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版"好妈妈"育儿经: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国版"好妈妈"育儿经: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一边开车,一边吃着女儿剥好的花生米,心潮起伏。
  这是他此生吃过的最好吃的花生米!这个时刻,他是那样满足,那样幸福,觉得自己对女儿的所有付出都值了。
  经过独立生活锻炼的女儿,如今,已能够体会到父母对她的爱,并且开始体贴关心父母,是真真正正地长大了。
  海涛想告诉那些正处于被反叛期的孩子折磨得焦头烂额的父母: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对孩子说过激的话,说伤害彼此的话,说难以收场的话。
  叛逆期很快就会过去,孩子终会长大。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件小事看中美父母的不同
朋友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中国母亲去参加会议,回程时和一位男同事还有他们的顶头上司坐在一辆车上。他们三个人年龄相仿,都有美国学校的博士学位,家里恰巧也都有一个正在念初中的孩子。
  他们所在的州在八年级末,也就是学生初中毕业前夕,会举行一次全州统考,共考五门主课,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测各个学校的教学水平,考试成绩寄到家里,按照特优、优、良、及格和刚入门五个级别打分。
  男同事随口问起中国妈妈,她儿子这次考试的成绩怎么样,中国妈妈长叹一口气说:“我真是太失望了!”又说:“我已经和他的老师联系过了,准备让他放学后再参加一个补习班。”
  男同事无不同情地说:“这可有点糟糕啊!我女儿这次考试有一门课得了特优,还有两门课得了优,剩下的两门是良,我和她妈妈都非常高兴。”
  上司接了话茬说:“你女儿真是太棒了!我儿子只得了三个优,两个良。”转头问中国妈妈:“你儿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嗯,他有门课得了优,只差两分就可以拿到特优了。”
  “那剩下的四门课呢?”
  “剩下的都是特优。”中国妈妈回答。
  “你说你特别失望?!”
  “我失望的原因在于他没能像我们期望的那样五门课都拿全优!”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中国父母和美国父母对孩子学业的要求差别有多大。
  中国父母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到了锱铢必较的程度。中国父母愿为孩子的教育牺牲时间和金钱,只要孩子取得好成绩,其他的都不在话下。而很多美国家长则更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却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在美国人的观念中,学习是学校负责的事,家庭是培养孩子品德、爱心,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地方。
  中国的父母对孩子充满期待,会给孩子设计未来,希望孩子达到父母设定的目标。美国父母对孩子没有期待,没有要求,每个孩子成为他自己就好。
  中国父母往往一心要教育出在学业上最优秀的子女来,他们永远在逼孩子读书。美国父母让孩子享受自己的童年:去运动、去交友、去野游、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成为一个全面的人。
  在美国,华裔妈妈们凑到一起说起孩子,话题就是学习成绩、AP选课、SAT考试,并以子女的优异学习成绩为骄傲。而美国妈妈们凑在一起谈论孩子时,不怎么谈孩子的学业,孩子的成绩更是比较隐私的事儿,别人管不着。她们更热衷于谈孩子的球队、课外活动以及学校里发生的各种故事和趣闻。
  应该说,中国父母和美国父母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子女,都希望孩子们有幸福成功的未来。中国父母更爱孩子的优异成绩和突出表现,爱他们希望孩子所要成为的样子。美国父母爱子女,爱得比较超然,他们爱孩子本身,无论他表现出来的是个什么样子,无论他的学业成绩如何。
   。。

活学活用“孔融让梨”
女儿凯丽上的中文班学到了“孔融让梨”这一课。故事说的是孔融上有五个哥哥下有一个弟弟,爸爸拿来一盘梨,孔融挑了最小的一个。爸爸问他为什么要吃最小的,他回答哥哥比我大,我应该把大的让给哥哥。爸爸又问,那还有弟弟呢?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所以我应该把大梨让给弟弟。
  在读了课文讲解了生词之后,老师重点又把文章的中心思想讲解了一番。然后为了看看学生们理解得如何,老师挨个问,如果换成了她们,会不会让梨?
  这天共有五个女孩子来上课,都是*岁的年纪。
  第一个女孩A是个独生女,老师知道她常和邻居家的孩子们一起玩,就问她如果邻居家的小孩来了,妈妈拿出一盘梨,她会不会把大梨让给邻居的小孩吃?
  女孩A摇头说我不会,我要吃大的。
  老师很吃惊地问为什么呢?
  A回答:“邻居家那两个小孩每次吃东西都要剩下来,从来都不吃完,如果把大梨给她们吃肯定要浪费了,浪费东西不是好习惯。”
  老师呆了呆,觉得这个孩子虽然不让梨,但是她的说法也蛮有道理的,所以对A的说法没有加以评判,接着问下一个孩子。
  第二个女孩B家里有个年龄比她大很多的哥哥,父母四十得女,对B宠爱得不得了。
  老师和蔼地问道:“你在家里吃梨,会不会把大的让给哥哥吃?”
  B女孩“NO、NO、NO”地连连摇头。
  为什么呢?
  “因为我妈妈和哥哥总是要把大梨给我吃,我让给哥哥他不会吃的,我吃了他们才高兴,为了让他们高兴,我要吃大梨。”
  老师看着她,不知说什么才好,这孩子的出发点好像也是站得住脚的。
  又接着问第三个女孩C。C有个大她两岁的哥哥,两个人时常打打闹闹的。
  问C是否会把大梨让给哥哥,她斩钉截铁地回答:“不!”
  不待老师问原因自己就义愤填膺地说:“哥哥他很坏,对我一点都不好,我才不要把大梨让给他!”
  老师听了长叹一口气。
  第四个问到凯丽,老师想,问了两个有哥哥的,效果都不好,干脆就不提哥哥了,和弟弟比吧。
  满怀希望地问凯丽:“凯丽,如果你和弟弟一起吃梨,会不会把大梨让给弟弟吃?”
  凯丽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不让,我比三猪大,我当然要吃大的。大的吃大的,小的吃小的,这才公平。”
  (下课后,我曾单独问凯丽,小州比你大,那么你是不是会把大梨让给哥哥?她回答:“小州都是大人了,怎么还来和我争?我比他小嘛,所以我应该吃大的。”课文里孔融做的可是正相反。我觉得从逻辑上讲,凯丽和孔融实际上都属于有点混乱的,只不过,孔融是为他人着想,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千百年来大人们一直鼓励小孩子向他学习。而凯丽全为自己,好像就有点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老师听了凯丽的回答,气得暗道:统统是朽木不可雕也。
  在重重打击之下,可怜的老师不抱任何希望地问最后一个孩子,她也有个大她两岁的哥哥。
  “你是否会把大梨让给哥哥?”
  这个女孩轻轻地点了点头。
  老师眼睛骤然一亮,这一课没白上啊!终于有一个孩子领会了课文的重大意义,领会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啊!
  班上不尽是朽木,还是有良材的!
  遂探身向前,热切地问道:“那你为什么要把大梨让给哥哥呢?”
  那女孩子回答:“我不爱吃梨,我哥爱吃。管它大的小的,他都拿去吃好了,我不在乎!”
  美国的教育方式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个性鲜明、独立思考永远是被赞赏鼓励的。无论孩子对一个问题回答得多么离奇古怪,多么不符合老师的标准答案甚至离题十万八千里,都会得到一句“Good Try( 尝试得好 )”的赞许。从这几个女孩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她们的率真来,她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让梨或者让梨的理由。
  这堂课除了学中文外,就白上了吗?暂时看似在思想品德方面对孩子们没有什么效果,但是后来我却发现,这种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实际上孩子们不知不觉间接受了课文要传达出的信息。以我家凯丽为例,后来的一天我洗了一盘苹果,她先挑了一个大的递给了弟弟三猪,很随意地说:“你比我小,你吃大的吧。”让我吃了一惊,赶紧提出来表扬一番。
  所以,还是要让孩子多接触一些传统文化的经典教育,培养他们做人的根本。
  

在美国教“弟子规”(1)
去年年中我又开始教我们自组的中文班大班的课,孩子们都上初中了,只学课本上的内容有点单调,我就想找点课外读物作为补充。
  中国台湾近年来“儿童读经”很火,在所读经文中,儿童首先学的是《 弟子规 》,它像《 三字经 》一样朗朗上口,教孩子做人的道理,这是我们现代教育比较缺乏的。把它作为孩子们学中文的课外读物很合适,孩子既学了中文,又学了为人处世的规矩。
  我首先征询家长们是否同意给孩子们上《 弟子规 》。中国台湾来的妈妈一听,眼睛瞪得比灯笼大,高兴得连说:“求之不得,求之不得,快教快教。”大陆来的父母不置可否,因为以前谁都没有接触过,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我说是教孩子孝顺、有礼貌、讲信用还有怎么交朋友、搞好人际关系还讲学习方法,父母们一听,也都觉得学这个挺好。
  弟子规,笼统地说,就是弟子应该遵守的规范,这个“弟子”在家里面指的是子女,在学校指的是学生。做儿女的做学生的,居家、学习、工作、处世、待人接物必须要遵守的规则,就是弟子规。
  它的总序,出自《 论语 》的“学而篇”,短短几句话,已把做人的基本规范说得清清楚楚。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摇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 弟子规 》是依据圣人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要言行谨慎,说话做事要讲信用;和别人交往时要平等仁爱,时常亲近德行好的人,向他们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