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麟这家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杨锦麟这家伙-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六时至八时间,但见二人议论不绝,廊间奔走不断。中文条目过百,英文条目过五十。凡被选者,或刚或柔,或主或客,或黑或白,各有千秋。然读报区区半小时,莫可求全,仅能求精。一笔作刀,半个时辰,剔去近百条目,仅余五六十,制图圈点之。此笔之快之狠之准,乃先生读报之决断力也。
  曰率性。
  先生之性情,于读报中显露无遗。天下大事不断,屠戮不绝,安生不易,苍生不平,尽在先生胸怀间。政客之表情,百姓之忧喜,人生之无常,世势之汹涌,化为先生嬉笑怒骂,以真情真性,换天下之共鸣。
  问:读报需嬉笑怒骂乎?新闻当客观直叙,何以抑扬顿挫?非也。读报为何?非仅为播报而读,更为解读而读,为共鸣而读,此格物而致知者也。解读者,必先有所闻,闻而后有所思,思而后有所论。共鸣者,论而后有所感,感而后有所叹,叹而后有所调侃,非矫作也,此人性也。
  曰点睛。
  先生点题,家喻户晓。处其中,方知一字难求。需囊括当日所闻,当日所感,或谏或讽,或褒或贬。需每日更替,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又需笔画适当,可尽于屏幕,且悦目可赏。凡此种种,竟于分秒间定夺,此读报之最难点。
  开机录制前,万事俱备,只欠题字。先生早有预备,但仍先询问有何提议。余呈上捶胸顿足之选,先生参考,比较,决定,试写,旋即定字。偶有提议被先生采纳,自然欢欣鼓舞,但深知先生用意,不敢骄妄。先生题字后,稍作解释,竟远多于之前所呈,不由深深钦佩,此真所谓厚积而薄发也。
  曰平常。
  先生日日读报,指点江山,论尽天下,豪情满怀。然先生奉平常为至理,不以豪杰自居。读报节目日日红火,先生笑曰,此凤凰再就业工程之功也。有朋辈赞赏,先生曰,打工者,尽本分尔。有观众书信评价先生为最性感之糟老头,先生由衷开怀,朗朗之笑声,绕梁三日。
  不食人间烟火者,不品人间之沧桑,不察人间沧桑者,不知天下之根本。不知天下者,不可论天下。先生读报,心怀天下,立足于平常。平常心,天下之心也。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读报七诀(2)
随先生读报,磨砺切磋,日有所学,获益良多。展报一览,区区数尺间,看尽世间大潮,风雨沧桑,真情丑恶,感慨万千。此生得一生计,阅天下,察世情,得良师益友,闻真知灼见,夫复何求?
  2004年12月1日于香港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老杨,英雄啊!
文/吕宁思
  英谚有云:Every dog has his day。我很喜欢这句话,觉得这话说出来特别解气特别豪迈。但我实在不敢把这句话直译成中文送给锦麟兄。我不是欺负他的英文水平,我是对自己的中文程度没信心。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用在锦麟兄身上———干脆就翻译为———“ 天降大任于斯人”(实话实说,我是指尖在键盘上敲到这里时,突然想到这句虽然有点儿唬弄鬼子但却皆大欢喜的译文)!
  想起资讯台刚成立不久,我那时已经算是体制内干部,老杨还在外面转悠。有一回我主持《新闻今日谈》,今日谈新闻的正是他杨锦麟(替班)。锦麟兄在粤港澳乃至大中华圈卖文早非一日之功名,我和他也不是一天的相识。但在那次谈新闻中间Break的几分钟内,我俩仍好像头次会面相见恨晚那样,抓紧时间互相吹捧。他说宁思你在本港报纸上发表的文章写得如何漂亮,我就说锦麟兄您来日(对,我说的是来日,不是来世)要是当电视主持人,保准一炮成星。
  当然那一炮肯定不是我有权力放的。终于有一天,老板把杨锦麟找来,当一炮放了。老杨就一如我预见那样,成了大明星。
  当今要出名,没有比上电视更快捷的途径。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入行较晚的老同电来说,就算上了电视也未必能出名(如果不算出恶名的话)。比如我在电视战线前后也打拼了七八年,却远不如锦麟兄出镜七八天的效果。即使锦麟兄刚刚在我们的《新闻今日谈》和《时事开讲》中做候补言论嘉宾,还没有像今天这样读报读出个人样来的时候,就已经显示出名嘴的天赋。一次他有意地告诉我,他在某日通过罗湖海关时,突然被海关军警大喝一声:“ 杨锦麟!”没有等他看清楚,不由分说就被热情挟持着,走过特权通道进了内地。
  相同的典型环境下,我的遭遇就很悲惨了。某日中午在深圳罗湖过海关,人龙见尾不见首。我在茫茫人海中左顾右盼,希望老杨的奇迹在我身上重现。
  过了半点钟,又过了半点钟。当天下午有《新闻今日谈》录影的我,心中未免焦急,于是主动找到一位维持秩序的警官,自我介绍说:“ 同志,我是凤凰卫视的,要赶回去做节目,能不能……?”说着递上一张片子,以证明我不是骗子。那位长官拿着名片认真看了半晌,又抬头反复打量我一番,突然厉声道:“ 回去排队!”我只好缩回头去继续排队。好在我总算没有耽误赶回香港工作的时间。待通过内地与香港海关后,我又摸出那张给警官看过的名片,发现上面的名字原来是“ 伍淑娴”———我的女同事。
  锦麟兄成了明星也不亏待我,好事情只要能搭车,他总会拉我一把。为避免我的罗湖事件重演,只要可能,我外出时也尽量傍着老杨。于是乎,一路顺风吃香喝辣自不待言。
  老杨当前面临的形势,用某评论家的话说:人气旺盛。对,要想把锦麟兄从头到脚为人处事的特点画龙点睛,莫过于使用一个“ 气”字:
  锦麟兄一脸豪气爽气江湖气,乍一出镜,就好像一青红帮分舵主买下了凤凰节目时段。但别看他满嘴漏气(他会把“ 幸福”读成“ 性壶”,别有滋味),却着实是个有底气(虽然他到处哀叹腰酸肾虚)讲义气的朋友(可向他天天读报的幕后编辑求证)。
  老杨的另一种“ 气”,是骨气或者说气节。尽管我怀疑他会如文天祥那样视死如归(也未可知),却常常看到他表现出“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概。(我笑问道:八斗如何?他大笑点头,不置可否。)
  2003年最后一天,我和老杨结伴乘飞机去北京,参加首都新闻媒体新年联谊活动。平时忙得孙子般的我们,只有在飞机上才能安静几个小时:既没有乱哄哄的嘈杂,又不会有电话铃突然响起来。各自休息和阅读之后,在飞机降落北京之前,我和锦麟兄从台湾“ 大选”开始,谈起电视新闻言论话题,平日嘻嘻哈哈的老杨,突然很严肃很深思地说了一句话:“ 我们这些人算什么?只不过掌握了话语权。”此言让我扪心自问良久。我知道这不是故意从嘴里吐出象牙(再说他也没有必要对我吐象牙,我又不是世纪大讲堂的年轻听众),这是他多年所思所想,这叫良心。
  每当我叫他“ 老杨”时,其中是带着几分尊重的。也许因为我对“ 老杨”这称呼有特别正面印象:当年有段时间,整天如雷贯耳的就是《智取威虎山》中参谋长那句台词:“ 老杨,英雄啊!”
   。。

有报天天读:一人面对世界
文/何亮亮
  《有报天天读》(以下简称《天天读》)是一个相当奇特的节目。此节目开办之初,大部分媒体同行是不看好的,包括一些同事也有疑虑。他们觉得,当今世界处于全球化时代、资讯时代,各种新闻媒体和电脑网络给人带来的资讯够多了,在电视上读报是多此一举。然而后来的收视率和广告商的反映,证明悲观的看法没有根据,观众喜欢这个节目。
  凤凰卫视的相当一部分观众在中国内地,内地观众特别关心时事,因为凤凰的时事节目迅速而多元,不是从官方宣传的角度出发,而是尽可能从新闻本身的规律出发来做新闻,而且观众渴望获得尽可能多有关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的各种新闻。《天天读》弥补了电视新闻的不足,因为电视新闻受限于镜头,也受限于新闻的时间限制和一些其他因素,不可能将新闻一网打尽。香港是中文世界媒体最发达和自由的地区,各种新闻资讯和评论观点非常丰富,每天出版的中文和英文报纸数十种。香港没有网络防火墙,台湾、东南亚和其他地区的中文报纸网站可以完整呈现。因此,将境外中文报纸上令人感兴趣的内容,像文摘一样介绍给观众,恰到好处恰是针对了观众的需要。其实不仅中国内地的观众,海外的华人观众也喜欢这种电视读报的方式,因为即使在香港能够每天读十几份报纸的人也是少数。中国内地的报业迅速发展,虽然仍有诸多限制,而且媒体生态是中国国情的产物,但是市场经济和民众对资讯的渴求仍然制约着这种局面,内地报纸不乏独家消息,也不乏精彩的评论。所以《天天读》既有市场,又有资源(香港、内地和海外中文报纸),在节目主持人(读报者)及其幕后的一班工作人员的努力下,这个节目逐渐大放异彩,在电视的时事类专题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凤凰卫视的明星节目之一。
  我做这个节目的感受,首先是必须快速而高效地筛选报纸。每天一早到凤凰卫视的办公室,先取当天的十来份香港的中文和英文报纸以及五份从深圳送来的内地报纸,然后要在大约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快速浏览,吸取出当天准备读的内容,通常大约在四十条左右,同时要选定当天的《天天焦点》,在这个栏目必须有十条左右的消息和评论,当然必须是围绕当天的焦点。有重大新闻当然好办,在风平浪静的日子,也就是新闻比较平淡的时候,如何选择焦点是要费些脑筋的。这整个的过程,仿佛在短时间做一份文摘报的准备,只不过,文摘报是由一个编辑部来做,而《天天读》的大部分内容是一个人选的,没有丰富的媒体工作经验和判断能力,难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