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员转头看看眼前这些衣服褴褛、面容清瘦憔悴而精神饱满的战士说:“你们团长给我说现在唯一缺的是老婆,对不对呀?”
整个场面“哄”地一下笑着议论开了,司令员说:“看样子是让我说准了,你们是要有个家呀,我啥都能弄来,就这老婆不好整,生也来不急!”
在大家笑声平静下来后将军说:“这是个大问题,也是全军区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已向中央、向毛主席汇报过了,以后可以考虑从内地招些女兵,人来了分到各连队,当然不是发老婆,是给双方创造机会,要自由恋爱,捆绑不成夫妻哟!家里面有媳妇的以后部队安定下来了赶快接来,不能再让王宝钗寒窑十八年了,但不能隐瞒情况,更不能见了年轻漂亮的女娃就当‘陈世美’,那会坏了咱部队的声誉!另外要搞好民族团结,新疆是个多民族的省,历史上的历朝历代都因处理不好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才使外国人有机可钻,还要搞好内部团结,特别是对起义战士的团结!”他扫视了一下周边的人问:“你们这有没有起义战士?”
韩良马上说:“有,那位就是,叫兰成其,是我连三排排长。”
站在后面的兰成其正在抽烟,听到点他的名字,看见司令员笑着向他伸出了手,他忙不迭地把沾满泥土的手在马裤两侧蹭蹭,快步迎上去敬礼,握住首长的手,两眼直直地看着这位如雷贯耳的将军。兰成其过去没少听这位将军的故事,他心目中的将军是位很了不起的战将,但今天一见就觉得将军是那么和蔼,又非常平易近人,过去他大咧咧的嗓子眼今天咋就不好使了?他想大声问候将军,结果发出的声音却那么小,并带有怯意:“首长好,我是‘九。二五’起义的兰成其!”
司令员听了他的话头一歪说:“湘兵哟,咱们和陶将军可是老乡哟!”
兰成其见将军和自己拉老乡,就使劲点点说:“对头首长,我们这次来的不少湖南新战士,都是首长招来的?”
司令员扬头一笑:“是我哟,不过是毛主席批准的,你们这些伢子能不能适应新疆哟?”
听着这耳熟的乡音,平时很倔犟的兰成其的泪水涔涔盈满眼眶,一直流到嘴边。
司令说:“行了行了,老乡见老乡泪水真要淌,擦了,好好建设我们的农场吧!”将军无意中瞥见一位年轻的女同志在他的侧面摆弄一个照相机就问:“我说那位女同志,还有胶片吗?给我们大家照个相吧!”
师长一听将军要和大家合影,立即组织叫人:“都过来呀,和司令员照次像,这可是历史镜头!”
陈进东瞧瞧大家穿着破烂、脏乱的军装对司令员说:“老首长,大家这衣服不整的,这、这……”
哪想司令员说:“我也不是地主老财,和你们一样嘛,我又不是没干过活?去年我在十七师整修‘和平渠’时还拉过爬犁!从三屯碑拉石头,五六千人、近两千个爬犁,往返几十公里,运了七千多方片石。别人说用汽车也要一百多辆拉一个月哩,我们那有那么多汽车?烧油也烧不起呀,所以咱们现在要艰苦奋斗,玩洋的不行就来土的,只要能干成事就行!战争年代提倡官兵平等,现在搞建设也要平等,不能特殊,我和六军的军长、政委还搞过劳动比赛哩,你们也可以搞,很有效啊!”
就在将军说话时,战士们围着将军站在凹凸不平的土包上、平地上,冯洁就要按快门时将军突然回头环视着,师长忙问:“司令员,有事吗?”
将军问:“那个发明地窝子的伢子呢?来,站在我这里。”
陈进东赶忙从后排把黄亮叫过来:“司令员叫你,快过来。”黄亮站在将军的左侧,他仰面看看将军,因心情激动眼眶发热止不住地泪流满面,他急忙抬手把泪抹去,就在大家全神贯注注视镜头时,一张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照片定格了。
第三章 大战“丰收渠”
那天,司令员看过地里的战士又到连队看了战士们的住房和生活情况,对部队为了解决越冬问题调动战士的积极性、想办法在天寒地冻的三九天挖地窝子的精神极为称赞。认为这是我们立足边疆、扎根边陲、战胜严寒的有效措施,并说他们和南疆部队不谋而合都想出了挖地窝子的办法,还修了不少干打垒的住房,但北疆比南疆要冷得多,冬天建房的确不现实,等天一暖和了要给战士们多建些房子。最后司令员又到了炊事班,走在食堂门口用手拍拍用苇把子扎得很粗、很结实的墙交待身后的冯洁,让她拍下这些照片并风趣地说:“你们看这苇把子远看多像西安城楼上的瓦呀,金黄金黄的,有皇家气派哩!”
卢从福听了首长的讲话高兴得心花怒放,咧着大嘴直笑,司令员见他膝盖下放着两快方不方、圆不圆的石头就问:“老同志,你这是?”
卢从福瞧瞧连长说了真话:“司令员,我打算凿盘小磨,给大家做点豆腐吃,改善一下连队的伙食。”
“好哟!”司令员又称赞地说:“大家干活很苦很累,想叫大家吃好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哟!”
司令员从炊事班出来后就准备走了,战士们拥着首长走向吉普车。
韩良看看司令员问陈进东:“司令员今天就住团部了?”
“对!”陈进东说:“司令员非要住住咱的地窝子,都收拾好了。”
司令员正和送他的干部、战士道别,他拉住黄亮的手说:“小黄,我记住你了,好好干,我们的事业很有前途!”又对其他干部说:“要好好培养这些年轻人啊!韩良呢?”
韩良听到将军叫他,赶紧挤过来说:“首长我在这!”
将军看着他称赞地说:“小良子,你成熟了!像个干部了,好了,以后我还要来你们白杨农场!”
车就要启动了,司令员在车窗里向同志们招手,汽车慢慢远去了,战士们还站在原地望着汽车拐过了前方的红柳包。三排长兰成其对韩良说:“连长,我找到了共产党为啥能胜利的根源了!”
“是吗?”韩良看着他说。
“那就是官兵一致、团结一心,当兵的能不拼命吗?”
下班后,李冰和董海从团部返回来,传达了崔参谋长布置的当前任务,也就是要修主干渠的事。这条渠道是从呼兰山的山沟通向三个生产营的中枢,全长25公里,还要在这条主干渠上再修挖很多支渠和通向每块地的毛渠。团里计划春节前全团人员全部参加会战,也只能完成工程土方的一半,春节后再用一个半月左右时间完成另一部分,三月底在各连队翻地播种前,由师里的施工营用洋灰砌石头,并完成山里的主闸门,争取在五月初能用渠水浇地。
韩良在饭后准备开一个连支部会议,安排挖渠工作。李冰表示同意,并提出根据连队政治工作和文化学习的需要,配一名文化教员,是否在会上讨论一下人选。韩良问他心中是不是有人选了,李冰把三排的湖南新兵李成湘提了出来,说他是连队唯一的高中毕业生,参军这段时间表现也不错,三排长也极力推荐他。他这一提使韩良想起在诺河修 “团结桥”时,那个能写一手好字的瘦弱、脸色白净的湖南战士,为了连队今后的工作他点头说:“可以拿到会上讨论讨论。”
十来分钟后,支委们都到了,二排长杨军、三排长兰成其列席了会议。
在不亮的马灯下,韩良拿着一个小本宣布会议开始,首先由李冰传达了团生产会议情况和参加下阶段挖大渠会战的要求,对具体任务做了分工布置。然后他又讲了司令员来团、连看望干部战士的意义,并要求大家利用这次司令员来连队看望战士的动力,推动生产的大力发展,发扬骑兵连冲锋在前的优良作风,使各项工作走在全团前头。随后韩良又针对连队干部因战斗牺牲严重减员缺编的现状,建议充实各排的副排长、副班长,以利于下阶段的工作。
第二天早上八点多,韩良悄悄起来与小董到马厩拉出马,用雪擦了把脸就一同上马冒着严寒向白杨坡奔跑。
到白杨坡时天还没透亮,机关干部正列队围着那几间房子跑早操,口号声伴着“踏踏踏”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大戈壁上空回荡。
韩良和董海拉马走到低矮的房后把马拴好,小董知道领导有事就给连长打了个招呼向场部的通讯班跑去。韩良径直走到团长住的房子门口敲敲门,门没关紧,房里有灯光,他从门缝里看见团长在灯下看文件,又敲了两下,团长抬头说:“是小韩吧,进来,进来吧。”
韩良进来一看就团长一个人就问:“团长,政委呢?”
“政委陪司令员在东头的地窝子里住。”陈进东用手拨拉着自己头说:“没办法,司令员非要体验地窝子的滋味,我真怕冻着老首长了。”
韩良又问:“司令员今天上午去边防站?”
“对,吃过饭就去。”陈进东说:“首长很忙,还要去南疆看望那里的战士们,不抓紧不行啊!”他又从墙上的红柳楔上取下皮帽往头上一扣说:“走,和首长一起吃早饭去,然后我们一起陪司令员上边防站!”
机关食堂和连队的条件差不多,也是用苇把子扎了一个做饭的地方、一个吃饭的地方,只不过机关在草棚子外面抹了一层泥,保暖性好些,风刮不进来。等他俩进来几个简易的梧桐桌上已摆好大盆的玉米糊糊和几碗萝卜咸菜、玉米发糕。杜真、崔长山、李开来等几个团领导和司令员、师长及驾驶员坐得很挤,他们一进来赵师长欠欠身子说:“你呀老陈,架子大了,我们都在等你们呐!”
司令员一手拿筷子一手端起玉米糊糊喝了口说:“香,好吃!赵师长,怎么说你也是这一方诸侯,工作再忙也别忘了保重身体啊!多喝稀的增加热量,明年我要是还能来可要吃你们的白面馒头噢!我可不想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