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场和男人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名利场和男人事-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己和玉皇大帝有血缘关系,而是他们被逼到了墙角的自救行为。这种检讨书有个官方的说法——罪己诏。据说历史最早的罪己诏是商朝开国国君商汤同志写的,比较出名的说法是“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那么,罪己诏的作用有多大呢?让我们来看看唐朝的一份罪己诏,正是这一份百十号字的检讨书挽救了行将灭亡的大唐帝国。
  故事的主角叫李适,他的曾爷爷是大名鼎鼎的唐明皇,他的爷爷是斩杀杨国忠、收复长安城的唐肃宗李亨,他的母亲是历史上被假冒次数最多的太后——唐代宗睿真沈皇后,算起来他也是出身名人家庭。然而名人家庭的光环却没有带给他多少幸福,相反,他的人生一直被造反者的阴影笼罩着。
  天宝元年(公元七四二年)四月十九日,李适出生于长安的皇宫中。他不仅是父亲的长子,还是爷爷、时为太子的李亨的长孙,而父亲又是爷爷的长子,这意味着他一出生就注定了自己是大唐帝国未来的皇帝。李适的童年正处于唐朝最最繁荣昌盛的时期,当时全国人口一路高涨到六千万,达到了以前朝代从未有过的高峰。在这种背景下,李适的童年还是很幸福的。然而,他的人生刚刚踏入青春发育期,少年时代还没走完第一步,公元七五五年,把大唐搅成一锅大汤的安史之乱爆发了,那一年他才十四岁。叛军先破潼关,再破长安,仓皇出逃的唐明皇老爷子十分狼狈,走时连自己曾经的最爱梅妃都没带,只带了杨贵妃一个老婆就一路南奔了。当时撇在长安的一干李姓宗室和女眷十分众多,其中就包括李适的生母沈氏。从此,他们一个原本幸福的双亲家庭变成了单亲家庭,再也没能团圆过。
  李适跟着父亲、爷爷一路颠沛,多年间辗转许多地方,直到父亲唐代宗继位,安史之乱还未平息。战火中接受洗礼的李适迅速成长,曾被父亲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同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并肩与史思明父子展开最后的大决战,并最终取胜。此后他官拜为尚书令,受赐铁券。而他的父亲唐代宗也不是省油的灯,巧妙借助宦官之间的矛盾,铲除了权倾朝野的大太监李辅国。外乱平定,宦官集团又被压制,唐朝貌似迎来了安史之乱后重新崛起的千载良机,但只是貌似而已。
  大历十四年(公元七七九年)五月,唐代宗病逝,李适以皇太子身份接任皇位,是为唐德宗。初登大宝的李适回想自己失去的母爱、少年时期的颠沛之苦,决心大干一场,重整大唐帝国的雄风。他在政治上实施多项改革,雷厉风行,大有老祖宗唐太宗的风骨。然而,这时的唐朝早已阴阳失调多年,是唐明皇、李林辅、杨国忠、安禄山、李辅国等多位破坏天才呕心沥血的结果,一两盒救心丸也就治治标,根本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李适的措施看似果敢,但也只是下了一两盒救心丸而已。而且,他本人又是个抠门儿鬼,最终导致了他的一片雄心变成了灰心。 。。

挽救大唐帝国的一份检讨书(2)
安史之乱之所以会爆发,和当时地方藩镇势力的膨胀有很大关系。李适对症下药,在政治上做了一些调动作后,把注意力转向了削藩,企图把藩镇头脑——节度使们手里的权力收回到中央。时机很快送上了门。自安史之乱后,地方上的节度使们很多成了土皇帝,渐渐地,节度使死后将职位和领地传给子孙成了不成文的规矩,连中央都不能干涉。李适决定改掉节度使们的臭毛病,让他们知道谁才是真正的皇帝。建中二年(公元七八一年),河北成德镇节度使李宝臣死去,他的儿子李惟岳上表请求继承成德镇的土地和权利。李适一口回绝,坚决要自己任命新的节度使。
  惯例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如果这次李适收回了成德镇,下次就是山南镇、淄青镇。于是,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节度使梁崇义几个土皇帝便武装联合起来,和李惟岳一起向朝廷示威。李适早就料到会有这一手,于是他采取了以藩制藩的策略,利用个藩镇之间的矛盾,拉拢幽州节度使等人攻击叛军。这一招开始非常好用,先是淄青镇的李正己病死,他的儿子李纳不堪重击,被打得大败。接着挑头的李惟岳集团发生内讧,本人被部将王武俊杀死,成德镇的大将张忠和投降,并被德宗任命为新的成德节度使。四路叛军,最后只有田悦在魏州负隅顽抗。打了一段时间,节度使们渐渐聪明起来,他们之间相互厮杀,等于是在帮了中央政府的大忙,到时候好一个个收拾。于是,建中三年(公元七八二年)底,卢龙节度使朱滔挑头自立为冀王,接着成德王武俊称赵王、淄青李纳称齐王、魏博田悦称魏王。这几个王深知孤掌难鸣的道理,于是联合起来组成造反集团,一致向唐德宗开战。李适还没有喘口气,汝南节度使李希烈也跟着起哄,竟自立为楚帝,公开与大唐决裂。战局由此陡转直下。危急之下,李适开始全国总动员,召集全国可以调动的兵力先打出头鸟——李希烈。
  一时间,战火从河北一直烧到河南,也烧到了东都洛阳。其实当官的和当皇帝的弄得再凶,也不关当兵的事,他们所要的只是有肉吃,有钱花。可是关键时候,李适同志偏偏玩起抠门儿了。建中四年(公元七八三年)十月,调往淮西前线平叛的泾原兵马途经长安时,从军官到士兵,都以为可以领到很多很多的赏钱,然后腰缠金银珠宝上战场。然而李适压根没把这些兵油子当人看,按叫花子的待遇打发。结果满心欢喜的数万泾原兵不仅工资没领着,吃的伙食都很差,没有肉也就算了,连米都是糙米,嚼起来塞牙。兵油子们一下火了,老子卖命,连工钱都拿不上,反了吧!顷刻间,平叛大军变成了造反大军,“泾师之变”由此爆发。由于事发突然,李适半点准备都没有,慌忙下令紧急调拨二十大车金银财宝犒劳这帮兵油子。该大方的时候不大方,事后大方已经太迟了,叛军不仅要了二十车珠宝,还要拿下李适的人头。没办法,李适只好带着一家老小跑出了长安,逃到奉天(今陕西乾县)。泾原兵反了之后,决定响应朱滔,就拥立朱滔的兄长朱泚为皇帝,国号大秦(后改为汉)。朱泚为了让自己的大秦取代大唐,立即带兵围攻奉天,搞得李适就像活到了世界尽头。
  眼看大唐江山就要毁在自己手里,李适决定低声下气一次。他以和当初拒绝李惟岳同样的坚决,接受了翰林学士陆贽的建议,向全国人民公开检讨。这份检讨书的名字就叫《罪己大赦诏》。在这份著名的检讨书中,李适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己的指导思想,认真回顾了自己的错误,而且敢用重词,譬如“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上累于祖宗,下负于黎庶”等等。同时为了显示自我批评不是表面文章,他还赦免了除称帝的朱泚之外的所有叛乱将领,并指出国家现在这副混乱的样子,责任不在别人,“罪实在予”。这份检讨书因为态度诚恳,居然感动了很多叛军,“士卒皆感泣”。很快,叛乱人员王武俊、李纳、田悦主动取消王号,上表谢罪。当年七月,李晟打败朱泚一举收复长安,李适终于得以重返长安。国家局势也很快稳定下来。
  此后,遭受削藩失败打击的李适心灰意冷,对地方的土皇帝们也开始听之任之。从此,唐朝藩镇割据持续恶化,直到唐宪宗李纯时候才稍有好转。
  

被假太监干掉的皇帝(1)
太监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职业,没有一定的奉献精神是不能胜任的。在古代的皇宫里,为了保证皇室血统的纯正,太监入宫前一般都要经过严格的防伪认证,弄虚作假十分困难。不过,这是一般情况,虽然占据了中国历史的大部分,但并不是全部。占据剩余很少部分的二般情况下,太监进宫时弄虚作假就变得相当容易。譬如在唐朝中后期,太监势力过于膨胀,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皇帝们对他们恨得要命,也怕得要命,对太监的有效管理就更谈不上了。尤其是在唐敬宗、唐文宗时期,很多身体健全的人未经“验收”,就冒充太监混进了宫里,在天子眼皮底下混吃混喝、大行违法之事。其中个别胆大者还打起了皇帝女人的主意,给皇帝大人戴绿帽子。而本文的主人公唐敬宗李湛就是因为一顶绿帽子而丧命的。
  古代人结婚一般比较早,李湛来到世上的时候,他爹遂王李宥(后来的唐穆宗李恒)才十四岁,也就青春期刚起步的样子。见到这个小生命降生,李宥非常有成就感,第一时间通知了爹妈。言外之意就是:我是个男人了,可以当皇帝了!宪宗李纯知道后,也很高兴,亲自捉刀给这个小孙子起名字——湛。李湛是个很邪气的人。唐朝中期之后的皇帝有改名字的传统,一般他们出生时有一个名,登基之后马上改成另外一个名;个别的临死前还有一个名字(比如唐武宗李炎)。李湛属于异类,他出生的时候叫李湛,到死的时候还叫李湛,算是破坏了唐朝的“潜规则”。
  身体可以早熟,但是心理不经过一定的历练却无法早熟。李宥本身还是半大的孩子,让他有模有样地教育儿子,是不可能的。他本人正值青春鼎盛,十四五岁正是荷尔蒙分泌旺盛的时期,不抓紧时间多生一两个子女,对不起自己的皇子身份。而且他本人生性贪玩,斗猫斗狗斗蛐蛐样样精通,总是想着法子享受生活,唯独不想着自己还有个儿子。李湛就这样被爹放羊了,整天被一帮不干正事、专干歪事的太监们围着团团转,生活那真叫个自在。
  这个时候的唐朝政局有些微妙。自安史之乱开始膨胀的宦官和藩政两股势力在宪宗的铁腕治理下,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如果宪宗及其继任者能够再接再厉,唐朝再来个贞观之治不是不可能。但是,因为一个偶然的事件,这个可能被改变了。就在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