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印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法兰西印象-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绻悴换嵬妫捅鹣刖貉〉惫佟D悴慌憷习傩胀妫捅轮缸潘桥隳阃妫虼耍捅匦胙Щ帷坝朊裢帧薄5比唬谒械囊帐踅谥形ㄓ幸恢纸小癟ECHNO”的露天音乐会让我感到不可思议。这种音乐会是从西欧其他国家贩来的“舶来品”,每年一度,数万法国青年男女从全国各地云集到一片旷野中安营扎寨,在震耳欲聋的摇滚乐中持续三天扭臀摆头,声嘶力竭。
  为了玩,有的玩得高雅,也有的玩得粗俗,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抵法很长时间后才明白为什么“六合彩”成为法国人的“国赌”。在法国的大街小巷,只要有烟店、酒吧,就可买到“六合彩”。我之所以将此称为“国赌”,因为它老少咸宜,人人喜爱,只要花上几个欧元就可参与。如果你运气好,你还可获得几千万欧元,像图鲁兹的那位幸运的法国朋友一样。除“六合彩”外,还有各种组合的赛马彩票,回报极高,每天电视台再在晚上黄金时间将“六合彩”和赛马彩票结果播送给观众,但往往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法国朋友对我说,法国人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喜欢赌,其中,年轻人约40%,女性赌徒占 51%。2002年,法国人用于购买六合彩等彩票上的钱为74亿欧元,用于购买赛马彩票的钱为64亿欧元。全法176个赌场当年的营业总额为24亿欧元,2003年进入法国赌场达到6800万人次。民调显示,61%的法国人在一年内至少购买过一次彩票。
  当然,喜欢博弈是人的本能,吃小亏赚大便宜也是人的普遍心理,但法国也有许多玩法是根本不需要经济利益驱动的,就是为了好玩,有些甚至多少还带有点童话色彩。这种天方夜谭般的故事就这样发生在我的眼皮底下:
  巴黎北郊的法兰西体育场是全法最大的体育场,拥有80000个席位、9000平方米的比赛场地,曾为1998年世界杯足球赛的主赛场。它顶棚设计独特,为半露天式,既是足球场又能举行田径比赛。2002年夏,体育场突然变成了法国南部的蓝色海岸,沙滩椅、棕榈树、海滩帐篷等海滨最常见的点缀随处可见。当然,这只是个人工堆积的沙滩,按组织者的设想,为巴黎那些没机会去海边度假的孩子们营造海边度假的气氛。整个人工沙滩分成24个场地,分为沙滩排球、沙滩手球、沙滩棒球等11个体育项目。此外,还有一个近500平方米的“海浪”池,供孩子们学习驾驶帆船、帆板,那人工模拟出的海浪汹涌袭来,还颇有点在大西洋冲浪的味道。此项活动得到近20家企业的鼎力相助,历时6天,运来的2500吨细沙,堆成了15厘米厚的沙滩。活动虽然仅3天,接待孩子和家长万人次。
  这个不可思议的故事就这样发生在法兰西体育场,然而,还有比体育馆还要神奇的地方,那就要数塞纳河畔。
  巴黎沙滩。(2002年夏)
  从2002年起,巴黎市政府每年夏天都要在被法国人视为母亲河的塞纳河畔建成从杜伊勒利宫(TUILERIES)地下行车道到亨利四世桥之间的河滨汽车道上3公里长的沙滩。这项历时一个月的活动就叫“巴黎沙滩”。只见河滨大道整齐地排列着盆栽棕榈树,蓝色遮阳伞下舒展着的是沙滩椅、绿茵草坪、白色沙滩和河边酒吧。前来休闲的人们沿河或漫步、或骑自行车,或滑着旱轮、或在沙滩椅上沐浴阳光,或在树荫下垂钓和读书。一些家庭席地而坐,摆上酒水与食品,干脆来个野餐会。塞纳河里游船如梭,欢快的游人还不停地向岸边的休闲人群发出阵阵叫声,以示致意。夜晚,晚风袭来,轻歌曼舞,各种音乐演奏会、民间艺人表演会、年轻人舞会等各种文娱活动成为沙滩上的又一景观。
  由于“巴黎沙滩”的独特创意,一时游人如云,成为巴黎暑期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暑期也正是使馆家属来巴黎探亲最集中的时候,我与同事们一样,经常带着我可爱的女儿来到这里的“沙滩”玩耍,在孩子们的一片嘻笑声中,得到最好的放松。据统计,参加此项活动的法国人和外国游客达230多万人次,最热闹的一天达到60万人。人们摩肩接踵,不约而同潮水般地涌向塞纳河边。巴黎老百姓突然发现,他们朝夕相处的城市变得如此新奇,人与人之间关系也因此变得更亲密、更和睦了。整个活动使用沙子3000吨,折叠式帆布躺椅300张,太阳伞240把,吊床40张、6个可饮水水泉、1个免费出借书籍的图书馆。活动期间,举办音乐会32场,群众舞会8次,以及各种各样的专题演奏会、水上音乐会。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悠悠万事,文化为大(4)
此项活动在巴黎获得空前成功,各界反响很好,这种做法不仅扩大至法国其他城市,也扩大到其他欧盟国家的城市。巴黎市主管文化的副市长克里斯朵夫·热拉尔是巴黎沙滩行动的总指挥,他很得意地告诉我,此项行动总耗资153万欧元,但市府只掏了一半,另一半由私营赞助商提供,但他们并不能因此而在沙滩上做广告,因为巴黎市府坚持这次活动的文化定位。热拉尔表示,“巴黎沙滩”的成功说明,现代信息技术虽然便捷了人们的相互交流,但人机互动不可能代替人与人的面对面对话。“巴黎沙滩”实际提出了在新的21世纪里,城市管理部门如何组织社区文化生活和让市民真正参与社区、热爱社区这样一个大问题。我以为,网络社会、多媒体时代呼唤着一种新型的社区文化参与手段,热拉尔的思想是一种尝试,富有创意,这也是为什么欧洲有那么多的城市要效法巴黎,移植人造沙滩的成功经验。2004年6月,我有幸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巴黎组织第二届上海世博论坛,论坛的主题是《21世纪城市的文化多元与融合》。我专门请热拉尔先生作为论坛嘉宾,向大家介绍他对未来社区文化生活安排的设想。参加论坛的有政治家、学者、媒体领袖、国际知名文化活动组织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发组织等专门机构的城市问题专家等近200人,热拉尔的发言再一次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人人喜欢玩文化(1)
巴黎闻书香
  我特别喜欢巴黎路边街头随处可见的报亭,里面琳琅满目地堆放着各种报刊,它像时代的镜子,通过报刊封面和标题,提醒人们一个时代接着一个时代的变化。说实话,法国报纸之多,既反映了法国多元社会的特点,也说明法国人好看报纸。法全国有136种日报,全年发行总量90亿份,即每千人就购买1350份报刊杂志。此外,法国还有355家出版社,每年出版50000多种图书,销售金额高达25亿欧元。从这些数字可以发现法国人是多么喜爱读书和勤于读书的。如果你有机会在巴黎乘地铁,你会对此印象深刻。不管是不是上下班高峰,地铁的乘客人人手捧一书或一本杂志专心致志阅读。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腰板笔直的中年人,自然,也有许多年轻人。他们阅读的范围广泛,有报纸,也有刊物,甚或有手捧大部头的文学作品。更让我叫绝的是,甚至在我开车上班的路上,在红灯前的间隙或在堵车的车流里,我也经常会发现有人在方向盘上放着一本大部书,边看边开!
  塞纳河边上的小书摊。(2000年)
  法国人爱看书,这些书离不开图书馆和书店。法国的各种图书馆林林总总,究竟多少图书馆,我也说不清。大到国立法兰西图书馆,小到各个城市的市立图书馆,包括我居住的社区图书馆。这些图书馆为法国人提供了大量的读书场地和读书手段。当然,法国的图书馆无论历史,还是藏书规模,首推法兰西图书馆。它建立于1537年,藏书1200万册,另有近200万卷的各种期刊合订本和其他文物收藏。其历史和藏书规模可与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大英帝国图书馆相媲美,鼎足并列为世界三大图书馆。新建的法兰西图书馆于90年代中期落成,是当时密特朗总统为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而搞的,因此也叫密特朗图书馆。图书馆位于巴黎东南一隅的塞纳河畔,由4幢独立的大楼组成,每幢楼形状都酷似一本打开的书,4幢大厦成为4本打开的书。我每次驱车途经法兰西图书馆对面的高速公路时,总要对着那4幢别具一格的大厦多看几眼,试图从这敞开的书本里获取知识的营养。对于各种图书馆,借阅的手续可以说方便到了极点,只要出示在法国的居住证明,哪怕只是一张临时性的居住证明,就可在任何一家公立图书馆办理借书卡,一次借阅5本书、10本杂志(包括儿童连环画)以及其他音像制品如录像带、唱碟等等,借期3周。我在居住的社区图书馆就是这样借书的,一借就是近10本,但往往“眼大肚子小”,由于经常有外事活动,无暇念书,又常常“完璧归赵”,给图书管理员增添麻烦和错觉,好像我特别爱学习似的。当然,在巴黎生活的这几年间,我更喜欢的还是逛逛巴黎的书店,常去的有FNAC书店和设在香榭丽舍大街上的维珍书店。最近有关中国的书籍十分走红,也有法国人专门办起了出版中国题材的出版社,如“中国蓝”,但位于巴黎斯特拉斯大街的“凤凰书店”却是个“老字号”,在那里有关中国的书应有尽有,我偶尔也要去看看,目的是了解法国人究竟对中国什么感兴趣。
  谈到书店,它不仅是买书地方,也是体会法国文化的最佳场合。我喜欢逛巴黎书店,既喜欢像FNAC那样的大书店,里面人头攒动,有一种节日的气氛,一种法国书店里特有的情调和气氛,也喜欢逛那些堂面往往仅有一两间的小书店,这样的书店格调相当雅致,气氛也显得更加安详而又温馨。店主的脸永远是春天,堆满笑容,会不厌其烦地为你寻找你需要的书籍。如果书店里的确找不到这本书,他还会做一番指点,告诉你在哪里可能会买到。这一类小书店在巴黎各个街区几乎都可以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