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的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高的战争-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这些有轨电车事后并没有真正投入运营,也没有被装配好,但波音遵守了自己的诺言向委员会进行了赔偿。对于一家公司来说,这样的处理方法非常明智,对于合理地解决纠纷有很好的效果。不过威尔逊离任之后不久,波音上下便开始淡忘了从这次合作中所获得的教训:公司应该将资源集中在自己已知的领域,而不应该胡乱地进行其他行业的冒险。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1章 行业霸主的挑战(3)
波音以前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完全是因为它非常注重飞机的研究和开发,哪怕顾客态度极其傲慢,公司也会相信他们的要求是合理的,竭尽全力获得他们的认可,这样就在最大程度上赢得了客户的信任,确保了自己的利润,从而也为公司股东谋取了利益。但威尔逊离开之后,这种意识逐渐变得不再受到推崇,10年之后,波音则完全地偏离了这个方向。
  就像人们穿的汗衫一样,民航客机也有小号、中号、大号和超大号之分。但飞机的种类要比汗衫多很多,因为生产商们在生产中已经将它们划分成了各种飞机家族。而各个家族里的飞机在建造中又因为要更好地满足各自定位的市场需求,而根据体型大小、飞行距离以及其他特点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类。
  航空业的低端市场基本上被波音的737和空客的A320两款单过道飞机所占领。它们的体形大小差别不大,能够同时容纳190名乘客,都称得上是非常成功的产品,并且超过了它们各自所在的公司最乐观的估计。相比而言,737建造得比较早,在以后的年代一直被持续加以改进;而A320则出现得晚,体积相对于前者稍大些,舒适度更高,因此也获得了比737更大的销售量,在曾经被波音完全垄断的低成本市场上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2004年12月,由于A320造成的冲击,波音整改了自己的销售人员结构,替换了它的销售主管——托比·布莱特。
  波音最大的收益来自于载客量200~300座的客机,许多年来,它一直依靠757(宽体双过道客机)和767(双过道客机)控制着这块中型飞机市场。而比起出生较早、宽度和舒适度较差、但可容纳239名乘客的757,拥有218~304座装载量、更受欢迎的767,一样是针对这块市场所开发的,它的前景肯定会令人欣慰。这个家族中的增大航程型飞机是波音飞机中赢利最高的(有人以为是珍宝客机747赢利最高,这是错误的)。这些飞机的另外一个特点便是它们都是第一代可横跨大西洋的远程双发动机客机。而不久之后,它们的对手,空客的A310便开始出现在市场上,不过这款飞机的人气度多少有些不尽人意。
  之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空客凭借着一款新式中型飞机A330-200开始在相应的领域抢夺波音的市场。由于具有能够运输乘客和货物的双重特性,A330-200迅速受到各大航空公司的青睐,它收到的大量订单表明波音已经被逐出了这块利润丰厚的市场。2003年10月,波音宣布:由于757所收到的订单太少,决定从该年年底起停止这款飞机的生产。这则新闻也预示着更加猛烈的波音中型飞机家族裁员的开始。不久,767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受到了类似的裁决。
  20世纪90年代,波音和空客都把目光放在了中型和大型客机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上,开始进行激烈的交锋。波音所使用的利器是高性能的777客机,它的标准配置达到300~370座的载客量,一经投放便受到了广泛欢迎,美国联合航空公司1994年就立即购买了这款飞机并将它投入使用;而空客的同类产品A340进入商业运作领域的时间则更早些,1993年3月法国航空公司和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就把它招入自己的客运飞机队伍。
  情况证明,777和A340这两大体型偏小的珍宝客机家族拥有比以往自己的前辈们更大的航程和更优良的性能,将受到市场的极大欢迎。两种飞机你争我抢,在航空业出尽了风头,最后以777在市场上独占鳌头而告终。777相对于A340和大多数其他机种舒适度更高,运营成本也更低。从这些角度来看,必须承认777要比后者优秀不少。
  更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参考了A340的很多先进元素,波音公司才决定开始设计和建造航程更远的小型珍宝客机——777型客机,并由此确定了这款飞机早期的标准型号客机,赶在空客建造A340的远程型号之前投放市场。波音就此掌握了拥有高利润空间的远程大型客机的市场竞争优势。
  早在20世纪60年代,波音就开始生产和销售747客机,借此掌控了民用飞机制造业最大的一个组成部分——高端飞机市场。747的机身比公司以前的产品707大近两倍半,在大型商务客机体型大小的排名中位列第二。30年后,空客打算建造一款体积更大的新式飞机,以图在这一领域打败,甚至赶走波音——这一决策很不理智。于是,巨型珍宝客机A380被摆上了公司日程,计划在2006年春季研发完毕,并交付给新航投入商业运作。但之后空客又转而意识到这款飞机并不符合当时与新航谈判中规定的要求,于是将交货期延迟到了当年年底,不久又被迫向后推迟了数月,这样的举动让世人对A380的市场前景猜测不断。
   。。

第1章 行业霸主的挑战(4)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威尔逊告别波音公司总裁的座位时,对手公司的皮埃尔松开始走马上任,率领空客在航空业的舞台上向波音发起了攻击。空客在技术上摸爬滚打,着手研制了各种型号的飞机来满足整个市场各方面的需求,向业界展示出它的雄心壮志。而就在此时,波音仍然依靠60年代设计式样已经陈旧的737和747分别控制着低端和高端市场。它的大部分生产工艺不仅落后于空客的同类产品,甚至可以说还停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制造的轰炸机的技术水平。
  从80年代开始,波音的傲慢自大逐渐造成了自己商战的失利——公司在飞机制造能力上不再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且这一情况还在不断恶化。于是这位霸主不得不以更为严肃的态度来对待空客所产生的威胁,不过它还是保留着规避风险的一贯作风,虽然这种理念也曾经为它的发展腾飞做出过一定的贡献。
  空客的信心越来越足,这从它的内部员工不再把波音的工程师和高级决策者当作与自己平级的竞争对手中可以看出来。在那个年代,空客完全就是欧洲公司成功地战胜美国最优秀和最成功的产业对手的范例,也因此被人们赞扬。不过这种洋洋自得的心情只是昙花一现,没多久欧洲的生产商们就立刻意识到,在满足飞机制造业的市场需求和提供必要的产品技术支持方面,他们仍然存在太多的缺陷。
  由于内部的某些人有着其他的想法,与公司总体思路背道而驰,空客没能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这些想法暴露了英国、法国和德国力图要保护本国的飞机产业的忧虑,而这些国家的公司如果只是依靠自己又无法与美国同行平起平坐,欧洲人只能把他们最初使用的合作方式当作唯一的出路。
  直到现在,美国的同行们仍然认为空客是欧洲耻辱的象征,因为它在人们眼里只是个不折不扣的法国公司——它的总部就设在该国的图卢兹。更有甚者,有些人认为空客只是一个因为需要安排一些政府人员就业而实行的一个政府工程,而它所有新式飞机的研发能够取得成功完全依靠了欧洲政府机关的支持。表面上因为空客有着政府直接的支持而给予它信任的美国公司其实也觉得,这个内部政治结构奇特复杂的欧洲公司并不能马上给他们带来应得的利益,无法与波音这样的美国公司真正抗衡。这种看法使得波音总部的那些管理决策者们没有怀疑自己当时的论断和态度,拒绝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仍然认为自己可以高枕无忧。时至今日,还可以听到波音现任或以前的员工对空客的不屑论调。
  认为空客公司的建立只是一个“政府工程”这种想法过于幼稚,但欧洲的航空工业就是从这种角色成长起来的,从产品仅仅适应顾客需要的基础设备,发展到生产出性能很高、迎合市场需要的飞机。然而这个欧洲公司的大多数员工都受到了过度的社会福利的恩惠,加上另一个非常麻烦的社会问题——这些员工如何进行社会人口统计就摆在面前,这让欧洲各国的政府十分头疼。
  波音习惯于在公司不景气的时期将几千名受过高级培训的技术人员辞退,然后一旦需要时又重新雇佣他们,只要他们还没被自己的行业竞争对手招走,这一行为一直让空客的员工们大加批判,欧洲人无法理解波音的这种做法。
  相对来说,缺乏技术工人和无法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的问题,让空客在创立初期感到有些棘手。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公司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那时它建造飞机的成本已经低于竞争对手波音。
  空客是一个由法国、德国、英国和西班牙的国有航空公司组建的财团创办的联合公司。在2000年夏季,这四个参与方中的三方合并成了另一个规模巨大的公司,这家代表着三国利益、主要从事商业活动的欧洲航空防务航天公司把自己的总部设在了巴黎。到现在,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Daimler Chrysler)把持着欧洲航空防务航天公司股份的,法国政府和该国的拉加代尔航空集团则控制了30%,西班牙政府拥有,余下的股份则放在欧洲的股票交易所里进行交易。英国宇航公司(之后更名为英国宇航系统公司)并没有参与欧洲航空防务航天公司的组建,不过在空客中保有了20%的股份。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1章 行业霸主的挑战(5)
空客和欧洲航空防务航天公司是一个奇怪的公司组织,而且有着不少的缺陷。欧洲航空防务航天公司控制着前者大部分的股份,不过空客一个公司的整个资源规模就等于是欧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