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不满意,要自己上去干。别人一看,那好,你来弄吧,就不会太主动了。后来慢慢地,我就改变自己,人家怎么拍摄,也许人家有自己的想法,也不能总以自己为主。他有想法是想法,但我觉得那种拍法不对,当时就会很生气,我这人一生气就不说话了。
气归气,等片子拍完了,上交了,晚上大家一起吃饭,累了就喝一点酒,喝了以后我就开始说了。我说这个应该怎么拍,我的想法是什么。后来这么一沟通,他也觉得是,结果拍出来以后,就是比原先拍的要好。我拍摄一些大型的东西,我喜欢人物动起来,镜头运动起来。总不能走到哪儿都拍这么几个固定镜头吧,那样只是让人感觉画面构图美,但是真正的电视片,画面的构图美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还要看你的片子里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只要镜头运动起来,整个片子的气氛就不同了,比如说咱们拍摄一个动物,我就把镜头固定到这儿,就跟着它摇,跟你的镜头追着它拍是不一样的,感觉完全不同。有些谈话访谈的节目,镜头动起来以后,给人的感觉很舒服,气氛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如果一个访谈就是一个镜头堆一个镜头,这种感觉不好,但你也不能说访谈节目老是用运动镜头,那样也不好,你就在适当的时候把镜头从这一边慢慢运动到那一边,改变一下视角,观众会觉得很舒服。
高金光(5)
在拍《西路军》的时候,我拍摄了好多空的镜头,秋天树叶都黄了,日落的时候光打上去特别亮,我就找它的感觉,我要拍摄出的画面明暗反差很大,我的想法是一明一暗,明亮的东西代表一些美好的东西,暗的只是暂时的。其实,那些镜头,单个来说没什么意思,但是和前后的镜头放在一起,就有意思了。这都是自己慢慢总结琢磨的。
其实,那种漂亮的镜头谁都想用,你也想拍,但是往往有一些片子并不是有了一些漂亮的镜头就好。像我们以前学习的残缺的镜头构图,在一些片子里头,也许就是最美的。你要把那些最美的镜头放在这里,不见得就能用。所以还是要根据内容来。
我走完《千禧之旅》后,院长回来庆功的那一天,当着好多人的面,也有好多媒体,他就感触地站起来说了一句话:“过去像这种类似的大型的节目,都是这个著名那个著名的人在做,结果凤凰的这次《千禧之旅》,就让你们这帮人给弄成了。”他这也是在表扬我们,说我们虽然不著名,但是最后也完成得这么好。后来就没有办法了,见了我就表扬我,见了就表扬,我呀,干活怎么累都行,老板、院长一表扬,心里就开心了,哈哈。
李辉(1)
李辉 凤凰卫视主持人
公元一九九六
口述人:李辉
凤凰卫视《完全时尚手册》主持人
口述时间:2004年8月28日
口述地点:北京王府井上岛咖啡厅
从1990年到1993年,我一直在不断的摇摆和等待之中度过
记者:从你接触电视开始说起吧。
李辉:其实我以前没有想过自己会做电视,我是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的,我从小的梦想是做一个优秀的舞者,但是后来,因为一次意外,我的尾椎骨被摔裂了,再加上我当时受了伤仍然坚持表演,最后无法再跳了。
从1990年到1993年,我一直在不断的摇摆和等待之中度过,摇摆是因为对舞蹈的眷恋和对继续跳舞的渴望,也缘于对舞蹈生存现状的忧虑和失望,那个时候,我很希望能有一个新的舞台开始新的生活,但是那个舞台到底在哪里,我心里没底。
直到有一次,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说有一家文化投资公司需要人手,让我去试试,当时也挺巧的,朋友说起来有这么一个事儿之后,我也觉得挺有兴趣,挺想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家里人也觉得机会不错,加上我在心理上对不跳舞的准备已经很充分了,所以当时就去了。后来我就进了这家文化投资公司,那个公司就是现在的老板刘长乐控股的乐天公司下属的文化公司,再后来,凤凰成立,我就过来了。
1995年,我碰到了一个大项目,筹备凤凰卫视
记者:刚加入公司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李辉:从头再来。我必须要放下过去舞蹈带来的辉煌与荣耀,从头再来。我从最基本的开始学起,我也不着急,毕竟还年轻嘛,肯花时间,肯学习。那时候为了一项业务我会满城到处乱跑,去给人家送资料,送文件;为了一份功课或一个什么项目也会加班熬夜,工作十几个小时。还有就是我觉得我周围的人,包括我碰到的人都挺好的,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
1995年,我进入公司已经两年了,那时候我碰到了一个大项目,筹备凤凰卫视。筹备凤凰的第一份稿子就是我写的,凤凰的第一幅卫星覆盖图就是我趴在地图上拿铅笔画的,后来我发现那张图居然还用了好久,哈哈哈。但是在那个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主持人,我开始当主持是被抓壮丁抓去的,后来就误打误撞地真的做了主持人。
我一开始进入凤凰是负责一些行政工作,我最初的具体工作是给时任凤凰卫视中文台台长的王纪言当助理。后来他们说主持人不够,说一旦有个什么采访啊什么的就没人了,觉得我还行,所以就叫我去做《天气预报》,把我给吓的。我从来没做过啊。不过吓归吓,凤凰就是这样,给你个机会你就上吧,最后我还是站到了镜头前,我原来想,说话应该还是能说好的吧,但一对着那破镜头吧,感觉就不一样了,特紧张,嗓子也变声了,尖尖的。后来录完了看样带的时候我脸都红透了,就跑到前面去遮着,遮着不让人看。后来还跟编导商量,能不播吗?但是当时大家都说“还可以啊”,很多同事都安慰我,说第一次都是这样,说我已经算不错的了,我想,既然大家都说还行,那我就继续吧,就这么一直做下来了。
主持了一段时间的《天气预报》之后,我就做《相聚凤凰台》了,《相聚凤凰台》是当时凤凰仅有的两个自办栏目之一,我能做好《相聚凤凰台》,能在主持人这条路上起步,要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我当时节目中的搭档——张铁林,张铁林当时在凤凰卫视客串做主持人,我记得第一天录节目他就去晚了,我去得很早,一个人坐在演播室里,又冷又紧张,就觉得他怎么还不来,怎么还不来。然后他来了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告诉我别紧张,还说别怕,有我呢!哈哈哈。他真的特别好,我觉得要不是最开始的时候他在那儿带着我,我真的是不知道该怎么弄了。因为我实在很难对着一个黑窟窿(摄像机镜头)正常地说话。所以当时真是多亏了他了。
时尚节目也需要坚持实用性、时效性和责任感
记者:《相聚凤凰台》之后就做《完全时尚手册》了?
李辉:其实我能做《完全时尚手册》也算是有几分机缘吧。我吧,可能是闲着没事儿老逛街的缘故,见了什么新鲜的、好玩的东西,大家在一块的时候就爱给他们说,哪儿哪儿又出一什么新玩意儿了。然后渐渐地大家好像就形成一个印象,就是哪儿有什么新东西、漂亮东西我知道得特别清楚。同事啊、朋友什么的有什么事儿也老来问我。后来说是要弄这么一个栏目,他们就想起我来了,觉得我挺适合的,所以就上了。
记者:你做时尚节目的理念是什么?
李辉:首先是实用性。我做这个节目最想达到的效果就是能让大家少走点弯路,如果能达到这个效果那就是我最大的快乐了。我自己理解时尚首先是一种生活态度,在于你怎么理解你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其次,时尚是一种眼界,当你了解得多了,看得多了以后,在你需要的时候它能够发挥作用,能够避免你再去走好多弯路。《完全时尚手册》不能够高高在上,徒有其表,而是要有一些生活气息。在很多人看来,时尚就是光怪陆离,时尚就是新潮前卫,但是我觉得时尚应该是大部分的人能够抓得住的东西,观众需要时尚,但一定更需要有用的时尚,所谓“手册”嘛,“手册”不就是最方便、最实用的吗?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李辉(2)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时效性。有人说这是废话,时尚节目本身介绍的就是最新、最酷的东西,当然有时效性啦,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时新与时效实在是两码事,时新强调东西是不是新的,时效强调的则是受众关不关注,说一个东西有时效,不仅说明它是新东西或者老东西有新变化,还说明大家关注它。比如说在数码相机销售热潮的时候,我们就做了一期介绍最新潮数码相机的节目,还邀请专家细细解读诸种款式的优劣。我们所做的不仅仅是给观众传递时尚的信息,关键在那之前我们还会去想一想观众需要什么样的时尚。
记者:时尚节目很容易让人感觉是在做广告。
李辉:在节目中我向观众传达的是这样的信息,我跟你是朋友,我不是跟厂商串通的。我希望给观众提供的是很“用家”角度的、可信的、真实的信息。虽然我们是一个时尚栏目,而不是一个新闻栏目,但是也需要有责任感在里面,这样观众才会信任你。
记者:做了这么久的主持人,你觉得电视是什么?
李辉:对我来说,电视是一种免费的扩展视野的方式,当然它可能不像其它艺术的门类,比如像电影,或者像真正的摄影作品来得这么精细,相对来说它是比较快捷的,当然这种免费的扩展自己的视野和触角是挺好用的,我自己在看电视的时候学到不少的东西。《完全时尚手册》一路发展过来有七八年的时间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