尔哈赤之下。
  努尔哈赤担心,有一天,他的这个弟弟,会取代他,成为建州的老大。舒尔哈齐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实力。
  努尔哈赤也想在他百年之后,把他用命拼下来的圈主宝座,传给他的儿子,而不是弟弟。弟弟和儿子,是不同的概念,尤其是涉及到权力和财富。
  当然,努尔哈赤没有证据证明舒尔哈齐对他有取而代之的想法,但是,天生的政治敏感性,拥有的巨大的财富和权力,让他不得不小心身边的任何一个人。
  这次舒尔哈齐对征战哈达显现出超乎寻常的热情,让努尔哈赤感到意外。他认为,现在除了自己,任何人都不可信,包括他的亲弟弟。于是,努尔哈赤只给舒尔哈齐1000人马,做大部队的先锋,他率大军随后就到。
  舒尔哈齐见哥哥只给他1000人马,这仗怎么打?分明是对他不信任嘛!还要求他率先发起进攻,这不是让他送死一样嘛!他对哥哥这次的决定很失望,也就对这次出战失去兴趣。可是,哥哥在建州是绝对的老大,他有想法没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抵达哈达城后,孟格布禄根本不惧建州兵,带着兵马要与舒尔哈齐死拼。舒尔哈齐认为,此战胜,胜利的桃子还得被哥哥摘去;不胜,自己最多也就落个烈士封号。生得渺小,死得窝囊。
  舒尔哈齐命令手下人,暂不应战,理由是避其锋芒,等待更理想的战机。
  努尔哈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